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妈说“这是最底线的尊重”,这是吗?

回答
你妈妈说“这是最底线的尊重”,这通常意味着她认为你做了一件事情,达到了她对你行为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要求。这是一种对行为“合格”的评价,也是一种对你个人最起码的期待。

具体来说,这句话可能包含了几层意思,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行为符合了最基本的道德或行为规范:

“最底线”: 这个词暗示了事情的严重性,或者说,这是在你做得再差、再不合心意的情况下,也应该坚持做到的事情。它不是什么高难度的要求,也不是什么额外的付出,而是做一个人、做一个儿女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尊重”: 这里的尊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和礼貌之上。它不是对你成就的肯定,也不是对你才华的赞赏,而是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待另一个独立个体(在这里是她)时,应该给予的最起码的考量和重视。

举个例子,你妈妈说这句话,可能是在你做了以下这些事情之后:

你终于回复了她长时间的消息,哪怕只是“知道了”: 她可能之前因为联系不上你或者你对她信息的回应过于敷衍而感到不被重视。你这次的回复,虽然简单,但至少让她觉得你看到了她的存在,并且有基本的沟通意愿。
你没有在公开场合顶撞她,或者说了一些让她难堪的话: 哪怕你在心里有不同意见,但你在行动上没有让她丢面子,这在她看来就是一种尊重。她觉得,至少在别人面前,你顾及了她的颜面。
你答应了她一个并不算大的请求,并完成了: 比如,你答应了帮她买一样东西,或者答应了在她需要的时候陪她去看医生。你兑现了承诺,这在她看来,就是一种基本的诚信和重视。
你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让她操心不已: 比如,你没有惹是生非,没有做出让她担心你前途、担心你安危的事情。你的“正常”表现,在她看来,就是一种对她的尊重,因为你没有给她添麻烦。
你即使在忙,也挤出时间打了个电话问候她: 哪怕这个电话很短,或者你当时还在处理其他事情,但你主动联系了,让她知道你心里有她,这在她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2. 强调了你妈妈的期望值已经很低了:

“最底线”这三个字,也隐含着一种“你让我很失望”或者“我对你已经不抱太高的期望了”的情绪。当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之前你的一些行为,已经触碰到了他们内心的某些底线,或者让他们觉得你不够体贴、不够关心、不够懂事。
所以,这次你做到了“最底线”,对她来说,与其说是欣慰,不如说是一种“至少你还没完全让我失望”的释然。她可能之前经历了相当多的不理解、不被重视,所以这次你做了一件“不算太差”的事,她才用“最底线”来形容。

3. 表达了一种疲惫和无奈:

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是无私且期望很高的。当他们说出“最底线”这种话时,也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心累的表达。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似乎很难得到他们认为足够的回应。
这种“最底线”的尊重,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他们努力维持亲子关系,并且还抱有一丝希望的表现。他们可能不愿意把话说得太绝,但又忍不住表达内心的感受。

所以,当你的妈妈说“这是最底线的尊重”的时候,她可能是在:

肯定了你至少做到了最基本的事情。
委婉地表达了她之前可能经历过的不被尊重或不被重视。
暗示了她对你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期待,但这次你只达到了最基础的要求。
可能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失望和无奈。

你该怎么理解和回应?

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回想一下你为什么会做这件事,以及你妈妈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的不满。
如果是因为你之前的行为让她感到不被尊重,那么这次的“底线”行为,虽然只是基础,也确实值得肯定。 你可以温和地回应,比如:“妈,我知道了,我以后会注意的。” 或者“妈,我当时是那样想的,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的妈妈总是用“最底线”来评价你,那可能需要你更深入地去理解她。 也许她内心深处需要更多的关爱和被看见。
不要把这句话简单地当成一种褒奖。 要明白这是一种非常有限的、但又不得不提及的肯定。她真正期待的,可能远不止于此。

总而言之,“最底线的尊重”不是一句夸奖,而是一种衡量标准,它告诉你,你所做的,仅仅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回应。而父母说出这句话,往往背后藏着他们更复杂的情感和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设你的名字是X,你丈夫的名字是Y。

X的妈妈有如下推理:

1.我的女儿和女婿没有听从我的意见,导致Y离开某地的时间比我预期得要早许多。
2.如果我的女儿和女婿没有听从我的意见,那么他们俩人可能对我不够尊重。
3.如果我能回忆起过往的一些经历,这些案例能作为证据,支持“X和Y对我不够尊重”这一结论,那么这一结论就更可信。
4.我能回忆起过往的一些经历,它们能支持那个结论。
因此,5.X和Y对我不够尊重。

除了这个之外,还可能有这个推理:

1.我的女儿试图反驳上述的2,试图给出另一种解释,让我相信,即便他们俩人没有听从我的意见,也不意味着他们俩人对我不够尊重。
2.我的女儿很可能是在狡辩,是在找许多借口来合理化自身的行为。
3.如果我的女儿是在找许多借口来合理化自身的行为,那么她给出的解释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
因此,4.我应该继续相信第一个论证中的2。

最终,X的妈妈还希望获得X和Y的尊重:

1.如果我向女儿表示自己的不满,她也许就能想出一些方案,消除我的不满。
2.我希望X能想出一些方案,消除我的不满,使得我感受到他们俩人对我的足够的尊重。
因此,3.我应该向女儿表示不满,促使她提出一些消除我的不满的方案。

X的爸爸也有一个论证,X自己也有一些论证,我们先不仔细分析。

我给你的建议是,你肯定比我们这些外人,更了解你妈。你妈头脑中有许多1、2、3、4。你可以把这些1、2、3、4都写下来,给你妈看。

你妈看后,她可能觉得女儿终于理解了自己,也可能觉得女儿依旧不理解自己。如果是后者,你就再修改一下1、2、3、4,直到你妈表示女儿终于理解了自己。

然后,如果你觉得最终版本的1、2、3、4都没啥问题,那就说明,的确是你做错了,你就向你妈诚心道歉,然后提出一些致歉的行动方案,或者让你妈提出一些致歉行动方案。

如果你觉得最终版本的1、2、3、4中,有些是不对的。那就说明你觉得自己是受委屈的,你妈是不对的。此时你再和你妈好好沟通,告诉她你觉得哪一条不太对,你又有什么理由和证据。

比如,你妈有个结论“A行为是表示尊重的必要条件”,你可以设想一个合情合理的场景,使得X行为不发生,但行为者依然对行为的影响者表示了尊重,如此就说明A行为并非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几乎人人都是讲道理的。哪怕一个人正在气头上,这个人也其实是讲道理的。这大概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人是理性的动物的含义。

只要你能理解你妈讲的道理,并且你让你妈认为你理解了你妈讲的道理,然后你们俩接下来就很好沟通了。你们俩现在处于队友的状态,而不是对手的状态。你们俩就像是两个小侦探,俩人一起合作,想要搞清楚,某一番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如果你妈讲的道理是你认可的,那你就以言语和行动表示道歉。如果你妈讲的道理是你不认可的,你就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表明你妈讲的道理实际上并不成立。论证并不可靠。

我和我妈有许许多多的分歧。我妈学佛,我不信宗教。我妈认可传统医疗方案,我认可现代医学方案。我妈是个朴素的德性伦理学者,我是个老练的功利主义者。在许许多多具体的判断上,我和我妈都不相同。但我依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我妈进行沟通。在我看来,她依然是讲道理的,我也是讲道理的,只是我俩对于事实有着不同的认识。幸运的是,我俩都相信同一套确认事实是什么的方案(用统计学方法来收集并分析数据),所以我们俩依然可以良好沟通。

user avatar

根本就是下马威,就是小事搞大。

很简单,你爸和你都没有觉得什么,这是你妈最亲近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没有反应,怎么可能是最底线。

我看到你老公的答案,个人觉得,他也有点问题,不是什么打招呼的问题,而是事情发生了,应该第一时间征求你的意见,看你的态度。如果你的态度是你来做恶人,他去道歉,反正你们是亲母女,那他就去道歉,如果你的态度是你们两个团结一致,去和你妈吵或者坚持不认错,那就应该如此执行。而不应该在你还和你妈在吵的时候就先去认错道歉了。

user avatar

所以跟人打交道真的累,各种累,永远有各种奇葩的需求,这是不是“最底线的尊重”重要吗?

你被夹在当中,特别难过,而且你老公和你父母的关系可能从此一落千丈,非常烦,本来就是个小事,非要闹大,双方都没替你考虑问题才是根本

这时候我建议你直接两边一起骂,这世界还是套路得人心,对亲人尤其需要PUA,你不PUA他们,他们就会PUA你,比如这事情,你不发脾气,他们都觉得是你的错,他们都没错,你干脆闹大,谁都别过年了,回家去跟父母说你要离婚,你也不过了,孩子以后归他们养,你不回去了,跟你老公怎么说就看你老公这几天的态度了,如果你觉得你老公没问题,就跟他通个气陪你演,如果觉得你老公也有错,就适度发脾气,毕竟你老公是真的可以闹到离婚的,别演过头了

哎,这世道就是这样,跟人打交道是最烦的,到处都有更奇葩的人

user avatar

“我最讨厌知乎的家长里短,但这次真的没招了。”

