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中东地区的立场虽然不矛盾且有一个共同的对手——美国,但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
叙利亚是如今俄罗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俄军在叙利亚的作战就是当年中国的“抗美援朝”。
中东国家位于俄罗斯的正南方向,与高加索地区、中亚国家毗邻,如果中东乃被美国军事力量渗透,通过部署航空母舰与反导系统,将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形成从东欧到黑海、里海的包围之势。
立足叙利亚、拉拢土耳其、联合伊朗,把北约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转向中东,俄罗斯就可保高加索、中亚无虞。一旦阿萨德彻底垮台,叙利亚局势陷入无尽的乱战,俄罗斯将失去中东的立足点与话语权。此时夹在中间的土耳其受困于国内政局不稳、库尔德人地区分裂,势必再次寻求外部力量,因此必然再度倒向欧盟、寻求北约合作,从而挤压俄罗斯在黑海与地中海的战略空间。同时,伊朗也失去了将战火阻挡于国门之外的机会,成为美国集火与围剿的重点。
美国支持库尔德人的势力趁叙利亚乱局坐大,独立建国的激进运动必然蔓延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境内,美国也就重新拿回了自伊拉克撤军之后的地区话语权。再加上高加索地区的宗教民族问题,以及被美国虎视眈眈的中亚,连锁反应将会让已经陷入经济困局的俄罗斯在国家安全上完全窒息:
如果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失败,在如今西方舆论、政治围剿下的经济苦难俄罗斯将在类似乌克兰颜色革命、格鲁吉亚冲突那样一系列周边政治军事危机中永无宁日,直到内部再次撕裂。
俄罗斯在叙利亚不能失败。因为这是普京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为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打开的通气口。
但中国的着眼点应该在整个中东。
无论是阿萨德倒台开始搞民主化,还是反对派彻底被消灭,叙利亚的国内局势虽然稳定了,但整个中东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将愈演愈烈。
因为对于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而言,叙利亚也同样是祸水北引的地区。如果极端主义在叙利亚失败,必然反噬在政权与宗教间走平衡木的海外诸君主国。即便是为了自身王位,叙利亚战火停歇之后沙特等国也会不断挑起与叙利亚、伊朗乃至伊拉克之间更大、更频繁的地区、教派冲突。这还不算对自身安全与阿拉伯国家政治走向极其敏感的以色列。
所以,身处中东十字路口的叙利亚的问题从来不是仅仅国内的问题,更是民族矛盾、教派冲突、大国角力的场合。与其让单边势力仅仅强行摁住叙利亚局势,那也是摁下葫芦起了瓢,中东的战火永远不会停歇。
真正能稳定局势的是走和平谈判的进程,让教派与大国的武力冲突转换为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不断的迫近利益平衡点才是走出中东击鼓传花般战乱陷阱的正途。
然而一帮处于恐慌与内乱中的小弟是不可能进行谈判的,只有具有政治话语权与军事主导力量的大佬间才会有谈判的可能。这一次,美国的再次入场即便打出了巡航导弹的特效,但也掩饰不住内心对于直接出兵的排斥。有一定军事政治素养的人都能看出来,美国此次巡航导弹空袭叙利亚,完全没有出兵推翻阿萨德的迹象。
1、巡航导弹的攻击以前也有过多次,这次并没有太多军事战略战术上的意义。
2、杜鲁门单航母战斗群用来对付早已等待多时的俄罗斯远远不够,美国历次入侵也基本都是双航母编队,这是军事上专业且必要的选择。
3、没有可以配合海空联合作战的地面部队,反对派武装已经被打残,连总统直接授权、每次必达头阵的海军陆战队也没有。
4、特朗普以及白宫发言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历次发言也都是尽力避免战争的字眼。
5、真正要打就不会是用单纯用巡航导弹挠挠痒了,而是高强度立体综合打击手段多管齐下。
5、三国联合打击中,法国偏向中立且暧昧的态度也能判断出此次的军事打击政治性更强。
所以,与其说美国是要入侵叙利亚,实质上不过是叙利亚局势美俄之间军事主导权的再平衡。因此,在这种看似剑拔弩张实质上紧锣密鼓准备唇枪舌剑的局势下,中国不宜站队也不需要站队。因为只要政治稳定,与各方保持稳定友好的商贸关系,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渗透到中东各个国家。
据总部位于科威特的阿拉伯投资和出口信贷公司的发布《2017年阿拉伯国家投资环境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成为中东地区首要投资者,投资总额占所有外国直接投资的31.9%,金额达到了295亿美元。美国去年对中东的投资则只有70亿美元。
两三年内,中东地区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将达到现在中美贸易额的体量,而且是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早在2015年,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就阐述了中国在中东的经贸发展远景:
还有七年时间,以目前的300多亿美元的投资与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算上增速的话,要达成中阿贸易600+6000的目标还是需要保持与阿拉伯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从战略外交层面支持中东局势和平稳定。
俄罗斯需要叙利亚稳定是因为自身国家安全需要,中国需要中东地区稳定是内部经济能量释放出去的需要以及更长远的一带一路计划,两者方向一致,但终点远远不同。中国并不排斥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在目前的局势下,美国缺席造成的权力真空中俄也很难去弥补,从整个中东的局势来看会更加糟糕。美国武力过度扩张与挑起动乱的政策惯性必须被扼制,但任何一边倒的局势对于势力矛盾盘根错节的中东都是弊大于利。
美国对叙利亚的打击激起了中国人的同情心,但个人观点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国债高企下的美国在特朗普这个一贯雷声大雨点小的总统带领下也没有卷入战争的底气。
二战后,特别是古巴危机之后,处于核平衡的美俄之间就从来没有直接硬碰硬过。虽然综合实力上美强俄弱,但俄罗斯在先手进入叙利亚地面作战的情况下已经占得先机。因此,两国在中东的政治军事格局上可以形成均势。只要不再发生颠覆性动乱与误判,叙利亚局势乃至中东局势将进入长久的动态平衡之中,一系列的对话与多边谈判机制就可以开启。
而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战场与谈判桌上的美俄时,屡屡弃权的中国正在场下悄悄的改变着地区的根本大势。十年、二十年,待到中东的投资以及贸易额达到600亿、6000亿美元乃至更多更多的时候,中国将会告诉世界真正解决千年战乱与矛盾的是飞机导弹还是基建与贸易。
最广大的中东人民关心的是宗教与政治还是今天的晚饭、明天的工作以及儿女们可期待、可预见的将来?今天是叙利亚独立日,战火仍在远方燃烧,但美国空袭后大马士革街头繁忙的车流已经给出了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