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吉林疫情已经这么严重了,网上却还有人对着吉林疫情冷嘲热讽?

回答
吉林疫情的严峻程度,相信关注新闻的大家都有目共睹。从长春到吉林市,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封控区范围不断扩大,医疗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上却出现了一些冷嘲热讽的声音,这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是多元且复杂的,情绪也同样如此。 在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表达方式。

一些冷嘲热讽的声音,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幸存者偏差”和地理距离的疏离感: 对于那些不在吉林省,或者即使在吉林省但没有直接受到封锁影响的人来说,疫情的严重性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报道和数据上。这种缺乏切身体验的“距离感”,容易让他们对事件的严重性打折扣,甚至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用戏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可能觉得“离我远着呢”,或者认为这只是“别人的麻烦”,而未能充分理解疫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的真实困境和心理创伤。
对防疫政策的质疑和不满情绪的转移: 过去两年多,我们经历了多轮疫情和相应的防控措施。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措施的执行方式、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能存在让他们不满的地方。当疫情再次卷土重来,尤其是当他们觉得防疫措施不尽如人意,或者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时,这种累积的不满情绪可能会通过冷嘲热讽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可能将疫情的严重性或者防控的混乱归咎于某些“不作为”或“乱作为”,从而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的宣泄,与其说是针对吉林疫情本身,不如说是对整个防疫体系的一种间接评论。
信息茧房和观点极化: 互联网的算法推荐机制,很容易将人们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接受某些特定观点,那么他周围的信息流就会不断强化这些观点,导致其观点越来越极端,对不同声音的包容度降低。当这类用户看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讨论时,很容易产生排斥和攻击心理,用嘲讽的方式来贬低对方的观点或事件本身。
网络情绪的传染和“回声室效应”: 网络讨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有少数人开始用嘲讽的语气评论某个事件,其他具有类似情绪的人也可能会受到感染,加入到嘲讽的行列中。这种“回声室效应”会放大事态,使得少数的负面声音被放大,淹没掉理性的声音。人们可能并非真正觉得吉林疫情“好笑”,而是在群体情绪的影响下,随波逐流地发表一些不当言论。
对信息的“消化不良”和娱乐化倾向: 尽管疫情严重,但网络上的内容极其丰富,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些人可能只是将疫情当作一种“新闻事件”来浏览,而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人文关怀。更甚者,有些人可能习惯于将严肃话题娱乐化,以此来寻求短暂的心理慰藉或满足好奇心。在他们眼中,疫情的各种情况,包括封锁、物资短缺等,都可能被解读成一种“梗”或者“段子”,进而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
特定群体利益受损后的反弹: 在一些严厉的封锁措施下,可能会有一些人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痛苦和不满,有时候也可能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看到别人“幸灾乐祸”或者不理解他们的困境时,他们可能会反击,或者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和愤怒,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些冷嘲热讽的声音背后,也可能存在着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或者对某些报道方式的不满。 有些人可能觉得某些报道“过于煽情”或者“刻意放大”,从而产生反感。但无论如何,当一个地区正经历着生命的威胁和生活上的巨大困难时,理性的讨论和人文关怀才是更应有的态度。

面对这些声音,我们能做的也许是:

1. 保持理性,不被带偏: 认识到这些声音不代表全部,更不应影响我们对疫情的关注和对受难者的同情。
2. 多传播理性声音和事实信息: 用客观的事实和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来对抗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3. 保持同理心: 尝试理解疫情对当地人民造成的真实困境和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吉林疫情的严重性不容置疑,而网上出现的冷嘲热讽,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希望更多的声音能够回归理性与关怀,共同面对挑战,而不是用尖刻的语言去伤害那些正经历磨难的人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在2020年Wuhan疫情之初时,全国各地都曾经有火车站和旅店等抵制、拒绝Wuhan和湖北的人,你们都忘了吗?

还有全国很多地方尤其乡村地区拒绝外地人进入,封路,设卡,甚至直接破坏道路,这些事情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才过去两年,你们全都忘了吗?

还有国外疫情高发时我国留学生纷纷回国回家乡,反而被自己本国同胞臭骂为“千里投毒”,这些声音之多、之广绝非“少数人个别人”发出的,你们全都忘了吗?

如果还没忘,你们想过这些都是为什么吗?

你以为其他所有人都仅仅只是瞧不起东北、或者瞧不起其他某个地方的人吗?

