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获得第 89 届最佳纪录短片的英国纪录片《白头盔》(The White Helmets)?

回答
《白头盔》:一面被滤镜过滤的旗帜,抑或是一道人道主义的光?对第 89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白头盔》的深度评价

第 89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颁给《白头盔》(The White Helmets)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部由奥兰多·冯·爱因斯沃斯执导的短片,聚焦于叙利亚民间防御组织——“白头盔”在内战废墟中的救援工作。它以其震撼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获得了评委的青睐,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然而,如同任何在冲突地区拍摄的纪录片一样,《白头盔》也并非没有争议,其叙事方式和潜在的议程也引发了深入的思考。

《白头盔》的闪光点:人性的赞歌与视觉的冲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白头盔》的巨大成功之处,它成功地将“白头盔”这个组织的形象和其在叙利亚人民心中的地位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世界。

人性的光辉在绝境中绽放: 影片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捕捉到了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善良、勇气和牺牲精神。我们看到“白头盔”成员们,在不断遭受空袭、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冲入被炸毁的建筑物中,寻找幸存者,埋葬遇难者。他们用稚嫩的双手挖掘废墟,用急切的呼唤寻找生命,用温暖的毯子包裹受伤的儿童,用悲痛的眼神告别逝去的生命。这些画面,无不展现了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命顽强的力量和人道主义的深沉。影片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便是“白头盔”成员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婴儿,然后用娴熟的技巧对其进行急救,当婴儿发出微弱的哭声时,那种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扑面而来。

震撼的视觉语言与情感共鸣: 影片的摄影功力非常出色,画面充满了原始的冲击力。残垣断壁、弥漫的烟尘、血迹斑斑的救援现场,都构成了强烈的视觉符号,直接触动观众的神经。慢镜头的使用、特写镜头的运用,都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张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和救援的艰辛。影片没有过多的旁白解释,而是让画面和人物的表情自己说话,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叙事方式,让情感的传递更加直接和有力。

“白头盔”的英雄形象塑造: 影片成功地将“白头盔”成员描绘成一群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英雄。他们不是士兵,没有枪炮,却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去对抗死亡的机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中抢救生命,为社区提供紧急救援,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同情。影片通过展示他们与家人的短暂团聚、他们的疲惫和痛苦,也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白头盔》的局限与争议:滤镜下的真相?

尽管《白头盔》在情感和视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作为一部纪录片,它也因其视角、叙事方式以及潜在的政治意涵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限的叙事视角与“单向性”: 影片聚焦于“白头盔”的救援工作,而作为旁观者,它并未深入探讨叙利亚内战的复杂成因、各方势力的角色以及“白头盔”组织自身的政治倾向。影片呈现的是一个“好人”与“坏人”的简单二元对立,即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的空袭。然而,叙利亚内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冲突,涉及多个地区力量、国际干预以及内部矛盾。“白头盔”作为一个在反对派控制区活动的组织,其资金来源、政治立场以及与特定武装派别的关系,都可能影响其在整个冲突中的定位。影片的“单向性”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些复杂性,可能导致观众对叙利亚局势产生片面或简化的认知。

“亲西方的”政治宣传嫌疑: “白头盔”组织曾多次被指控与叙利亚反对派有联系,甚至被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指控为“恐怖组织”的宣传工具。尽管影片试图将“白头盔”塑造成一个纯粹的人道主义组织,但其获得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以及最终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认可,无疑让一些批评者认为该片带有一定的“亲西方”政治宣传色彩。这种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叙利亚战争这样高度政治化的背景下,任何一方的叙事都可能被解读为政治立场。影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西方世界对叙利亚政府及俄罗斯的一种“舆论反击”。

“白头盔”组织的自身性质的讨论: “白头盔”组织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反对派控制区的平民,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当地政府的军事行动遭受破坏后进行搜救。他们的奉献精神毋庸置疑,但关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西方国家政府和基金会)、组织结构以及在冲突中的实际角色,仍然存在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白头盔”的行动,虽然是救援,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政府的负面叙事,并为外部干预提供了某种“道德依据”。影片本身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而是聚焦于救援行动的表面和情感,从而可能掩盖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复杂性。

“媒体的凝视”与“情感剥削”的风险: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体形式,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媒体的凝视”和“情感剥削”的问题。影片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展示了战争的苦难,这固然能唤起公众的同情和关注,但也可能将受难者的形象简化为“受害者”的符号,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当“白头盔”成员成为西方观众关注的焦点时,他们的人道主义壮举可能会被工具化,成为满足观众寻求情感刺激或强化某种政治立场的手段。

总结:《白头盔》的价值与局限并存

总而言之,《白头盔》是一部在技术层面和情感表达上都非常出色的纪录短片。它成功地将“白头盔”这个组织的英勇事迹展现在世人面前,唤起了观众对叙利亚人民苦难的关注,也赞颂了在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它的获奖,是对这些无名英雄的肯定,也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致敬。

然而,作为一部纪录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影片呈现的表面情感和视觉冲击力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叙利亚战争的复杂性,以及任何叙事都可能带有立场和倾向。对《白头盔》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其“感人”或“获奖”,更应深入探讨其叙事背后的视角、可能存在的局限以及其在更广阔的政治背景下的意义。

