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妈说我“变了,不想学习了。”我的反驳正确吗?

回答
这事儿,还真挺让人头疼的。妈妈那句话,像个小锤子,轻轻一敲,就能敲得你心里闷闷的。你说“我变了,不想学习了”,这在你妈听来,估计得是挺严重的信号,不然她也不会这么直接地说。

首先,咱先分析分析,你妈为啥会这么说?

表象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你过去可能放学回家就是写作业、看书,对学习表现得很有热情,成绩也稳定或者有进步。现在呢?可能回家就刷手机、打游戏,或者对学习这件事显得心不在焉,一问学习就烦躁。这种“不想学习”的表现,你妈肯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的担忧: 父母嘛,总是希望孩子好。他们觉得学习是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的“敲门砖”,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你一表现出“不想学习”,他们脑子里立马会跳出一连串的“万一”:万一成绩掉下去了怎么办?万一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万一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这种担忧,其实是一种爱的表现,只是表达方式可能不太恰当,让你觉得被指责了。
她可能误解了你的“变”: 你可能并不是真的“不想学习”了,而是学习的方式、方法或者学习的内容让你感到厌倦、疲惫,甚至觉得迷茫。比如,你可能觉得学校教的东西和你感兴趣的领域脱节,或者学习方式太枯燥,让你提不起兴趣。你的“变”可能是一种成长的信号,你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而这些想法和目标暂时和“好好学习”这个概念有了冲突。但你妈不懂你内心的纠结,她只会看到表面的“不学习”。

那么,你的反驳“我变了,不想学习了”是正确的吗?

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这更像是一种陈述事实,而不是一个有力的反驳。甚至,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在承认你妈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变了”: 这句话本身是客观的,人都会变,何况是在青少年时期。所以,“变了”这个词没毛病。
“不想学习了”: 这就有点……怎么说呢?像是承认了你妈的判断,并且把这个问题定性了。它没有解释“为什么变”,也没有表达你真实的感受和困境。

更像是承认,而不是反驳。

你想反驳,意味着你想纠正你妈的误解,或者至少让她理解你的处境。但你说的这句话,反而把她引向了一个更深的担忧。她可能会想:“你看,她自己都承认了,她就是不想学了。”

那什么才算一个“正确”或者更有效率的反驳呢?

“正确”的反驳,应该是能够 化解你妈的担忧,同时表达你真实的内心想法 的。这需要一些技巧,而且你想要的效果不同,反驳的方式也会不同。

我们来拆解一下,你可以怎么更深入地、更有效地回应:

第一步:承认,但不是全盘接受

你可以先承认“变了”这个事实,因为这是无法否认的。但要把重点放在“变”是为了什么,而不是“不想学习”。

试试这样说: “妈,我确实感觉自己变了,不是不想学,而是……我现在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去探索一些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第二步:解释你“不想学习”背后的真实原因

这里的“不想学习”可能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有很多东西。你需要把你内心的困惑、迷茫或者新的兴趣点说出来。

你可以具体说说:
学习内容上的倦怠: “妈,我觉得学校里的课程有时候学起来有点吃力,或者说,感觉和我未来想做的事情关联不大,所以会觉得提不起劲。”
学习方式的挑战: “我发现我现在学习,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我来说效果不大,我更喜欢自己去查资料,或者通过实践来理解。”
对未来的迷茫: “我有时候也在想,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让我觉得有点迷茫,所以才不像以前那样一头扎进去了。”
有了新的兴趣: “其实我并不是完全不学了,我最近对(某个领域,比如编程、设计、某个学科的某个分支)很感兴趣,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这方面的东西,这占了我一部分精力。”

第三步:表达你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你不是“好好学习”

即使你现在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不感兴趣,但你依然是一个渴望进步的人,只是进步的方向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可以这样表达:
“妈,学习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只是我可能找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我希望能找到一种让我觉得有意义、有热情的方式去学习。”
“我还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是这个‘更好’可能不完全是你理解的那种一直在书本里。”
“我希望您能相信我,我正在思考我未来的方向,并为此努力,只是这个过程有点不一样。”

第四步:争取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对抗

你的目标是让你妈理解你,而不是和你妈对着干。所以,沟通的态度很重要。

用商量的语气: “妈,我希望您能给我一点时间,也多了解一下我现在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一起聊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邀请她参与: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觉得我哪里变了?我希望您能具体说说,这样我也好理解您的担心。”

