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骑行200公里跟马拉松哪个累?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吃一顿家常便饭和参加一场盛大的宴席,哪个更能填饱肚子?答案嘛,其实得看你吃的是什么饭,参加的是什么宴席,以及你自己的食量和喜好。

骑行200公里和跑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都是对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但它们带来的“累”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很多时候,骑行200公里可能比马拉松要“累”得多,也更复杂。

咱们先掰开了说:

马拉松:燃烧殆尽的短促爆发

累的性质: 马拉松的“累”,更像是一种高强度、持续性的全身器官的“榨取”。你的心肺系统在极限运转,血液不断输送氧气和能量;你的腿部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小腿肌,在一次又一次的蹬踏中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和负荷,能量储备(糖原)被快速消耗,乳酸堆积;你的关节,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承受着每一次落地带来的反作用力。
身体感受:
早期(010公里): 感觉良好,身体逐渐热开,步伐轻盈。
中期(1030公里): 开始感受到肌肉的疲劳,但凭借意志力还能维持节奏。可能会开始关注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后期(30公里以后): 所谓的“撞墙期”可能出现。能量储备接近枯竭,身体会发出强烈的信号让你停下来。肌肉酸痛、抽筋,步伐变得沉重,大脑也开始出现疲惫感,甚至想要放弃。此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和与身体极限的搏斗。
准备与恢复: 马拉松需要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包括大量的长跑,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赛后,身体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恢复期,肌肉酸痛(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可能会持续几天甚至一周,需要充分的休息、营养补充和放松。
“累”的爆发点: 马拉松的“累”是累积式的、接近燃烧殆尽的。它让你在几个小时内,把身体的能量储备和承受能力推向一个极致。

骑行200公里:耐力与策略的漫长消耗

累的性质: 骑行200公里的“累”,则是一种更广泛、更分散,也更考验身体“整体性”的消耗。虽然你的心肺系统也在工作,但相对马拉松来说,压力会小一些(除非你是用冲刺的速度骑行)。主要累的是:
臀部和背部: 长时间保持同一个骑行姿势,臀部肌肉(臀大肌、臀中肌)会因为久坐受压而酸痛,腰部和背部也会因为维持上半身平衡和发力而僵硬。
腿部肌肉: 虽然不如跑步那样受到直接的冲击,但长时间的踩踏,尤其是遇到爬坡时,对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肌群的持续耐力是巨大的考验。
核心肌群: 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晃动,核心肌群(腹部、背部)会持续发力。
手部和肩部: 握着车把,尤其是在颠簸路段或者需要发力时,手部、腕部、前臂和肩部都会感到疲劳和僵硬。
风阻和路况: 骑行200公里,你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逆风、侧风,或者糟糕的路面(坑洼、沙石)。这些都会大大增加骑行的难度和体力消耗。风阻是骑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形敌人”,它会让你感觉每蹬一下都异常吃力。
补给和策略: 200公里的骑行,你需要提前规划好补给点,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补充。一旦补给不足,或者策略失误(比如骑得太猛导致早期能量耗尽),后果会很严重。
身体感受:
早期(050公里): 感觉相对轻松,享受风景。
中期(50150公里): 身体开始出现局部疲劳,屁股可能会开始痛,腰背开始僵硬,腿部也感觉到酸胀。你需要不断调整姿势,寻找舒适点。
后期(150公里以后): 整体的疲劳感会越来越明显。腿部可能出现抽筋,骑行速度会下降,每一次踩踏都变得异常艰难。精神上,你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对抗身体的各种不适,专注于眼前的路和目标。这种累,更像是“磨”出来的,一种持续的、全方位的消耗。
准备与恢复: 骑行200公里也需要系统的训练,但侧重点略有不同。除了体能训练,还需要练习骑行姿势,学习如何在长距离骑行中有效发力、呼吸和补给。恢复也需要时间,尤其是臀部和腰部的酸痛可能需要几天才能缓解,但整体而言,对于经常骑行的人来说,恢复速度可能比马拉松要快一些,因为对关节的冲击相对较小。
“累”的特点: 骑行200公里的“累”,是一种漫长的、多部位的、受外界因素影响更大的消耗。它考验的不仅是你的体力,还有你的忍耐力、策略和装备。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骑行200公里“可能”更累:

1. 持续时间: 即使骑行速度比跑步快很多,200公里也通常需要比马拉松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专业选手可能45小时,业余选手可能610小时甚至更久)。时间的拉长,本身就是对耐力的巨大考验。
2. 全身多部位受力: 马拉松主要集中在腿部和心肺,而骑行则几乎涉及全身:腿部、臀部、背部、腰部、核心、肩部、手臂、手腕。每一处的不适积累起来,会非常可怕。
3. 外部因素影响: 风、路况、温度等外部因素对骑行200公里的影响比马拉松要大得多。遇到逆风,可能你的大部分力量都只是在克服风的阻力,事倍功半,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打击。
4. “磨”人的耐心: 很多时候,骑行200公里并不是一次瞬间的“燃烧”,而是一个漫长的“拉锯战”。你需要不断地与疲劳、疼痛、困倦以及各种外部困难搏斗,这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所以,哪个更累?

