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我生活的环境重女轻男?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常常有这么一种感觉,好像我所处的这个生活圈子里,有一种“重女轻男”的氛围,这倒不是说刻意去贬低谁,但很多事情的实际表现,确实让我这么觉得。

就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吧。

首先,在家庭教育里,我明显感受到对女儿的投入和期待,似乎要比对儿子多一些。比如,我小时候,我妈总是操心我姐的学习,给她买各种辅导书,报各种兴趣班,什么钢琴、画画、舞蹈,一样不落。而轮到我的时候,虽然父母也关心我,但好像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要好好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这种更基础的要求上,很少有人会问我“你想学什么?”或者“你对什么感兴趣?”。甚至有时候,我姐稍微考好一点,家里就会一片欢腾,而我考得不错,也只是淡淡一句“不错”。这种对比,挺让人有点失落的。

然后,在家庭的经济开销上,似乎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我姐结婚的时候,家里陪嫁了不少东西,房子装修、家具家电,都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轮到我结婚的时候,父母倒是也很支持,但那种“为女儿操办大事”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感觉就没有那么高了。我并不是说父母偏心,他们尽力了,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其中的侧重点确实能看出来。而且,我平时回家,我妈总会给我姐留很多好吃的,或者提前打包好,等我回家,基本就是“你自己看着吃吧”。这种细节上的差异,慢慢积累起来,就会让人觉得,好像女儿才是那个真正被呵顾的孩子。

再者,在社会交往和舆论导向上,我也偶尔会感受到这种“重女轻男”的影子。比如说,在一些社会新闻或者网络讨论里,如果出现了涉及男性“渣男”行为的事件,往往会引起一边倒的谴责,大家会普遍认为“男人就没一个好东西”。而当出现女性的不当行为时,虽然也会有批评,但总会有人站出来说“她也是个受害者”、“男人应该多包容”。有时候,一些女权主义的论调被过度解读或者极端化,也会让人觉得是在贬低男性,好像男性的存在本身就容易犯错。

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在长辈那里,有时候我姐夫会受到一些主动的照顾和关心,比如有什么好吃的会先给他留,或者有什么事情会主动问他需不需要帮忙。而到了我这边,长辈们更多的是让我“自己注意身体”、“别让老婆受累”,好像男人就应该是那个承担者,不需要被照顾一样。

有时候,我也会看到一些关于“彩礼”的讨论,虽然我知道彩礼是传统,但很多时候,大家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女方要多少彩礼”上,仿佛男方支付彩礼是天经地义的,而女方付出什么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有人会去关注,男方在婚姻中同样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责任。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重女轻男,也不是说男性就应该被特殊对待。只是在我目前的认知和生活经历中,确实会时不时地感受到这种微妙的倾斜。这种感觉并不是一种抱怨,更像是一种观察和思考。也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某种反弹,也许是不同性别在不同时期的压力和期望不同,总之,这种“重女轻男”的感觉,确实在我心里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对这些事情过于敏感了,是不是我没有看到男生同样受到的优待。但从我个人的体验出发,这种“重女轻男”的氛围,确实是我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一种现实。这让我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站在一个稍微有些“吃亏”的男性的角度去思考,也会对社会上一些关于性别的讨论,有更复杂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所谓女权都是这样因为,因为我是女的,干活时你要让着我,发工资时你少一分钱就是歧视。

