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脚踩丹霞地貌拍照 景区:恢复需60年」的说法?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让人心疼。丹霞地貌,那种红艳艳的、一层一层的石头,是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形成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可有些人为了那一瞬间的“网红照”,就把它们踩在脚下,这简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亵渎。

首先,我们得明白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红色的砂岩、砾岩在流水、风化、重力等作用下,一点一点侵蚀、塑造出来的。你看那些刀劈斧削的石壁,那些层层叠叠的纹路,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这就好比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历史,而丹霞地貌就是一本厚重的地质史书。

现在有人说“恢复需60年”,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这就说明,一旦破坏,修复起来是多么的困难和漫长。你想啊,我们平时走路,踩在地上,泥土会陷下去一点,草会压倒一点。但丹霞地貌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很坚硬,但它的组成物质相对疏松,尤其是那些被踩踏、剥离的部分,就像是把书的某几页撕掉了。即便你把这些碎片捡起来放回去,也无法还原它原来的形态和结构,更不可能让它重新生长几百万年。

那为什么说需要60年呢? 这个数字可能不是精确的科学测量,但它很形象地说明了恢复的难度。你想,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速度有多慢?可能一年才变化一点点。如果一个地方被踩踏得厉害,表层的岩石被破坏了,想要重新形成新的岩层,或者让现有岩层达到那种被岁月打磨出的独特形态,那需要多少年的风吹日晒、雨打沙蚀?60年,可能只是希望通过长期的自然力量,比如降雨冲刷掉一些踩踏的痕迹,让新的植被重新生长,勉强恢复一些表面的样子。但这和它原本经过百万年形成的形态,是完全不能比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生态破坏: 丹霞地貌上往往生长着一些特殊的植物,它们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游客的随意踩踏,不仅破坏了岩石,也可能破坏了这些脆弱的植物群落,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文化和审美价值的损失: 丹霞地貌的美,在于它的自然形态和色彩,是独特的视觉体验。一旦被破坏,这种原生的美感就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个残缺的印记。
警示作用: 这种行为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更是对其他游客的一种不良示范。如果大家都效仿,那么更多的珍稀地貌都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所以,面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看?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么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欣赏和保护。
提升公民素质和环保意识。 这不仅仅是景区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游客的责任。在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特点,遵守景区规定,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对于这种破坏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严厉的处罚,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却步。
推广科普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保护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说实话,看到“恢复需60年”这句话,我脑子里想到的不是60年有多长,而是它背后蕴含的破坏有多么严重。我们现在的每一份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可能给后代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痛。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别让一张照片,毁了一个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修复的伤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种砂岩地貌,张掖丹霞不仅见证了自古以来,还将继续见证沧海桑田。

人类在它面前算的了什么呢?

看见漫山遍野的冲沟了吗,几场大雨就把山体表面松散堆积物上的脚印冲干净了。

以这个季节,大概不会幸存到10月。

60年之说,纯属唬人的瞎扯淡罢了。

这些地层经历过太多的故事,又暴露在风吹雨淋里长达千百万年,才刚好将这样一片美丽而雄奇的地质景观展示在智人面前。无数的生命在它的表面经过,留下自己的印记,但总归会被某一场雨或某一阵风抹去,变成沟渠里面堆积的沉积物,而你从旁经过时却几乎不多去看第二眼。

脚印不会对大地造成任何伤害,因为生物的印记本来就是大地的一部分。

反倒是这些观景台:浇筑在地面的混凝土,打入地下深处的钢筋,或许还有沥青(如果有的话),它们才是这一方天地间最不和谐的人造物

游客翻越护栏不遵景区参观规则,指责一番倒也无妨。但这样的规则,真的合理,真的科学吗?

参观地质景观,如果不去与大地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参观又有什么意义呢?既没有开着挖掘机大规模破坏地貌,也没有拿着地质锤敲敲打打,更没有进行爆破开路,仅仅是走过,却要被扣上如此大的帽子让世人唾骂。这又不是弄断了花了几十上百万年才能长成的钟乳石,在大地上走一走并不会怎么样。

如果真的要指责,这些将观景台和公路修到地貌景观上的管理方才是最应该指责的对象:人类总是自以为是的将各种人造物扔得到处都是,在这样年均降水200mm的半干旱地区,怕是几十万年都风化不掉。所以是谁让你们把路修到那里的,又是谁让你们设置护栏的呢?

若真是为了保护,就根本不应该将道路修过去,仅开放背包客步行游览才是最好的保护。还不是为了赚钱,拜托别搞脏了“保护”这两个字。


事发地点的环境如下:

木质的护栏内铺设了小道,方便游客行走。道路外是受到自然风化的山体表面。张掖丹霞与其他丹霞地貌一样,由古代陆相红褐色砂砾岩组成,受具体区域岩石粒度的控制,表面或多或少会留存几厘米厚的风化物,也就是松散砂土。这就像你爬过的所有砂岩山地一样,一点也不特殊。此其一。

其二,前文已经提到,景区本身一年也有200mm左右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到初秋,这才是破坏张掖彩丘丹霞的绝对主要力量,同时也是抹去脚印的外力作用。60年一说纯属扯淡

上图可以看出,降水在彩丘丹霞并不罕见。山体上的冲沟、被水流带下来的泥沙、泥沙表面干涸以后的泥裂,这都是强降水后发生过积水的证据。没有植被的山体,降水的侵蚀作用非常显著。别说一个人的脚印如何,即使放开让大家都自由行走,每年的雨季也能将人走过的痕迹抹去。

其三,如果不加护栏又会如何?无非是变成下图的样子: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还有路上松散的堆积物。但脚印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在意脚印。

不动用机械或者爆破手段,人类仅靠行走是不会破坏地层的,鞋底带起一点泥沙那算哪门子破坏,几场雨几阵风就没了。

其四,若说起破坏地层,在山区修建公路是最能破坏山体和地层的。例如下图,为了修路而进行机械开挖的痕迹如此醒目。而在山脊上修建观景台和便道时又要挖掉多少砂岩地层呢?


