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大批斗这么严重?

回答
在美国,所谓的“大批斗”现象,尤其是在政治和舆论领域,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相当复杂的问题。要理解它为何如此严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交织的社会、文化、媒体和政治因素。

1. 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与“零容忍”文化:

美国文化非常强调个人责任和自由。这在很多方面是积极的,但当这种个人主义极端化,就容易演变成一种“零容忍”的态度。一旦有人被贴上“错误”的标签,无论这个错误是无心之失、过去的行为,还是仅仅是观点不同,社会都可能迅速形成一种“必须清除”、“必须追责”的集体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迅速而激烈,不给人回旋的余地。

2. 社交媒体的放大器效应:

社交媒体是“大批斗”最主要的推手和放大器。

匿名性与低门槛: 很多人在网上敢于发表更极端、更攻击性的言论,因为他们可以匿名,或者不直接面对被攻击者。
算法驱动的参与度: 平台算法往往倾向于推送那些能够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内容,而愤怒、争议恰恰是吸引注意力和参与度的“燃料”。这导致负面、攻击性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和放大。
回音室效应: 人们倾向于关注和互动那些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形成“回音室”。在这种环境中,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声音会被视为威胁,更容易引发集体攻击。
即时性和传播速度: 一条负面信息或一个被指控的行为,可以在几分钟内被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并引发迅速的连锁反应。事后追溯和澄清往往滞后太多。

3. 政治极化与党派斗争:

当前美国政治的高度极化是“大批斗”现象严峻的另一重要原因。

将对方妖魔化: 政治光谱两端的阵营往往将对方视为“敌人”而非“对手”,认为对方的动机是邪恶的、对国家有害的。这种妖魔化为“批斗”提供了合理性——“我们是在为了正义而战”。
政治工具化: “批斗”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通过揭露、攻击对手的“错误”或“丑闻”,来打击对方的声誉和政治生命,争取选票。
身份政治的参与: 身份政治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某个群体(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等)的成员被认为受到冒犯或歧视时,整个群体可能会联合起来,对冒犯者进行强烈的反击,这有时也会演变成“批斗”。

4. 媒体环境的变化: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也助长了这种现象。

“点击率”导向: 许多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和关注,会选择报道那些具有争议性、煽动性的新闻。对“批斗”事件的广泛报道,本身就可能进一步推动“批斗”。
24小时新闻周期: 持续不断的新闻需求,使得媒体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话题和冲突点,这无形中增加了被“批斗”和被遗忘的速度。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无论是媒体评论员、网红还是政治人物),其言论往往能引导公众舆论,有时他们会积极参与甚至发起“批斗”。

5. “问责”与“取消文化”的争议:

“问责”(accountability)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意思是要求人们为其行为负责。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驱动下,这种问责很容易走向极端,演变成“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取消文化”的定义: “取消文化”通常指的是,当某人发表了被认为冒犯性或不可接受的言论,或被指控有不当行为后,社会(通常通过社交媒体)会集体抵制、排斥、要求其承担后果,甚至试图将其从公共视野中“抹去”(取消)。
后果的严重性: 被“取消”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包括失去工作、名誉扫地、社交孤立等。这种严厉的后果,反过来又会激发更多人参与到“批斗”中,因为他们看到了“惩罚”的有效性。
缺乏比例原则: 很多时候,“批斗”和“取消”的力度与被指控的行为并不相称。一个无心之失、一个过时观点,也可能招致毁灭性的打击。

6. 历史与文化渊源:

虽然“大批斗”的现代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与社交媒体相关,但追溯历史,美国社会也曾有过类似的集体歇斯底里和猎巫行动,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虽然当时的背景和媒介不同,但那种对“敌人”的恐惧、对思想的审查、以及集体排斥的行为模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当代“大批斗”的文化土壤。

总结起来,美国“大批斗”现象的严重性,是多种因素叠加、互相强化的结果:

