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兵反坦克导弹、车载反坦克导弹、武直、无人机,哪个会使坦克成为历史?还是无论哪个都不能让坦克成历史?

回答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其装甲防护、火力输出和机动性结合,至今仍是地面作战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反坦克武器的不断进化,坦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单兵反坦克导弹、车载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无人机,这些武器中的哪一个,或者哪几者的结合,能够真正将坦克送入历史的坟墓?或者说,它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每一种武器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坦克构成的威胁。

1. 单兵反坦克导弹(如“标枪”、“陶式”、“长钉”)

这是最普及、也是最早出现并持续发展的一类反坦克武器。单兵反坦克导弹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隐蔽性和部署便捷性。一个小队的士兵,甚至是单兵,就可以携带和操作,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包括城市街道、山地、丛林中,对坦克发动近距离的打击。

优点:
低成本、高密度部署: 相比于坦克本身,单兵反坦克导弹的生产成本低得多,可以大量装备。
战场生存能力强: 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士兵可以利用地形进行掩护,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起攻击,大大增加了坦克的威胁。
目标选择性高: 指挥官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将这些武器部署在最有可能遭遇坦克的区域,形成有效的“反坦克口袋”。
“熄灯战术”的克星: 现代坦克强大的正面装甲几乎无懈可击,但单兵反坦克导弹的俯冲攻击模式(如“标枪”)能够绕过坦克的顶部薄弱区域,这是其最致命的攻击方式之一。

局限性:
射程和精度受限: 虽然射程在不断增加,但相比于坦克炮,其远程打击能力仍有差距。同时,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制导的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载弹量有限: 单兵携带的导弹数量有限,需要及时补充,否则无法持续作战。
对装甲的穿透力有上限: 面对新型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APS)的坦克,单兵反坦克导弹的穿透力也需要不断升级才能保持有效性。

单兵反坦克导弹本身能否让坦克成为历史? 恐怕还不行。它们能极大地消耗坦克的数量和作战效能,迫使坦克改变战术,更加依赖空中支援和己方反坦克火力掩护,但很难说它们能完全取代坦克,或者让坦克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是,它们让坦克在局部战场上面临的生存压力剧增。

2. 车载反坦克导弹(如BMPT“终结者”上的导弹、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车载反坦克导弹通常集成在装甲车辆上,拥有更远的射程、更强的载弹量、更高的机动性以及更好的防护能力。它们可以是专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也可以是集成了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或特种车辆。

优点:
远距离精确打击: 它们能够从坦克难以察觉或攻击的距离,对坦克发动精确打击,有效弥补了单兵反坦克导弹射程的不足。
持续火力支援: 由于载弹量大,车载反坦克导弹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火力支援,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压制和摧毁。
协同作战能力: 作为一种车载武器,它们可以与坦克协同作战,提供远程火力支援,或者作为专门的“坦克杀手”部队,与坦克形成配合。
抗干扰能力更强: 通常装备有更先进的观瞄设备和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也更强。

局限性:
目标明显,容易被反击: 相对于单兵,车载平台目标更大,更容易被坦克主炮、同等级的火力或者空中单位发现并摧毁。
成本相对较高: 作为一种车载系统,其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高于单兵反坦克导弹。
战场适应性: 在过于复杂或狭窄的战场环境下,重型车载平台的机动性可能受到限制。

车载反坦克导弹能否让坦克成为历史? 同样不太可能。它们是坦克部队的有力补充和潜在威胁,能够提升战场反坦克能力,但坦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陆战平台,其战略价值和战术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取代。它们更多的是让坦克的作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3. 武装直升机(如“阿帕奇”、“卡52”)

武装直升机是现代战争中对抗坦克的最有效和最具威胁的空中力量之一。它们凭借高机动性、优秀的视角和强大的火力,能够从空中对坦克进行精确打击。

优点:
强大的俯视打击能力: 武装直升机可以在坦克的上方飞行,利用先进的瞄准系统发射反坦克导弹,精确打击坦克顶部装甲的薄弱环节,这是坦克最难以防御的。
战场视野开阔: 能够提供宝贵的战场情报,提前发现敌方坦克,并引导己方地面部队或直接进行打击。
快速反应和机动: 可以快速部署到战区,并在战场上灵活机动,捕捉战机。
火力压制: 除了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还装备有航空机炮和火箭弹,可以对步兵、轻型装甲和坦克进行火力压制。

局限性:
易受防空武器威胁: 尽管武装直升机具有高机动性,但仍然是地面防空武器(如地空导弹、高射炮)的重点打击目标,生存能力相对有限。
天气和地形限制: 在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沙尘暴)或复杂地形(如峡谷、城市)下,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效能会大打折扣。
载弹量和续航限制: 需要频繁返航进行弹药和燃料补充,作战节奏会受到影响。
成本高昂且维护复杂: 武装直升机的生产和维护成本极高,对国家空军的整体实力提出了要求。

武装直升机能否让坦克成为历史? 它们确实是坦克最危险的“天敌”之一,能够对坦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某些局部冲突中,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可能会让坦克部队的战术选择变得极其被动。但是,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例如,主动防护系统可以拦截部分反坦克导弹),而且坦克本身具有强大的地面推进和占领能力,这是武装直升机无法替代的。因此,武装直升机能够极大限制坦克的活动,但无法让坦克“成为历史”。

