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说什么龙门镖局不好看?

回答
“龙门镖局”这部剧,这两年时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提起,但评价嘛,可以说是相当分化。有的人奉为神作,看得津津有味,逢人就安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觉得“不好看”,甚至有点看不下去。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龙门镖局”不那么对他们的胃口。其实说到底,这剧的风格确实比较独特,也挺挑观众的。

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点,就是它的“颠覆性”和“反传统”。你搜罗市面上那些个镖局题材的影视剧,尤其是老港片,《龙门客栈》、《龙门镖局》(当然不是这一部),那都是讲究江湖规矩、恩怨情仇、血雨腥风,讲究一个“侠”字,讲究一个“义”字。观众看的是那种气势磅礴、肝胆相照的江湖范儿。

结果你跑出个“龙门镖局”,把所有这些传统元素都给“解构”了。里面的镖师们,个个都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侠”风范。他们会撒谎,会偷懒,会怕事,会抱怨,甚至还有点“戏精”。他们更像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小人物,挤在一起做一份并不算光鲜亮丽的生意。

比如那个佟湘玉的“失散多年的亲妹妹”——盛秋月,本来应该是武林高手,结果呢?成了个厨娘,心思全在怎么把菜做得好吃上,顺便谈个恋爱。再比如白敬祺,一身官家少爷的公子哥做派,学了几招花拳绣腿,但遇事儿就怂,还会时不时脑抽一下。路秉文,一个书生,被强行塞进镖局里当管家,感觉就是来打酱油的,关键时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这种对传统武侠和江湖概念的“戏谑化处理”,对于习惯了传统武侠套路、期待看到快意恩仇、荡气回肠故事的观众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他们会觉得:这哪是镖局啊?这分明就是一群不着调的人在瞎折腾!这跟我想象中的江湖,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不就是披着古装的现代情景喜剧吗?

其次,就是它的语言风格和笑点设计。这部剧的台词可以说是相当的“密集”和“接地气”。里面的梗多到爆炸,而且很多都是玩“谐音梗”、“拆字梗”、“网络流行语梗”,甚至是“第四面墙”的互动梗。

举个例子,他们经常会说一些当时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比如“OMG”、“我的天哪”、“你太逗了”等等。还有那种“突然插入一段rap”、“MV式的表演”、“角色直接对着镜头吐槽”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现代的喜剧手法。

当这些东西一股脑地塞进一个古装背景的剧里时,就有人会觉得“尴尬”、“出戏”。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观众,或者是不怎么关注网络文化、不熟悉这些笑点梗的观众,他们可能根本get不到这些笑点,反而觉得台词念得乱七八糟,剧情也毫无逻辑。

而且,它的笑点有时候有点“冷”或者“无厘头”。不是那种传统的“包袱抖响了大家哈哈大笑”的模式,而是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那种荒诞感和反差感。比如里面的很多道具、服装、甚至是某些角色的表情和动作,都透着一股子“不正经”。

所以,当观众期待的是那种“大侠风范”、“武林传奇”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群人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说着段子,做着傻事,而且还时髦得不得了,自然会觉得“什么鬼”。“不好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种期待落差。

再者,就是剧情的“散”和“跳跃”。这部剧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个小的主题,一个小的故事线,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也比较随意。它不像传统的电视剧那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宏大叙事,或者非常清晰的主线剧情。

你可以把“龙门镖局”看成是一个个片段的集合,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剧,讲的是镖局里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角色们之间的一些互动。偶尔也会有一些稍微大一点的事件,但整体来说,它更侧重于人物的塑造和日常的展现。

对于习惯了“主线剧情推动”、“角色成长弧光清晰”的观众来说,这种“散”的剧情容易让他们感到迷失。他们可能看不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挑战,不知道剧情到底要往哪儿发展,也不知道这些角色最终会走向何方。

更何况,这部剧里充斥着各种的“套路化”和“反套路化”的矛盾结合。比如它会让你以为这是一个武侠剧,结果里面的人物武功设定很随意,该强的弱,该弱的强,甚至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剧情反转。它会让你以为这是一个喜剧,结果里面的人物又会突然冒出一些人生道理,或者是一些让人心酸的经历。

这种信息量的爆炸和风格的杂糅,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会让他们感到“消化不良”。他们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这部剧,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它。当他们无法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下去理解剧情的时候,自然会觉得“不好看”。

