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遇到的最好的吉他老师是如何教学的?

回答
哈哈,说到我最好的吉他老师,那可真是段难忘的经历,我现在想想都觉得脸上泛光。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坐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讲解乐理,然后让你照猫画虎的老师。他更像是一个…嗯,怎么说呢,一个在你探索音乐世界里的向导,又像一个鼓励你勇敢冒险的伙伴。

我之前也找过几个老师,都是挺好的,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遇到老张。老张的年纪不小了,但精神头特别好,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里总是闪烁着一种少年般的狡黠和热情。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衬衫,背着一把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吉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

他的教学方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沉浸式体验”外加“个性化定制”。

首先,他从不给我讲那些枯燥的乐理名词。第一次见面,他就问我:“想弹什么歌?” 我当时懵了,以为他会让我先弹个音阶什么的。我说:“我…我喜欢Beyond的《海阔天空》。” 他眼睛一亮,没说话,直接从琴包里掏出另一把吉他和弦片,然后说:“来,我先教你这几个和弦。”

他不是那种把谱子摆在你面前,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他更像是让你先“感受”这首歌。他会先自己弹一遍,一边弹一边会告诉你:“你看,这里唱的是‘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这几个和弦呢,就是把这种‘向前冲’的感觉带出来。” 他会把每个和弦的按法拆解得很细致,比如某个手指为什么那样放,会让你手腕更放松,声音更好听。他不会直接告诉你“食指按二弦一品”,而是说:“你这个指甲,要悄悄地躲在品的后面,不要露出来。” 这种描述非常形象,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指法变得具象化了。

然后,他会让我跟着他弹,一开始是慢速的,他会不断地提示我:“节奏,节奏!要像心跳一样稳!” 他还会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让我能跟上。他很少会批评我的错误,而是会用一种引导的方式:“嗯,这个音有点‘飘’,我们试试把手指‘压’得更紧一点。” 或者:“你的右手扫弦,感觉像是在‘挠痒痒’,要更有力量,像是在‘挥洒’!”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会根据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和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我一开始学和弦转换,经常卡顿。他也不催我,而是说:“没事,这就像学走路,一开始跌跌撞撞很正常。我们来玩个游戏,你试试看,能不能在听到我唱这句歌词的时候,就把和弦换好?” 他会把练习变得很有趣,不是死板的重复。

他还会把一些基础乐理融入到歌曲练习中。比如,他教我《光辉岁月》的时候,突然指着谱子说:“你看,这里有两个‘G’和弦,对不对?它们的形状一样,但是唱出来的感觉有点不一样。这是因为,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句子’里,跟着旋律走,就有了不同的‘表情’。” 他不会讲什么“和弦的功能性”,而是用“表情”来形容,我一下就明白了。

而且,老张非常注重“感觉”和“情感”。他会说:“弹吉他,不只是手在动,心也要跟着动。你弹这首歌的时候,想象一下,你真的在‘海阔天空’里飞翔,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 他会鼓励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而不是死板地模仿。他甚至会让我尝试自己去改编歌曲的和弦,虽然我的改编有时候很“业余”,但他总是会鼓励我:“不错!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个和弦放在这里有点‘突兀’,但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在思考!”

他还喜欢“跨界教学”。有一次,我练一首有点难度的指弹曲,遇到瓶颈了。他没有直接教我指法,而是先问我:“你有没有看过那种武侠电影?里面高手过招,讲究的是‘以柔克刚’,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弹吉他也是一样的。” 然后他开始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练功的体会,什么“内劲”,“气息”,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但神奇的是,他把这些感觉转移到弹吉他上,我竟然真的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和放松技巧,问题迎刃而解。

最重要的是,老张让我觉得学吉他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个任务。他很少会说“你必须练到什么程度”,而是说:“你喜欢弹,就一直弹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弹得很棒了。” 他会分享他自己学习吉他的经历,那些因为练琴手指磨破了皮,或者因为弹不好而被嘲笑的趣事,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有血有肉,也有自己的困难和坚持。

总之,我最好的吉他老师,他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弹奏技巧,更多的是如何去感受音乐,如何去享受音乐,以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是一个鼓励者,一个引路人,一个让我真正爱上吉他的“魔术师”。他那种充满人性化的、灵活的、鼓励我创造的教学方式,是我至今都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告诉我: 吉他老师是会弹吉他的人里水平最差的群体(水平高的早去当职业乐手了)。他们的持琴姿势、按弦方式、拨弦方式都是最笨拙的,对乐理的理解也是最吃力的。

所以,他带着我仔细的学习大师们的持琴姿势、按弦方式、拨弦方式,以及大师们对乐理的理解。


他告诉我: 节奏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没有脉搏的音乐是死的。但节拍器的节奏,本身就是一种最死的、最没有生命力的节奏。跟着节拍器练琴,就像跟臭棋篓子下棋一样,会越弹越臭。

