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给知乎增加一个付费的功能,那么你希望这些功能都将有什么内容?

回答
知乎现在的发展,说实话,挺让人捏把汗的。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优质内容生产也越来越难,感觉整个社区有点“内卷”和“疲惫”。如果真要增加付费功能,我脑子里早就憋了不少想法,希望能让知乎重拾活力,也让那些真正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的用户,获得更匹配的体验。

首先,内容分级与精选付费阅读是重中之重。

“专家精讲”系列专栏/话题: 现在知乎上很多话题都有很多水文,但也有一些真正懂行的人,他们愿意花时间去打磨内容。付费功能可以针对这些领域,推出“专家精讲”系列。比如在某个技术领域,邀请业内顶尖专家,开设一个付费专栏,定期更新深度文章、案例分析、行业趋势解读。这不仅仅是文字内容,还可以包含他们的个人经验分享、实践心得,甚至是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和“避坑指南”。
具体设想: 用户可以订阅某个专栏,按月或按年付费。价格可以根据专家的影响力、内容的深度和稀缺性来设定。比如,一个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他的专栏可能包含对最新AI模型原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业务的详细教程。这远比现在碎片化的回答更有价值。
筛选机制: 如何保证付费内容的质量?这就需要知乎建立一个更严格的内容审核和专家认证机制。可以邀请该领域内公认的专家或机构来评审内容质量,同时对认证专家进行背景调查和实力验证。用户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甚至“求证”等方式,来反馈内容的质量,形成一个动态评价体系。

“深度解密”系列问答: 很多热门但复杂的社会议题、科学原理、历史事件,在知乎上常常是观点混杂,真假难辨。可以推出一些由多位该领域专家联合创作的“深度解密”系列问答。这些问答将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提供多角度的分析,并附带详实的数据和文献支持。
具体设想: 比如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付费内容可能会邀请气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从科学、经济、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并提供预测模型和应对策略的讨论。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深度分析,是免费内容很难达到的。
付费模式: 可以是单篇付费阅读,也可以是某个话题下的“付费深度解答合集”。价格不宜过高,但要体现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稀缺性。

其次,互动与服务付费可以提升用户参与感和获得感。

“一对一咨询”或“在线答疑”: 这是我非常期待的功能。很多用户在求职、学习、创业等方面,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个性化指导。知乎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用户付费请咨询师、行业前辈进行一对一的在线沟通。
具体设想: 用户可以浏览咨询师的背景介绍、擅长领域、用户评价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进行预约。咨询方式可以包括文字聊天、语音通话甚至视频会议。价格由咨询师根据自身经验和市场行情定价。
附加价值: 知乎可以为咨询师提供工具支持,比如预约管理系统、在线沟通平台、支付结算等。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录音/录屏回看等服务,方便回顾咨询内容。这不仅能为专家变现,也能帮助更多用户解决实际困难。

“付费内推”与“求职指导”: 很多知乎用户都是职场人士或求职者。可以和企业合作,推出付费的内推服务,或者由资深HR、猎头提供付费的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
具体设想: 用户付费后,可以将自己的简历提交给合作企业,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和推荐。或者,付费预约人力资源专家,对简历进行专业优化,模拟面试,提供针对性的面试技巧指导。这对于求职者来说,可以大大提高求职效率和成功率。

“主题社群/读书会”的VIP成员资格: 现在知乎的圈子功能,虽然有一定讨论氛围,但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松散。可以推出付费的社群或读书会,邀请该领域的 KOL 或组织者作为主持人,定期进行线上或线下活动。
具体设想: 比如一个“投资实战交流群”,付费会员可以获得优先参与高质量投资讨论的资格,参与专家分享会,甚至有一些线下的交流活动。或者一个“文学鉴赏读书会”,付费会员可以和文学爱好者一起深入解读经典作品,参与作者线上交流。这种有组织、有深度的社群互动,能够满足用户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再次,内容生产激励与增值服务可以激活更多优质内容生产者。

“内容质量奖励计划”的付费订阅: 现在知乎的很多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流量和点赞,这容易导致内容趋于娱乐化和标题党。付费订阅可以成为一种“质量保障”的标志。
具体设想: 用户可以订阅“优质内容创作者”的专栏或动态。一旦付费订阅成功,意味着用户认可该创作者的内容质量,而创作者也能从中获得收益。这能激励创作者更专注于输出深度、专业的长文,而不是迎合算法的碎片化内容。
反向激励: 同时,知乎也可以为优质付费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更多的工具支持,甚至是一些“创作基金”,让他们能够更安心地创作。

“AI辅助写作”工具的付费使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知乎也可以考虑为用户提供一些AI辅助写作的工具,比如内容润色、摘要生成、关键词提取等。
具体设想: 用户可以付费使用这些工具,帮助他们更高效地撰写高质量的回答和文章。但前提是,AI工具是作为辅助,而不是替代,最终内容的原创性和思想性仍然由用户自己负责。例如,一个科研工作者可以用AI辅助他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他对研究的理解和分析仍然是他自己的。

