问题

如何看待俄乌局势?

回答
俄乌局势,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议题,其复杂性远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要深入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历史的根源、地缘政治的博弈、冲突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

一、历史的纠葛:乌克兰独立之路与俄罗斯的“邻国”情结

要理解今天的局面,绕不开的是乌克兰漫长而曲折的独立史。几个世纪以来,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俄罗斯帝国和后来的苏联统治之下。虽然乌克兰曾短暂独立过,但最终被纳入苏联版图。这种历史联系,以及俄罗斯对所谓“斯拉夫大家庭”的情感认同,使得俄罗斯始终难以真正接受一个独立自主、并且可能倒向西方的乌克兰。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于1991年宣布独立,并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但俄罗斯从未真正放弃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克里米亚半岛,历史上就与俄罗斯联系紧密,并在1954年被划归乌克兰,这在俄罗斯看来一直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乌克兰国内亲俄和亲欧的分歧也由来已久,这为外部势力干预提供了土壤。

二、地缘政治的博弈: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成立以来,其东扩的步伐从未停止,逐步吸纳了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的扩张被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尤其是在其西部边境。当乌克兰表达出加入北约的意愿时,在俄罗斯看来,这如同在自己家门口架起了炮口。

俄罗斯一直强调其“安全利益”,认为北约东扩突破了其可以容忍的界限。它视乌克兰为自己战略缓冲地带的一部分,不愿看到其成为西方军事联盟的成员。这种战略上的不安全感,是俄罗斯采取行动的重要动因之一。

三、冲突的现状:从2014年的“小动作”到2022年的全面入侵

2014年,乌克兰爆发“广场革命”,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随后,俄罗斯迅速出兵占领并吞并了克里米亚,同时支持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势力,导致了长达数年的低烈度冲突。这标志着俄乌关系的急剧恶化,也为日后的全面冲突埋下了伏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为由,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这场战争至今仍在激烈进行,其残酷性和破坏性令人震惊。

战场态势: 战争初期,俄罗斯试图迅速占领基辅,但遭遇了乌克兰顽强的抵抗。随后,俄军调整战略,将重点放在顿巴斯地区和乌克兰南部。双方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展开拉锯战,战线几经变换。乌克兰军队在西方的军事援助下,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战斗力,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反攻的进展。
人道主义危机: 战争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成为欧洲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许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国际反应: 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也呼吁停火,并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然而,俄罗斯对此置若罔闻。

四、影响与未来走向:全球格局重塑与潜在风险

这场冲突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改变了俄乌两国的命运,也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对俄罗斯: 俄罗斯不仅在军事上付出了沉重代价,其经济也因制裁遭受重创。其国际声誉严重受损,与西方世界的隔阂加深。同时,俄罗斯内部对战争的支持度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
对乌克兰: 乌克兰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其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其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意愿也更加坚定。但重建的道路将异常艰难,需要长期的国际援助。
对欧洲: 欧洲的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许多欧洲国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国防政策,增加了国防开支,并加速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进程。芬兰和瑞典也因此改变了长期的中立政策,申请加入北约。
对全球: 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能源和粮食价格的波动,对许多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冲击。它也挑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引发了关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际法有效性的更广泛讨论。

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和平谈判的可能性: 尽管双方都表达过进行谈判的意愿,但由于在核心问题上立场差距巨大,目前看来和平解决的道路依然渺茫。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占领的领土,并承诺不加入北约;而乌克兰则要求恢复其1991年的边界,并获得安全保障。
战争的持续: 在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战争很可能将长期化,成为一场消耗战。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双方的伤亡和损失,也会给地区和全球带来持续的动荡。
潜在的升级风险: 尽管双方都试图避免,但战争失控或升级的风险始终存在。核武器的使用,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总而言之,俄乌局势是一个由历史、政治、安全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局面。它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更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次深刻考验。要理解它,需要摆脱简单化的标签,深入分析各方诉求、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潜在的风险与机遇。其最终结局,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情说远不远,也就是二战以后的事情,距离现在不过70多年而已。

