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航母这么难造?

回答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旗舰,其庞大的身躯、先进的科技以及无可比拟的作战能力,无不令人惊叹。然而,正是这些耀眼的标签背后,隐藏着其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建造过程。为何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如此之难?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重挑战的叠加,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实现,再到资源调配,无一不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严峻考验。

首先,极致的系统集成与精密度是建造航母的最大难点之一。 想象一下,一艘航母不仅仅是一艘巨大的船,它是一个移动的机场、一座海上城市、一个复杂的作战指挥中心,以及一个庞大的能源供应站。它的内部密布着成千上万的管线、电缆、通风系统、空调系统、供水供电系统等等,这些都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精确布局和连接。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系统之间还要相互协同工作。

比如,航空母舰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如果是核动力航母),其复杂程度堪比一座核电站。核反应堆的建造和维护需要最顶尖的核工程技术,从材料选择、安全屏蔽到控制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池。同时,这些巨大的能量需要转化为驱动舰船前进的动力,以及为舰岛上的各种电子设备、起降甲板上的弹射器和阻拦装置提供充足的电力。

再往上,飞行甲板的设计和建造更是精益求精。起飞和降落的飞机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甲板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强度和耐磨损性。而弹射器(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和阻拦索系统,则是高科技的集大成者,它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或吸收巨大的动能,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舰载机的安全和作战效率。

此外,航母上的通信、雷达、声纳、电子战系统、武器系统(如导弹发射系统、近防炮等)以及舰载机的维护和操作平台,这些都是各自领域的尖端科技。将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必须紧密配合的系统,集成到一起,并且保证它们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稳定高效地运行,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造船技术,更是航空技术、电子技术、核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和技术积累。

其次,巨额的成本和巨大的资源投入是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一艘现代航空母舰的建造周期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期间需要消耗天文数字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用于购买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材料,还包括了巨量的研发投入、高素质的工程师和工人的工资、庞大的生产设施维护费用等等。

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造价就高达数十亿美元。而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由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造价更是逼近百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保养、人员训练以及舰载机的购置和运作费用。可以说,建造航母的成本足以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一个大型机场,甚至是一个小型城市。

除了资金,还需要庞大且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队伍。建造航母需要数以千计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共同协作。例如,造船厂需要有足够的干船坞和码头来容纳如此庞大的船体,并且要有起重能力巨大的吊装设备来搬运沉重的钢材和设备模块。这都需要对港口设施和工业基础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升级。

再者,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建造航母所需的完整工业链条。从特种钢材的冶炼和加工,到高性能发动机的制造,再到精密的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例如,制造航母船体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材,这些钢材不仅要坚固耐用,还要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抗腐蚀能力。这些材料的生产需要先进的冶金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核动力航母更是如此,其核反应堆的制造和组装需要达到极其严苛的安全标准,这需要国家在核能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此外,很多核心的设备和技术,例如舰载机的弹射器、阻拦装置、雷达系统、核反应堆等,很多国家都无法自主生产,需要依赖进口。而对于航母这种高度敏感的国家级战略装备,关键技术的出口往往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能够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其工业和技术能力必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大部分核心部件,或者至少拥有强大的集成能力。

最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技术更新是必然伴随的挑战。 航空母舰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它是一个国家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晶。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模型试验,再到原型建造和反复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量的研发投入。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航母的设计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以保持其作战优势。

例如,从早期的蒸汽弹射器到如今的电磁弹射器,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飞跃,背后是无数的研发人员的艰辛努力和对基础科学的深刻理解。电磁弹射器不仅效率更高,而且对舰载机的损耗也更小,但其对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这种技术的迭代和升级,要求国家具备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总而言之,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难度,在于它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终极体现,是科技、经济、工业和人力资源的集大成者。它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缩影。只有那些拥有强大工业基础、先进技术实力、雄厚经济支撑以及长远战略规划的国家,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难,将这海上巨兽成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不理解航母造起来为什么难,恐怕是觉得二战时期的航母可以批量下饺子,还可以用其他船只改装,所以才有这种印象流吧。现代能造大船的国家造一条二战时期的航母,的确没什么困难,可能很多人觉得,相对于各自时代来讲,现在造航母跟70年前造航母没什么差别。