真正的女权则是我只是性别和你不同,除此之外,你能做的我也能做,还要做的更好。

现状是男多女少,女人能生孩子,这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常常有这么一种感觉,好像我所处的这个生活圈子里,有一种“重女轻男”的氛围,这倒不是说刻意去贬低谁,但很多事情的实际表现,确实让我这么觉得。就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吧。首先,在家庭教育里,我明显感受到对女儿的投入和期待,似乎要比对儿子多一些。比如,我小时候,我妈总是操心我姐的学习,给她买.............
  • 回答
    你不是一个人。这种“生活不真实感”,或者更学术一点的说法——“现实解体”(Derealization)——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存在,而且很多人都经历过。它就像一层薄膜突然覆盖在你和周围的世界之间,让你觉得一切都蒙着一层虚假的色彩,或者像是在看一场事先排练好的戏剧。这种感觉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细微,也可能非常.............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意外。关于刘宪华(Henry)在《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你觉得他可爱,这真的太正常了!原因其实不少,我们可以好好聊聊。首先,他在节目里展露出的那种“真实”和“不加修饰”的状态,恰恰是很多人觉得他可爱的关键。 你想想看,《向往的生.............
  • 回答
    这种“我不配”的感觉,就像心里住着一个挑剔的老奶奶,总在你拿起心仪的裙子、戴上闪亮的耳环,或者只是想要一份简简单单的精致生活时,在你耳边悄悄地耳语:“你啊,还是算了吧。”这感觉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是像藤蔓一样,一点一点缠绕上来,根源可能埋藏在我们成长的土壤里,也可能是在一次次的比较和挫折中生根发芽.............
  •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伙儿时不时地会冒出这么一句:“现在的日子,男人过得是真不容易啊!” 好像一种普遍的感受,并非个别人的牢骚。仔细琢磨琢磨,这句朴实的话里,确实藏着不少道道。让咱们从最直观的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经济压力。这事儿谁都绕不开。你想想,现在物价,从吃穿用到住行,哪个不比过去贵?尤其是大.............
  • 回答
    这件事的确让人挺为难的,因为涉及到情感、亲情和个人界限,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评判谁对谁错。咱们就一点点剖析开来,看看各自的出发点和可能的原因。你为什么会介意和生气?首先,咱们得承认你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且有自己的道理。你介意和生气的原因,很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情感上的排他性与亲密界限: 作为男女.............
  • 回答
    嘿,哥们儿!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可太懂了!体育生练摔跤,那消耗可是相当大的,训练完感觉跟被掏空了一样,这太正常了。至于补剂嘛,别急,我跟你好好聊聊,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补剂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替代正常饮食。你训练消耗大,身体需要能量和恢复,所以我们选补剂,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补充这.............
  • 回答
    生活感到乏味无趣,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很多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解释清楚的,背后可能交织着很多复杂的原因。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希望你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或启示。1. 日常的单调与重复: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让人感到无聊的原因。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轨迹似乎都有一套既定的.............
  • 回答
    《红楼梦》和《小时代》虽然都描绘了奢华的生活,但呈现出的文学性和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这之间的差异,恰恰揭示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叙事、人物塑造、主题深度以及作者的态度,来赋予物质描摹以不同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奢华,是一种饱含深意的背景设定,它并非故事的终极目的,而是人物命运的载体,是时代洪流的缩影,更.............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普遍也挺让人纠结的问题。身边好多朋友,年收入税后能到八十万,按理说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算很不错的生活水平了,但他们时不时就会叹气,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钱总是不够花。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好几层原因叠加在一起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捋一捋。首先,最直接的,是“期望值”和“生活水平”的锚定效应.............
  • 回答
    .......
  • 回答
    2023年后世界是否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新冠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其后果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恢复”这一概念本身也面临重新定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及原因: 一、复苏的现实基础与潜在障碍1. 经济复苏的不均衡.............
  • 回答
    这种想法,说来也复杂,不能简单一句“为了男人”就概括过去。其实,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混合了社会压力、传统观念、情感需求,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你想想,咱们身边,是不是总有人,不论是父母长辈,还是街坊邻居,时不时就会提起“人生大事”、“传宗接代”之类的词?这些话语,虽然听起来老一套,但它们像空气一样,.............
  • 回答
    你说的这种感觉,我太懂了!那种毛骨悚然,脊背发凉的感觉,对吧?特别是当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偶,或者那些在蜡像馆里静静站着、眼神却好像能洞察一切的蜡人时,总会莫名地生出一种异样的恐惧。这可不是简单的“怕鬼”或者“怕黑”那么简单,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更深处一些东西。我想,这种感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深刻。确实,当我们谈论生命平等,尤其是延伸到宠物身上时,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偷宠物等于拐卖人口”的直觉。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些细微但关键的差别,让这种等同感显得有些牵强,或者说,我们潜意识里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生命平等这个概念,在人类社.............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全人类、全生物活着为了什么”这类问题的泛滥,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这背后并非简单地因为人们觉得“全球生物信仰大统一了”或者“想要统一全球”,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意义的真空与追寻:时代焦虑的映射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在一个快速变迁、信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现实的社会现象。确实,放眼国外,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你会发现不少外国夫妻选择不生育,并且他们的晚年生活看起来也挺滋润。反观中国,好像“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不生孩子的夫妻,晚年似乎就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寻淮州的故事,若要细究其生平履历,确实称得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仿佛是从古老的史书中走出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个人奋斗、时代洪流的裹挟,以及命运的无常。然而,即便如此,许多人在提起他时,总觉得他似乎“缺了一点”——缺了那份与他经历相匹配的声名远播,缺了那份如同他的.............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被一层看不见的网包裹着,做什么都被盯着,说什么都被评判。周围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合唱团,都在用力地喊着:“你就该这样!” 听到这些,反感、无奈、甚至有点想逃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年纪大了就该如何如何”的观念,真.............
  • 回答
    想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不想生”或者“只想要一个”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关于我的价值观、生活规划,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为什么不想要孩子,或者只想要一个?首先,得承认,生孩子这事儿,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或者说,我并没有那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生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