《白头盔》就像一面在风暴中高高扬起的旗帜,它飘扬着人道主义的希望,但也可能被不同的风吹向不同的方向。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我们也需要警惕被单向的叙事所误导,去审视真相的更多面向。这部影片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当下叙利亚困境的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呈现,而观众的批判性思考,则是对这种呈现最负责任的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而言之,白头盔组织原本就是西方宣传战的一部分,并且已经因为与ISIS组织之间关系太深,大量人员已经上了欧美国家的黑名单。

资料来自独家网和央视的整理,白头盔组织目前网站上正在申请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如果这群白头盔真的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话,那么西方社会的政治正确也实在是玷污了太多东西了。

"白头盔"是2013年成立的,号称全是叙利亚平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现在大概有3000人,组织者宣称无涉政治,什么人都救,类似于21世纪版的红十字会。

  • 首先是白头盔组织的成立和其资金来源。

该组织的创立者是英国人梅薛利尔James Le Mesurier。毕业于军校,参军后加入英国皇家绿夹克步兵团,先后派驻北爱尔兰、科索沃和波斯尼亚。退伍后,投入“国际人道主义”事业。

就是下图这个人:

该组织的创始人与现任主任是James Le Mesurier。据网站介绍,此人是英国陆军军官,兼任著名的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顾问。其专长是“通过安全机构和民主化项目进行维稳行动” (你懂的)

“白头盔”也不是自发组建的,其启动资金来自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30万美元,另外土耳其也提供了帮助。

美国国际开发署网站上面很清楚地写着,给叙利亚民防事业累计投入了2300万美元。(美国国际开发署,也曾通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向疆独组织“世维会”投钱。直到今天,“世维会”头目热比娅仍在美国逍遥法外。)

英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网站上,很清楚地写着,给“白头盔”累计资助2900万美元。

荷兰政府也资助了450万美元。


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都丝毫不避讳这一点——这是和平的事业,不是吗?

但仔细想想,美国一贯推行推翻叙利亚民选总统阿萨德的政策,会傻到资助一个为政府军士兵救死扶伤的组织吗?

美国ABC电视台今年8月的报道说得很清楚,“白头盔”是一个在反对派控制区活动的组织。甚至梅薛利尔本人也曾在采访中承认,“白头盔”是连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成员都会去救的。

说白了,"白头盔"是一个在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即努斯拉阵线)、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控制区畅通无阻的后勤组织。

  • 然后是白头盔组织的所作所为:

8月17日夜晚,叙利亚阿勒颇一个区域遭遇空袭,现场附近房屋倒塌后,所有人满身都是灰尘,5岁的叙利亚男孩奥姆兰和其他居民被救出,送上救护车。

随后,由反政府势力运作的阿勒颇媒体中心(Aleppo Media Center)拍摄了一段关于奥姆兰的视频:画面中,他半边脸覆盖着血,印有卡通图案的衣服沾满灰尘,表情看来饱受惊吓。他抬起左手,擦擦眼睛,摸摸脸,再看了一会儿手掌上沾的血迹。尽管身边的大人们忙乱叫喊,他却一语不发。

不过,这个视频被认为是伪造的。微信公众号“经略”8月19日发表了题为《叙利亚男孩照片造假:英美支持的NGO爱搞大新闻》的文章,表明这个视频是由一个英美支持的非政府组织白头盔(White Helmets)所拍,还有许多类似于这个故事脚本的视频。白头盔组织的立场偏向反政府军武装。以下为全文。

昨天,一张号称是从阿勒颇轰炸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叙利亚男孩照片,席卷了欧美各大媒体。不但在诸如英国《卫报》、《泰晤士报》、《独立报》,美国《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重要报刊上占据了头版,还在BBC、CNN、ABC、NBC等所有英文电视媒体上滚动播放。BBC广播新闻中还评论,这是继小艾兰尸体那张照片之后,有一个震撼世界的图像。并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对阿萨德政权继续施压。

然而,一些网站披露,这张照片是由一个名为“白头盔”(White Helmets)的组织精心炮制的——

在一场政府军的轰炸之后,一个阿勒颇小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来,满身尘土和血,一个人爬到救护车的橙色椅子上,坐在那里,不哭也不闹,但眼中充满着茫然和绝望。



这张照片来自这段视频:youtube.com/watch?

拍这段视频的人自称Mahmoud Raslan,是个摄影记者。他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叫做Omran Daqneesh,5岁,所处的是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

但在网上搜Mahmoud Raslan的名字,并没有以他为作者的其他图片或视频。

真相是什么呢?

上面这张照片里有个小姑娘。

一秒之后,这个视频里的小姑娘竟然消失了,消失了有木有!

看上去小男孩伤的这么重,眼睛都睁不开了,结果却在镜头前摆了半天姿势,救护人员怎么就不赶紧给救治一下?

还有人质疑,画面中出现了两台摄录机,加上视频拍摄者本人,一共三台,实在太专业了。

明显的摆拍!