但真相是差别太大了。现代航母技术门槛中最难的东西就是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没有先进舰载机航母什么都不是。这不止是说舰载机本身多难造,更在于为了保障舰载机的战斗力,航母需要一整套复杂得令人发指的系统。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很轻,战斗机一架一到三吨,轰炸机和鱼雷机一架最多五六吨,现代喷气舰载机,为了保障其性能,一架二三十吨,飞行速度是70年前舰载机的两三倍。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首先高速飞行的重型舰载机需要喷气发动机,而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极大,这需要现代航母甲板由抗高温的特种钢制造。特种钢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炼技术、精密的焊接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各种高精材料的分选、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制造这种特种钢材的国家两只手数得过来。

航母甲板长度有限,重型舰载机不能随便起降,起飞还好说,可以靠滑跃,但降落就必须用拦阻索。拦阻索必须能够拦下几十吨的飞机,又不能损坏飞机,还要保证自身重复使用下的可靠性,拦阻系统必须有效缓冲飞机降落的巨大动能,又要有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加以控制,这又是一个重大难题。

现代喷气战斗机需要大量燃料、弹药,存放飞机需要足够面积的机库,飞机的维护需要大批零件和大量地勤人员,要保证舰载机数量,那么这些不但要占据大量空间和载重,还要有很现今的统筹规划系统进行管理。需要的保障系统多了,人员也多,航母的载重就要增加,对动力系统的考验非常大。航母不是商船,需要至少接近30节的航速,保证重型舰队航母的高航速需要非常强大可靠的发动机,这跟只需要低航速的商船发动机完全是两个概念,能造的国家没几个。重型核动力反应堆的门槛更是高得吓人,跟核潜艇反应堆也完全不能通用。

现代战争的节奏和电子对抗远远超过几十年前,想有效指挥大批舰载机进行作战,需要大批雷达、指挥设备和电子战系统,这些装备都要集成在舰岛上,需要大量人员配置,需要大量电力驱动,这都需要高效的集成体系和强大的发电能力,这又是一道大门槛。

重型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需要精密的指挥和操作技巧,这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绝不是在陆地上模拟实验就能会的,对人员的培养训练要求极高,需要这个国家本身先具备大批量三代机的装备训练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国家也就是个位数。

重型喷气战斗机和高精密电子设备的娇贵程度远超螺旋桨飞机和原始落后的电子系统,为了保证它们在海水海风的腐蚀下不损坏,设计要求和陆基飞机完全不同,要求更高得多,尤其喷气发动机抗腐蚀要求非常高,稍有问题就会完蛋,这些难题都是螺旋桨飞机不具备的。

舰载机还要能承受弹射器和着舰的巨大作用力而不损坏。陆基飞机放航母上飞,偶尔一次还行,多了就要趴窝,甚至机毁人亡。由于现代战斗机的成本和飞行员训练时间远远长于螺旋桨飞机,事故毁坏和伤亡更加不能承受,对舰载机的可靠性提出的考验比以前大多了。

为了保障重型舰载机的存放,部分舰载机需要折叠机翼,而要不影响机翼强度,对设计的考验非常大。舰载机降落时面对的空气动力情况极其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其飞行控制技术的难度极高。

………………

等等。如果航母上搭载的全是大几十年前的轻型螺旋桨飞机,那造航母根本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了。

user avatar

这是世界警察的技术排他,如果巴布亚新几内亚第六艘航母下水的时候,美国的第一艘穿越器就会退役了。

user avatar

客官,您想造航母?

听说有点难,您有点犹豫。不难不难,您听我说,可以把问题简化一下,假设只需要起降100公斤以下的飞机,只起降5架。这样的航母非常简单,所有能造船的工业国家都能搞定。

什么,您说不拉风??

那假设飞机为30吨,还是5架,这就需要造重型战机的工业能力,生产弹射系统的能力,生产大型船用发动机的能力,高级冶金的能力,造飞控系统的能力,造对空对舰导弹的能力,造雷达的能力,培训飞行员的能力,造近距离防御系统的能力,设计制造船体与甲板的能力,设计制造各型配套设施设备的能力。

然后,我们把飞机架数改为140架,这就需要机库,提升系统,平移系统,要防核弹头,尽量不殉爆。供油系统要分散,还得保证供油速度。飞机机翼得折叠,重型战机折叠机翼,又要重新设计。

客官您别走呀,这么多飞机要飞行员吧,得培训,10个普通飞行员挑1个吧,加上备勤,你得有2800个合格的普通飞行员。飞行员总得先在地上练吧,造两个全尺寸训练场。再准备一百架重型战机训练用。

