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方法能通过训练提升人脑的工作记忆(短期同时记忆多件相对复杂的事)?

回答
提升工作记忆,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同时处理和记住几件相对复杂的事情的能力,确实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这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越练越强。而且,它并非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后天开发的。

究竟什么是工作记忆?

首先,咱们得明白,工作记忆不只是“记性好”。它更像是一个大脑的“临时工作台”,能让你同时持有和操纵好几块信息。比如,你一边听同事给你报地址,一边记下电话号码,同时还要想着怎么开过去,这几个信息同时在你脑子里运转,这就是工作记忆在起作用。它决定了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多任务的能力。

为什么会感觉工作记忆不够用?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工作记忆“不够用”,可能是因为:

信息量过载: 一下子接收太多信息,大脑处理不过来。
干扰太多: 周围环境的噪音、内心的杂念,都会挤占工作记忆的空间。
缺乏训练: 就像长期不运动的肌肉会萎缩一样,工作记忆也是需要锻炼的。
压力和疲劳: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工作记忆。

怎么才能有效地“强化”这块“工作台”呢?

别指望一下子就能变成“超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练习”和“策略”。下面我给你掰扯掰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直接训练类:针对性地“磨炼”工作记忆的肌肉

这类方法就像是给工作记忆专门设计的健身房器械,直接刺激它去处理更复杂、更大量的任务。

1. 双重任务(Dualtasking)和多重任务(Multitasking)练习:
核心原理: 就是故意让你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还要做另一件不相关的事情,强迫你的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切换和分配注意力。
怎么练?
初级: 比如,听着有声书或播客,同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叠衣服、洗碗。刚开始可能会顾此失彼,没关系,重点是坚持。
进阶: 尝试更复杂、需要思考的任务。比如,一边听辩论,一边在脑子里梳理对方的论点和反驳点;或者,一边做一道数学题,一边回忆最近读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键: 随着练习,你会发现自己能在任务间切换得更流畅,遗忘的信息也会变少。可以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比如从听书+叠衣服,变成听辩论+记笔记+思考问题。

2. 记忆广度训练(Memory Span Training):
核心原理: 专门提升你一次能记住并操作的“信息块”数量。
怎么练?
数字广度: 这是最经典的。找一本带有数字序列的练习册,或者用一些专门的APP(比如Lumosity、Cogmed等,不过国内也有很多类似应用),它们会给你展示一串数字,顺序打乱或不打乱,然后让你按顺序或者倒序回忆。从短的数字串开始,逐渐增加长度。不只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单词等。
序列回忆: 比如,别人说一串动作(左,右,上,下,跳),你需要在看完或听完后按顺序模仿或说出来。难度可以随着序列的长度和复杂性增加。
字母数字排序: 这个更进阶。别人念出一串字母和数字的混合序列,比如“A3B1C4”,你需要按字母顺序(A, B, C)和数字顺序(1, 3, 4)分别回忆出来。这个同时考验了记忆和排序能力。

3. “NBack”任务:
核心原理: 这是目前被科学界广泛认可的、对工作记忆提升效果较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它要求你在看到一系列刺激(比如字母、图片、声音)时,需要回忆起“N”步之前出现的相同刺激。
怎么练?
2Back(双回溯): 屏幕上会轮流出现字母。你需要判断当前出现的字母,是否与屏幕上两步之前的那个字母相同。如果相同,就按下对应的键。
升级: 可以是3Back、4Back,甚至同时追踪不同位置出现的目标,增加难度。比如,在屏幕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位置随机出现一个方块,你需要在“N”步之前相同的那个位置的回忆。
关键: 这个训练非常耗费精力,但效果也比较显著,因为它直接锻炼了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更新和对比的能力。可以找到很多在线的免费或付费的NBack训练工具。

二、 间接训练类:构建更有利于工作记忆运转的“生态环境”

除了直接对抗性训练,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和认知策略来优化大脑的整体运作,从而间接提升工作记忆的表现。