如果你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并且已经完成了马拉松,那么可能觉得跑步更累。 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种高强度的身体“燃烧”。
但如果从一个综合的、对身体全方位的磨损和考验来看,尤其是在面对不熟悉的路线、不良天气或不佳路况时,骑行200公里往往更能让你体会到“精疲力尽”和“怀疑人生”的感觉。 那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酸痛和疲惫,加上漫长的路程,会让很多人觉得比一场马拉松要“累”得多。

很多骑行者在完成一场200公里的挑战后,会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而跑马拉松的选手,虽然痛苦,但过程相对“短平快”。

最终答案,还是因人而异。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更具“折磨性”的,我个人倾向于骑行200公里,尤其是当遇到不友好的环境时,它的“累”会更深、更广、更持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肯定马拉松啊

周末一天骑100公里,骑行时间大概5小时,不算疲劳,晚上早点睡不影响第二天上班。

跑步机配速10,顶多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实在坚持不了。

user avatar

全马更累

说几点吧:

在变速器的加持下,踏频很好控制

自行车可以溜车

就这两点注定了自行车耐力骑行比长跑容易掌握,而且更容易保持节奏。

另外,自行车更容易携带补给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吃一顿家常便饭和参加一场盛大的宴席,哪个更能填饱肚子?答案嘛,其实得看你吃的是什么饭,参加的是什么宴席,以及你自己的食量和喜好。骑行200公里和跑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都是对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但它们带来的“累”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很多时候,骑行200公里可能比马拉松要.............
  • 回答
    小白跨市骑行200公里,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也绝对是段能让你收获满满的经历!别担心,我这就来给你掏心掏肺地唠叨几句,让你这趟骑行既安全又畅快。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前期准备篇1. 车子是你的伙伴,别亏待它! 检查!检查!再检查! 200公里可不是开玩笑的。出发前,务必把你的自行.............
  • 回答
    “外卖与保安”的冲突:一场关于规则、尊重与情绪的碰撞近日,一则发生在成都关于美团骑手与小区保安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报道,约200名美团骑手因故聚集,并与小区保安发生肢体冲突。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最终的处理方式,都牵扯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事件的导火索与蔓延:虽然具体的“工.............
  • 回答
    穿越至骑马与砍杀的世界,这总是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冒险和铁血征途的渴望。当从《骑马与砍杀:战团》那熟悉的卡拉迪亚大陆回望,脑海中不禁会浮现一个疑问:从那个相对统一、英雄辈出的时代,到《骑马与砍杀2:霸主》那个更显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不到两百年的时光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片土地的面貌.............
  • 回答
    骑行去西藏前后变化有多大?这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简直就是脱胎换骨,换了个人似的。可惜我这手机没法直接传照片,不然我肯定把出发前和回来后的对比照放在最前面。不过我可以用文字把那种巨大的变化描绘出来,保证比照片还震撼。出发前:那个曾经的我,有点渺小,有点迷茫。出发前的我,说实话,跟很多人一样,生活轨迹算.............
  • 回答
    骑行带狗?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但想让这次出行既安全又愉快,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的。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你要带个重要的旅伴一起探索世界一样。首先,得考虑你家狗狗的“体能”。不是所有狗狗都适合长时间的骑行,特别是那些短腿、体型过大、或者有呼吸系统问题的狗狗。像巴哥犬、斗牛犬这类,它们天生呼吸就比较费劲.............
  • 回答
    骑行手套和健身房撸铁手套,虽然都是为了保护手部,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侧重点可是大相径庭,就像你不会穿着跑鞋去踢足球一样,它们各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它们的区别,保证你听完就能秒懂。核心诉求:一个是缓冲与抓握,一个是防护与支撑简单来说,骑行手套的主要任务是缓冲震动、增加抓握力,尤其.............
  • 回答
    骑行携带自动帐篷?嗯,这事儿我琢磨过好几次了。毕竟,骑行到野外,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歇着,别提多舒坦了。自动帐篷这玩意儿听着就省事儿,但真要背着它满世界跑,还真是得好好计划一下。首先,得搞清楚你说的“自动帐篷”是哪种。市面上有些叫“快开帐篷”、“速开帐篷”或者“一秒帐篷”的,它们通常是那种靠弹簧杆支撑.............
