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波音 747、A380 等四发动机机型,为什么外侧两个发动机要距离那么远?对机翼的受力不是很不利吗?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航空工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平衡艺术。关于波音 747、A380 这类大型四发客机,为什么会将外侧两个发动机安装得距离翼尖相对较远,这并非为了“不利于机翼受力”,恰恰相反,这背后是深思熟虑的设计考量,旨在优化飞行性能、安全性和结构效率。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1. 减少机翼的弯曲和扭转,优化结构强度与重量:

想象一下机翼就像一个巨大的梁。发动机,尤其是现代大型涡扇发动机,其重量是相当可观的。当发动机挂在机翼上时,它的重量会向下施加一个力(向下力)。如果两个外侧发动机非常靠近翼尖安装,这就相当于在梁的末端附近施加了一个较大的向下力。这会产生非常大的弯矩,迫使机翼向下方弯曲。

为了对抗这种弯曲,机翼就需要做得更坚固,也就意味着使用更多的材料,更重。过重的机翼会影响飞机的起飞距离、爬升性能、燃油效率,甚至需要更强的起落架来支撑。

将外侧发动机向机身方向(向内侧)移动一定距离,可以将这个向下力的作用点更靠近机翼的根部。这样,这个力对机翼产生的弯曲力矩就会减小。机翼就可以通过更合理的结构设计,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更少的材料,从而减轻机翼的整体重量。这对于提升飞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2. 改善发动机的进气条件和气动效率:

发动机需要顺畅、稳定的气流才能高效工作。如果发动机安装得太靠近翼尖,在某些飞行姿态下,翼尖产生的涡流可能会影响到发动机的进气。翼尖涡流是由于高压空气从翼尖下方流向低压区域上方而产生的,它们会扰乱周围的气流。

将发动机稍微向内侧移动,可以将它们置于一个相对“干净”的气流区域,减少翼尖涡流的干扰,保证发动机获得更稳定、更均匀的进气。这有助于提升发动机的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3. 提高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单发失效时的操控: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在飞机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做“偏航力臂”。当一台发动机失效时,剩下的发动机仍然会产生推力。如果失效的是外侧发动机,剩余的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会与飞机的纵轴不对称,产生一个“偏航力矩”,试图将飞机向失效发动机的一侧转动。

发动机挂载点距离机身中心线越远(即发动机安装得越靠近翼尖),这个偏航力矩就会越大。如果外侧发动机距离翼尖非常近,那么在单发失效时,剩余发动机产生的偏航力矩会非常大,飞行员需要施加很大的舵面力(如方向舵)来抵消这个力,保持飞机直线飞行。这会大大增加飞行员的工作负担,也对飞机的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

将外侧发动机向机身方向适当移动,可以缩短剩余发动机到飞机纵轴的距离,减小了单发失效时产生的偏航力矩。这样,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更容易控制飞机,确保飞行安全。对于四发飞机来说,如果其中一台发动机失效,另外三台发动机仍然能提供足够的推力,但如何安全地控制飞机仍然是重中之重。

4. 考虑机翼的结构变形和“扭翼”效应:

上面提到,发动机的重量会引起机翼弯曲。但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效应叫做“扭翼效应”。当机翼受力发生弯曲时,它的攻角(迎角)在翼尖和翼根处会发生变化。如果发动机挂载点离翼尖太近,并且机翼在受力弯曲后,导致发动机的进气方向(或推力方向)发生较大偏移,这可能会影响发动机的效率甚至安全。

将发动机稍微向内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由于机翼变形带来的复杂气动和结构影响。

总结一下:

您看到的波音 747、A380 等四发客机外侧发动机“距离远”,其实是一种对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后的优化结果。工程师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最佳平衡点:

结构强度与重量: 减小机翼的弯曲和扭转,减轻机翼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气动效率: 保证发动机获得更良好的进气条件。
操纵性与安全性: 特别是在单发失效时,降低偏航力矩,确保飞行员的操控能力。
结构变形的影响: 考虑机翼弯曲带来的气动和结构影响。