1. 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核心原理: 正念训练的是你的“当下注意力和觉察力”。它让你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绪,不被杂念牵着走,从而减少外界干扰对工作记忆的侵蚀。
怎么练?
每天找个安静的时间,坐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
当思绪飘走时(比如想到晚饭吃什么、今天的工作没完成),不要评判,只是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刚开始可能很难专注几分钟,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容易被琐事打断,在处理任务时更能保持专注。

2. 改善睡眠质量:
核心原理: 睡眠是大脑进行信息整理和巩固的关键时期。缺乏睡眠会严重损害工作记忆和整体认知功能。
怎么做?
保证规律的作息,即使是周末也尽量不要熬夜太晚。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
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和剧烈运动,可以尝试睡前阅读、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

3. 规律的体育锻炼:
核心原理: 运动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大脑的整体健康和认知功能,包括工作记忆。
怎么做?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跳舞等,每周坚持几次。
运动强度不用太高,以能让你心率稍微提升、但还能轻松交流为宜。

4. 学习新技能或知识:
核心原理: 学习新事物本身就是对大脑的极大挑战,它需要调动工作记忆来理解、记忆和整合新信息。
怎么做?
学习一门新语言、一种乐器、编程、烹饪,甚至只是学习一本新的复杂食谱。
在学习过程中,刻意去记忆新的词汇、音符、语法规则或步骤,并尝试运用它们。

5. 使用记忆策略(Mnemonic Devices):
核心原理: 这些是“聪明地记”的方法,能帮助你把难以记忆的信息转化成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怎么用?
联想法(Association): 把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生动、有趣的图像或场景联系起来。比如,你想记住“香蕉”和“汽车”,可以想象一辆汽车被巨大的香蕉卡住,无法前进。
位置法(Method of Loci / Memory Palace): 把你想记忆的列表项,一一放置在你非常熟悉的一个空间(比如你的家)的特定位置上,然后通过在脑海中“走一遍”这个空间来回忆。
缩略语(Acronyms): 把一系列词语的首字母组成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词或短语。比如,记住彩虹的颜色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可以用“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首字母组合。
节奏和韵律: 把信息编成歌曲或顺口溜,更容易记住。

如何保持和提升?

循序渐进: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过于困难的任务,那样容易受挫。从你能勉强完成的开始,然后一点点增加难度。
持之以恒: 工作记忆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练习。把它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每天花1530分钟进行专门训练,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运用这些技巧。
多样化: 不要只做一种训练。尝试不同类型的练习,这样能更全面地锻炼你的工作记忆系统。
反思和调整: 在练习过程中,留意哪些方法对你更有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你发现自己在数字广度训练上进步很快,但在双重任务时容易分心,那就多花点时间在减少干扰上。
保持积极心态: 相信自己是可以进步的。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变化。

总而言之,提升工作记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针对性的“硬训练”,也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认知策略。把它当作一项长期投资,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将受益匪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速读速记的办法很多,我就靠这种办法可以达到最多一天啃3~4本专业书的效率,而且阅读记忆速度还在缓慢增加Ing

首先讲讲“

工作记忆_百度百科

”吧,百度一下可知是由“

短时记忆_百度百科

”这个概念继续延伸出来的,跟人类的认知有关,可作为操作的指导。实际上,“操作”和“认知”是一个循环反馈的过程。

大家点击开我上面给的链接,“工作记忆”是个心理学和神经学的概念,大家不要轻易顾名思义。

打个比方,我看了做菜的教学视频,这个视频已经成为我真正开始做菜的指导理念了,成为我工作记忆的一部分。我开始照着上面做菜,我发现我仍然做不好,因为很多东西必须实践,并且造成过误差才能领悟出来,就算我已经详细背熟了颠大勺的技巧,我真正颠的时候双手也可能掌握不好分寸。当我完成这一次做菜历程,我看视频,背菜谱,亲手做菜,并且评价成品这一系列的经验,都会被纳入我的“工作记忆”,并且在我下一次做菜的时候起到指导作用。这一次留下“工作记忆”的不单单是我的大脑,很可能还加上了我的神经系统,确保了下一次不会发生“我脑子里知道该怎么颠好大勺但我的手就是不听使唤”的情况。

