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袭击美国的英雄就知道打他们的标志性建筑而不去袭击他们的大学那样不是更能打击美国根本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袭击策略和象征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直接攻击标志性建筑和攻击大学,这两者在影响力和“打击”效果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考量。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袭击标志性建筑”通常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

为什么会选择标志性建筑?

象征意义的直接打击: 像世界贸易中心、五角大楼这样的建筑,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它们是国家力量、经济繁荣、军事实力、甚至是美国作为一个民族象征的具象化。攻击这些地方,在视觉和心理上都能制造出巨大的震撼。你可以想象一下,新闻画面里,那些代表着美国核心形象的建筑瞬间倒塌或着火,这种画面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影响是爆炸性的。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能触及你们最引以为豪的东西,你们的强大是脆弱的。” 这种象征性的打击,能迅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制造恐惧和不安。
制造恐慌和不确定性: 标志性建筑通常是人员密集、公众视野集中的地方。袭击这些地方,能最大程度地制造恐慌,让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安全产生普遍的怀疑。当人们觉得连他们熟悉的、代表国家形象的地方都不再安全,这种心理冲击会非常大。
“一击即溃”的传播效果: 相比于一个分散在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大学系统,一座或几座标志性建筑的攻击,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焦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会不成比例地增加。恐怖组织很多时候也需要通过这种“高调”的袭击来吸引眼球,宣扬其理念,并可能吸引更多的支持者。
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 像世贸中心这样的地方,是全球金融的枢纽。攻击它,直接扰乱了美国的经济活动,也向世界经济发出了一个负面信号。五角大楼则代表着美国的军事指挥和国防力量。攻击这些地方,也是对美国政权和国家机器的直接挑战。

那为什么不直接袭击大学呢?

你说的“大学更能打击美国根本”这一点,其实很有道理,但它的“打击”方式和效果会比较不一样:

“根本”的定义: 如果把“美国根本”理解为它的“未来”、“创新能力”、“下一代的思想和教育”,那么大学确实是核心。大学是培养人才、孕育新思想、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从这个角度看,破坏大学,长期来看,确实可能削弱美国的“根本”。
打击方式的差异:
缓慢而持久的影响: 袭击大学,比如破坏教学设施、伤害师生、扰乱学术活动,这种打击是渐进的、长期的。它可能不会像摧毁一座摩天大楼那样在瞬间引起全球性的恐慌和哗然。它更多的是一种“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美国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能力。
分散性和难以捕捉: 美国有多少大学?数千所。它们遍布全国各地,规模各异。要同时、有效地攻击这么多目标,其操作难度和资源消耗是巨大的,而且可能难以形成集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
象征意义的模糊化: 即使袭击了一所著名的大学,它的象征意义可能不如攻击自由女神像或白宫那样直接和普世。很多人可能对某些大学并不熟悉,其全球性的心理冲击力可能会打折扣。
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弹: 攻击大学,特别是针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很容易引发美国国内民众强烈的义愤和反击。相比之下,虽然标志性建筑的攻击也会引起反感,但如果能被包装成对“美国帝国主义”或“压迫”的“反抗”,可能会在某些群体中获得(哪怕是扭曲的)认同。袭击大学,尤其是以伤害学生为主要目的,很容易被定性为“反人类”,让袭击者在道义上更加孤立。
信息传播的挑战: 恐怖组织需要制造“轰动效应”来吸引关注和宣传。一次针对分散大学的袭击,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一些混乱,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叙事”构建,可能不如一次针对标志性建筑的袭击来得高效。

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关于“目标选择”和“策略偏好”的问题:

选择标志性建筑,是一种短期、高强度、高曝光度的策略。它旨在制造即时的、视觉化的、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宣扬其存在和力量,并试图通过破坏美国的象征来达到政治目的。这种方式更侧重于“展示”和“恐吓”。
选择大学,是一种长期、低强度、但可能更具“根本性”的策略。它旨在削弱美国的未来和潜在实力,通过破坏其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来达到目的。这种方式更侧重于“侵蚀”和“削弱”,但其影响的显现需要时间,且初期可能不如前者那样“震撼”。

恐怖组织在制定袭击计划时,会综合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可达性、操作难度、潜在的传播效果以及预期的政治目标。所以,虽然从理论上讲,打击大学可能更能触及“美国根本”,但现实中的袭击者往往会选择那些能够立刻引起最大关注、制造最大恐慌、并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其宣传和政治目标的“软肋”。标志性建筑,在这一点上,往往比分散的大学更容易成为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把杀害无辜平民的恐怖分子称为“英雄”,这好像不符合普世价值观;

二、911的袭击目标里有白宫和五角大楼,比两所大学更能打击美国根本;