当然,也有人觉得“龙门镖局”好看的原因也正是这些点。他们喜欢它的“不走寻常路”,喜欢它的“现代感”,喜欢它那些“冷门”的笑点和“接地气”的人物。他们认为这部剧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创新,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但是,对于那些更看重“传统江湖感”、“武侠精神”的观众来说,或者他们对这种“密集型”的笑点和“跳跃式”的剧情不适应,那么“不好看”就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了。这就像你本来想吃顿正餐,结果上来了一盘琳琅满目的小吃,你可能觉得有趣,也可能觉得饱腹感不够,或者压根不是你想吃的那个味儿。

总而言之,“龙门镖局”之所以会有人觉得不好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风格太过于独特和颠覆,它挑战了观众对“镖局题材”、“武侠剧”的传统认知和期待。它的语言风格、笑点设计、剧情结构,都与主流的影视作品有所不同,这就注定了它会吸引一部分人,同时也会疏远另一部分人。这就像品茶,有人爱龙井的清淡,有人爱普洱的醇厚,没有对错,只有喜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林和龙门,其实很多地方是相似的,但是武林外传我们看了好多遍,龙门镖局,说实话我第一遍都没有看完。
武林外传,如果要细究,有很多BUG,也有很多无厘头,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但是武林之所以好看,就好看在一个实字上。
整个武林外传都在强调一个道理,那就是,事情是干出来的。细节决定成败,前进一小步可以积累成一大步。
佟湘玉想要自由,不是在那里哀怨,而是放弃了大小姐的身份,自己辛苦经营一家客栈。
郭芙蓉想当女侠,被点醒之后才知道不能依靠武功和家人,要自己动手做好每一件小事。
吕秀才年少时是天才,但是不知变通变成了蠢才。好不容易当了关东大侠,结果挥霍无度马上就跌落尘埃。
老白当了贼,就要一辈子被阴影笼罩。
李大嘴没有本事,但偶尔也能发现仅有的几个亮点。

我们看了武林外传,知道了不能小看2钱银子,知道了不能好大喜功,知道了要发挥自己的优点,知道了某些自以为的优点其实是缺点。

但是龙门镖局呢?
龙门镖局中的人,一个个都是二代,有富二代,有官二代,有侠二代。这么好的条件,一个个都干了什么?我看了差不多一半了,虽然已经基本忘记了剧情,但是有一点记忆非常深刻,那就是这帮人从来没有正经的走过一趟镖。我看了一半的镖局,却根本不知道走一趟镖能赚多少镖银。
龙门镖局中的人,哪里需要走镖呢?我记得某一集,这帮人乱七八糟的就破解了太监的一个什么罪行,然后轻松拿到奖金2000两。还记得老白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吗?2钱银子!
那个陆三金,屁本事没有,靠继承得到一个镖局,从来没有看见他亲自动手解决过什么难题,却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得很。这个人喜欢的是小资情调,喝红酒,外国布景,泡洋妞。这样的一个人,却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说教的口吻,好似就他清醒,别人都是傻瓜一般。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估计是人心变了吧。
我最早知道宁财神,是网虫日记,这是讲一群屌丝的事情,特点就是接地气。
后来看过一部宁财神的片子叫都市男女,讲的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事情,这个片子的片尾曲比较有味道,大概是讲为什么大家总是这么累,其中一句是“是不是总是想要的太多,心里装满太多的诱惑。经常感觉自己有些累,也许应该放弃一些什么。”这首歌我也希望各位996的朋友听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估计是宁财神等人逐渐变了,过去的很多东西,被他们看不起了,他们希望追求一些更加“超脱凡人”的东西了。
我们都知道宁财神后来干什么去了,再看看龙门镖局中的说教,是不是显得特别的荒诞可笑?一个堕落到吸毒的人,在一个作品中,充斥着这种思想:“二代”就是能力、享乐方显身份、赚钱必须高雅、我就是导师。
武林外传有说教,佟湘玉是怎么说教的?她总是用自己的劳动来说教,她自己做了,然后告诉大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陆三金喜欢说教,他高雅的喝着红酒,悲悯的看着世人,一副高高在上的说教。看他的样子,我毫不怀疑他可以轻易的说出“能力以外的一切资本为0”这种话来。我记得某一集的主题好像就是自由,不知道宁财神要的自由是否就是自由的吸毒?
还是那句话,佟湘玉要自由,就要舍弃大小姐身份,就要自己动手做事,就要穿着朴素、追求甚低、一身铜臭。这才是普通人。陆三金要的,是轻轻松松赚钱的自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自由,是你们都是傻子我才聪明的自由。这种自由,我们无福享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