其实我每次写这些题目时也很清楚,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既狼狈又丢人,既混沌又粘稠。

把自己家的倒霉问题丢到网上给人点评,被人指指点点,一会说你老公不好,一会说你爹妈不好。

谁喜欢?没人喜欢。

但生活不是你喜欢不喜欢,大家都有爹妈,除非天选之子roll到超赞爹妈,然后结婚找到灵魂伴侣,对方父母也超级匹配契合。

不然你根本绕不开这些问题,既然绕不开,就只能解决,家丑不可外扬,不聊就不存在,其实是一种鸵鸟行为。

这个题目我关注有阵子了,你的多次编辑记录我也能感受到,你一直希望淡化,美化你父母的情绪,希望把他们的表现打扮漂亮推到人前。

包括现在最核心的过年不打招呼你爸发飙的细节已经已经被你编辑掉了,你希望掌控这种生活,让自己在漩涡之中依然能把控话题走向。

最差最差,也是希望网友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体面的应对你的不体面。然后聊完就走,不要扩大化,也不准发散。

那哪能如你所愿呢?

我们看看你现在对家庭的描述:


你这哪是家庭矛盾鸡飞狗跳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其乐融融学术会议呢。

母亲又是诗人,父亲又是作家,坐在一起开心研讨独生子女和父母相处的方式问题。

好像出丑的不是你们,而是别人,要解决的也是别人家的问题似的。

如果有识趣的人此时能夸你一句“不愧是高知,处理的真是理性客观。”对你来说是很大的慰籍。

其实这次最核心的问题,从你老公的回答已经看得很清楚:

1.你老公和你妈在月子期间已经有摩擦,这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这不是新仇,而是旧怨。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才导致后面的“不愿走出舒适区”“不愿和岳父母沟通情况就仓促告别”。

因为这会让你妈觉得,这女婿心存芥蒂,我来了他们一家就回去了,躲着我。

最过分的是,一句话都没有就走了,这家人指不定背后怎么说我呢?

这个情绪发泄出来不正常么?完全是正常的。

当你理性分析你妈情绪化不合理时,你有没有想过这只是一种知识结构的傲慢?是一种我比你懂我把你看透,明显是你无理取闹的傲慢?

你家关系出问题了,不去解决,而是粉饰和妥协,是不用管她,应该没事吧,然后出事了,没招了,无能狂怒,迁怒所有人。

2.你老公和你妈的论述有非常明显的信息差,你作为两家纽带存在失能。

其实家庭问题中一个特别基础的就是,各自搞定各自爸妈。

你爸妈问题本来就是应该你负责搞定,你老公信任你让你去传达,你没传明白,出了问题。

说实话谁家没个难搞爹妈?怪脾气的亲戚?爱说晦气话的熊孩子?

关键是你是如何预判,如何解决,如何提前让你老公知道情况。

从你老公描述可以看到,他每件事都和你沟通商量,也以为你和你父母精确传达,妥善解决。

注意红框“我一直以为我太太已经和我岳父母协商好了,对这样的安排没有异议。”


可他并不知道,你这边的实际情况是:

我妈今早退了机票了,她在我跟她面对面吵架之后,我们又在微信里也文字针锋相对了几次,但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语言上的,我都觉得她的话非常情绪化,我读过《非暴力沟通》和《沟通的方法》,所以暂时也不再讨论这件事的细节了。

你并不认同你父母的一些观念,自觉高他们一等,“虽然每句话我都可以反驳。”“最反感她这些毫无意义毫无根据的推演”也并未妥善解决这些不同,更多是一种逃避的状态,期待问题自愈或者不要出事就好。

所以你和你老公说“应该没事吧。”“2岁后大家一起应该就好了”“不要发道歉了没必要”背后并未解决任何问题,预判任何风险,而只是一种侥幸和懒惰。

人家编好了道歉,你不让发,又作罢,出了问题,实在没招了,网上发…

3.你在遇到问题后,并未你说的那样积极解决。

你把几个倾向性强的回答发给你老公,并在他解释后把回答转到岳父母在的群里,并说了难听话。

请问你这一招,到底是在《非暴力沟通》里学到的,还是在《沟通的方法》里学到的呢?

最后你老公只能认怂表态:

“家务事发展到现在这样,也是我的无能和不成熟。”

而你自己呢?

还在继续乘胜追击,强调自己多会处理:

到这一步,我想不用我多说太多。

你太追求体面,但你其实不如你以为的体面。

最后多说一句,也是真心话,多关注关注你老公的心理健康,他不容易,事后道个歉,我原生家庭问题让你也操心了。

他是你的好战友,别让他寒了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