客官客官您别走啊,我还没说核反应堆呢,大驱总得有两三艘,反潜总得来两三艘,国内海军基地总得有两三个吧,航母有了国外的海军基地总得有两三个吧。客官您别急着走啊,这一摊子下来专业的人员估摸着要有个几大万人,你得培训选拔编制,后面的工业体系得有十几万人。专科可能不够用,得本科。看官您得先修个十来所综合性的大学,嗯,学院不中的,得大学。节约点,再准备千把个博士当教师。当然里面有几百博士后最好啦。

客官您等等别走啊,现在我们可以再来讨论下核反应堆怎么保证安全和抗揍的情况下塞进航母里面了。对了,还有怎么提炼铀棍和加料,大驱和反潜怎么造的问题,咱们吃了饭再聊好不好??

user avatar

别说造航母难,买航母都是一件难以上青天的事情。

购买“瓦良格”号航母项目一开始是个“抗命项目”——当时航母项目在国内已经被判了死刑,已经宣布“中国不对外侵略,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已经在关于航母的报告上批示:“本届政府不考虑这个问题”、已经下了禁令:“今后不要再打报告要求造航母了”,一个证券公司,它买什么航空母舰,他肯定个人有好处,10%这是国际惯例”,乃至最高层批示,“胆大妄为,严肃查出,以镇国法,以敬效尤”。

