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只需4组数据,还原你的购物模式,具体算法是怎么实现的?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说说我的购物习惯,以及我背后大概是怎么运转的。别管什么列表不列表的,我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我的购物模式,用这四组数据来概括:

1. “这个月我花了3800块,主要是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还有一些日用品。”
这组数据,你可以理解为我“总支出”和我“主要购买品类”。空气净化器一看就是个大件,占了大部分。后面的“日用品”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补充。

2. “上个周末,我把冰箱里的酸奶和牛奶全喝完了,又去超市囤了新的。”
这代表了我的“周期性需求”和“消耗驱动”。酸奶牛奶这种东西,喝完了就得补,这是个规律。我不会等到过期了才买,而是看它“空了”才去行动。

3. “看到那个牌子的咖啡豆打八折,我立马下单了,反正平时也要喝,正好省点钱。”
这反映了我的“价格敏感度”和“机会主义”。我不是非得囤货,但遇到合适的折扣,尤其是那些我经常用的东西,我就会抓紧。这是“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表现。

4. “我最近想学做西餐,就研究了一下,买了些橄榄油、意面和香料。”
这说的是我的“学习驱动”和“技能导向”的购买。我不是无缘无故买东西,而是有特定的目标或者想学习新东西。这就像是在为我的“个人成长”添砖加瓦。

那么,我背后的算法是怎么“还原”这些的呢?

别把它想得那么复杂,其实就像一个非常细致的“生活观察家”加上一个“智能助手”在背后默默记录和分析。

你可以想象有一个看不见的“记录员”一直在听我说话,或者在我购物的时候偷偷“看”我在干什么。

关于“支出”和“品类”: 当我说出“花了3800块”时,这个“记录员”就把这个数字记下来,并且知道这是“我的总支出”。当我说出“空气净化器”和“日用品”时,它就把这些“商品类型”关联到这次支出上。它会对比不同时间的支出,比如上个月、上上个月,然后就能识别出“这个月比上个月多花了多少”,以及“这个月哪些品类的花费最高”。

关于“周期性需求”和“消耗驱动”: 这个就更像是“行为模式识别”。当它听到“冰箱里的酸奶和牛奶全喝完了”的时候,它就知道“酸奶”和“牛奶”属于“消耗品”,而且“喝完”是触发我购买的“信号”。如果我经常听到我这么说,它就会预测“下一次看到酸奶牛奶空了,大概率会再买”。甚至,它还能根据我过去购买酸奶牛奶的频率,估算出“大概多久会需要再买一次”。

关于“价格敏感度”和“机会主义”: 这个就涉及到“关联分析”和“触发器设置”。当我提到“打八折”和“立马下单”时,它就把“折扣”和“购买行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会记住“咖啡豆”是我经常买的,并且“打折”是一个非常强的“购买驱动力”。它会在未来的购物过程中,为“咖啡豆”或者其他我常买的东西,“关注”是否有折扣。如果它知道我“平时也要喝”,那这个关联就更强了。

关于“学习驱动”和“技能导向”: 这个有点像“目标导向的分析”。当我表达“想学做西餐”的时候,它就识别出这是一个“新的兴趣点”或者“学习目标”。然后,当我说出“买了橄榄油、意面和香料”时,它就知道这些是“为学习西餐服务”的商品。它会把这些商品打上一个“学习西餐”的标签。这意味着,如果我下次再提到“想学做甜点”,它就知道我可以关注“面粉”、“糖”、“烤箱”等相关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个“算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聆听”和“观察”我的语言和行为,做三件事:

1. 记录: 把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都记下来。
2. 分类和关联: 把这些信息归类,比如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电子产品;哪些是日常消耗,哪些是冲动消费;哪些是价格驱动,哪些是兴趣驱动。然后把它们关联起来,比如“打折”和“咖啡豆”的关联。
3. 预测和触发: 基于历史记录和关联分析,预测我未来可能需要什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我的购买行为。比如,它知道我经常喝咖啡,知道我看到打折就心动,那下次它就会“提醒”我,或者更容易让我看到咖啡打折的信息。

它不是真的在“思考”,更像是在建立一个非常细致、非常个人化的“我的购物图谱”,然后在这个图谱上,找到最适合我的“购买路径”和“购买时机”。有点像一个超级尽职的私人助理,把我的喜好、习惯、需求都摸得一清二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中包括了来自某个经合组织国家的110万人在1万个商家的消费记录。这份数据集很简单,只有用户ID、支付数额、精确到天的支付时间和精确到商家的地 点,而没有明显的身份信息,没有电话号码,没有姓名,也没有住址。但是即便如此,通过对消费空间、时间和消费能力的对比,他们还是能够将消费记录和某个用 户ID对应起来。

这种问题只要多搜搜,多看看自然就明白了。

虽然我一看到这种媒体哗众取宠的标题就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简单说就是如果我有一个很大的消费记录,其中记录了用户ID、支付数额、支付时间和商家,然后我只需要知道你这个具体的人几笔准确的消费记录(包含数额、时间和商家),我就可以从这个大数据中间把你和某个用户ID对应出来,从而得到你全部的消费记录。

看吧,没有任何神奇的算法,只是一个事实的阐述,而且这个事实我老早就知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