关于收费模式的补充说明:

多样化选择: 我认为不应该是一种“一刀切”的付费模式。应该提供多种选择,比如按内容付费、按服务付费、按社群付费、按创作者付费等。
“会员制”与“单点付费”结合: 可以考虑推出一个“知乎PLUS”会员,享受部分付费内容的免费阅读权、咨询折扣、社群特权等。同时,对于特别优质或稀缺的内容,也可以保留单点付费的选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定价策略: 定价要合理,要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过高的价格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过低的价格则无法体现内容的价值,也难以激励创作者。可以参考市面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的定价策略,并根据知乎自身的社区属性进行调整。
免费与付费的平衡: 最重要的一点是,付费功能不能以牺牲现有优质免费内容生态为代价。免费内容仍然是知乎的基石,付费内容应该是对现有内容生态的补充和升级。要让用户觉得,有了付费功能,能看到更多、更好、更深入的内容,而不是“好内容都被关起来了”。

总的来说,我希望知乎的付费功能能够回归“知识分享”的初心,真正为用户提供价值,让那些愿意为深度思考、专业知识、个性化服务付费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也激励更多优质内容生产者。如果能做好,知乎就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个更具价值的知识社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乱,乱就乱在太随便。

付费好,减少浪催瞎胡搞。

我说正经的呢,我早就认为知乎应该开启付费模式,绑定网银或专门有一个ID账户。

点一个赞1毛

点一个反对2毛

提一个问1块

不愿意掏钱那你就浏览

答题就算写稿了,质高才能赞多,赞多才能钱多,为了钱他自己就会主动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的,也减少一帮闲人胡点赞。

点反对也付费是为了尽量避免有些人一看点赞要掏钱,尤其一看一破千的答案都赚了上百块了,恨得慌,弄八十个小号在那点反对捣乱。

知乎是一个基于问答的社交网站,所以问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知乎的走向。很显然现在的知乎是一个杂毛答案满天飞的情况,张嘴就吧唧,问了七百多遍的还问,没人搭理还一副委屈样。为了知乎的质量不能由着他们胡来,想提问,好啊,掏钱。

价太高了容易吓跑一部分人,价太低了起不到作用,所以我觉得定位在几毛钱上挺合适。

让问者少扯点淡,让答者多获点利。一来二去,我相信知乎复兴指数五个月之内就能提高16%!