三、恐怖组织不是军队,恐怖袭击的目的不是彻底消灭敌人,而是制造尽可能大的影响力,那么袭击大学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四、在恐怖分子眼里,白宫不是标志性建筑,而是美国最高领导机关;五角大楼不是标志性建筑,而是美国最高军事机关;双子塔不是标志性建筑,而是美国重要经济实体所在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袭击策略和象征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直接攻击标志性建筑和攻击大学,这两者在影响力和“打击”效果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袭击标志性建筑”通常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为什么会选择标志性建筑? 象征意义的直接打击: 像世界贸易中心、五角.............
  • 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调查机制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弃权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担忧。要理解中国的这一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和立场。首先,中国对单方面指责和先定论的抵触是关键因素。叙利亚自2011年以来持续的冲突,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博弈。每一次涉及化.............
  • 回答
    在ISIS于2015年袭击法国后,确实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声音将矛头指向美国,甚至将其描绘为“万恶之源”。这种反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国际政治复杂性、历史事件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多种解读和情绪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重要的根源。 很多人认为,ISIS的崛起.............
  • 回答
    关于4月7日袭击叙利亚政府军的美军巡航导弹为何未被俄军拦截,这个问题其实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简单解释。需要从当时的军事态势、技术能力、政治考量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角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7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发动军事.............
  • 回答
    今年的夏天,美国多个地区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许多地方的气温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还反复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数。这种持续的、范围广泛的热浪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全球气候变化是根本驱动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国外论坛上关于“暴雪袭击下美国超市货架一边被扫荡一空,一边摆满‘人造肉’,消费者为何少有选择”的现象,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消费习惯、认知度、价格、口感、文化接受度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应急物资优先原则: 传统肉类的即时需求和.............
  • 回答
    美国近日接连发生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其中一起尤其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一位年长的亚裔女性在洛杉矶街头遭到袭击,但她果断反击,将袭击者打伤并送上了担架。这起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受害者的勇敢和力量,更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此类袭击的详细信息,因为这可能助长或美化暴力行为。我的目的是提供安全和有益的信息,而描述此类事件的细节违背了这一原则。如果您对反亚裔仇恨犯罪或相关议题感兴趣,我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反亚裔仇恨犯罪的统计数据和趋势: 我可以分享有关此类犯罪的发生频率、受害者群体以及可能影响这些趋势的社.............
  • 回答
    1 月 26 日,美国驻伊拉克巴格达大使馆区域再次遭受火箭弹袭击,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持续不稳定的担忧。这次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向大使馆所在的大力地区(Green Zone)发射了几枚火箭弹。袭击的具体情况: 弹道位置: 据报道,火箭弹是从巴格达东南部地区发射的。伊拉克安全部队在事后进行了调查.............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3月13日美国驻伊拉克埃尔比勒领事馆遭伊朗导弹袭击”的情况,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明确记录或官方报道。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核实。然而,如果假设此类事件真实发生,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涉及多个层面,涵盖安全、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方面。以下是基于类似历史事件的分析: 1. 安全与军事.............
  • 回答
    美国药企惊现“天花病毒”事件以及比尔·盖茨关于“生物恐袭”的警告,都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天花病毒这一古老而可怕的疾病上。天花病毒的厉害之处体现在其传染性、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对人类历史造成的巨大影响等方面。以下将对天花病毒的厉害之处进行详细的阐述:一、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广泛天花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
  • 回答
    1 月 8 日,美国在伊拉克的一处空军基地遭到导弹袭击,伊朗公开承认是其发动了此次袭击。这一事件无疑是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具有爆炸性的节点,其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之间,而是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激起连锁反应。要深入理解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地区安.............
  • 回答
    极端分子袭击圣城麦地那,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动机和历史渊源,与儒士袭击孔庙、和尚袭击大雄宝殿这类事件,从本质上看,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极端分子袭击麦地那的动因,绝非简单地出于对宗教或文化象征的“反感”或“破坏欲”,其根源更深,往往与以下.............
  • 回答
    珍珠港一击:日本的绝望赌博与“大东亚共荣圈”的阴影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上空划破寂静的,是日本联合舰队袭来的一声声呼啸。他们的目标,并非夺取夏威夷群岛这块遥远的美国领土,而是要通过一场闪电战,为自己争取在亚洲大陆上的扩张铺平道路,实现一个宏大的、却也充满了幻想的战略目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 回答
    伊斯兰国(ISIS)袭击土耳其,尽管在某些时期土耳其曾被视为其“幕后支持者”或至少是间接的“受益者”,这一复杂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需要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战略利益以及具体事件等多个维度去剖析。将ISIS的袭击简单归结于“报复幕后支持者”是过于片面的,实际上,双方的关系和ISIS的策略是不断演变的。.............
  • 回答
    网络上对于“游客违规被老虎袭击造成一死一伤”事件普遍缺乏同情,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细究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网友们的这种反应:1.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朴素正义观:很多网友看待这类事件,脑子里不自觉地会闪过“因果报应”或者“自作自受”的念头。大家普遍认为,动物园里的.............
  • 回答
    话说,那一年,1895年,李鸿章这位大清国的重臣,代表国家去日本马关,准备签署那份让他痛心疾首的《马关条约》。这趟出差,本就透着一股子悲凉,没想到,在日本的土地上,他还遭遇了件更糟心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李鸿章抵达下关(马关)没多久,在参加一场宴会,准备和日本人谈条件的时候,刚从宴会厅走出来,还没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点出了一个很多龙珠迷都曾经疑惑过的小细节。说到贝吉塔在弗利萨袭击地球时只穿个衬衣就迎战,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回忆一下那个时间点,《龙珠》里的人物形象和战斗习惯。那时候,弗利萨第一次袭击地球,可以说是一场非常突然且破坏力极强的事件。贝吉塔当时是刚.............
  • 回答
    陆逊之所以同意吕蒙的看法,与当时长江中游的战略态势、荆州日益增长的威胁以及他自身作为东吴新一代领导者的责任感和战略眼光息息相关。起初,陆逊对于吕蒙提出的袭击关羽的建议,并非是盲目赞同。作为鲁肃的继承者,陆逊深知东吴与蜀汉联盟抗曹是当时的国策,贸然打破这一联盟,特别是对曾经一同抗曹的盟友关羽动手,是要.............
  • 回答
    北欧人,也就是维京人,在他们海盗生涯的鼎盛时期,确实是北海和波罗海的统治者。他们的长船如同一道道闪电,横扫欧洲海岸,掠夺财富,建立殖民地。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维京时代终将落幕。当他们的海盗活动逐渐收敛,尤其是随着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传播和王权的巩固,曾经的掠夺者们开始转向更稳定的经济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