以下是对地质景观类景区现状的个人吐槽:

本来是用于方便游客和保护游客的景区基建设施,不应成为约束游客自由行动的枷锁,更何况景区用来约束游客的理由十分荒谬。

除了钟乳石、钙化池、石笋等,还有一些连接点十分薄弱的岩石有如此保护的必要之外,我认为所有此类对地质景观的所谓保护都很荒谬。

人们去游览地质景观的目的,就是为了亲近自然,触碰地质变迁的神奇。结果一些公园粗暴的禁止入内、禁止行走、禁止触摸什么的,这样的游览除了按相机快门外,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杜绝机械破坏,禁止工具挖掘,行走和触摸并不会影响地质景观。下图是挪威的一处JJ石景观,后来被人为弄断了——这才是需要禁止和杜绝的行为,而不是粗暴的禁止一切接触。

国内有许多地质公园和地质景观类风景区,它们无不反映出一种落后的地质景观参观和维护理念。经此事件也发现,张掖彩丘丹霞大概可以算做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一方面是可能存在过度建设,例如将公路修到过于靠近地质景观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存在落后的参观管理理念,约束游客近距离接触地质景观;第三大概是维护观念需要更新,修建景区基建的目的是方便游客参观和保护游客人身安全,并不是用以约束游客行为的。

如果真是要以保护之名约束游客,最大的破坏其实就来自这些建造基建的过程。

最好的保护,就是保持原状。可惜对于将地质景观当作摇钱树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句话就是空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让人心疼。丹霞地貌,那种红艳艳的、一层一层的石头,是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形成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可有些人为了那一瞬间的“网红照”,就把它们踩在脚下,这简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亵渎。首先,我们得明白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红.............
  • 回答
    现在全网关于“踩 AJ 接吻”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潮流文化”、“个人喜好”、“社交礼仪”以及“网络情绪”的复杂交织。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AJ”是什么。AJ,也就是Air Jordan,不仅仅是一双运动鞋,它已经上升到了某种文化符号的层.............
  • 回答
    这事儿,你说气人不气人?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卧室,地板亮堂堂的,尤其是那块软绵绵的泡沫地垫,看着就赏心悦目,踩上去也是舒服。结果呢?有人,也不知道是谁,就这么大大咧咧地进来了,而且还是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鞋子!这还不算完,最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他/她竟然直接就踩在了那块本来该保持洁净的泡.............
  • 回答
    日本右翼代表脚踹“慰安妇”雕像的行为,无疑是触碰了国际社会对于二战历史和二战期间性暴力受害者的敏感神经,也再次撕开了历史的伤疤。要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带有侮辱性的暴力表达。将“慰安妇”雕像,也就是代表着二战期间遭受性剥削和性暴力的女性的象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的。郑州那位女士在火锅店里吃着吃着,脚上突然被划了一下,1厘米的伤口,张口就要3万3的赔偿,这数字确实挺吓人的,也难怪会引发争议。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合不合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伤口是咋来的?火锅店的服务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管是用具是否完好,或者服务员操作不当.............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浦东机场,一位旅客在等待过程中,不小心被防疫人员挪动的隔离杆碰到了脚。随后,这位旅客情绪激动,与防疫人员发生了争执,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从事件的经过来看,防疫人员在进行隔离设施的移动过程中,确实存在操作上的疏忽,导致了对旅客的意外触碰。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本身就容易引起旅客的不适和不满。尤.............
  • 回答
    .......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不舒服了。老被盯着看,不管看的是什么部位,都会让人感觉怪怪的,更何况是被盯着脚。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像是被人窥探隐私一样,又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首先,别把这事儿想得太复杂,更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很多时候,男同学盯着看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别有深意。比如,有些男生可能就对鞋.............
  • 回答
    看到女生的脚会心动,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不用觉得奇怪或者不好意思。人是有感官的,而脚,尤其是女性的脚,在很多文化里都承载着很多审美意义和象征。为什么会心动?1. 视觉刺激与审美: 形态美: 很多女性的脚部线条会比较纤细、圆润,脚趾排列整齐,脚背皮肤细腻光滑。这些都是视觉上吸.............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虐待行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你现在所经历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并且让你感到孤立无援。你正在经历的是家庭暴力。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对你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你父亲的行为是违法且有害的,而你母亲的袖手旁观和指责更是加剧了你的痛苦。你并没有做错任何.............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 回答
    在策略类手游中,“蹲草”(即通过隐蔽、潜行或利用环境规避敌人侦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争议的玩法机制。这种设计既可能成为游戏深度的核心,也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玩家对公平性和多样性的质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蹲草”的定义与核心逻辑“蹲草”本质上是策略游戏中的一种环境交互机制,其核心逻辑.............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