2018年1月28日,中央决定恢复原华夏证券总裁邵淳原有职务,按原职务办理退休,补发19年原职务工资,并补办为国做出贡献的的奖励证书。

邵淳,一个蒙受19年冤情,一个遭到中央六部委联合调查组调查近三年停止调查、检查,虽未查出问题,但却丢到职务,丢掉工作,险些丢到头颅。

但没有邵淳,就没有今天的“辽宁号”航母。

以下为中国华夏证券前董事长邵淳先生在“江湖”上分享他与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不得不说的故事,有节选和删改:
邵淳:这个瓦良格号呢,现在都认为是个好东西,因为已经建成了,而且现在也有江湖军队了,飞机也起降了在上面,也准备用了。但是当初可不是,当初这个东西都认为是个坏东西,都认为是不好的事儿。因为在咱们部分是军方也好,还是高层也好,原来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就是说这种东西都是好的,因为美国人一有了事儿,都说,我们的航母在哪里?但另一种观点呢,是接受了赫鲁晓夫的观点,就说航母没有用,它是个活棺材,海上活棺材。所以咱们中国一直没有上航母,就跟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得出结果一样,争论了几十年。那么就在1998年的时候,也是个而偶然的机遇,这条船就跟我们发生了关系。
因为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时候呢,当时苏联的那个黑海造船厂,尼古拉夫黑海造船厂,它那个厂里面有三条航母。第一条就是库兹涅左夫号,它完工率已经达到了98%,还有剩2%没有完成。第二条是瓦良格号,它的完工率是67.3%,就是船已经建好了,作为一个船,包括它的动力系统,这个船体,这个都造好了,但是他的设备没有按,就是电子设备啊,火控设备啊,飞机起降设备都没有装。另外,电缆还没有完全完成,电缆还差10几百分之没完成。第三条叫无量洛夫斯基号,这是俄罗斯的第10条航母,是个核动力的航母。当时的完成率只有17%,就船体刚合同合拢,机器没装。这一条船,后来有不同的命运。第一条,库兹涅左夫号,就在苏联解体的前期,还没有完全完工,但是它能开了。
那么俄罗斯海军就强行把它开回了俄罗斯,没有任何手续,强行就开走了,这就落到俄罗斯了,这条船。第二条船和第三条船,因为开不动,就留在乌克兰。然后呢,这个当时乌克兰的经济非常的差,非常非常的差。差到我们现在想不出的那个地步。那么也是这个通货膨胀的非常厉害,原来一个卢布值1.6美元,到苏联解体以后,3千个卢布才合1美元,3千5百个卢布才合1美元。所以当时呢,就说,买一张莫斯科到北京的火车票,1美元就够了,用美元买一美元就够了,还是软卧。那么这种情况下,乌克兰那个就很惨了,就忽然冒出来一个挪威的公司。挪威的公司说,我要在你那个船,我要在这个订4条油轮,订4条大吨位油轮。
然后但是你得给我,因为他的船台都是满的,你得给我船台。然后定金也交了,交了一点定金。乌克兰赶紧就说,那我这个船呢,我就得把它卖了,把这个船台腾出来。结果后来人交定金了,他说我买了吧,就把这个无量罗夫斯克号,一条核动力的航母,当然没完成的,就在船台上解体了。就拿那个电焊的把它隔开,一块一块的钢,堆在码头上。然后这家呢,挪威的公司拿走了一块钢,就消失了。实际后来知道,这是美国人在背后策划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就消灭了这个前苏联的,就一个战略资源。那么说的瓦良格号,苏联一解体,咱们军方,咱们国家的军方,就注意到这条船。因为这条船留在乌克兰,乌克兰就是黑海沿岸的国家,基本上用不着什么海军,更用不着什么航母母舰。当时咱们的军方一直想把它弄过来,从91年开始做调研,然后从92年低,开始派人,就是做乌克兰方方面面的工作,到96年的时候,终于工作做下来了,因为乌克兰用不着,它可以把这船卖给中国,就同意了。但是要卖,必须要通过招标的手续,这个手续要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中国的,我们那个就是中央军委的军援军贸办公室,就正式向国家打了报告,向高层打了报告,要求立项。可是他们报告打上去以后,并没有批下来,并没有批下来,就是因为在高层,关于航母的争论,还没有取得统一、一致的意见。所以就没有批下来,然后他们又打报告,还没有批下来。第一次打报告,最后还是没批下来。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军方,包括海军,包括军贸办,他们就想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拖不起,当时有6个国家都想要买这个船,咱们中国是一家。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等不起这个批示,后来就想先想别的办法。后来就找了香港的一个公司,他们一开始找爱国港商,想先让港商先办了这个事儿。就找爱国港商,最后找了一个,是香港创立公司那个老板徐增平,他一开始还不敢干。最后做工作吧,同意了,然后他就代表军方这个军贸办,代表军贸办到乌克兰去投标。投标呢,想了一个理由,就是说我们这个船拉回来以后,要做个渡船,因为你不能说还用于军事。所做赌船,就以这个名义投标就头中了。实际上6个国家,中国人,中国这一方啊,是金额最小,金额最小,2千万美元买下来了。可是这个徐增平呢,交了一点那个保证金,然后就马上就香港金融危机,他就没钱了。他也破产了,没钱了。
没钱了怎么办呢?然后就总参出一个人,再加上他,到国内来找钱。最先找的是马蔚华,结果马蔚华当时是海南人民银行行长。他这个人民银行其实也没有钱啊,他就把各个金融机构,召集在一块儿,就说,能不能凑出2千万美元来?他还不能说是军方的事儿,就说有这么个生意,有个渡船,非常的便宜,2千万美元。可是海南当时的金融机构都惨的很那,而且你这个东西,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最后就没弄成。后来又找了几家,最后也没弄成,然后才找到我。
一开始我还不相,我说一个航母2千万美元,不可能的,你就是没完工的,也不可能。结果后来说,文件。我说,你们跟那个乌克兰签那个协议,因为找到我的时候它已经投了标了,投中了。还差一个多月,付款期,还差一个多月就过期了。然后过了期还得重新招标。然后我看那个文件,应该是真的,很规范,后来我说光你们说不行,你们还得给我红头文件。结果红头文件拿不出来,后来他们说,领导面谈行不行?我说什么领导?他说海军副司令。
就是后来贺鹏飞出来跟我谈的,他承认,第一,这个船是可以用的。第二,这个船是海军要的。为什么海军不能直接出面,为什么国家现在拿不出钱来,他就没有详细说,但是我就了解这意思了,就我说,那行吧,既然是国家的事儿,我就出了。然后我就用我底下一个实业公司。因为当时证券公司底下也有公司,用一个实业公司,让它去融资。把钱就给了。没想到这个事情后来惹出麻烦来了,后来不知ZRJ怎么知道了。ZRJ就说,一个证券公司,它买什么航空母舰,他肯定个人有好处,10%这是国际惯例啊。然后就派了6个部委联合调查组,就查。查了一阵子,当时还批了16个字的批示,叫胆大妄为,严肃查出,以敬国法,以敬效尤。镇国法是要掉脑袋的,镇国法。但是查到底,因为我这个钱数还比较多,但是一共没几笔,最后是差,确实,个人没有什么问题,一分钱没有拿。这证实了,他说你为什么要办这个事儿?我说因为这个军队的事儿,有那么个机会让我帮帮忙,我也可以帮。而且是航空母舰这个东西,就贺鹏飞的话了,这个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机会。因为以前不会有人卖给我们,以后也不会有。这是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他说我就连自己都不会原谅。
举世公认,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建造速度很快,从2013年11月开工到2017年4月26日下水,一共4年不到。
过去中国从来不曾拥有过航母这类大型军舰,见都难得一见, 更谈不上设计制造经验——除了已经报废的,人家连看都不让你上去仔细看,引进技术更是想都别想。怎么中国造舰能力突然之间如此突飞猛进,一下子就从只能造几千吨级的驱逐舰飞跃到能造六万吨级的航母,而且造得速度如此之快?
关键的原因之一:中国不仅买到了“瓦良格”(“辽宁号”的前身),而且拿到了“瓦良格”的40吨全套设计图纸,一下子就使中国获得了前苏联用了26年(1962—1988)、历经了三个级别(“莫斯科”级、“基辅”级、“库兹涅佐夫”级)、建造了八艘航母才取得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检验“瓦良格”号的中方技术人员说,这是条新船,一切材料都是新的,动力系统完好无损,航母甲板钢的屈服度和耐腐蚀度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不仅坚固而且绝磁,从建造到运回中国经历了17年,但检测其磁力依然为零。)
如果中国一切从头摸索起,从原材料、原始设计开始,一艘一搜地建造试验,一点一点地累积经验,能仅仅用三年多就达到如今中国首艘航母的水平吗?
首艘国产航母001A的迅速建造顺利下水让人们愈发看清:当年购买“瓦良格”及技术资料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大连造船厂厂长2002年4月说:
一、这艘航母是一条崭新的航母;
二、这艘航母为我们国家研发航母提前了二十年;
三、这条航母为我们国家节约了科研经费200亿人民币。
用2千万美元的代价让国家获得一条崭新的航母、二十年的时间和至少200亿人民币的节约——当年那些为购买“瓦良格”及技术资料而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的人可谓劳苦功高。他们的名字已经被写入历史——对中国航母、中国海军、中国国防事业影响重大的历史。