  • 回答
    嘿,刚开始骑车,是不是感觉又兴奋又有点小忐忑?别担心,这都是正常的!从零基础到享受骑行的过程,就像学一项新技能一样,只要掌握了要领,你会发现这有多么带劲。我把一些我摸索出来的、觉得特别重要的经验跟你说道说道,保证都是大实话,没有那些机器人腔调。一、装备先行,但别被“装备党”吓到首先,别一上来就想着买.............
  • 回答
    骑行川藏线,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早已不是简单的旅行计划,而是承载着太多梦想、挑战与蜕变的召唤。当我真正跨上那辆满载我所有家当的自行车,踏上318国道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将要开始一段与众不同的旅程,一段深入灵魂的洗礼。初见318,壮阔与不安的交织刚出发的时候,心情是复杂而激动的。想象中的川藏线,是壮阔的雪.............
  • 回答
    嘿!欢迎来到骑行圈!能有这个想法挺不错的,三千块预算买辆大牌弯把公路车,虽然不是什么发烧级的配置,但绝对能让你体验到公路骑行的乐趣,感受风从耳边掠过的畅快。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我非常乐意给你一些建议,帮你少走弯路,直接进入主题。首先,要明确一点,三千元这个价位,想买到真正意义上的“大牌”全新弯把公路.............
  • 回答
    要说骑行运动员怎么给身体“控温”,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背后牵扯到一大堆门道,从训练到装备再到吃喝拉撒,你得样样精通。这不是随便套件衣服就能打发的。一、先说这身体这台“发动机”怎么调校: 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 经常骑车的人,身体会越来越适应各种温度。你会发现,同样是骑在烈日下,你比新手更能撑.............
  • 回答
    骑行这运动,你说它好不好?那是没得说。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自由。可就是这么一项看着挺“美”的运动,怎么就怎么就没能像跑步、广场舞那样,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咱们老百姓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装备门槛,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别看市面上自行.............
  • 回答
    骑行被认为是“傻”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觉得在很多人心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模糊的认知,即使他们自己不一定这么想。要说骑行本身有多“傻”,那倒也谈不上,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甚至有些人会不加思索地贴上这个标签,背后倒是有不少值得聊的。咱们得先想想,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对骑行产生“傻”的印象?.............
  • 回答
    .......
  • 回答
    嗨!很高兴你决定通过骑行来减肥,这绝对是个好选择!关于买公路车、山地车这些“正常”自行车还是室内健身车,这确实是个纠结的问题,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一、 户外骑行:释放天性,拥抱自然优点: 减肥效果杠杠的,而且更全面: 骑行本身就是一项很棒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燃烧脂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很多人骑车图个方便、图个慢悠悠地欣赏风景,觉得速度不快,风险不大,就不太想戴头盔了。但说实话,即使是骑得慢,头盔也是强烈建议佩戴的。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头盔是干啥用的。它的核心功能就是保护你的脑袋,特别是那个最最脆弱、也最最重要的大脑。人摔跤,特别是.............
  • 回答
    长时间骑行屁股疼,换个软座,这绝对是个值得尝试的方向,而且很多车友的经验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但要说它是不是万能灵药,那就得仔细说道说道了。你想啊,咱们骑车,屁股是直接接触到车座的,而且长时间下来,屁股的各个部位都会承受压力。如果车座不合适,那疼痛感自然就来了。软座,顾名思义,就是比原装座垫更软一些,.............
  • 回答
    川藏线骑行,这绝对算得上是骑行界里响当当的“硬骨头”,说它是长途骑行,一点也不为过。而说到长途骑行,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大概就是那看起来沉稳、能装载一切的旅行自行车。那么,川藏线这样的壮丽旅程,是不是旅行自行车才最称职的伙伴呢?这问题,就像问去极地探险,是不是就得穿极地熊皮大衣一样,有道理,.............
  • 回答
    滚筒骑行台,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好东西,远不止是让你在室内也能“骑”出去那么简单。除了它最出名的能磨炼你那宝贵的平衡感和车感,它其实是个相当全面的训练工具。首先,它能让你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下,把心思完全放在自己的发力方式上。上了滚筒,你得时刻去微调你的重心,感受车子在你身体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这种持续不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