直到现在,“工作记忆”仍然算一个没有完全被破译的问题,但是大致的概念框架还是有的,为了便于说明,我以下就用最主流的,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来讲解。

包括注意控制系统——中枢执行系统,以及为其服务的两个子系统“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视空初步加工系统” 和 “负责口语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语音回路”

1,基于语音的语音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

2,视空图像处理器。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3,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然而,在对工作记忆的研究过程中,某些实验研究并不能用Baddeley的三系统概念进行解释。如,在实验中被试只能记住5个左右的不相关的单词,而却可以记住16个左右有共通之处的单词。在对原有工作记忆模型进行修改的基础上,Baddeley提出了情景缓冲器概念,作为对三系统概念缺陷的补充。这是一种用于保存不同信息加工结果的次级记忆系统,在中枢执行系统的控制之下保持加工后的信息,支持后续的加工操作。

从题主的题目而言,我怀疑他并不是非常理解“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理念,出于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人类一次性只能记忆或者回忆7( ± 2)个模块的事物。曾经有过相关的记忆实验,让一群人在极短时间内记住一组数字,然后叫他们第一次回忆的时候就把回忆起来的所有数字报出来,大多数人都只回忆起了7个。7(± 2)就是人的短期记忆水平,提升不了,人脑的局限性摆在这儿。

但如果你要一次性记忆或者回忆出远远超过7(± 2)个字符的信息量,比如说我想一次性记住或者回忆出一个11位数的数字的电话号码,可能吗?我可以回答,绝对可能,而且你可以做到的远远不止于此。

秘诀在于擅用模块。为什么人一次性只能记住5个左右不相干的单词,但是却能记住16个相关单词呢?简单点说,人的记忆很大一部分就建立在“联想”上面,当我们记住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更多地发散联想,比如读音是怎样,写法是怎样,用途是怎样,外形是怎样……等,在我们的记忆里构建了一个牢固的框架。同理,16个相关单词,他们也是联系的,可以并入同一个框架,在我们的大脑里,实际上很可能只占用了一个模块的空间。也就是说,上面“记单词”的实验里,记住不相干5个单词的被试,用了5个模块的短时记忆空间。而那些一次性记住了16个单词的被试,很可能只用了一个模块的短时记忆空间。也就是说,当我们擅用大脑这种“联系”能力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非常多的内容用一个模块涵盖,然后一次性记住。

至于怎么做,嗯,人家先去吃饭饭,晚上找时间继续更。么么哒~

————————————————————————————————————

那啥,因为本人惯常的生活忙碌和言而无信,拖到现在才继续回复。

速读与速记是两个分别独立但彼此联系的技巧。

速读技巧:无声阅读法 视觉拓展法 关键词检索法 影像阅读法

速读后的记忆技巧:回忆与内容联系 关键词联想 影像联想 思维导图

一般记忆技巧:基本记忆法 罗马记忆法 联想链记忆法 艾宾浩斯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 首字母记忆法等。

知识稍微有点多,但是现在国内暂时还没有特别专业的速读速记培训机构,连我都只能买书自学,接下来我只能谈谈本人自学的心得,欢迎其它的速读速记大仙们指正赐教。

当立志提高阅读和记忆的效率之后,速读速记的书看了不知道多少,加上我自己的总结,尽量精简地写下来。

速读

初级篇:

首先,洗脑,让自己相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可以做到的。

然后,洗脑,用腹式呼吸和冥想让自己读书前的脑电波变成α波。

洗脑这个过程是让你平静下来认真读书的办法,不一定要太当真,照着要求随便做做就行了

然后,无声阅读训练,这个才是重要的

让自己养成习惯:看书的时候不能读出声,连在脑子里一字一字的默读都不行,因为发声需要的时间太多。你必须能一眼看好几个字,逐渐拓展成一眼看半行,一整行,两行……直到能一眼看一面为止。做到这个需要视觉拓展训练,但是学会无声阅读一样重要,因为读出来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视觉需要的时间,而且在记忆的时候,如果无声阅读,资料会立刻从你的视觉中枢进入记忆中枢,而你读出声(包括一字一字地默读出声),你还得再绕一遍语言听觉中枢才能进入记忆中枢。