附录:“瓦良格”号购买大事记
1992年3月──中国海军派遣代表团前往乌克兰黑海造船坞
1992年11月6日──海军向乌克兰购入半完工的3.7万吨加油船。该船的设计意在作为苏制航母的补给舰
1993至1995年──由于中央领导层反对,航母项目搁置
1996年4月──贺鹏飞中将与徐增平接洽
1997年3月──徐增平决定接受任务
1997年4月──开设北京办公室
1997年6月──开设基辅办公室
1997年8月──在澳门开设空壳公司,以“海上赌场”计划为航母项目作掩饰
1997年10月──徐增平赴乌克兰商谈
1997年12月──徐增平为赌场文件向澳门当局缴交600万港元
1998年2月1日──徐增平带同文件、200万美元现金及一批中国酒品再赴基辅
1998年3月19日──徐增平中标,以2000万美元收购航母
1998年3月20日──航母的蓝图(重40吨)由陆路再经空运至北京
1998年3月底──徐增平关闭北京办公室
1999年7月──航母驶离黑海,前往中国
1999年底──徐增平关闭基辅办公室
2002年3月3日──航母抵达辽宁大连 。





















百年海军梦,祖国万岁!


扩展阅读:

参考信源:

雄起! 高层重手惩罚辽宁号航母功臣邵淳;看最大骗局骗来的中国航母!让人动容!