个体层面: 极端个人主义催生了零容忍文化。
技术层面: 社交媒体以其匿名性、算法驱动和即时性,成为了“批斗”的绝佳温床。
政治层面: 高度极化的政治环境和党派斗争,使得“批斗”成为一种政治武器。
媒体层面: 追求点击率的媒体生态,倾向于报道和放大争议。
社会文化层面: “问责”与“取消文化”的争议,以及对身份政治的敏感,都可能加速“批斗”的形成和蔓延。

这种现象不仅会对被“批斗”的个人造成巨大伤害,也对社会整体的讨论氛围、政治生态和人际信任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它使得人们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甚至因恐惧而噤声,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和美国不美国没关系。经济停滞,蛋糕没法继续做大的社会都这个样子,因为没有增量,只能零和博弈,最后必然是极端派上台。制度和文化没那么大的作用。

user avatar

我很早就看到这题了。一直到现在才回答。

因为我一直在翻到我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一直没翻到。

这次不炫耀截图了,就当是今天刚说的吧,大意是:

谁遭受的政治压力大,谁就更像文革。谁的意识形态冲击剧烈,谁就更像1984。


这些令人不安的社会状态并非是我们独有。

只是恰好我们中苏要冲击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起反作用亦是不小,导致我们不得不陷入这样的模式。

事实上苏美冷战对峙时,美国也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政治迫害运动,邻里揭发,扣帽子就逮捕,未审先囚等等。钱学森就因为肤色曾作为那次运动的受害者,而钱学森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员,其研究成果为二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一样在运动中受排挤。

冷战以苏联的解体和美国自以为胜的胜利告终,美国的强势和霸主地位冲淡了人们对历史的印象。1984这顶帽子也就再次还给了共产主义国家。哪怕棱镜计划简直如同复刻1984那种科幻集权监控,让西方人自己都开始觉得美国是不是有点老大哥,国内殇民依旧丝毫不觉得他们有什么联系。这就霸权主义输出意识形态时的厉害。

直到新冠爆发、BLM运动爆发之前,我们中有些人还欣然的接受了这顶帽子。美国人很高兴,只要强调我们的社会特征,并把群众的遭遇与之挂钩,就可以削弱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诚然,我们每个人的遭遇都是需要理由解释的,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你会发现群众是不愿意把自己的遭遇归罪于自己的,甚至会把自己未能满足的欲望定义为“遭遇”,只有真的苦难来临时才会有大部分人觉醒,但那苦难时代已是对立意识形态的目的,当国家崛起失败时再醒悟为时已晚。

我们的苦难,确实有环境的因素,可究竟具体是哪一种因素,又如何分清呢?如果分不清,贸然改革,加深苦难是你所愿见的吗?

意识形态被捅出个洞,感染那个伤口的细菌,叫做自省怪。但他不是真的自省,他个人是不反省的,假借单方面代表集体自省来为自己的无能脱罪。

可惜了,这次神国倒塌有趣就在这里。他们开始把曾经泼给我们的所有洗脚水,都喝了一遍。就好像有个神仙看不过去,掐着它脖子灌的一样。

你不相信这个世界有神?

对啊,既然没有神,那你为何还看不出这个巧合其实不是巧合,其实就是他妈的人间定律?

美国搞不定新冠,搞不定黑人的怒火,自然就我们文革时的前地主资本家一样人人自危。黑人无法从根源上改变这个奴隶制国家,自然就要砸雕像。美国若想保护无辜人财产免受暴徒抢劫,自然要派警察去镇压那风景线。自己的双标当然会被自己践踏,因为这是定律却被他们无视,明明采用了双重标准却还信以为真。那能不打脸吗?

如果他们不是常年把持着世界舆论输出,他们的国家早就遍地自省怪了。

今天的美国已经证明了这些运动和意识形态没有关系。

如果非要坚持以前的说法。那究竟是我们和美国一样民主了呢?还是美国其实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呢?