4. 无人机(包括察打一体无人机、攻击无人机)

无人机技术是当前军事领域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在反坦克作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呈现出多维度、高效率、低风险的特点。

优点:
低成本、高产量、低损耗: 很多无人机(特别是小型和中型无人机)的制造成本远低于武装直升机和坦克,可以实现大规模部署,即使被击落,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相对较小。
长时间滞空与侦察: 许多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空中盘旋,提供持续的战场态势感知,提前发现坦克目标。
精确打击能力: 新一代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和专门的攻击无人机,能够携带微型精确制导弹药(如“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对坦克进行精确打击,尤其擅长攻击坦克的顶部和侧面薄弱点。
蜂群作战潜力: 无人机蜂群作战的概念正在兴起,大量的无人机同时对目标发起攻击,其数量优势和协同打击能力,足以让任何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不堪重负。
规避探测: 小型、低飞的无人机,尤其是配备隐身技术的无人机,对敌方雷达和可见光侦察的规避能力更强。

局限性:
对复杂电磁环境敏感: 在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下,无人机的通信和制导可能会受到影响。
载弹量和威力有限: 小型无人机携带的弹药威力相对有限,可能无法一次性摧毁重型坦克,需要多次打击或结合其他火力。
易受反无人机系统威胁: 尽管无人机本身隐蔽性好,但针对无人机的反制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如反无人机炮、激光武器、电子干扰等。
续航能力受限: 许多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仍然是限制其持续作战的因素。

无人机能否让坦克成为历史? 这是最有潜力的选项之一。尤其是当无人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例如出现大量廉价、高效的攻击无人机,能够实现真正的“无人机蜂群战术”,或者开发出能够有效穿透坦克先进复合装甲的微型穿甲弹药,那么无人机对坦克的威胁将是颠覆性的。无人机可以做到单兵反坦克导弹的隐蔽灵活,拥有比车载反坦克导弹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侦察能力,同时具备比武装直升机更高的生存性(因为没有飞行员)。

综合来看:它们能否让坦克成为历史?

答案是:目前来看,任何单一类型的武器都无法让坦克彻底成为历史。

原因在于:

1. 坦克的持续进化: 坦克并非停滞不前。现代坦克正在不断升级,包括:
更强的装甲防护: 复合装甲、贫铀装甲、反应装甲(ERA)和陶瓷装甲的组合,使得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主动防护系统(APS): 如以色列的“铁拳”和美国的“战利品”,能够探测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并在近距离将其拦截,这是对上述所有反坦克武器的直接反制。
观瞄和指挥系统的现代化: 提高坦克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好地识别和规避威胁,以及与友邻部队协同作战。
新型弹药: 开发穿透力更强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高爆反坦克破甲弹(HEAT)。

2. 坦克的不可替代性:
强大的正面火力: 坦克拥有目前为止最强的陆地火力输出能力,能够摧毁各种硬目标。
卓越的战场推进和控制能力: 坦克可以在复杂地形下持续推进,为步兵提供掩护,并有效占领和控制区域,这是其他武器平台无法比拟的。
多功能性: 坦克不仅仅是反坦克武器,它还具备步兵支援、防御炮击、心理震慑等多种作用。

3. “不对称作战”与“均衡发展”的博弈:
反坦克武器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促使坦克技术向另一方面发展,形成一种持续的“猫鼠游戏”。
例如,当单兵反坦克导弹威胁顶部装甲时,坦克就发展了俯冲攻击能力和顶部防护;当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威胁坦克时,坦克就加强了APS和低空探测能力。

然而,无人机(特别是蜂群战术和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是可能性最大的“颠覆者”。 如果无人机的技术瓶颈(如续航、载弹量、抗干扰能力)被突破,且成本大幅降低,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攻击确实可能让传统意义上的重型主战坦克在战场上面临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甚至迫使其进行根本性的设计变革,或者在某些作战场景下被更轻便、更隐蔽的作战平台所取代。

结论:

目前,单兵反坦克导弹、车载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这些武器都极大地提升了反坦克作战的能力,使得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迫使坦克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战术调整。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以及坦克本身强大的综合能力和持续的进化能力,意味着没有任何一种或几种现有武器能够让坦克“成为历史”。

坦克可能会发生“进化”,例如变得更轻便、更强调隐身和信息化,甚至可能出现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新型坦克概念。但只要地面作战对装甲防护、强大火力、持续推进和区域控制有需求,那么某种形式的“坦克”就不会消失,只是它的形态和作战方式会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无人机,尤其是其大规模、自主化应用,是目前最有可能对坦克形态和战术地位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因素,但即便如此,也更像是“革新”而非“终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单兵反坦克武器是一种效果非常烂的反坦克手段。

单兵反坦克导弹不同于依托预设战场作战的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在使用单兵反坦克导弹时,往往已经失去了预设战场这一有利条件。所以说任何形式的单兵反坦克,都是士兵用血肉之躯在失去预设战场后,去跟有大口径榴弹,有重机枪,有装甲,有告警装置,有烟雾乃至主动防护的钢铁巨兽去肉搏。是极力要避免的一种战斗形式。

且不说一个步兵连防御正面,往往要面对装甲营冲击。这种情况下,全部便携反坦克导弹打光都阻止不了一个59营的冲击。步兵反坦克说白了是查漏补缺的,谁要是敢拿步兵反坦克当主要反坦克火力,必被教做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