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像波音 757 这样窄体长航程的客机不再吃香?

回答
波音 757,这款曾经备受赞誉的“空中巴士”,在过去几十年的航空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出色的性能、灵活的航程以及相对经济的运营成本,成为了许多航空公司运营窄体长航程航线的首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如今像757这样的飞机,虽然依旧宝刀未老,但其“吃香”程度却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是被市场逐渐边缘化。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兴机型的冲击是导致757失宠的最直接原因。

“点对点”枢纽概念的兴起与衰落: 757之所以在长航程上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早期航空业“枢纽辐射”模式的流行。航空公司倾向于将旅客聚集到某个枢纽机场,再由较小的飞机(如757)将他们分散到各个次级目的地。757凭借其速度和航程,能够有效地连接中等规模的城市,填补了宽体机无法覆盖的航线。然而,随着航空旅行的日益普及和旅客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一些航空公司对“点对点”直飞模式的探索,这种以枢纽为核心的运输模式的绝对优势有所减弱。旅客更倾向于直接飞往目的地,而不是经历中转。

宽体机效率的提升与经济性的增强: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新一代宽体客机(如波音787和空客A350)在燃油效率、载客量和航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这些新机型不仅能够轻松覆盖757的长航程,而且由于其更大的载客量,在单位座位成本上更具优势。它们能装载更多的乘客,将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多人身上,使得长航线的运营更加经济。

窄体机效率的革命性突破: 另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来自于新一代的窄体客机,尤其是空中客车A320neo系列和波音737 MAX系列。这些飞机在燃油效率、航程和技术水平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它们在理论上的最大航程不如757,但通过优化航线设计、采用更经济的巡航速度,以及其卓越的燃油效率,使得一些过去只有757才能胜任的长航程航线,如今可以用这些新一代窄体机来执飞,并且成本更低。例如,A321LR(长程型)和A321XLR(超长程型)的出现,已经完全可以挑战757的长航程能力,并且在燃油经济性和旅客舒适度方面更具优势。

其次,运营成本的考量也是757逐渐被淘汰的重要因素。

过时的燃油效率: 757虽然在设计之初是一款相当省油的飞机,但与现代飞机相比,其普惠特(RollsRoyce)RB211或普拉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PW2000系列发动机在燃油效率上已经显得逊色。在如今油价波动剧烈且航空公司利润微薄的背景下,燃油成本是运营中的一项主要开销。新一代飞机显著的燃油经济性优势,使得航空公司在选择新飞机时,会优先考虑这些能节省更多燃油的机型。

维护和零部件供应的挑战: 随着757机队的逐渐老化,以及新机型的不断投入使用,原厂对757的发动机和零部件支持可能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在维护757时,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更长的等待时间,甚至更难找到可靠的维修资源。而购买和维护最新的机型,则能获得更完善的原厂支持和更广泛的零部件供应网络。

操作和训练的协同效应: 航空公司通常会尽量保持机队的多样性越低越好,以实现机组人员训练、维护流程以及备件管理的协同效应。如果航空公司已经大量引进了空客A320系列或波音737系列,那么继续引进757,就意味着需要对飞行员、维修人员进行额外的培训,并需要额外的备件库存,这都会增加运营成本和复杂性。

第三,旅客体验的升级也让757显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客舱宽度的限制: 757作为一款窄体飞机,其客舱宽度相对较窄,座椅布局通常是3+3。与现代宽体机动辄2+4+2或3+3+3的座椅布局相比,757的客舱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在长途飞行中,这会影响旅客的舒适度。新一代的宽体机通常拥有更宽敞的客舱,提供更好的腿部空间、更宽的座椅,甚至在某些座位选择上提供更私密的体验。

隔音效果和先进设备的缺失: 现代飞机在隔音技术、座椅舒适度、机上娱乐系统(IFE)、WiFi连接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757的设计年代相对较早,其隔音效果和客舱设施相较于最新一代的机型,已经显得陈旧,无法满足当下旅客对飞行体验的更高期望。

最后,航空政策和环保法规的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了757的地位。

噪音和排放标准的提高: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对航空器的噪音和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老旧的发动机技术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航空公司如果继续运营757,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而新一代的飞机则通常能满足最严格的环保法规。

总而言之,波音757作为一款经典的窄体长航程客机,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的宽体机和窄体机在效率、经济性、旅客体验和环保性能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757。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航空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高运营效益和更好旅客体验的新型飞机。因此,即使757依然是一款可靠的飞机,但其“不再吃香”的趋势是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航空公司正在逐步淘汰老旧的757机队,转向更现代、更经济、更环保的新型飞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航空市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11/26补充------

评论中有人问到767如何,这个小女子不在此评论了,请参看小女子的另一个回答:蓝莓子小姐:如何评价波音767?