你不能承认这两点,和文革相关的意识形态偏见就基本破产。

经过这样的运动,如果黑人能找准方向,白人能真心改过,产生社会结构性的良性调整。那么美国没准真能走向伟大。但看上去还差得远。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才建立七十年,就已这样翻天覆地。美国连个奴隶制的遗留问题懒得解决拖到现在。这点程度的批斗跟哄孩子玩一样。

更何况这运动还没结束,运动期间警察说枪毙黑人继续枪毙。批斗什么了?是白人为了安抚黑人情绪假装被批斗吧。吹个萧而已。资本家权贵在不让利的情况下,只让其他白左退让,下跪,分走学习和工作的名额,这样太划算了吧。这国家在我看来非常可疑,他们是不是向逆向激化矛盾?是不是在等3K党那样的人站出来?自己再当个折中好人?

算了吧。你们好不了了。

你们批斗行为最大的意义就是教育中国人既要自信,也要警醒。让我们知道面对意识形态冲击,只要没撑住压力跪下了,无论跪给任何人,无论转向何种意识形态,都会再次通往我们不愿见到的那条路。

这一点,直到美国把他当年泼我们的脏水全舔干净为止都不会变。

来,尝尝这个。你看他吐舌头的难受样子,像不像当年尝了苦胆的我们?

user avatar

想起了那个梗

中国爆发游行,你看连中国人自己都反对中国政府

美国爆发游行,你看美国人有反对政府的权力

中国爆发暴乱,那是美丽的风景线

美国爆发暴乱,只是和平游行过程中某个过激的行为

中国的社会问题,这国怎定体问

美国的社会问题,房价这么高你怎么还有闲心关心美国?

在这个回答下,我觉得会有人从美国所谓自由主义传统和美国宪法的角度做出解答的,而且最后的结论是这是自由民主的胜利

user avatar

知友们都说了很多,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一下。

美国如今乱成这个样子,还有一个因素难辞其咎——疫情导致体育比赛中断

结合我个人在美国的经历总结过一句话:美国不是天堂,但美国是球迷的天堂。

美国人民最欢呼雀跃的那一天,不是平安夜,而是美国橄榄球联盟超级碗决赛。

很多美国人,甚至一些名嘴都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体育比赛是美国人民的麻醉剂。

生活当中的种种不顺,可能通过看一场比赛,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可以暂时忘掉现实中的千疮百孔。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5-6月份美国人的关注点应该是如火如荼的棒球联盟

火星撞地球的NBA,NHL季后赛总决赛

外加美国足球大联盟的常规赛。

然而COVID-19这个黑天鹅,中断了这一切。

没有了精神支柱/麻醉剂,疫情期间收入断崖式下跌,外加弗洛伊德事件这一导火索,自然导致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说了,没有体育比赛直播,可以看经典赛事重播嘛。

拿衣服。

体育比赛直播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和戏剧性。而重播,哪怕最经典的比赛就做不到这一点。