微博正文 - 微博HTML5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旗舰,其庞大的身躯、先进的科技以及无可比拟的作战能力,无不令人惊叹。然而,正是这些耀眼的标签背后,隐藏着其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建造过程。为何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如此之难?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重挑战的叠加,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实现,再到资源调配,无一不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严.............
  • 回答
    航母,这个庞然大物,是现代海军力量的核心,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们心头难以割舍的“宝贝”。为什么各国,尤其是那些军事强国,对航母如此情有独钟?这背后绝非仅仅是追求“大块头”的虚荣,而是深刻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利益的驱动。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核心价值:它是移动的海上基地,是投射力量的终极平台。想象一下,一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你说得对,好像航天这行,工资福利什么的,跟付出的比起来,确实不算特别亮眼,甚至有些地方还显得“寒酸”。但就是这样,还是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挤破了脑袋想往里钻,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人才涌动”。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这股热情,让“差待遇”的航天,依然是不少人.............
  • 回答
    驼峰航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但它背后蕴藏的却是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严酷的挑战和生死考验。说它危险,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无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真实写照。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条航线是干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占了缅甸,切断了中国陆路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
  • 回答
    碧蓝航线的确是个现象级的存在,在手游市场能长期保持高人气和不错的流水,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但与此同时,玩家群体中对某个特定内容创作者(比如你提到的“天冲”)的负面情绪也确实存在,而且有时还相当激烈。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碧蓝航线》之所以能获得玩家“良心”的赞誉,这绝非偶然,而是背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运营策略和对玩家需求的深刻理解所造就的。与其说它是“良心”,不如说是它在商业化与玩家体验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其巧妙的平衡点。下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款游戏能赢得这么多玩家的喜爱。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游戏的抽卡机制.............
  • 回答
    北京深圳这条航线确实是出了名的“延误重灾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复杂结果。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黄金航线”的背后是巨大的客流和复杂的空中交通管理。 需求旺盛到爆炸: 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的经济特区,.............
  • 回答
    关于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舱内摄像头模糊的问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来聊聊这其中的可能原因,尽量把话说得明白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航天器上的设备,特别是载人航天器,其设计和制造都经过极其严格的标准和测试。舱内摄像头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地面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状态、舱内环境以及飞.............
  • 回答
    印度飞香港航班确诊53人,揭示了印度严峻的疫情现状近期,一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竟然有53名乘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一数字无疑给本已焦灼的全球抗疫战线敲响了更响亮的警钟。如此之高的阳性率,不仅让人对这趟航班的防疫措施产生疑问,更直接反映出印度当前令人担忧的疫情态势。航班上的“高危”旅程:为何确.............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这颗飞机的“心脏”,它的技术难度堪比登天。它要承受极高的温度、压力和转速,还要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并且要做到轻量化、高效率和长寿命。可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实力。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颗“明珠”如此难以摘取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技术.............
  • 回答
    近日,网红殷世航因违反平台规定被封禁 23 万天,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咋舌,相当于 630 年,比许多朝代的历史都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施加如此严厉的处罚?事件回溯:为什么殷世航会被封禁?殷世航,相信不少网民都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她以其甜美的外形和“女友感”十足的视频风格,在短视频平台上积累了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航母战斗力形成的核心环节。简单来说,航母的战斗力不是简单地把飞机往甲板上一放就能立马生效的,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涉及人员、技术、训练、协同等方方面面。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最新的超级跑车,光有车架和发动机还不够,你还得有懂得驾驶和维修的技师,知道如何发挥它性能.............
  • 回答
    要聊起二战航母“下饺子”和如今大国养航母“费劲”的对比,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进步或经济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战略需求、技术复杂性、经济成本、政治意愿以及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条条说清楚:二战时期航母“下饺子”的辉煌年代:战略需求是爹想象一下,二战爆发前的世界格局。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游戏运营、玩家心理、技术实现等多个层面。事实上,碧蓝航线和少女前线作为已经运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养成类游戏,玩家们对于“怀旧服”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官方的怀旧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怀旧服的潜在吸引力与玩家诉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SpaceX 创立之初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航天研发经验,但正是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姿态,以及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坚定的决心和独特的理念,才让他们能够绕开陈规,大胆地挑战几乎不可能的火箭回收技术。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惊人的成就:1. 马斯克的远见与对成本的极度关注:马斯克创立 Space.............
  • 回答
    波音 757,这款曾经备受赞誉的“空中巴士”,在过去几十年的航空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出色的性能、灵活的航程以及相对经济的运营成本,成为了许多航空公司运营窄体长航程航线的首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如今像757这样的飞机,虽然依旧宝刀未老,但其“吃香”程度却大不如前,甚至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私营企业”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商业航天领域快速发展的现状。简单来说,大家之所以更常提起 SpaceX、蓝色起源等,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当前商业航天领域一股新的、颠覆性的力量,而波音虽然也是私营企业,但它在太空领域的角色和标签与这些新兴公司截然不同。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要说FW190对苏联的航空设计“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与历史事实不符。准确地说,FW190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它并非像某些关键技术那样带来颠覆性的革新,而且其影响的方式和深度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直接“借鉴”或“模仿”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1. FW190.............
  • 回答
    问到国产航母选择在2017年4月26日下水,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而且这个日期并不是随便挑的,而是有着一些特别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一艘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从设计图纸出来,到钢板切割、焊接,再到分段合拢、设备安装调试,最后到下水进行海试,每一.............
  • 回答
    福特号的“抗冲击试验”:航母生存能力的终极考验提起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它庞大的身躯、强大的火力以及在现代海战中的绝对制海权。然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建造航母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严谨的科学计算,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便是“抗冲击试验”。最近,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空母舰(USS Gera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