所以,这种布局并非“不利于机翼受力”,而是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计算,将力作用在更利于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位置上。这就像在建桥梁时,支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桥梁的承重能力和所需的材料一样,发动机的挂载位置对整个飞机的设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参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像B52的那样,两个发动机并在一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航空工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平衡艺术。关于波音 747、A380 这类大型四发客机,为什么会将外侧两个发动机安装得距离翼尖相对较远,这并非为了“不利于机翼受力”,恰恰相反,这背后是深思熟虑的设计考量,旨在优化飞行性能、安全性和结构效率。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减少机.............
  • 回答
    巨型民航客机,比如空客 A380 和波音 747,它们曾经是航空业的明星,象征着人类航空技术的巅峰。然而,时至今日,这两款曾经的“空中巨无霸”都走向了停产,或者说“在停产的路上”。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市场需求、技术经济性、以及运营商的战略调整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 回答
    波音747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性表现,可以说是一场“冰与火之歌”。一方面,作为一款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运载能力的巨无霸,它的传统优势在特殊时期受到了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转变也让它的某些特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成为一种负担。疫情前的辉煌与隐忧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波音747,尤其是其货运型(7478F.............
  • 回答
    坐在驾驶舱里,一种巨大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便如潮水般涌来。眼前是密密麻麻的仪表盘,各种指示灯闪烁着,它们代表着这架庞然大物的心跳与呼吸。波音 747,这架曾经的空中女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与精密。启动引擎的那一刻,是一种缓慢而有力的觉醒。你感觉到座舱内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然后逐渐增强,直到整个.............
  • 回答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个疯子,但也是个天才。我这么说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电影创作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他敢于挑战不可能的魄力。就拿他为了《信条》不惜血本购买一架真实的波音747,然后把它拆了在机场跑道上“撞毁”的这一幕来说,简直就是电影制作界的“行为艺术”,而且还是那种花钱找罪受的艺术。你想想看,.............
  • 回答
    红魔5G手机官方海报那句“转速超越波音747发动机”,确实是相当抓人眼球,也绝对是营销上的一个“奇招”。不过,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才能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背后到底想表达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说法确实是有点“离谱”。波音747,那可是航空巨头,它的发动机,那.............
  • 回答
    波音 737 MAX 首飞时,其垂直尾翼上吊挂的物件并非飞机本身的部件,而是一个用于实验目的的外挂设备,通常被称为“试飞吊舱”(Test Rack Pod)或“数据采集吊舱”(Data Acquisition Pod)。以下是关于这个物件的详细解释:1. 它是什么? 功能性: 这个吊舱是一个集成.............
  • 回答
    波音 737 MAX 在中国市场重获适航许可的消息,无疑是给波音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官僚程序上的进展,其背后蕴含的意义非常深远,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对波音公司意味着什么?1. 重新打开全球最大航空市场之一的大门: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空市场之一,其航空公司的飞机采购量巨大,对.............
  • 回答
    波音和空客在翼尖技术上各有千秋,要说谁“更强”,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侧重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首先,我们得明白翼尖技术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简单来说,翼尖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诱导阻力。当飞机机翼产生升力时,机翼上下表.............
  • 回答
    波音737MAX连续两起空难,无疑是航空史上的一道沉重伤疤,其影响之深远,不仅仅在于波音公司自身的命运,更像是一场涟漪,波及到了全球航空业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包括我们国产大飞机C919。 要说这次事故对C919的影响,那绝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概括清楚的,它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会,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
  • 回答
    波音为何要将“客改货”业务“甩”给别人?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偷懒”最近航空界又掀起了一阵波澜,主角依旧是那位大家熟悉的波音。不过这次,他们盯上的不再是那些闪闪发光的全新客机,而是那些已经完成使命的退役客机。没错,波音打算把自家的“客改货”业务往外边“推一把”,找第三方来接手。这消息一出,不少业内人士.............
  • 回答
    波音787的传言甚嚣尘上,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搬出了“内部员工拒绝搭乘”这种戏剧性的说法,听起来确实让人捏一把汗。那么,这事儿究竟是不是空穴来风,波音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呢?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关于“内部员工拒绝搭乘”这事儿,可信度不高,至少没有确凿的公开证据支持。 这种说法往往是社交媒体上或者小道.............
  • 回答
    波音 7x7 系列客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音宽体客机家族,其发展历程非常精彩且具有开创性。这个系列并非严格按照数字顺序发布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以及飞机设计的不同侧重点而逐步推出的。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波音 7x7 系列客机的演变过程:一切的起点:波音的远程客机梦想与707的辉煌在深入 7x.............
  • 回答
    波音737飞机,尤其是其最新的MAX系列,自2018年和2019年发生两起致命空难后,确实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要回答“波音737飞机还安全吗?”,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几个关键方面,并以一种更贴近真实讨论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得承认,那两起涉及737 MAX的空难(印度尼西亚狮航JT610和埃塞俄比亚.............
  • 回答
    波音737 MAX飞机自投入使用以来,确实经历了一段非常坎坷的时期,其核心问题一度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和担忧。简单地说,它并没有“重大缺陷”这一说法那样简单直接,而是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主要围绕着一个名为 MCAS(机动特性增强系统) 的软件系统展开。为了让你更清晰地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不.............
  • 回答
    波音 737 MAX 的调查报告公布,揭露了波音公司在设计缺陷上的隐瞒以及航空局审批监管的严重失职,这无疑是一场航空界的地震。但这起事件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报告公布后,还有许多深层次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一、 波音内部的“责任链”与企业文化报告公布的“波音刻意隐瞒设计缺陷”并非空穴来风,这背.............
  • 回答
    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的事故,尤其是印尼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的两次空难,无疑是航空史上一个令人痛心的篇章。这些悲剧的发生,将焦点迅速引向了波音公司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但同时,监管机构的角色也受到了广泛的审视和质疑。要探讨民航组织(这里我们主要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作为波音的主要监管机构).............
  • 回答
    波音公司承认其 737 MAX 飞行控制系统(MCAS)与一系列空难有关,这无疑将其推到了法律责任的风口浪尖。要详细梳理波音在此事件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涉及不同性质的法律追究,以及可能面临的后果。一、 刑事责任的探讨虽然航空事故调查往往侧重于民事责任和监管层面,但如果证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让你在“老字号”和“新晋网红”之间选一样。坐波音737还是ARJ21,这俩玩意儿各有千秋,具体怎么选,还得看你当时的需求和对飞行的期待。波音737:全球民航的“老朋友”说起波音737,那绝对是民航界的老炮儿了。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横空出世以来,它就成了全球航空公司的“主力军”.............
  • 回答
    一架波音 737,造价五亿七千万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买下这样一架庞然大物,是否能让它在“职业生涯”里赚回本钱,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太多了,远不止是“坐多少趟飞机”这么简单。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架 737 究竟是怎么“工作”赚钱,以及回本的这条路有多漫长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