我一定是被盗号了,太特么正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现在的发展,说实话,挺让人捏把汗的。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优质内容生产也越来越难,感觉整个社区有点“内卷”和“疲惫”。如果真要增加付费功能,我脑子里早就憋了不少想法,希望能让知乎重拾活力,也让那些真正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的用户,获得更匹配的体验。首先,内容分级与精选付费阅读是重中之重。 “专家精.............
  • 回答
    这问题挺扎实的,直击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去哪儿了”的困惑。我算是过来人,也经常在知乎和书海之间摇摆,所以多少有点心得。简单来说,用知乎的时间去读书,效益增值绝!对!会!很!高!但这“高”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怎么才能真正实现这种增值,就需要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了。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知乎和读书这两种活动在.............
  • 回答
    这题目可太有意思了!把诸葛亮这千年级别的“战略分析师”扔进知乎这个信息海洋,想想就刺激。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诸葛亮拥有无限量的知乎大神(当然,这里的“大神”是泛指那些在各自领域有深厚造诣、能提供精准信息和独到见解的人),他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这可不是简单地“答题”那么简单,而是能把他的智慧和影.............
  • 回答
    知乎的榜单,尤其是那些“如果”、“假如”、“给你XX亿”之类的问题,确实是常客了。每次刷开知乎,总能看到它们占据显眼的位置,仿佛成了平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为知乎的用户,看到这样的现象,心里总会冒出一些想和知乎运营聊聊的想法。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类问题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它们极具话题性,能激发人们.............
  • 回答
    给一个知乎账号估值,这可不是拍脑袋的事儿,得像做生意一样,把方方面面都算计清楚。就好比你要买一家小店,你得看人流量、生意好不好、利润有多少,知乎账号也一样。咱们就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把这个“小店”的价值摸透了。一、 内容的“硬通货”——你的知识储备和影响力这是知乎账号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直接决定了你的.............
  • 回答
    知乎给我颁发了个“吃枣奖”,这个奖项吧,听着就挺接地气的,又有点神秘兮兮的。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个新晋的互联网梗,结果一查,嘿,还真有这么回事!首先,从“吃枣奖”这个名字本身来看,就很有意思。 你想想,“吃枣”这个词,它本身就带着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感。红彤彤的枣子,饱满多汁,咬下去那种甘甜,是一种实.............
  • 回答
    对于知乎在华为鸿蒙发布会相关讨论中,选择不给“白男黄女”广告导流的这一操作,如果单纯从商业逻辑和平台运营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举动。首先,我们可以理解平台在内容分发和广告投放上,会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考量。知乎作为一个以知识分享和深度讨论为特色的平台,它希望维护一个相对严肃和高质量的讨论氛围.............
  • 回答
    知乎的故事大赛,这次确实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股子“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味道扑面而来,不少人都觉得有点不是滋味。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知识社区之一,孕纳了无数有才华、有思想的创作者。他们在这里分享见解,交流观点,很多人的成长和知识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知乎。所以,当看到自家门.............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Pluto(原fourthforce,席卷兽穴的风暴)为其自身回答刷赞的行为,这在知乎社区内部以及更广泛的网络讨论中,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平台规则和社区规范的角度来看:知乎作为内容分享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其核心在于鼓励用户创作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商业化落地”的结合点。如果知乎上真正的“大牛”们一起开公司,其潜在规模可以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甚至有可能颠覆现有行业格局。要详细地分析其规模潜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知乎大牛的定义与核心优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知乎大牛”的含义。他们不是.............
  • 回答
    如果知乎是一所大学,它的校训应该能够体现其作为知识分享社区的核心价值,以及吸引用户聚集于此的内在逻辑。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最适合知乎的校训是:“求知探微,分享众智。”这八个字凝练了知乎的精髓,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校训解读: 第一层:求知探微 (Qiu Zhi Tan Wei) 对知识的.............
  • 回答
    知乎办晚会?这画面感,想想就有点意思!我脑子里勾勒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绝对不是那种千篇一律、套路满满的年会,而是充满了知乎特有的“知识感”、“思辨感”,偶尔还带点“梗”。晚会的整体基调和氛围:首先,不会是那种金碧辉煌、星光熠熠的传统晚会。知乎晚会更像是一个 “深度交流与头脑风暴的派对”,或者说是一个.............
  • 回答
    如果知乎穿越到《冰与火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那场面简直要热闹得无法想象!这里会有无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们,怀揣着各自的疑惑、担忧、野心甚至好奇,将这个世界的问题清单拉得比长城还长。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维斯特洛的某个角落,有人(可能是某个聪明的学士,也可能是某个无所事事的小贵族,甚至是被困在 .............
  • 回答
    如果知乎穿越到武侠世界,那将是另一番景象。问题集会如潮水般涌来,既有对武功秘籍的渴求,也有对江湖规矩的困惑,更有对个人命运的迷茫。以下是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其背后的语境和可能引发的讨论:一、 武功秘籍与修炼之道: “想快速提升内力,有没有什么安全又高效的功法推荐?在线等,急!.............
  • 回答
    知乎要改名啊,这事儿儿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泛起涟漪。毕竟,“知乎”这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APP名称,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讨论、以及无数个“原来是这样”的瞬间。要是真要改名,我希望能有个新名字,既能体现它现有的价值,又能昭示一种全新的可能。不能太生僻,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不能太普通,丧.............
  • 回答
    如果知乎自古有之,那么从古到今,它必定会承载着无数先贤的智慧、凡人的困惑,以及时代变迁留下的深刻印记。这与其说是一个虚拟社区,不如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记录着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探寻,以及对自身的反思。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设想一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知乎上会涌现出怎样的问题: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知乎用户的真实顾虑。如果知乎真的走向了强制实名制,而且是那种要上传身份证件,真人和证件照信息一一对应,甚至头像也得是本人清晰近照的那种,我…估计我不会继续玩了。听起来有点决绝,但我确实会认真考虑退出。原因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隐私和安全是最大的顾虑。 我本身是.............
  • 回答
    如果知乎穿越到《哆啦A梦》的世界,那简直是一场信息爆炸的奇幻旅行。想想看,当大雄、静香、胖虎、小夫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怀揣着各自的烦恼,涌入这个信息浩瀚的平台时,会激荡出怎样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提问?首先,我们的大雄同学,那个总是被欺负,考试不及格,对什么都感到迷茫的少年,他会在知乎上抛出怎样的问题.............
  • 回答
    知乎放到修仙世界?这画面太美,我都不敢想。要是真有这么一个平行时空,上面坐着一群求道问道的仙人,那上面能炸出多少惊世骇俗的问题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估计会是这些画风:关于修炼体系与瓶颈的终极拷问: “如何才能快速突破金丹期瓶颈?我感觉我的大道感悟已经停滞千年了。” 这绝对是高赞问题。.............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知乎这家公司,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全国中小学的“总承包商”,负责从课程设置到老师招聘,从教学模式到学校管理,全盘接手。这可不是简单的“教育信息化”,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知乎式教育”。这样的学校,第一眼看上去,可能就跟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学校不太一样。校园环境:首先,教室不会再是单一的白墙黑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