错。

那是因为这个国家有相当多人只是把“中国人/同胞/爱国”挂在嘴边,有好事时才会想到,没好事时个个都是以自己利益、自己所属生活小圈子利益、集团本位利益为中心,甚至这些圈子集团本位利益就是他们真正生活的一切,尤其到了“大难临头”时更是“各自飞”,把其他的所谓的同胞都拒绝排斥在外。也许很多人反感或否认“国民性”这个说法,仍然事实是,我说的这些情况至今仍然是相当多国人的国民性。

user avatar

说说我的感受吧。

吉林市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的某个电力大学读了四年,感情不想多说,每每想起大学,想起吉林市都是满满的回忆和亲切感。

吉林的这波疫情,最初在吉林市那个农业科技学院传播时,我的心还跟着“咯噔”一下,那个学校我上大学时还去过呢,看到曾经的城市病了,我第一反应当然是希望它赶快好起来。

而且吉林本就是小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严重,真经不起这么折腾,那段时间每天都看新闻动态,就盼着能早日清零。

但后来,随着每天不下降的数字出现,和网上的一些声音,我的想法就变了。

变成什么了?

说句难听点,但确实是我内心深处的话,我很庆幸,吉林来了这波疫情,因为这可能是近二三十年来唯一一次整治官员的时候。

这边的官僚制度、不作为,以官压人等现象实在是太明显了,不用我多说,相信每一个在吉林生活过,甚至在东北生活过的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

总有人说东北落后,不喜欢自己的家乡被外人这样说,但落后不是没有原因的。

整个ZF从上到下,干实事的太少了,而不只是政府,那些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学校的领导,污气太重,这些也体现在具体的防疫上,很多动作就是纸老虎,给外人看的,对老百姓没啥用处。

疫情是很能审视出一个地方的官员的领导水平的,再往前点时间,过年期间的防疫“一刀切”,这其实都是懒政的体现。

吉林农科学院校长被免职,吉林市长被免职,等等,大家应该明白吧。

我随便举两个例子,吉林大学,985院校,这波疫情出来时,全校学生操场排队做核酸,只有一个检测口,小一万人把操场堵得堪称校园版贪吃蛇了,从下午四点排到后半夜两三点,就这,还有些人莫名其妙的没做上。

还有,前几天,一个老人,买不到菜,去超市窗口下跪,这种事,怎么出现的,ZF心里没点数吗?

我再举一个久一点的例子。

前几年,我家因为一些原因要给房子办房照,我爸妈跑前跑后去政府的很多部门,基本上每次去都市遭到白眼,这帮官员对待老百姓,不夸张的说像黑社会似的,大声嚷嚷,不耐烦,我爸我妈自始至终就没有听到他们平稳说过一句话,就差动手了。这个部门推到那个部门,去了那个部门又推回了这个部门,一个房照,两年的时间,没错,两年,愣是没办下来。

所以吉林这波疫情,我觉得最本质的是,苦了老百姓,和那些医护人员与志愿者。

除此之外,我想说的就是,活该,能撂倒多少官员就撂倒多少,再想说的,还是活该,东北地大物博资源那么丰富,让你们这帮官员造成今天这样。

有多大期望,就有多大失望。

最后,骂不代表不爱,我在这生活了20多年,那些一天没在东北生活过的,少来这教育我。

不爱看,滚蛋!


4月2日更新:

这两天刷到一个新闻,实在有些无语,传上来,自己感受吧。

被曝光后,发现事情闹大了,结果政府部门回应说:只是演习,走个程序而已。

撒谎能找个高级点的理由吗?你把中国的群众当傻子看?