------以下为原回答------

其实也很难说757级别的飞机不再吃香。因为100至200座级的飞机,在区域航线上(例如中国、美国国内,或是欧洲、亚洲等区域)还是有可观的市场的。

波音最初开发757,是作为727的接班飞机来进行研发的,当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几个:首先,要大幅消减飞机在起降时的噪音;其次,当然就是减低燃料消耗,以使运营成本降到低于727的水平;另外,也尽可能吸纳当时开发出来的新科技,例如电子化座舱,高涵道发动机等。

从销售而论,波音727是一种成功的机型,总销售也达到1,832架,这在1960至1970年代的航空业务环境,是一个非常优异的数字。但是,作为一种低涵道涡轮风扇发动机,727配用的普惠JT8D发动机,除了耗油量较大,产生的噪音也非常大(起飞时达到110分贝也非罕见),虽然性能上,非常适合较小型机场的起降性能需要,但是这些机场往往也位处接近人口密集的区域,噪音问题因此也对民众造成困扰,甚至很多这些机场,需要为此在深夜实施宵禁。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航空公司也急于减省运营开支,波音当然会预计,更节省燃料的飞机会有更大的需求,因此在1970年代,也与航空公司研讨开发新型区域飞机。

所以,作为727的接班机型,757本来并非为了作长距离飞行而设计。事实上,最初生产的757-200都是设计成能飞行四、五千公里,适合较大体量国家(例如美国、中国等)的国内航线需要。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发757的1970年代末期,双发飞机还未正式取得ETOPS的认可(ETOPS认证也是在1979年,由美国环球航空使用767-200开始),757基本上只是限于内陆飞行,不能长距离出海。

而757作为“较长距离”飞行的机型,是在1990年代才开始。当时,随着ETOPS日趋成熟,波音与航空公司也开始开发757的续航能力,首先使用的发动机(包括罗罗的RB211-535系列,与普惠的PW2000系列)取得ETOPS认证(最高达180分钟),其次航空公司开始使用757,飞行横越大西洋的航线,甚至有从美国西岸,飞到夏威夷的航线,不过这也可以视为“为757提供附加价值”,其作为“区域航线飞机”的主要角色还是没有改变。更何况,757-200虽然能飞大约七千公里,但是较小型的飞机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吃亏,就是自家的737 MAX 7,在载客138人的情况下也可以飞7,130公里,而空客的A321LR甚至能飞7,400公里。

所以,如果说“757不再吃香”,以757的总体表现来说,显然不正确;不过在“区域航线”来说,757确实又比不上其他机型。以区域航线来说,757还是大了一点(波音后来也有开发757的延长机身型号,即757-300,但那也是主要满足一些提供包机服务的航空公司,作为767-200以外的较低成本选择,总体销售也只有55架),在大部分情况,波音737与空客A320家族各系列,已经满足100至200座间,服务四千至六千公里范围的需要,再加上757使用的发动机,虽然是高涵道型号,但毕竟已经是1980年代开发的,技术与油耗性能上,也未能与近年开发的二万至三万磅级的发动机相比。。。