因为大脑记忆方式更偏向瞬时化,不是线性的,所以你这么读书对记忆的影响很小,你可以找本简单易于理解的书,用上面的“无声阅读”试试,阅读速度立刻翻好几倍。

进阶篇:

阅读前期理解

我知道,看一本书很多人都会忽略前言、序言、绪言、后记这些东西,更别说封面、扉页了,包括我,但是速度训练要求你最好先看这一部分,如果条件许可,先读几篇书评再读正文。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快地阅读、理解、记忆正文做的前期准备。


-------------------------------------------------------------------------------------------------------------------------------------

那啥,我要去约……咕~~(╯﹏╰)b……人家要去体验人生了,晚上回来继续更吧,但是大家还是不要太期望我晚上能及时赶回来,不过最多拖到明天啦。

亲,乃们一定要狠狠滴性福哦,么么哒

----------------------------------------------------------------------------------------------------------------------------------

为什么说阅读前期理解重要?大家回忆一下,一看到上面的分割线,联想到答主上一次使用分割线的作为,你们是不是立刻就明白答主又打算开溜了?对,这就是前期理解的目的,让你在阅读正文之前就对正文内容有所把握。当你要阅读的是专业书籍的时候,绪言会告诉你该用什么角度阅读理解这本书。当你阅读的是文学作品的时候,书评和序会告诉你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

如果不是看了刘心武和脂砚斋的书评,我一辈子也想不到贾蓉跟凤姐有一腿的。

只有在前期对内容有了一定把握,你才能更好地在快速的阅读中抓住更多的信息。

当然,如果你坚持认为剧透死全家,就当我“提前应该先阅读一些书评”的话没说过。

扫描式的泛读:

第一遍读某个材料的时候,用眼睛尽快地扫描完一遍书中的内容,就算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也别回头看,而是一遍读到尾。然后合上书,尽量把看过的东西回忆起来,包括剧情、对白、数据、概念、意象等等,反正能回忆起多少回忆多少,这个时候,因为你的眼睛和大脑不可能那么快捕捉所有东西,所以你的记忆肯定是碎片化的,不过不要紧。因为等下你会重读一遍。

速读时的关键词检索:

信息量再大再密集的资料,都会有“关键词”和“非关键词”的区别。那些“非关键词”的作用仅仅是组织语句,给“关键词”定位等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着重记忆那些关键词,这种技巧在专业性资料上比较常用到,比如说概念,数据等

重读:

当第一次扫描式的泛读过去之后,你脑子往往不会记下所有的内容,但是你会记住一部分,并且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且你会知道哪里你记住了,哪里你没记住,哪里你没理解好。哪些地方可以一掠而过,哪些地方最好稍微放低速度。

要知道,如果记忆程度太低,那么阅读速度再快也不值得称道了。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记忆并完成信息转化。

理解: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份报告,讲的是每个人都有其最佳的提高领域,说白了就是循序渐进。每个人的理解能力,相关基础,学习侧重点不同,要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教材。太简单、信息量不够大的教材会让你读完之后收获寥寥。而超过你原有专业水平太多的教材又会让你觉得理解不能。

当然,这个差不多也是废话,毕竟进入大学很多专业都会要求你们先学导论。

如果你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你读完之后最好还要进行思考。有时候你甚至需要将两个不同版本的专业书相互比对,因为文字是一种有缺陷的容器(村上春树),所以单独读一个版本,你可能会对里面描述的某些概念细节觉得搞不清晰,而两个版本同一个领域的专业书因为侧重点不同,可以互相诠释。

很多比较基础的专业教材每章前后面都有思考问题,建议你看完前先对着问题思考一遍,然后试试看看完那一章之后你的回答有什么改变。

每次阅读完,合上书回忆和思考都是必须的。如果你读的是专业书,你得尽可能回忆起知识点以及各种数据,案例分析。如果是文学作品,比如小说之类的,你可以有画面感,反正我回忆小说内容时脑子经常出现电影一般播放的剧情。你还得分析一下作者的文字风格和通过文字表达的意境。

