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评价岳飞时弹幕的一片质疑?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

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

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个饱读诗书、颇有权谋的“学者型”官员,在与季检察长、陆亦可等人的谈话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当谈到岳飞时,他抛出了一个与传统认知颇为不同的视角。我记得当时他的表述大概是这样的,他认为岳飞的悲剧,固然有秦桧等奸臣的陷害,但根本上是因为他的“政治幼稚”。他认为岳飞过于耿直,不懂得在权力场上如何斡旋,不懂得收敛锋芒,甚至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份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反而招致了皇帝的猜忌。高育良的意思似乎是,岳飞的失败,是缺乏政治智慧和生存策略的体现,他是一个“好兵”但不是一个“好政治家”。

弹幕的“群情激愤”:为何引起巨大争议?

当这段台词播出后,弹幕瞬间就炸开了锅。几乎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反对、甚至愤怒的声音。很多人认为高育良是在“洗白”秦桧,是在“颠覆”民族英雄的形象,是在“揣摩上意”,是一种“官场哲学”对“民族气节”的亵渎。

为什么这段台词会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应?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民族英雄的地位根深蒂固: 岳飞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他代表的是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是忠诚、勇敢、坚韧的化身。几千年来,他的事迹被歌颂,他的形象被塑造,早已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任何试图挑战或“重新解读”这种象征的言论,都会触及到很多人内心最柔软、最坚定的一块。

2. “忠君”与“忠国”的界限模糊: 高育良的观点,似乎是将“忠君”和“忠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区分,或者说,他认为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忠君”需要更圆滑的政治手段。而岳飞的“忠”,是直接而赤诚的,这种赤诚反而成为了他的“原罪”。这与我们从小受到的“忠君报国”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张力。人们很难接受一个“忠君”不力就被扣上“政治幼稚”帽子的英雄。

3. 对“官场哲学”的反感: 高育良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官场人物,他善于权谋,懂得左右逢源。他的这番“岳飞新解”,在很多观众看来,就是一种典型的“官场哲学”,一种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摆在台面上的解读。这种解读,往往与普通民众朴素的正义感和道德观相悖。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被奸臣害死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高育良的解读,被视为是为官场中的“不择手段”寻找理论依据,是为“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开脱。

4. 角色投射与现实映照: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折射了现实。高育良的这番话,也容易让观众将他代入到现实中的官员群体,将他对岳飞的评价,理解为一种对当前官场生存法则的总结。观众们对高育良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中某些“潜规则”和“不公平”的愤懑和不认同。他们不希望看到英雄人物的形象被现实的黑暗所污染。

5. “被牺牲”的道德判断: 很多观众认为,岳飞的悲剧,就是奸臣当道、君王昏庸所致,是“忠臣被谗害”的典型。将岳飞的失败归结于他自身的“政治幼稚”,在很多人看来,是推卸了历史的责任,是模糊了是非黑白。他们更愿意相信,岳飞是被坏人陷害,而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这种道德判断,是更为直接和朴素的。

高育良的“政治智慧”与“道德底线”的碰撞

从高育良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番话,确实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老练的政治人物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他所说的“政治幼稚”,可能更多地是从权力运作的角度去分析,认为岳飞缺乏在复杂政治环境中自保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一种冷酷而现实的分析。

然而,正是这种“现实”的分析,触碰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岳飞的“忠”和“勇”,是超越了政治算计的,是值得讴歌的品德。将这种品德视为“政治上的弱点”,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观众们的质疑,与其说是在质疑历史人物岳飞,不如说是在质疑高育良所代表的“官场逻辑”和“实用主义”。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而不是对政治斗争的“经验之谈”。

深层思考:历史评价的多元与公众情感的共鸣

《人民的名义》通过高育良对岳飞的评价,以及随后弹幕的激烈反应,其实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当历史评价与公众情感发生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高育良的解读,或许有其“学理”上的某种合理性,毕竟历史人物的评价本就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在电视剧这样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中,这种“多元”是否需要审慎?尤其当它挑战的是一个已经深入人心的、被高度符号化的民族英雄形象时。

弹幕的质疑,虽然激烈,但也反映了公众对公平正义、对民族气节的珍视。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一个充斥着权谋斗争的电视剧中,观众们依然期待看到对美好品质的歌颂,对忠诚勇敢的认同。

这不仅仅是关于岳飞,更是关于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如何在史实、分析和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高育良的这番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观众内心深处对英雄的定义,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期盼。这可能是《人民的名义》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让观众在观看剧情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就其本质来说,不过是一个类似忒休斯之船的哲学问题。而忒休斯之船的问题,其实今天的哲学界也没有讨论清楚,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具体到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上,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族”这个概念是否可以向上溯及。或者说,作为现在中华民族一员的女真族(满族),在当时能不能被看做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如果能,那就岳飞就不是民族英雄;如果不能,那岳飞就是。

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难回答。如果溯及历史,那么与岳飞作战时的女真人是完全不认可自己与南方宋人是同一民族的,而宋人本身也视女真为夷狄,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解释,那么今天的满族人当然又会不高兴,这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对于这件事,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提。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实际上也从未对岳飞的身份问题进行过界定,这并不是历史宣传偏差的问题,而是一个宣传策略的问题。