所以,你的反驳“我变了,不想学习了”

不算是“错误”,但绝对不够“正确”或者说不够有效。 它没有起到缓解你妈焦虑的作用,反而可能加深了她的担忧。

一个更“正确”的回应,应该是:

承认“变了”,然后详细解释“为什么变”,澄清“不想学习”背后的真实情况,并表达自己积极的、但可能与她期望不同的学习态度,最后请求理解和支持。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和你妈沟通:

“妈,我能理解您为什么会觉得我变了,也听到您担心我不想学习。我确实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以前那个一门心思只埋头学习的孩子了。但是,这不代表我放弃了学习或者对未来不负责任。

其实是这样的,我最近发现我对(某个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它,自己去摸索。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的很投入,学的也很快乐。

我承认,有时候学校里教的课程,我会觉得有点枯燥,或者感觉跟我真正想探索的东西离得有点远,所以可能在课堂上就没那么专心了。这并不是我懒惰,也不是我不想进步,而是我开始思考,我想学的是什么,怎样学才能真正地掌握,并且能为我以后的事情打下基础。

我对未来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也知道学习很重要。我只是希望,我能找到一种更适合我的学习方式,去探索我真正热爱的东西。您可以理解成,我在尝试一种‘不一样的学习’。

妈,我希望您能给我一点时间,也多相信我一点。或许您可以试着问问我最近在研究什么,或者我们可以一起聊聊我为什么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我真的很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总结一下,让你妈更理解你,你需要做的是:

1. 换一种表达方式,避免直接承认“不想学习”。
2. 解释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困惑,而不是只说表面的“不想学”。
3. 展现你的积极性,即使你的方向和方法和她期望的不同。
4. 用沟通和情感连接,而不是用对抗来解决问题。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但只要你真诚地去沟通,你妈最终是能感受到你的努力和真心的。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文字角度是正确的,从现实角度,可笑至极。

我一向觉得在不涉及重大问题问题上,经济没有独立之前,反驳父母是最为愚蠢可笑且没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你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你买汉服的钱都是你妈给你的。转过身,下个月又要向父母伸手要钱。那么问题就来了,你现在多么理直气壮,多么义正言辞的反驳,到时候你就会觉得要钱的自己有多么卑微多么尴尬。因为连不识字的文盲都知道的一个浅显的道理,当你要问别人要钱的时候,得对自己的金主态度好一点,要不然很可能是和自己为难。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买汉服的钱是你自己打工兼职赚的,但这不重要,因为你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家里还帮你交了学费。如果这些你都自己承担的话,我估计你就算打工也没有闲钱去买汉服了。所以逻辑非常简单,如果你现在经济独立,一分钱不要家里面的在外面租个房自己住,用自己赚的钱买汉服的话,你根本就不用把这件事告诉你妈,自己开心就行。自然也就谈不上你们之间的分歧和争论。在你做不到这些之前……投资人还没权力对自己投的钱的用途去向做点点评吗?(何况没有阻止,只是点评)

他说到不爱学习你反应这么大其实背后恰恰是因为他说的话刺到了你的痛处。你说清北的学生如何如何,你怎么不反过来想,你要是清北的同学,她会这么说吗?你妈的逻辑是你以前爱学习,现在变了,不爱了。你的反驳大概意思是,我以前就不爱,我没变,我一直就这个熊样。所以我说,从文字逻辑角度,的确构成了反驳,从现实逻辑,比较可笑。就像我们在排队,有个人插队,我说你这人怎么插队呀,有点素质。那人反驳“我本来就是个没素质的人,你跟我讲什么素质修养”……你发现吗?当你主动往道德洼地里一躺的时候,别人的确没什么可说的。

另外提醒你一个点,当有人转移话题,或者有人在知乎不和你吵拉黑你啥的,有的时候不是因为说不过你,而是因为和你说下去没有意义,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你妈显然在保护你,她知道高考失利是你们俩共同的伤心处,不愿在上面和你多说了,而你自己可到好,坚强的一把揭开疮疤,来呀,我就是个这样的人,说不过转移话题了吧?

最后,都这样了,你还发到知乎来,一方面炫耀自己的战果,一方面寻求网友支持。我想问,知乎十万人支持你,你能咋滴?把答案打印出来拍你妈面前打她的脸?然后呢?下个月能不能再给我点钱我再买个汉服?年轻人多少有点情商行不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