《哆啦A梦》漫画有一集,大雄的父母在争电视,父亲想看棒球决赛直播,母亲想看电影。父亲说:“棒球只能看直播,电影可以录下来再看。”母亲遂采纳了父亲的建议。

最后引用文章《什么叫大局观》的节选,说明体育产业对美国的重要性。

一月:职业橄榄球进入季后赛,由此产生进入超级杯的两支球队。大学橄榄球决出总冠军,高尔夫赛季正式开始。
二月:橄榄球超级杯决赛。大学篮球联赛进入关键时期,各队争抢总决赛门票。
三月:著名的“三月疯狂”,也就是大学篮球联赛总决赛。65个队打淘汰赛,决出全国冠军。这是大多数遵纪守法的美国人一生当中唯一一次公开地参与赌博,民间关注度极高。
四月:美职篮常规赛进入最后阶段,职业棒球赛季开始,高尔夫大满贯之一的“大师赛”开打。
五月:美职篮决赛阶段的比赛开始,16只世界顶尖球队捉对厮杀。
六月:美职篮决赛继续并结束,决出联盟冠军。高尔夫另两项大满贯赛事“美国公开赛”和“英国公开赛”开打。
七月:棒球赛季继续举行。网球、赛车和赛马等渐入佳境。气候开始变暖,人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外出运动。
八月:职业橄榄球训练营开始,大学橄榄球比赛开打。高尔夫最后一项大满贯赛事“PGA锦标赛”开打。人们继续外出运动。这是美国电视体育最不景气的一个月,因此每4年一次的奥运会大都选在这个时间。
九月:职业橄榄球联赛开打,大学橄榄球渐入佳境。
十月:大学橄榄球进入高潮,美职篮训练营开营。
十一月:大学橄榄球常规赛季进入尾声,美职篮常规赛开打。
十二月:职业橄榄球常规赛季进入最后冲刺,大学橄榄球开始各种节日杯赛。人们纷纷开始过年。高尔夫赛季结束。
这份时间表只包括了美国体育的四大天王,即篮球橄榄球棒球和高尔夫,如果再加上冰球、网球、赛车和足球这四小天王,以及田径羽毛球等奥运会项目和各种国际赛事的话,一个美国体育迷每天都能看到现场直播的体育比赛,中等城市的球迷每周都可以去现场看球,美国的体育产业就是这样把球迷牢牢地吸引住了。

user avatar

所以,你以为“民意”是个啥?

你以为打开了口子让大家畅所欲言,就是大家嗑着瓜子喝着茶,从睡醒午觉到晚饭前,有组织有纪律地商业互捧,最后点一波赞双击666就回家吃晚饭了?

无论什么方式,什么体制,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不会变的。你民主集中制,自然有民主集中制的夺权方式。你一人一票制,自然有一人一票的夺权思路。少数服从多数,OK啊,我就带节奏。一共100人,我拉上30人来个政治正确,你们10个反对派就得闭嘴——别忘了,还有60%是沉默的大多数。

我拉LGBT,LGBT肯定支持我,大多数人是沉默的,你那一小部分死反LGBT的没组织起来的话就是被收拾的货。你敢网上发帖反LGBT,上来就是网络暴徒喷死你,路人要么沉默,要么拉架被骂走,你说你啥下场?如同我纠结一帮狗粉拦车下跪,大多数人不是非吃狗肉不可,结果就是极少数酷爱狗肉的人被剥夺吃狗肉的权利。

这还不算完,大集体崩了,小集体必然加强内部管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你看看这句话适用多少人多少事?

所以,你以为古今中外这种事有多大差别?再说点老黄历,你以为文化DGM真的就是完全按照最高指示搞的?运动来了,那就是这么回事。我拉十多个人说你反GM,其他80人没人出来说话,那你就是反GM,剩下一两个替你说话的就是从犯。你以为小J们犯错犯的是啥错?自己以为自己行了,开始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搞事情了。小J打死工宣队,你说是为了啥?还不是因为工宣队的存在影响了小J施展淫威吗?

权力的欲望没有灭亡前,只要有运动,就是这么个结果。所以说,稳定压倒一切,不是没道理。

user avatar

共同体靠且仅能靠人们不可变更的共性来维持。意识形态显然不属于不可变更的共性。

user avatar

一开始对于美国的打砸抢行为我是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

但是现在开始推雕像了,开始下架老电影了,这就非常严重了。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灯塔,因为它是全世界自由主义者的理想国。

苏联曾经是集体主义者的理想国,但是他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而现在美国有一帮人,正在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破坏自由主义。

更为诡异的是,最该维护创作自由的艺术家群体,还冲在最前。

我的母校居然因为游行中给警察提供卫生间而不得不发文道歉。

不管是战争还是疫情,都没有大批斗对美国立国之本的影响大。

如果美国失去了对于自由主义者的吸引力,国运才真是衰落了。

美元也好,美军也好,支撑这一切的都是几百年来无数的移民。

这些移民很多是受到了出生国的压迫,到美国寻找真正的自由。

但是现在来看,这种自由越来越少,也许过几十年就不存在了。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美利坚的灯塔正在被他自己的人民推倒。

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别的国家,上纲上线者都是全人类的毒瘤。

这些到处鸡蛋里挑骨头翻旧账的黑人和白左,就像肖战的粉丝。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必然,宇宙中每个文明都会毁于自己的内斗。

user avatar

谢邀。

哈?严重?

