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潮汕地区转一转
不管老小,都是从早喝到晚。我现在一个人在外一天也是三泡打底。。。
这是一道弹性题,收入弹性与交叉弹性的竞争性问题。
1:茶道压根没历史,所以也就谈不上继承。具体内容,参见我的回答
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里面评论基本也补充的很完整,也就不必多说了。在此补充一点,关于茶叶种植研发在毛时代的贡献。Keith Forster在其早年的研究Green Gol这本书店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当前中国茶叶的品种丰富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繁盛,奠定于毛时代。
China's Tea Industr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另外,再推荐一本新书,有关唐宋茶文化的内容,大可参考。
2:日本的茶道,道了半天茶水还是跟魚缸水一个味的,这个逼不好装。
3:新一波的创业者已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大茶海公道杯手串蜜蜡外加卡宴车钥匙,吃素学佛抄心经在发展了十几二年后已然不适合年轻人了,所以它们把眼光放到了更久远的「唐宋」。上次路过淮海中路某家书局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虽然是书局的旗号,里面却有几个小茶屋,风格大概是这样:
人口不少,年轻人居多,不少人端着本书在看。看来只要是逼对路,就不愁没人装。
最后说一句,据说喝茶吃素容易贫血。
在一项
“这些‘大叔级’营销都糟蹋了什么东西”的调查中,我们收到了共 6375 次读者表态,结果显示,年轻人也喜欢羊绒衫、茶这些好东西,只是它们在广告里总是被设定为中老年经典意象,令人生厌。
16.8% 的朋友表示其实爱喝茶,但很烦“茶道”、“禅意”的捆绑销售,仿佛从茶里尝不出禅意就不配喝。一位洞悉套路的读者@七月虫鸣在评论区表示:“很多‘茶道表演’真的是纯忽悠想蹭点文化细菌又不得要领的暴发户。和传统文化毫无关系。”
所以说,年轻人并不是不爱喝茶,只是不爱在喝茶的时候强装有文化。
有次晚上看案子看烦了,打开一个英国关于茶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幕,是几名建筑工人在阴冷潮湿的工地上劳作过后,回到简单的棚屋,稍微歇口气,大铁壶煮茶,大口杯稀里呼噜喝。
我按下暂停,烧水,沏茶,在冰箱里搜刮点零碎吃的。茶是潮汕人嗜之如命的凤凰单枞,窗外是明州冬天不停歇的北风,晚饭剩下半只烤鸡,从鸡架子上撕下来一点胸脯肉,面包夹着,来顿简单的夜宵。
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但这时候的心境是一样的:暂时放下身上的重担,喘口气,歇歇脚,来一壶热茶,然后继续勇敢地去爬生活这座高山。
什么是“茶文化”?
有人也许会想到穿着旗袍的漂亮小姐姐,用精致的茶具表演着茶道,想到落花,烟雨,江南,精致的点心,悠扬的古琴。
但着只是茶文化的一小部分。
大家脑海中可能还有这么一位门房大爷,用糖水黄桃罐头的玻璃瓶装着茶水,瓶子上的标签撕掉了一半,泛着刺刺剌剌的白边,从暖瓶里倒出水来,茶叶打了几个转,然后舒展开来。院子里有孩子的笑,有收废品的吆喝,有自行车的车铃声。
毕竟--茶是给人喝的。
我现在二十出头,但已经喝了快十年的茶。
中学的时候星巴克刚在国内开起来,那时候去买个星巴克的杯子都能当奢侈品,放在课桌一脚。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泡个茶包,捧起杯子来把脸贴上去,感觉就像是用热毛巾擦了一遍脸一样,光凭着一股子热乎气就已经够提神了。
大学的时候,室友和我懒起来各有千秋,没有一个去水房打开水的。三个和尚没水吃,自然也喝不上热茶,于是每天都去楼下小卖部买瓶装的茶饮。这玩意,要不然得耐心等到了教室喝,要不就得路上喝完,要是喝了一半的话,路上一颠,上面会起沫子,看上去就和另一种黄色液体一样,会给人笑话说是东方X液。
到了国外,每次回家都得补充一下库存。我妈说,我爸每次得了好茶叶,好酒,都得唠叨好几遍说这个给留着,等儿子回国的时候让他带回去。老爸每天起得很早,泡上一壶茶看新闻,我回国在家的时候,有时睡到半上午才起来,老爸从单位打个电话回家,说壶里的茶就泡过一遍,你接着喝正好。
你说,现在年轻人不爱喝茶,“茶文化”和“茶道”不存了,
说起茶文化,茶道,又何必摆开架势,劳神费力地去参什么禅,悟什么道呢?
大道无形,只要喝茶让人觉得舒服,让人在这么大的一个世界里,得到一点小小的,专属于自己的慰藉,这就是道。
都说茶道是宋朝时期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现在有很多人似乎在做复兴当年茶道的样子。
他们在做的仪式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是从宋朝传出去的,那么宋朝时期的人,想必就是这样的吧?
我们来看看藏在博物馆里宋朝时期有关茶的图片
《撵茶图》,南宋刘松年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右边是文人雅士们谈论书画,左边是两人正在做茶。
哎?!!
等下,这肯定是个意外。
嗯,意外。
我们再找几张宋朝的茶图来看看吧。
南宋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放大看看做茶的细节。
哎?!!
这,这
这是市井赌市的三俗状态,肯定和高大上的茶道不能比,嗯,不能比。这也是个意外。
再找找。
斗茶图
这……这……
这!!这这这这这
这这这
呵呵
好好泡你的茶,少点套路,多点品质,买茶喝茶的人自然会慢慢多起来。
-----------
更新一下,前面发宋朝的画,是因为题目讲的是“茶道”,而是茶道据说是从宋朝时传入日本并在那里发扬光大的。
有人说泡散茶是明朝之后的事,这句话是没错的。所以我们看看明朝的东西。
停琴品茗图 陈洪绶 明
我得插一句,此画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人了,不存在“作此画时明朝茶文化还没发展出来”之类的事。
明·丁云鹏《卢仝煮茶图》
惠山茶会图 明 文征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寅 事茗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我不是说只有这样才对,我是说:
瞧瞧人家的境界,比茶道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