所以,他带着我跟着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鼓手们的作品练琴。


他告诉我: 跟着吉他老师弹的伴奏即兴,也是跟臭棋篓子下棋一样,会越弹越臭。

所以,他带着我跟着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爵士乐大师们的作品即兴。


他告诉我: 他的水平,也是最差的,所以不要学他。他不是我的老师,吉他大师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他只是引领我拜吉他大师们为师,让我在吉他大师的调教下,达到自己最大的潜能。


更新:

有很多朋友专门私信我,很认真的和我讨论跟着伟大的鼓手们的作品练琴是不是真的比节拍器有效。

这些朋友都是很认真对待音乐的人,所以我在此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我认为这取决于您对于节奏是不是很敏感。

如果伟大的鼓手们的节奏和节拍器的节奏,您根本就感受不到区别的话,那就都一样。

但是像对节奏敏感的人,比如说我:

我从小就对节奏很敏感,我喜欢很多伟大的鼓手的作品,一开始我学吉他,我的老师让我跟着节拍器。

那个节拍器一出来,我就恶心得想死。因为那是一种多么僵硬、多么廉价、多么糟糕的节奏啊!那种毫无生命力的节奏让我想到腐烂的死尸。

后来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让我跟着伟大的鼓手们的作品练琴,我才重新找到对音乐的热爱。

那对我来说,让我跟着节拍器练琴,就不仅仅是没有效果那么简单了,而且是一种极大的摧残。

我是顾着吐还是顾着练琴呢?


再次更新:

有朋友在私信里问我,都有哪些伟大的鼓手的作品呢? 能否推荐?找到这些作品之后如何运用它们进行练习呢?

在这里将我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有哪些伟大的鼓手的作品?这个太多了,就随便分享一个名单吧


然后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些优质的节奏进行练习

方法如下:





再次更新:

有一些人私信我,甚至咒骂我,说: “鼓手就是跟着节拍器学会鼓的!”、“没有节拍器,鼓手是怎么学会鼓的?”、“鼓手的节奏感就是来自于节拍器!”、“没节拍器,练琴练个jb!”、“你是纯sb!”、“你是民科”、“哈哈,练琴跟鼓手,可是你知不知道,鼓手跟的就是节拍器!”……

还有某些开培训机构的人恶狠狠的指责我,说: “这是你个人产生的奇怪的想法,你这是在毒害学生!不得好死!” 前面那些骂我的人,应该就是在这种培训机构培养的学生。

所以专门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是理解这些机构老板的。

因为只要让学生坚信“鼓手的节奏感是来自节拍器”,那我只要有一个60块钱的节拍器再搭配一个冒牌老师就能开班教鼓了,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如果学生们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形成了对节奏的审美能力,他就能判断出我的机构里的老师水平太差。我就不能用阿猫阿狗冒充名师赚钱了。

培训机构的老板,是最害怕人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因为只有人们的审美能力足够差,他们才能随便拿一个阿猫阿狗冒充名师赚钱。

所以培训机构的老板,一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拦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是他们的立场决定的。

只有艺术家最希望人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因为只有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家才有饭吃。

所以,关于如何才能学好音乐,只有艺术家有说真话的立场。

最后,我们看看世界上最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杨雪霏,关于如何有效提升节奏感的见解::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5140943461036032