我不是拿中国的标准,就是拿美帝的标准,现在的“大”批斗也就是刚刚有点气候。


15年,巴尔的摩骚乱,出动警察1000余名、国民警卫队2500名,逮捕486人;

14年,弗格森骚乱,出动警察800余名,国民警卫队3000名,逮捕321人;

01年,辛辛那提骚乱,出动警察500余名,公路巡警125名,逮捕158人,另有800余因违反宵禁被捕。

现在美帝的黑人大暴动看着很热闹,但撑死了就是过去二十年各种街头抗议的大集合,离真正的“暴动”还很遥远。

多数城市,警察咬着甜甜圈,看着黑人拆雕像;抗议人数多的城市,国民警卫队组人墙拦一下;只有少数热点地区,可以享受橡胶子弹和催泪弹的快乐。

至于商店被抢劫,那是所有街头抗议的经典曲目,大家已经习惯了。

真正的暴动,还得看我92年洛杉矶。




记一下92年洛杉矶大暴动的美帝官方出场名单:

第7步兵师;第1海军陆战师;联邦调查局;美国法警局;酒精烟草枪支管理局;美国边境巡逻署;联邦监狱管理局;美国禁毒署;加利福尼亚陆军国民警卫队;加利福尼亚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44战斗机支队、第144宪兵队、第146空运支队;加利福尼亚公路巡警;洛杉矶警署、洛杉矶县警署、长滩警署、康普顿警署、帕萨德纳警署、伊格伍德警署。

所有周边能调动的国家力量都给老子上,到这种画风了,才算严重。


前俩星期,川皇从纽约州的军事基地调两三千人进华盛顿,没五六天就被国防部把部队调回去。华盛顿官僚明显知道如何控制暴乱烈度。

现在还是一场大型cosplay阶段:民主党怂恿各路组织打着种族斗争的旗号上街,让川皇下不来台,这一切都是为竞选服务。

国家暴力是知道这些人会出现在哪,大概抢多少烧多少,心里有数。

他们要是上街就是为了拆雕像,那好控制,反正雕像是死的,顶多砸死抗议者。

真正的乱,要等到骚乱蔓延到白人社区,或者底层白人形成自己的组织上街对抗,产生仇恨螺旋。

现阶段看来,底层白人有点费拉,我们大概还得等着。反正年番,不急。

user avatar

美国问题的根源来自空心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过去几十年,财富越来越集中流向美国500强公司,流向控制500强的富豪家族。

美国的负债率越来越高,本质是除富豪外普通老百姓的负债率越来越高,网上只说美国的食品多便宜,美国农业占比美国gdp很少但很重要,美国的农业补贴从头补到脚,所以便宜,实质只是一种社会食品的保障,但也仅限如此。在美国上个大学要上百万元人民币,买本书要上千元人民币,多数靠分期借款解决。在美国治好一个新冠重病,可能要几百万人民币,很多人治好后没钱还债,会迎来个人破产,加入流浪汉行业。

在疫情期间,富豪的总体身价反而上涨,因为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各种补贴,最终会流向财富500强。

也就是说美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最终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解决差距的方法只是一种富豪的一种赚钱工具,一种说词,一种忽悠手段,并不是真想解决贫富差距。

疫情期间给全民无差别发钱议案被否,取而代之的是发行货币,补贴就业,显然后面方案,钱会更多流向富豪老板。

这样整个社会资源被资本富豪全面垄断了,越是这样按现有方式执行下去垄断越严重,在经济政治层面上普通老百姓只是赚钱的工具。

别国人都说美国工资高,实际上你看中别人利息,别人看中你本金,美国的老百姓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工资并不高,相反购买教育,医疗,房产这种刚性消费会导致负债累累,一辈子还债问题。也就是在美国拿着高工资,满足同样生活水平,需要还数倍债务,普通老百姓会被高额债务大山压得无法呼吸。高额债务是富豪的赚钱手段,他们看中的就是你的中金,工资只是他们给你的利息(实际上利息都不是)。