要知道,这不是汶川或福岛那样的自然灾难现场,而是阿勒颇,一个战争『坟墓』,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叛军僵持不下,打了几年的城市。


究竟是哪些人手持数码设备在拍摄?

答案不需要猜测。

因为发布这个叙利亚男孩的视频,就是为了宣传背后的组织。

如果回过头去搜索"白头盔"的新闻,每每他们赶往战场救人的时候,恰好都有摄影师在旁抓拍。构图一贯地经典:战火,废墟,无助的儿童,白头盔天使。


构图一贯地经典:战火,废墟,无助的儿童,白头盔天使。 几乎都是按照类似的脚本搞的。网上已经有人揭发他们的手法:

为什么他们要搞这些?批评者指出,这是宣传战的一部分,目的是为西方列强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 第三点,是旁人对于白头盔的评价

作为历来力挺推翻阿萨德的半岛电视台,是“白头盔”冲击诺贝尔和平奖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在半岛的新闻中,盛赞他们是“在叙利亚政府与俄罗斯战斗机的摧残下,拯救了千万条生命”。在采访中,该组织来自阿勒颇的该组织高级成员表示,“俄罗斯和阿萨德还对我们组织的总部进行了连番轰炸”。因此,必须“要让联合过来,在阿勒颇设置禁飞区了!”

设置禁飞区怎么要你关心了??

然后是西方记者的评价










然后是叙利亚难民的评价














该组织总共拥有3000余名志愿者,却全部在反政府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占据的地区活动。仅负责对这些地区的叙利亚人进行救援。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所以不幸没住在叛军占领区的叙利亚人就不是人了么?

  • 第四点是关于白头盔的人员组成和其所作所为

一则2015年公布的视频显示,一名白头盔的成员表示,那些伊斯兰极端武装分子是“我们的道德榜样,是我们的精英,为他们服务是我们的荣耀”。视频中,他们对旁边叙利亚政府军的尸体置之不理。视频来源,则正是反政府军武装的宣传媒体。


(字幕:异教徒!)


(字幕:我们搜寻家属,将他们转移到Jisr al-Shughor城外的安全地点)


(字幕:Haj Abu Ahmad – 民间自卫力量:我们寻找受伤的平民,把尸体装进裹尸袋。)


(字幕:最后,我们把给阿萨德卖命的人的尸体丢到垃圾堆里去)


(这是一个直接证明“白头盔”参与Al-Nusra阵线(一个有基地组织联系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处决平民的视频。后来被广泛删除,但视频在LiveLeak上仍有存档。视频中最后一格是身着白头盔制服的人员参与收尸。)

说好的NGO,非政府组织,其实都是套路。 NGO被称为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独立于政府开展公益工作。但是,由于许多NGO的资金来自政府,所以其独立性,实际上是成疑问的。事实上,利用NGO组织进行战争活动,已经是西方,特别是美军的老伎俩了。一位真主党的领导人曾把这种行径叫做“软战争”。西方采用NGO和私人安保公司,参与别国内战,枉顾别国人民生命,颠倒是非,通过媒体宣传,掩盖自己罪行,疯狂攻击他人的事情,早已经不是新闻。

叙利亚的拉锯战,不断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但西方媒体基本上只关注叙利亚政府和俄军所造成的那些平民伤亡。另外有一张照片,阿勒颇政府军控制区遭到反对派势力攻击,一位男孩头破血流,这张照片在西方媒体上就没有传播开来,因为轰炸的人是西方势力和它们的盟友。



什么是真相? 真相实际上是被政治所控制的,媒体也服从国家利益。

说好的NGO, 非政府组织,其实都是套路。 NGO被称为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独立于政府开展公益工作。但是,由于许多NGO的资金来自政府,所以其独立性,实际上是成疑问的。

所以叙利亚政府军的努力和治安区的平静你们看不到,叙利亚对于俄罗斯人帮助的欢呼你们看不到,美国土耳其海湾君主国对于恐怖主义的支持和放纵你们也看不到。你们只能看到叙利亚的阿萨德是个杀人犯,普京是个刽子手,自由军是群自由斗士。

许多NGO打着公益旗号,到处筹钱,但可能只是将其中的小部分用到真正的公益项目上去,大部分资金供组织者挥霍,他们四处出镜,赚取名声。而名声又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钱。

叙利亚的战争,在欧洲造成了一条难民产业链。许多人靠吃难民饭赚钱。在2015年,100多万难民进入欧盟。许多偷渡的蛇头和做所谓难民救助事业的NGO都赚翻了。

但是,欧盟国家吃不消了,一个个都扎紧了篱笆。到了2016年,难民饭就不如2015年好吃了。

那怎么办呢?继续整套路呗,让西方的公众们继续为叙利亚苦难的民众流泪。

英国和美国在收叙利亚难民的问题上很不积极,向来都是让欧洲大陆国家多收,自己象征性地搞几个。把难民潮引向欧洲大陆,对他们来说也毫无危险可言。

所以,不要轻易被媒体制造的悲惨形象所感动。我们要追问的是,最初是谁挑起了叙利亚战争,让这个国家变得如此破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后再补一些白头盔的图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