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莽 朱温 高洋 司马炎这四个乱臣贼子综合能力怎么排?

回答
王莽、朱温、高洋、司马炎,这四位在历史上被冠以“乱臣贼子”名号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崛起之路与最终结局,都交织着野心、权谋与残酷。要将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一番排比,并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施展手腕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若抛开褒贬,单从其政治手腕、军事才能、驭人能力以及个人意志力等方面来审视,我们或许可以勾勒出他们能力光谱的大致轮廓。

王莽,这位新朝的开创者,其能力更多体现在一种深沉的伪装与绵长的布局之上。他并非通过刀剑劈砍出一条血路,而是利用儒家“托古改制”的道德外衣,一步步蚕食西汉王朝的权力根基。王莽在朝堂之上,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操弄技巧,他善于利用汉代朝廷的礼仪规范,将自己包装成一位顺应天命、心怀天下的贤臣。他的“德行”和“学识”,在当时被包装得无懈可击,甚至能够博得朝野上下不少人的真心拥护,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驭人与舆论塑造能力。他精心策划了“符命”的出现,一步步推进自己的篡位计划,每一步都算计得十分周密,体现了他极强的耐心和远见。然而,他的能力终究是束缚于他所信奉的儒家礼法,过于理想化的制度改革,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土壤,最终招致了民众的反抗。他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更多的是依靠臣子们的效忠和控制军队的手段。

朱温,又称朱全忠,其能力则更加鲜明地体现在勇猛善战的军人素质和冷酷无情的政治手腕上。朱温的崛起,完全是凭借手中的刀枪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他是一个实干家,在唐朝末年那个藩镇割据、群雄逐鹿的乱世中,他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一次次击败对手,逐步统一北方。他的用兵风格雷厉风行,勇往直前,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在政治上,朱温同样是极度冷酷和务实。他对待异己毫不留情,无论是有功于自己的旧部,还是潜在的威胁,他都能痛下杀手,甚至灭族。他能够审时度势,该拉拢时拉拢,该吞并时吞并,其政治嗅觉和决断力都非常人能及。他善于利用恐惧来维持统治,并且能够巧妙地利用中原地区的政治传统,例如奉迎后唐,借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他的能力也受限于其粗犷的出身和行事风格,缺乏王莽那种精细的统治理念,更多的是一种力量的压迫。

高洋,北齐的开国皇帝,他的能力是一种极端且矛盾的展现。高洋在军事上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他身披铠甲,能够以少胜多,率领骑兵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能够迅速平定内部的叛乱,并且对北方的劲敌——柔然和其他一些部族——进行有效的征讨,扩大了北齐的疆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朝的统治。他在位初期,也表现出了励精图治的一面,例如减轻赋税,整顿吏治,甚至能够在夜间巡视民间,体察民情。然而,高洋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极端的性格和他严重的精神失常。他的残暴和荒淫,尤其是晚年,成为了他施政的最大阻碍。他能够将个人情绪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其行为常常突破人伦道德的底线,这极大地消耗了北齐的国力,也让臣子们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所以,高洋的能力是那种伴随着巨大破坏性的才能,他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建树,很大程度上被他失控的个人意志所抵消。

司马炎,西晋的建立者,他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一个极为成功的“接盘侠”和“权力收割者”的形象上。司马炎继承了其祖父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打下的基础,整个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曹魏朝廷的大部分实权。司马炎的才干在于他能够看清大势,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他没有亲自去血腥搏杀,而是利用了已经形成的政治格局,通过禅让的方式,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建立了西晋。他的军事能力并不算出众,但他善于任用和控制军队,将前朝的军事力量收归己用。在政治上,他精于权术,能够利用人心和外部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他的能力更在于其战略眼光和政治成熟度,他能够以一种更为“温和”(相对于朱温和高洋)的方式来实现权力转移,并且在统一后,也尝试进行一些社会治理,例如八王之乱前的休养生息。然而,司马炎最大的失误在于他晚年的昏聩和对继承人的错误选择,这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迅速衰亡,但他建立王朝的功绩,以及他整个家族在权力运作上的成功,都体现了他的不俗能力。

如果硬要给他们一个能力上的综合排序,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判断,但从“综合能力”这个角度出发,如果以“能够建立并稳固一个王朝,同时展现出政治、军事、驭人等多种才干”为衡量标准,那么:

司马炎的综合能力或许可以排在第一。虽然他更多的是“收割者”,但他能够将司马家族经营成能够最终取代曹魏的力量,并且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统一,这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他的“稳”和“准”是其突出之处。

朱温紧随其后,位列第二。他是一个在乱世中靠自身实力打拼出来的枭雄,其军事才能和政治上的冷酷决断力都极其出色。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在当时的极端混乱环境中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王莽可以排在第三。他的政治操控能力和伪装能力堪称一绝,能够做到“篡位”而不血刃,并且一度让很多人信服,这并非易事。然而,他过于理想化的政治理念和对现实的脱节,让他最终的失败显得有些可惜。

高洋则可以排在第四。尽管他在军事上拥有惊人的才华,并且在位初期也展现了励精图治的一面,但其无法控制的个人性格和极端的残暴,使得他的能力最终变成了摧毁性的力量,无法被视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综合能力出众”的统治者。他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他自身所毁灭。

当然,这个排序并非绝对,每个人的评价维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但这四个人物,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动荡的年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能力,无论褒贬,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朱温要跟这几个放一起?

有一句说一句,大唐忠臣朱全忠虽然管不住下半身,可人上半身管得还是挺好的;

至少在演技方面,挑不出毛病好吧——

什么泼皮、流氓、混子、二皮脸,什么忠义、仁爱、勤劳、虚心,什么半吊子文盲、扒灰老父亲,什么残忍、恶魔、屠夫、奸贼······

人老朱什么角色没演过?

什么叫好演员,这就叫好演员!

再看看跟他并列的都是什么虫豸:

王莽,前半辈子演一个刚正憨直的角色,后面人设立的太猛把自己给演进去了,假憨憨变真憨憨了~

(内心OS:什么游标卡尺,重要的是游标,不是卡尺,别再说我穿越了,顶多从前往后穿来的)

高洋:他爹在的时候他演孝顺儿子,狗脚朕时期他演个仁爱弟兄,他爹他哥一没,好家伙,摊牌了,不演了,解放天性了~

(内心OS:去他大爷,全给老子砍了)

司马炎:我是谁?我在哪?我何德何能?