金字塔式垄断发展到了极端,整个社会就会僵尸化,什么政策都是顶部少数人受益最大,社会没有向上流动空间,向上流动的概率越来越小,参考几千年封建社会皇族垄断整个社会资源阻碍社会发展,老百姓长期不满就会被一些事件点燃而愤怒暴乱。

美国过几十年依靠美元霸权,长期发行天量货币,美元过去40年相对于黄金贬值了98%,老百姓发现钱比以前多了很多,但钱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很大,反而要负债累累,实质更加穷了。富豪是实打实的财富占比整个社会一直在增长。平均计算,大家的钱也在增长,实际是一种平均幻觉,通胀幻觉,老百姓占比社会财富比例越来越小。

美国问题的本质是美国体制形成的,社会空心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富豪通过500强全面垄断,人们怒推各种神化了的雕像,就是一种感觉上当受骗的行为,从文化了否定美国体制。

user avatar

你以为美国真的如灯塔般耀眼与光明?


你以为美国真的如她宣传的那般自由、平等、博爱?


看看美国这个国家吧,从出生开始就满是罪恶,她不是原住民的国家,她两百年来一直在发动战争,她的历史绝大多数都是在讴歌一帮侵略者而已,将残酷的屠杀与奴役描绘成田园史歌。


可惜的是啊,她们的精英阶层始终把底层当成工具人了,忽悠得多了,真有一帮中产和底层信了那一套爱与平等,于是美国的基本盘分裂了。如果没有美国的白人和黑人站在一块,这次的骚乱结局在历史上早就 重演过很多遍了。