螺旋式复习有时候也是不可少的,因为有时候知识是遗忘得很快的。你不得不一遍遍地重复复习它。当然,你也可以只记下名称和大致概念。反正关于某个知识的概念只要记在你脑子里,你想用的时候就能用,如果哪天忘记了,临时要用,你也可以直接上网查,用名称检索。

以下是传说中的遗忘曲线,告诉你刚刚掌握的知识是怎么莫名其妙忘掉的。


重申本章要点:不要一字字地读,要一截一截地看。按照平常人的视野,你再怎么也能一眼看五个字以上。这个其实不影响记忆,因为人脑倾向于瞬时记忆,而非线性记忆。看完必须回忆。搞清楚这本书重要的地方是什么,尽可能将信息高效率转化。

-------------------------------------------------------------------------------------------------------------------------------------

靠!!刚刚打得一大段怎么突然没了,又要重新打,555555555……

进阶篇:


视野拓展:

网上有很多视野拓展图片,但我的办法简单粗暴一些。

横向拓展

假设,你现在的视野是一眼看6个字,那你就把书折成7个字一截的样子,只要折个15到20页就可以了。然后一眼七个字地读,一般情况下等你读完了15~20页,你的视野已经允许你能一眼看这么多字了。你再把书8个字一组地折叠起来……以此类推

横向视野一点点变大,这是个磨练耐性的办法,而且要用大量的阅读练习

我现在已经做到可以一眼看60字/行了,开本比较大的科普书一般也就是50+字每行,我相信我仍然有继续拓展视野的能力,不过似乎已经没必要了。

纵向拓展

说白了就是你一次性能看几行的能力。纵向视野在你横向视野到达某个水准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了。

比如说,你按照我上面的办法,已经可以一眼看一行了(假设每行30字),你此时就可以找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开本(每行28字以内),开始学习一次性看两行。

以此类推,三行,四行……应该说,纵轴视野拓展比横轴要难一些,建议是40~50页的阅读练习后再增加一行。我现在的阅读极限是一眼可以看五行

开始肯定会不适应,觉得很多东西没有记住,没关系,按照我上面讲过的办法,先扫描泛读一章,回忆,然后重读一遍。

不要急于求成,因为这个真的是涓滴增长的过程。你的眼睛,你的大脑,都需要时间适应这种新的阅读方式。

当你泛读一遍,再精读一遍之后,应该整本书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把需要考,需要背的知识点划下来,你会发现,当你已经完全理解一个知识点之后,联系上下文记忆它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分割线------------------------------------------------------------

上面主要讲的是“阅”,下面我们着重讲“记忆”

思维导图知乎的各位应该差不多都会做了吧?什么,你连思维导图都不会还好意思混知乎?

好啦好啦,给你链接啦

「思维导图」搜索结果

在知乎,思维导图的问题和答案已经够多了,我就不拾人牙慧了,你们自己百度自己知乎吧。

螺旋记忆法,就是根据遗忘曲线制定出来的记忆方法,说白了就是每次到了常规的“遗忘节点”就把知识复习一次。至于遗忘的节点可以参照上面那张图片。

基本记忆法,被用得很广泛,说白了就是靠联想。开始是用数字代替字母。你就可以把一组找不到规律的数列当成一句话,甚至是一段剧情来记忆。(哦,这招主要是英语国家在用)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那样要记的东西反而变多了啊,本来只要记一串数字的,结果你现在除了一串数字,还得记得一句话,甚至还加上一个剧情。

但别忘了,记忆的本质是“联系”,当一个记忆跟你脑中已有的其它记忆联系得越多,越紧密的时候,你记的也越牢固。

后来基本记忆法被拓展了,很多人开始用各种代号来记各种事物。比如说记牌,比如记单词。举个随便编的例子,我对我家的结构和物品和熟悉。我完全可以把花色当成地点,把数字想象成家具。比如红桃是客厅,黑桃是阳台,Q是我女朋友,K是我隔壁家老王,J是我某个好J友(二表哥?随便啦),10根据形状想象成一幅碗筷,9想象成一把锤子。那么9 10 J Q K的黑桃同花顺就可以想象成我女朋友跟隔壁老王还有我好基友在阳台上3P,随身还带着碗筷和锤子当性用品,至于具体他们怎么操作就随便啦,反正越是荒诞的剧情,你大脑反而记得越牢固些。