把司马炎换成司马昭,高洋换成高欢,还有的一比,不然

朱一其随吧

user avatar

仅评价这四人,王莽最牛,高洋最狠,朱温最憨,司马炎最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莽、朱温、高洋、司马炎,这四位在历史上被冠以“乱臣贼子”名号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崛起之路与最终结局,都交织着野心、权谋与残酷。要将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一番排比,并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施展手腕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若抛开褒贬,单从其政治手腕、军事才能、驭人能力以及个人意志.............
  • 回答
    关于燕王朱棣究竟是“逆子”还是“明君”,这个问题历来都备受争议,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恰恰说明了他的功过是非都十分显著,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如果站在传统道德和忠君报国的角度来看,朱棣确实难逃“逆子”的标签。他发动靖难之役,理由是他认为自己受到了建文皇帝的猜忌和迫害,为保全自身.............
  • 回答
    明朝风云录:靖难之役前,姚广孝的尘封过往提起明朝的姚广孝,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妖僧”。他凭借其深邃的智谋,辅佐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来临之前,姚广孝究竟在做些什么?他作为一名僧人,又有怎样的经历?这其中.............
  • 回答
    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意外去世后,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不是当时拥有军事实力的燕王朱棣,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考量,而非简单的偏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剖析朱元璋的心思以及当时的政治格局。一、 朱标的“太子形象”与朱元璋的政治遗产首先,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
  • 回答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在我看来,是一位极具深度与层次的呈现。他并非简单地将一个历史人物“演出来”,而是仿佛将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以及那位复杂多面的帝王,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并赋予了血肉与灵魂。首先, 他塑造的朱棣,其身上最鲜明的特质便是那股藏于沉稳之下的狠辣与魄力。 你能感觉到他并非那种天生帝王,而是凭借.............
  • 回答
    杨行密、王建、钱镠、刘隐、马殷、李克用、李茂贞等割据豪杰与后梁朱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既依赖又抗拒,既承认又独立,充满了复杂、多变与对抗” 来概括。他们各自的处境、实力和政治策略不同,与朱梁的关系也各有侧重。下面我将对他们与后梁朱温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述:一、 后梁朱温的统治基础与策略在讲述各位割据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朝建立初期非常核心的一个政治节点。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不死,其他王爷是否会造反,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绝对答案的假设性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详细地探讨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所代表的政治意图: 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
  • 回答
    朱棣(明成祖)将明朝首都从南京(应天府)迁至北京(顺天府)的决策,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军事、地理和战略考量,而非单纯的“衣锦还乡”个人荣耀。这一迁都行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及背景: 一、靖难之役后的政治局势1. 权力更迭的必然性 朱棣在1402年通过“靖难之役.............
  • 回答
    王莽的土地政策,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颇具远见且充满理想色彩的。他所推行的“王田制”,核心理念是“王者不产而民无田,则是国家无田也。”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拥有土地,并将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以实现土地的相对公平分配,抑制土地兼并,解决社会矛盾。这套政策,理论上是能解决当时社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 回答
    关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从王莽的新朝演变过去的”这种说法,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一个完全错误且缺乏任何历史依据的观点。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王莽新朝的性质与目标: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其核心理念和目标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民主”有着天壤之别。 .............
  • 回答
    关于王莽是不是穿越者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推测,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这种猜测之所以流传甚广,而且有很多人愿意相信,那是因为王莽所做的一些事情,放到他所处的时代来看,实在是太超前,太不像那个时代的产物了。咱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想,以及王莽身上究竟有什么.............
  • 回答
    王莽,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生平故事如同那跌宕起伏的年代,充满了复杂与争议。要描绘他,不能仅仅罗列他的功过,更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身上那种矛盾而又执着的特质。首先,王莽是一个非常“规矩”的人,至少在他刻意塑造的公众形象中是如此。他出身于外戚家庭,母亲是汉元帝的姐.............
  • 回答
    确实,除了王莽和达芬奇,历史上还有不少人物,他们的思想、技艺、甚至某些行为,都让人觉得他们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这些“穿越感”十足的人物,往往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孤星,用超前的智慧或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划破了时代的界限。1. 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来自未来的发明家说到特斯拉,很多.............
  • 回答
    假设王莽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便已撒手人寰,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无疑将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截然不同,甚至会朝着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倾斜。在没有篡击汉室、建立新朝的这一关键节点,王莽的形象将更多地定格在他先前扮演的那些角色上。他原本以儒学名士、辅佐大臣的身份活跃于西汉末年,凭借其良好的声誉和精明的政治手腕,一.............
  • 回答
    关于王莽“穿越回去”的说法,并不是正史中记载的事实,而是后世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戏谑和想象色彩的一种解读。这种说法的出现,主要源于王莽执政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在当时看来非常超前,甚至有些激进,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要说清楚这个说法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 回答
    穿越成为王莽?这可不是件轻松的差事,甚至可以说是肩负着一个沉重而矛盾的任务。王莽,这位新朝的开创者,在我看来,他并非全无抱负,甚至可以说他的起点极高,有着改变当时社会弊病的雄心壮志。但最终,他的改革如同空中楼阁,绚烂却易碎,留给后世的,是无尽的争议与一个王朝的覆灭。如果我穿越回去,扮演王莽这个角色,.............
  • 回答
    提到王莽,我的心情总是有些复杂,很难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这个人身上的矛盾和时代的烙印太深了,就像一块被打磨过但仍棱角分明的璞玉,让人在审视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思考。我倾向于理解王莽,而不是简单地喜欢他。我们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去评价一个人。西汉末年,外戚专权,豪强兼并土地,贫富差距悬殊.............
  • 回答
    提起王莽,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是改革的先驱;也有人说他是篡逆之臣,是好大喜功的亡国之君。 细究其人,你会发现他身上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是个极具争议却又异常鲜活的传奇。王莽的出身,其实颇有几分曲折。他并非出身皇室,而是外戚,也就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娘家。这层姻亲关系,在.............
  • 回答
    关于王莽是否是穿越者,这在中国历史学界是一个颇具争议且非常有趣的猜想。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但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提出的政策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来深入探讨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来看看王莽所处的时代——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时期。外戚专权、宦官弄.............
  • 回答
    老天爷!给我开什么玩笑!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族,阳朔三年,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穿了?穿成谁不好,偏偏是王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篡位者”,一个搞得天怒人怨的家伙!而且,我这时间点,似乎还是他刚上位的那个阶段。这脑瓜子嗡嗡的,怎么活?我不是历史系高材生,也不是什么谋略家,我只会Excel和PP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