抗日战争结束后,苏联想要旅顺大连+中长铁路,中国没同意,被苏联设局被迫参加了抗美援朝,最后我们逆天翻盘,苏联开始正视我们了。

这时候美苏开始冷战,双方都在争取中国的站队,美国搞了个北约,苏联搞了个华约。翻译一下就是:我有蘑菇蛋,以后我保护你们。

当初大林同志也是这样更我们说的,但领袖说了:当了裤子也要搞蘑菇蛋,没有蘑菇蛋,说话不算数。

美、俄、英、法、中,这是搞出蘑菇蛋的顺序,也是现在的世界五常。5位大佬约定,蘑菇蛋我们搞就行了,不能扩散,这东西太恐怖,扩散了对谁都没好处。所以后来那些搞蘑菇蛋研究的国家都多多少少会被针对,但有一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技术这东西是藏不住的,而现在的蘑菇蛋也早就比当初炸日本那两颗要更牛逼百千倍。

认真说,美苏争霸,其实苏联一直比较老实,也没欺负谁。反而的美国到处惹事,而苏联的工业基础、底蕴毕竟还是比美国要薄很多,根本耗不过美国,最后被设局阿富汗,苏联解体,美国也五劳七伤,这时候日德开始崛起,美国又忙着压日本和欧盟了。

东边压日本,西边镇欧盟,两线作战,还是非常牛逼的。过程我就不多说了,日本被摁了下去,欧盟也名存实亡。

欧盟起于法国,盛于德国。只是法国自戴高乐之后就变质了,沦为美国的狗腿子,俯首帖耳。去年法国被美国撬澳大利亚的大单子,上一秒还是断交的姿态,下一秒直接就跪下了,简直呵呵。

法国盛产圣母婊,德国盛产环保婊。默大妈靠“背叛”上位,在位16年没啥大错,也没啥亮眼的成绩,主要就是在美俄之间骑墙。我认为比较恶心的一点是把“北溪2号”搞了99.9%的时候,明哲保身撂挑子不干了。新上任的朔总比默大妈还要怂,目前按这个趋势发展,德国也成美国狗腿了。

意大利是欧洲阿三,西班牙是欧洲阿四,属于欧洲中立派的典型,对谁都很暧昧,对谁都不得罪。

1952年,希腊、土耳其都加入了北约。作用其实就是看住土耳其海峡,封锁苏联于黑海之中。

1981年希腊加入欧盟,1999年欧盟实行新规“欧盟成员国统一使用欧元”,2001年“老鼠屎”希腊经过华尔街的包装混入欧元区,2008年金融危机后了,希腊引爆了欧债危机。欧元再也没有实力与美元一较高下。




之后美俄的争端开始往棋盘叙利亚、乌克兰转移,2014年亲俄派的乌克兰被Z变下台,换上亲美派,俄罗斯亲自下场拿下克里米亚。

土耳其屡次加入欧盟不成,再加上2016年被美国Z变未遂,与俄罗斯关系开始升温,土耳其与欧洲、英美关系开始恶化。

所以现在,整个欧洲,就是五眼联盟(美加英澳、新西兰)的高级殖民地。土耳其对加入欧盟已经不抱希望了,所以后期是否会与俄罗斯结盟,会是俄乌问题的最大变数。

就目前来说北约(美英法德等)对于俄乌问题都是口嗨制裁,不出手的状态。华夏这边也开始渲染宝岛问题,或将趁热打铁一并解决了。




最近一段时间各国各种围绕制裁俄罗斯的新闻都可以忽略,重点看土耳其的态度,土俄如果结盟,俄罗斯现在拿下的乌鸡兰沿海地区才会被激活,否则依旧被锁死在黑海。

【注】:1.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2.俄罗斯拿下敖德萨之前已经和土耳其打过招呼。