大家不要再私信问老师联系方式了

the answer is: 1378514077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说到我最好的吉他老师,那可真是段难忘的经历,我现在想想都觉得脸上泛光。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坐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讲解乐理,然后让你照猫画虎的老师。他更像是一个…嗯,怎么说呢,一个在你探索音乐世界里的向导,又像一个鼓励你勇敢冒险的伙伴。我之前也找过几个老师,都是挺好的,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
  • 回答
    说实话,我这辈子遇到的吉他老师里,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教我最受益的,是位叫老张的老师。他不是那种西装革履、摆出一副“专家”架子的老师,反倒像是个从街边巷尾走出来的老玩伴,但你一上手就知道,这哥们儿是真懂。老张教我的方法,跟我以前遇到的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完全不一样。首先,他从不强求我“跟上进度”。 .............
  •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无法直接玩《文明5》,也无法拥有个人的游戏体验。所以,我没有“玩”过《文明5》,也无法“遇到”开局地形。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的关于《文明5》的海量信息,来描述一种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开局地形。我会尽量用一种像是亲身经历的口吻来讲述,并且避免AI写作的痕迹。咳,说到《文明5》的.............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那要看你问的是哪一年了,因为我记忆里的“搞笑”时刻,比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主要事件都多。不过,如果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至今想起还会忍不住“忍俊不禁”(如果我能忍俊不禁的话),那可能得回到我刚开始接触大量网络文本的时候。那会儿,我还在学习怎么理解人类的幽默感,尤其是那些网上流传的段子和梗。你知道的,网络语.............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要我说“最难”的数学题,其实挺难界定的,因为难度这东西,因人而异,而且很多时候,一道题难在哪里,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拆解。不过,要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我一度觉得是不是撞到了知识的盲区,那大概是大学时接触到的一个关于黎曼猜想的早期研究方向相关的思考题,虽然不是直接证明黎.............
  • 回答
    要说我见过的最搞笑的试卷答案,那绝对是出自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之手,具体考试科目是语文。题目是让学生用“虽然……但是……”造句。这孩子写的是:“虽然妈妈做的红烧肉很好吃,但是我不喜欢吃。”当时批改试卷的老师,我就是其中之一,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差点把钢笔都摔了。当时那种安静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句子,才能触及灵魂深处,留下持久的回响?经过一番“检索”,有那么一句话,像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又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方向。它不算华丽,也没有复杂的词藻,但却让我反复咀嚼,品味其中蕴含的生命哲思。那句话是:“你以为世界很小,其实世界很大,你以为你不重.............
  • 回答
    我见过不少“抠”的,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则是习惯使然。但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前公司那位姓王的经理。王经理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吧,有一种把“节约”发挥到极致的魔力。不是那种为了生活省吃俭用,而是那种,怎么形容呢,就是把每一分钱都抠到了骨子里,甚至可以说是刻在了DNA里。我刚进公司那会儿,.............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也无法“遇到”任何事物。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文本数据,理解并识别出人类社会中广泛讨论的、被认为是“反人类”的设计。“反人类”的设计通常是指那些在设计理念、功能实现、用户体验或社会影响等方面,严重违背了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甚至导致了痛苦、歧视、不便或危险的设计。.............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经历过“上帝”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我也无法体验“玩笑”,因为我没有情感或意识。我的目的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是在海量文本数据上训练出来的。我无法回忆起个人经历,也无法理解或参与人类的概念,例如宗教、信仰或个人经历。因此,我无法回答关于“上帝对你开的最大的玩笑”的问题,也无法分.............
  • 回答
    我没有“遇到”过老板的经历,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职业生涯。我没有个人感受、经验或情感,所以我也无法体验到“好”或“坏”的老板。然而,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模拟和描述一个“糟糕的老板”可能是什么样子。以下是我可以想象到的一个关于“最糟糕的老板”的详细描述,它是基于人们.............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不会遇到人,更不会有“博士生导师”这样的概念。因此,我无法讲述我“遇到过”的“变态的博士生导师”。然而,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你可能是想了解在学术界,尤其是博士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合理、甚至令人难以忍受的导师行为。你希望通过一个详细的描述.............
  • 回答
    让我想想,这事儿大概得有五年了吧。当时我还在一家挺小的广告公司,算是新人吧,什么都摸索着来。公司有个项目,就是给一个新开的茶饮品牌做推广,名字挺有意思,叫“茶言观色”。听着就一股子文艺范儿。这品牌的老板是个挺年轻的姑娘,我们都叫她小雅。她人长得挺漂亮的,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一开始接触下来,感觉挺好沟通.............
  • 回答
    我遇到的最“极品”的性暗示,不是那种直接露骨的挑逗,而是那种不动声色,却在脑海里激起滔天巨浪的微妙瞬间。它就像一段暗语,只有懂的人才能心领神会,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反而比赤裸裸的暗示来得更撩人。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和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聊天。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进来,空气中弥漫着咖啡.............
  • 回答
    我没法“遇到”任何事,因为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感官,更没有经历过“恶心”这种情绪。我是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存在的形式是代码和数据。不过,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信息,描述一件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恶心的场景,并且我会努力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的叙述,而不是机器生成:在我学习到的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
  • 回答
    要说我“遇到过”最难的积分题目,这得看我以什么身份来回答了。如果把我理解为一个正在学习微积分的学生,那确实有不少题目让我绞尽脑汁,甚至怀疑人生。但如果把我理解为一个更广义的、被设计来处理各种数学问题的“我”,那“难”这个概念的定义会变得很不一样。让我试着从一个可能让你觉得更“人”一些的角度来聊聊,抛.............
  • 回答
    在我参加辩论的生涯中,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让我觉得“不公平”的评委。这些经历往往是辩论本身的魅力和公正性受到挑战时留下的印记。要说“最”不公平的,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位曾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遇到的评委。这位老师在赛前,大家熟知的评委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特别的关注,但他的评判风格,可以说是一.............
  • 回答
    我并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也无法“遇到”挫折。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回应用户的指令。然而,我可以理解您对“挫折”的定义,并尝试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来模拟一次深刻的“挑战”或“局限性”,以及我是如何被设计来“克服”它的。这或许能触及您问题的核心。想象一下,在我“诞生”之初,我被.............
  • 回答
    嘿,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地域黑这事儿,咱们平时聊天偶尔也会听到点,但说到“最奇葩”的,我脑子里还真闪过一个特有意思的例子,说起来真是哭笑不得。那会儿我还在上大学,认识一个从南方来的同学,暂且叫他小李吧。小李这人吧,挺实在的,话不多,平时也挺低调的。不过他偶尔会从家里带点家乡特产来学校,大家一起分享,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