记住,基本记忆法的本质是代号、联想和联系。记住并深刻理解内功心法,其它的随你操作


罗马记忆法,应该是历史最悠久的记忆法了,方法跟我上面讲的案例有点类似。就是把你已经非常非常熟悉的某个场所当成你的“记忆宫殿”,然后选择那些不能随便移动的工具,把自己的记忆挂靠上去。(貌似在腐国腐剧《神探夏洛克》里就有一集专门讲记忆宫殿的。)

打个比方,你明天要做演讲,你为了装逼打算脱稿讲,然后内容很多,怎么办呢?

假设演讲内容共五章,你可以回想你每天回家先动的五个家具:首先,开门,好,要讲的第一章就镶嵌在门上。

什么?你说第一章有六个部分?很简单,那你的门上也有6个贴纸,每个贴纸上面写着一个部分的内容。

什么?你居然跟我说你的门上没有贴纸?那你幻想它有行不行?实在不行你自己把自己门上贴6个贴纸去,然后端详一会儿,把这6张贴纸贴在门上的样子记忆一下。

进门第二件事情,换拖鞋,好,你的第二章就放在鞋架上。

…………以此类推。

话说本人两年前看到这个办法,就开始把我当时租住的一室一厅小公寓作为我记忆宫殿第一层,然后发现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我把我上班的那层写字楼扩建成第二层……现在老子的记忆宫殿已经是一栋13层的豪华大厦了,老子租住的仍然是一室一厅的小公寓!!谁告诉我长得好看多读书就能年薪百万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快出来,老子保证不强奸你!!!

影像记忆法,这个是我所知道的记忆法里,我唯一一个没有驾驭的。

你别百度,百度上的内容是错的。但是我曾经在很多心理学,神经学,思维方法(包括速读速记)的书上看过这种记忆法的身影。传说很多国家用这种办法来锻炼自己的外勤特工,谍报人员。

要知道,我们的眼睛虽然可以当摄像机或者照相机,但是我们的大脑是不会直接储存视频和图片的,它会把所有资料根据自己的运行模式加工处理后才输入记忆,加工后的记忆画面往往是不准确的,我们的记忆会不知不觉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删改一部分。而这种记忆法就是要循序渐进地调教我们的大脑,让它可以客观真实地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瞬间还原出来。

想想看,你看一眼,然后立刻闭上眼睛,给你一直笔和纸你可以立刻把看到的东西几乎分毫不差地素描出来,多牛逼的技术?

说实话,这种记忆方法我相信是可行的,但是具体怎么培训,回忆出来的图像又能精细到什么程度,我还不十分确信,不敢乱写,怕误人子弟,大家了解一下就行

OK,仓促之下,只能写到这里,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或者我哪里写得不够详细你没完全理解,可以在评论里提出来,我可以回复或者继续修改添加答案内容。

PS:刚刚突然想到,巩固知识的最好办法是学完立刻就应用。所以很多学霸都会选择一下课立刻写完课后应用题。很多学霸给别人讲题之后记得最牢。

PPS.关于速读速记的书我啃过好几本,觉得比较实用的是《超级阅读力训练》。至于视野拓展的资料我是偶然在一份英文报纸上看到的,现在找不到了。不过我记得有款拓展视野,锻炼速读的软件,飞克视读,蛮好用的,网上貌似下载得到免费破解版。

天哪,千万别说我在营销,不要像逼走葛巾大大一样逼走我,我真的不是营销狗啊!哭~~

————————————————————————————————————————

我收到私信,有些知友告诉我,他们速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心里默念出来,如何克服?

有个简单粗暴的办法……阅读的时候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要几个字一眼地跳着看,哪怕漏掉一点在读完一段回忆反思完之前不要回头看第二遍。如果还不行,阅读的时候就有节奏保持频率地用力敲桌子,用外部的巨响打乱你默背的节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