目前世界局势已经两极化,必须站队,否则后果严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局势,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议题,其复杂性远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要深入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历史的根源、地缘政治的博弈、冲突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一、历史的纠葛:乌克兰独立之路与俄罗斯的“邻国”情结要理解今天的局面,绕不开的是乌克兰漫长而曲折的独立史。几个世纪以来,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处.............
  • 回答
    印度网民的“挺俄”声浪:复杂情感下的立场光谱近期,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印度网络上“声援支持俄罗斯”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并非单一的情感流露,而是印度复杂地缘政治、历史纽带以及国民心态交织作用下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网民的真实想法,并将其置于印度官方和民间整体态度的广阔图景中.............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俄外长言论的背后:一场关于“时机”的博弈拉夫罗夫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一场精明的政治博弈。他给出了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处处设限的回答。普京“从未拒绝”见面,这是一种姿态,表明俄罗斯并不排斥对话,但这“从未拒绝”的前提是“时机未到”。那么,这个“时机”究竟何时到来?拉夫罗夫并没有给出答案,留下了巨大的想.............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面向乌克兰的“租借法案”,这无疑是当前俄乌局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援助法案,更是美国对乌克兰长期支持承诺的具象化,其背后承载的战略考量和地缘政治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法案的“租借”性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这个法案的核心——“租借”.............
  • 回答
    捷克向乌克兰提供大量装甲车辆,这无疑是近期俄乌冲突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动向。要理解其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捷克提供装甲车辆的背景和原因。捷克作为前华沙条约成员国,其军队装备了大量来自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的装甲车辆,例如T72坦克、BMP1步兵战车等。在冷战结束.............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未通过乌人道主义局势决议草案以及中俄投赞成票的事件,需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事件回顾1. 俄乌战争爆发后的局势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包括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损毁、粮食和能源短缺.............
  • 回答
    俄乌冲突进行至今,双方各执一词,都宣称自己占据优势,这几乎是所有冲突中都会出现的“宣传战”景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它。首先,这是信息战的核心组成部分。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枪炮和弹药,更是争夺“叙事权”和“民心”的战场。双方都清楚,公众的认知和国际舆论的支持对战争.............
  • 回答
    关于“俄航天局长称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生物武器,可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支持这一指控。此类言论通常与地缘政治博弈、信息战和舆论操控密切相关,需从多个角度谨慎分析: 1. 背景与事件溯源 时间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指责乌克兰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危险研究”,但并未.............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关于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生物武器的说法,可以说是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信息战的角力以及对生物武器的普遍恐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信息战和宣传的角度来看,这类指控往往是战略性地抛出的,.............
  • 回答
    俄乌冲突是21世纪最严重的国际冲突之一,其复杂性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国际社会的多重反应。俄罗斯向阵亡军人家属支付742.1万卢布保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的举措,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从背景、法律依据、金额分析、国际反应及争议点等方面进.............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一名少将师长阵亡的消息,无疑是这场复杂而残酷的战争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细节。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军事意义、政治影响以及对战争进程的潜在推断。军事意义:首先,一位少将师长的阵亡,在军事上绝对是重大损失。师长是军队中高级指挥官,其职责远不止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围绕这场冲突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不断,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所谓的“反思党”,他们对战争的起因、过程、各方行为乃至国际秩序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质疑。看待这批“反思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他们的动机、观点以及在当下舆论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一、 “反思党”的出现背景与动机:1. 战.............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国内确实存在一部分对苏联(以及俄罗斯)抱有好感和共情的群体,他们对战争的看法与官方立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至少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偏向俄罗斯。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个体认知等多种因素。一、历史情感与集体记忆:苏联时期的特殊联系 “东方阵营”.............
  • 回答
    .......
  • 回答
    如何看待“俄乌就种族灭绝问题对峙,联合国国际法院将开庭裁决”?俄乌谈判将去向何方?这是一场高风险、高关注度的法律与政治博弈,其结果不仅将影响俄乌两国,也将对国际法体系和未来冲突的解决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围绕“种族灭绝”指控在联合国国际法院(ICJ)的对峙,以及随之而来的庭审裁决,其背后.............
  • 回答
    看待俄乌谈判,尤其是乌克兰提出的“立即停火,撤出乌领土(含克里米亚)”这一核心诉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复杂性和背后蕴含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直接对话,更牵涉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人道主义危机等多重因素。乌方诉求的合法性与道义性:从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角度来看,乌克兰的诉求是.............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及俄罗斯人施加的制裁,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行动,它触及了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其力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要理解这场制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制裁的“缘起”与“目标”简单来说,西方对俄制裁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对乌克兰.............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首次公开报告“遭遇乌克兰空袭”,这一消息无疑是局势升级的一个重要信号,也给外界带来了多重解读的空间。乌克兰国防部的“不确认也不否认”的态度,更是让这次事件充满了模糊性和战略性。事件本身及其可能包含的信号:首先,俄罗斯主动披露“遭乌克兰空袭”,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举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