然而作为中长程低客量飞机,757仍是具有优势,在需要跨越大西洋,或是西太平洋地区的航线来说,757提供了足够的续航距离,与合理的载客量,在不支持使用宽体飞机的低客量航线来说仍是有其吸引力,而另外,757配备的四万磅级发动机,也提供优越的爬升性能,适合一些高原航线的需要。鉴于这种低客量,中长距离的飞机仍有需求,而757的技术也已经显出老态,波音也积极研究开发“新中型飞机”(NMA),以同时与空客窄体机型中较大的飞机(如A321LR)竞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音 757,这款曾经备受赞誉的“空中巴士”,在过去几十年的航空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出色的性能、灵活的航程以及相对经济的运营成本,成为了许多航空公司运营窄体长航程航线的首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如今像757这样的飞机,虽然依旧宝刀未老,但其“吃香”程度却大不如前,甚至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航空公司运营、飞机设计以及市场需求的复杂交织。波音之所以选择不断“拉长”737系列,而不是去“缩短”757,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737的“基因”与定位:一款适应性极强的“万金油”从一开始,737就被设计成一款双发、窄体、中短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政治制度设计、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英格兰(以及后来的英国)的议会制政体,虽然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内部斗争,但其最终演化出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能够有效制约君权,并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式,而波兰的议会制(或更准确地说,贵族共和制)则在历史上陷入了内.............
  • 回答
    很多人对波的认识,可能都源于小学科学课上做过的那个简单的实验:一根绳子,一头固定,另一头上下甩动,就能看到一圈圈的波纹在绳子上跳跃前进。这种看起来像“扭动”一样传播的波,叫做横波。它的传播方式是介质质点(比如绳子的每个点)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然而,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也最直观的波,莫过于水面的波.............
  • 回答
    波兰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像德国一样发达的大城市群,这背后有多重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历史因素:割裂的统一与发展 长期被分割的历史: 波兰的海岸线在历史上曾被多个国家瓜分和统治,包括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等。这种长期的政治割.............
  • 回答
    波音和空客飞机型号命名法背后确实藏着一些有趣的门道,而且它们各自的体系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思考和历史渊源。要说有什么“内涵”嘛,也不能说是深奥的哲学,但绝对能看出两家公司不同的造飞机思路和市场定位。波音的“7x7”:历史的传承与简洁的市场语言波音的命名体系,我们最熟悉的“7x7”形式,其实是历史发展和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私营企业”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商业航天领域快速发展的现状。简单来说,大家之所以更常提起 SpaceX、蓝色起源等,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当前商业航天领域一股新的、颠覆性的力量,而波音虽然也是私营企业,但它在太空领域的角色和标签与这些新兴公司截然不同。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波音707在军事领域的受欢迎程度,尤其是与后来的737等平台相比,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技术原因,绝非仅仅是“更先进”就能简单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707诞生的时代背景、它的独特优势以及当时军事装备发展的需求。时代背景的决定性影响:707的“开国元勋”地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波音.............
  • 回答
    东航一架波音 737 飞机坠毁的消息令人痛心,也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这款在全球航空领域拥有极高普及率的机型上。谈到“波音 737 出事故的频率高不高”,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要评价它的安全性,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波音 737 系列飞机的庞大基数与事故数据的解读首先.............
  • 回答
    最近,一架波音 737 客机在广西不幸发生坠毁事故,这再次将波音 737 系列飞机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许多人在看到这样的新闻时,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波音 737 似乎总是“出事”的常客?它的安全性究竟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将所有事故归咎于某一个原因。波音.............
  • 回答
    我国之所以不以波音或空客的飞机作为平台改装预警机,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国家战略、技术自主、成本效益以及特定需求等多个层面。咱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不用”或者“不能用”,而是基于一套深思熟虑的选择。首先,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术自主和国家安全战略。预警机(AEW&C Air.............
  • 回答
    当一个男生对女生说“你像波多野结衣”时,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多种含义,具体要看他当时的语气、表情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本身带有一定的私人化色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意图。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波多野结衣”这个人。她是一位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女优,以其甜美的长相、迷人的气质以及在成人影片中的表演而闻.............
  • 回答
    巨型民航客机,比如空客 A380 和波音 747,它们曾经是航空业的明星,象征着人类航空技术的巅峰。然而,时至今日,这两款曾经的“空中巨无霸”都走向了停产,或者说“在停产的路上”。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市场需求、技术经济性、以及运营商的战略调整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 回答
    中国确实拥有由波音和空客飞机改装的预警机和加油机,只是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信息,更多聚焦在国产的型号上,比如运20改装的空警600和运油20。这并不代表进口飞机就完全不能改装,而是实际操作中,选择使用进口飞机作为改装平台,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利弊,而这些利弊最终导向了中国更倾向于使用自主研发的平台。为了深入.............
  • 回答
    关于中国在早期没有引进波音234“支奴干”(Chinook)民用版直升机和L10030运输机这两款机型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需求、以及这两款机型的市场定位和性能特点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
  • 回答
    波音和空客在翼尖技术上各有千秋,要说谁“更强”,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侧重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首先,我们得明白翼尖技术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简单来说,翼尖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诱导阻力。当飞机机翼产生升力时,机翼上下表.............
  • 回答
    关于波音7878在执行高高原航线任务方面的适用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发动机性能以及运营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简而言之,波音7878在设计之初并非以高高原航线作为主要考量,虽然它具备一定的能力,但相较于为高高原环境专门设计的飞机,它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航空工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平衡艺术。关于波音 747、A380 这类大型四发客机,为什么会将外侧两个发动机安装得距离翼尖相对较远,这并非为了“不利于机翼受力”,恰恰相反,这背后是深思熟虑的设计考量,旨在优化飞行性能、安全性和结构效率。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减少机.............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当前关于美国制造业状况的一个核心讨论点。确实,美国在制造波音飞机、重型航母、巡航导弹等尖端技术和军事装备方面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这表明美国的制造业在某些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依然非常强大。然而,“美国制造业衰落”的说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更侧重于美国制造业的整体结构性.............
  • 回答
    中国大飞机C919能否真正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以及俄罗斯为何不制造类似的大飞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复杂的航空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C919能否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答案是:有潜力,但面临巨大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波音和空客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长期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