这次美国的大批斗本质上是美国历史问题与种族问题的集中体现,在失业率高涨的放大器下,极大的刺激了矛盾。


历史问题这个话题,你翻翻世界近代史,很多国家早就解决了,结果就在一本本书上,美国还是太年轻了。

历史问题,如果精英层不能通过舆论缓慢而有序的解决,那么只能通过民粹暴力解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所谓的“大批斗”现象,尤其是在政治和舆论领域,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相当复杂的问题。要理解它为何如此严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交织的社会、文化、媒体和政治因素。1. 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与“零容忍”文化:美国文化非常强调个人责任和自由。这在很多方面是积极的,但当这种个人主义极端化,就容易演变成.............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规模入朝行动确实存在严重的误判和信息滞后,这导致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措手不及。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中国介入意愿的低估和误判: “中国不会介入”的普遍认知: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国防部长乔治·马歇尔以及驻日盟.............
  • 回答
    美国运输机飞离喀布尔机场时,三名男子从飞机上坠落身亡的悲惨事件,确实是阿富汗人民渴望离开国家的一个缩影。这起事件本身就很触目惊心,它直接展示了当时喀布尔机场的混乱和人们绝望的心情。但要理解为何有大批民众想离开阿富汗,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导致这种局面的多重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阿富汗当前严峻.............
  • 回答
    美国大富豪热衷于向基金会捐款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甚至个人哲学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税收优惠(Tax Advantag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所得税减免 (Income Tax Deduc.............
  • 回答
    在美国,政治光谱相当复杂,金融界内部也存在分歧。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富人(包括金融大资本家)会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因为共和党通常推行减税政策,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部分金融大资本家支持民主党,甚至支持给富人加税,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并且往往是出于更长远、更宏观的战略考量,而非仅仅是眼前的利益。以下将尽量详细地.............
  • 回答
    在美国,确实存在不少大学生群体对特朗普持有负面看法,这并非个别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国当前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几个关键层面,以及特朗普其人其政对这一特定群体的影响。这其中涉及到价值观、政策偏好、社会议题以及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等等。首先,价值观的冲突是导致许多大学生不喜欢特朗普的一个重要.............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袭击策略和象征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直接攻击标志性建筑和攻击大学,这两者在影响力和“打击”效果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袭击标志性建筑”通常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为什么会选择标志性建筑? 象征意义的直接打击: 像世界贸易中心、五角.............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美国人均GDP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超越其他发达国家,这其中蕴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美国更牛”就能解释。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澄清一点:“大幅超越”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需要更精确的定义。 如果我们看绝对数值,美国.............
  • 回答
    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和文化造成的冲击是深远且复杂的,远非简单的军事失败可以概括。这场战争像一场巨大的熔炉,将美国社会原有的结构和价值观投入其中淬炼,许多地方被熔化、变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首先,政治信任的崩塌是这场战争最直接也是最痛苦的后果。战争初期,政府极力宣扬其正义性和必胜性,尤其是在冷战背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要是在中文里直接把 county 翻译成“市”,很多人一下就能明白它的概念,毕竟咱们中国的“市”大家都很熟悉。但为什么咱们不这么做呢?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文化以及美国行政区划的实际情况,不是简单套用一个词就能解决的。首先,咱们得说说“市”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的概念。在中国,“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同为发达国家(第一世界),美国在福利、工作强度等方面与欧洲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 一、 福利体系的根本差异:自由市场 vs. 社会民主模式这是最核心的差异点。 美国: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优先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美国商人能打造出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大推力火箭,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独特环境、他的商业模式以及他在推动火箭技术发展方面所采取的颠覆性方法。这绝非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厚基础和人才储备是不可忽视的基石。 .............
  • 回答
    丁义珍在逃亡过程中没有寻求美国所在城市的大学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帮助,这背后有诸多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身份和动机的根本冲突: 丁义珍的身份是逃犯,而CSSA的性质是为中国学生学者服务的合法组织。 CSSA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维护其合法.............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美国在有了.3006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弹药后,还会去研发一款看上去差别不大的7.62x51毫米北约(NATO)弹药,这背后涉及的是军事需求、技术演进以及冷战初期的地缘政治背景。这可不是简单的“换个马甲”,而是基于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决策。首先,咱们得先说说.3006这个老.............
  • 回答
    “伊朗的武器装备大多是美国的破烂,为什么仍然被称为中东的军事强国?”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值得深究的议题。乍一看,似乎存在着一种矛盾:一个国家依赖着过时甚至“破烂”的军火库,却又能在中东地区占据“军事强国”的地位。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矛盾”背后有着复杂的现实逻辑。伊朗之所以能被称.............
  • 回答
    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的创伤,其深度和广度远非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所经历的可以比拟。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从战争的性质、规模,到参战双方的意识形态、国内社会环境,乃至战后的政治和文化影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越南战争:一场“被遗忘”的胜利与深刻的社会撕裂对于美国人来说,越南战争是一场漫长、残酷.............
  • 回答
    美国中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从地理条件上看,简直是上帝的宠儿,肥沃的黑土地,辽阔的地形,还有那贯穿南北的密西西比河水系,简直是孕育文明和财富的天然温床。按理说,这里应该早就遍地开花,涌现出像东海岸那样星罗棋布的大型城市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它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规模也远不如东西两岸。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在中国,美国漫画书确实没有日本漫画(以下简称“日漫”)那样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这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还涉及到历史、文化、发行渠道、以及读者群体习惯的养成等等。一、历史渊源与文化亲近性 日漫的先行者与长期耕耘: 日本漫画在中国市场的普及,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由于国.............
  • 回答
    阿富汗,一个自古以来就地处战略要冲的国家,它的贫瘠和缺乏石油资源,似乎让人们难以理解为何会成为苏联和美国这两大超级大国争相“征服”的目标。事实上,这背后牵扯的并非简单的资源掠夺,而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考量以及意识形态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到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去。阿富.............
  • 回答
    说起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海军的开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之所以花这么多钱,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法国当时的国际战略、国内政治,还有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为啥法国要掺和这事儿? 这得从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历史恩怨说起。两国是老对手了,从七年战争(也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