打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有A和B两个家族素来不和,A家族的一个人还打死过B家族的人。如果站在A家族的立场上,A家的男人肯定是“家族英雄”。可有一天,A家族的儿子爱上了B家族的女儿,两个人还偷偷成了亲,两家人成了亲家。那么,原来A家族的那个“家族英雄”还是不是“家族英雄”?不管答案是“是”或者“不是”,这种问题只要扔出来,那肯定就是在两个家族间挑事。聪明一点的人,就知道这个话题应该是两个家族的禁区,能不提就不提。或许A、B两个家族的人对此各有各的看法,但这无所谓。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政治正确”,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有时候“政治正确”也比政治分裂要好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
  • 回答
    提到《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书记,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佩服又痛惜的复杂角色。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坏蛋,也不是完全光明磊落的好官,而是深陷泥潭,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典型代表。在我看来,高育良的塑造,可以说是整部剧最成功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咱们得从他身上看到的第一个特质说起,那就是他的学识渊.............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一位复杂而悲剧的官员高育良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人物,他并非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一个在体制内沉浮多年,最终被欲望和权力腐蚀的典型中国官员。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人格魅力、权力运作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一、 智商与情商的结.............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高小琴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抹浓墨重彩的亮色,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也折射出人性深处的复杂与挣扎。她绝非一个简单的“反派”标签就能概括的。从外在看,高小琴是那个年代成功女性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是“高级”的代表。 她身上那种不凡的气质,举手投足间的从容和大气,很容.............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钟小艾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戏剧张力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碰撞,也折射出权力场域中人性的多面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对钟小艾进行详细分析: 一、角色定位与剧情功能1. 侯亮平的"情感支点" 钟小艾是侯亮平的妻子,作为侯亮平在权力场中的"情感锚点",她既是侯亮平.............
  • 回答
    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探讨价值的角色。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在体制内挣扎、在官场潜规则中迷失的普通干部,他的形象折射出许多现实官场中的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1. 他的“官场生存主义”与“不作为”:.............
  • 回答
    评价《人民的名义》中的角色王文革:一个充满争议的草根英雄《人民的名义》中的王文革,无疑是这部现实主义反腐大剧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典型”的反英雄,但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底层人民的困境、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在绝望中爆发的能量,都让这个角色.............
  • 回答
    要评价《人民的名义》里的沙瑞金,得把他放到那个复杂到极致的官场生态里去看。他不是那种张扬跋扈、呼风唤雨的权臣,也不是那种一腔热血、不计后果的愣头青。他更像是一个沉稳的棋手,不动声色地搅动棋局,每一个落子都带着深意。首先,沙瑞金这个人,你第一眼看到,可能会觉得他有点“陌生”,或者说,不像我们传统认知里.............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能让观众津津乐道的不止有祁同伟、高育良这样的高官,也有像李达康、沙瑞金这样有魄力的领导,更有侯亮平、陆亦可这样坚守正义的检察官。但如果说其中一个角色,他的出现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下普通人被裹挟的无奈,又在绝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那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想到“蔡成.............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除了那些在权力漩涡中翻云覆雨的达官显贵,其实也有不少基层的人物,他们的存在,往往能折射出社会更为真实的一面。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初见郑胜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是个有些“吊儿郎当”的二世祖。他经营着一家游戏公司,工作时间自由,生活看起来无忧无虑。和父亲郑西坡那种.............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除了那些高举高打的正义使者和阴险狡诈的反派,总有那么些角色,他们坐在那里,看着风起云涌,却又好像在暗中推波助澜,季昌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说起季昌明,你第一反应可能是,“哦,那个谁,省委秘书长,老狐狸”。确实,这词儿用得一点不夸张。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就是“老谋深算”。不是那种一眼.............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的程度,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气又想笑的角色。说他坏吧,他坏透了,那是真的坏到了骨子里;说他可怜吧,有时候又觉得他那份“忠心”有点傻得可爱。一个典型的“马仔”,但又不止是马仔程度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的“马仔”身份。他跟侯亮平、陆亦可他们这些光明正大的反贪局、公安局干警完全是两个世.............
  • 回答
    孙连城“网红”现象的背后:我们为何一边倒地同情他?《人民的名义》火了,而孙连城,这个不起眼的小小副市长,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话题焦点,甚至在关于他的讨论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面倒”现象。在“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这个问题下,你能看到压倒性的支持、理解和同情,仿佛这位因“窗口办”被撤职的.............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无疑是整部剧中最具争议性、也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反派”,而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悲剧色彩的官场人物,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性的剖析,使得这个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要评价祁同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他的起点与出身:贫寒出身的野心与.............
  • 回答
    说到祁同伟,那真是在《人民的名义》里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坏人,而是那种你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深渊,心里还会为他感到一丝惋惜的角色。出身的底色与命运的挣扎祁同伟出身贫寒,这是理解他一切行为的起点。那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县,那种被瞧不起、被欺辱的童年,无疑在他心里埋下了深深的自卑和渴望改变命.............
  • 回答
    许亚军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的祁同伟,无疑是该剧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演技,可以说是在多层次、多维度上征服了观众,也让“祁同伟”这个角色成为了中国当代电视剧反派的经典形象。一、 角色的复杂性与许亚军的精准拿捏:祁同伟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坏人。他出身贫寒,有过热血青年时期的理想与抱负.............
  • 回答
    陆毅在《人民的名义》里饰演的侯亮平,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揭露腐败的关键任务。评价他的演技,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复杂的人物。 侯亮平不是那种脸谱化的正面人物,他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有自己的原则,也有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温情。陆毅在.............
  • 回答
    陈岩石:正义的坚守者,人民的守护神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现象级的反腐大剧中,除了那些身处权力漩涡、挣扎于腐败泥淖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总有那么一两个角色,如同暗夜里的星辰,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陈岩石便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他不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也不是手握重权的干部,却以其最朴素的行动,最执着的信念,成.............
  • 回答
    李达康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真是《人民的名义》里最值得说道说道的。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伟人,也不是纯粹的反派,而是个极具争议,又无比真实的人物。首先,他是个实干派,这点毋庸置疑。你想啊,在那么一个效率低下、腐败滋生的环境中,达康书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搞钱”和“搞建设”。他不管上面怎么说,下面的扯皮有多.............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