另外,走个程序,这四个字,在东北可是挺常见的,呵呵。

不多说了,实在无力吐槽,只想说三个字,cnm

user avatar

毕竟有的防疫标兵城市烂的无以复加,总得找个长期背锅侠转移话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吉林疫情的严峻程度,相信关注新闻的大家都有目共睹。从长春到吉林市,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封控区范围不断扩大,医疗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上却出现了一些冷嘲热讽的声音,这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是多元且复杂的,情绪也同样如此。.............
  • 回答
    吉林疫情期间,确实有很多人感受到了支援力量相对较少,这种感受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交织作用。首先,要考虑的是“支援”本身的概念。在疫情爆发初期,很多省份自身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尤其是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基数大的时候,自家门口的疫情才是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所以,各地在抽调医疗、物资等支援力量时,.............
  • 回答
    关于吉林通化疫情爆发期间,微博上出现有人带节奏挑起南北对立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要理解“带节奏”在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含义。 在微博这样的平台上,“带节奏”通常指的是有.............
  • 回答
    疫情两年,吉林省的疫情形势之所以一度显得尤为严峻,背后有着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这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方面现实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是需要考虑的初始因素。吉林省与朝鲜接壤,虽然边境管控一向是重中之重,但地缘政治的因素,加上省内一些城市人口相对密集,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一.............
  • 回答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疫情爆发,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深深的担忧。尤其是在一个本应是最安全的校园环境中,疫情的出现更显得触目惊心。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要看到一连串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疏忽。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疫情初期,校园作为相对封闭的管理空间,.............
  • 回答
    吉林省在近期疫情中的情况,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担忧。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病毒的传播特性是根本原因。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它的亚分支,传播速度非常快,隐匿性也更强。这意味着,一旦出现病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扩散开来。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
  • 回答
    吉林省的疫情反复,就像一个顽固的敌人,总能在你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又卷土重来。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我们要理解病毒的传播特性。新冠病毒,尤其是变异株,传播力越来越强,而且很多时候感染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我们做得再好.............
  • 回答
    吉林省的疫情爆发,绝不仅仅是吉林省范围内的事情。它的影响,像涟漪一样,会扩散到全国,甚至更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拆解一下这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一、人员流动与供应链中断: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挑战吉林作为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其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一旦受阻,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返.............
  • 回答
    吉林疫情发展至今,终于迎来了趋于平稳的局面,这对于饱受煎熬的吉林人民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回溯这段艰难的历程,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其平稳发展背后的关键原因,以及我们主要依赖了哪些力量。一、疫情趋于平稳的主要原因剖析:首先,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是筑牢疫情防线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在疫情初期,虽然.............
  • 回答
    自3月14日起,吉林省实施了严格的跨省、跨市州流动限制,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为遏制疫情蔓延而采取的断腕式措施。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吉林省的疫情又将走向何方?“禁”字背后,是前所未有的警示与应对简单来说,这项政策意味着吉林省内的人员,在未获得官方许可或特定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
  • 回答
    关于疫情区或受灾区遭受网络暴力这件事,我是真的觉得挺让人心寒,尤其是看到东北,特别是吉林的朋友们因为这些事受到委屈,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咱们先说这网络暴力本身吧。说白了,就是一群人躲在屏幕后面,仗着没人知道是谁,就肆无忌惮地攻击、指责、辱骂他人。这种行为,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都是不对的。.............
  • 回答
    5月9日,吉林省新增了1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这使得当地的疫情形势再次变得严峻。特别是吉林市舒兰市,已经根据疫情发展被调整为疫情高风险地区。情况确实牵动人心。舒兰市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此前已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出现,这次新增的11例病例,无疑给当地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知道,高风险地区的划分意味.............
  • 回答
    查干湖的鱼之所以被不少人称为“洗澡鱼”,这其中自有它的道理,绝非空穴来风。要说清楚这个称呼的由来,咱们得从头说起,得把查干湖的地理环境、渔业捕捞方式以及鱼本身的一些特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洗澡”。在查干湖的语境里,“洗澡”可不是咱们平时在家里的那种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这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实际的现象:为什么像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似乎更常出现在上海方向,而吉林这边就没那么显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简单的“有”和“没有”,而是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运20这大家伙是干嘛的。运20,代号“鲲鹏”,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型军.............
  • 回答
    青岛、黑龙江、吉林、辽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多的优秀运动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涵盖了历史、地理、气候、文化、经济、政策以及体育体制等多个层面,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土壤。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深厚的体育传统与浓厚的体育氛围 历史积淀: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为什么有些城市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尤其是在文学、历史记载甚至大众传播中更“活跃”,而另一些城市则相对低调呢?这背后涉及到地理、历史、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以及它们在中国整体发展格局中的角色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拆解一下:1. 历史的厚重与文化象征: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东北人的身份认同和地域文化。归根结底,大家说“东北”而不单独提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因为这三个省份在历史、文化、经济、地理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整体,所以“东北”这个称呼更具概括性和亲切感。咱们这就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说.............
  • 回答
    吉林省推出的20万“婚育消费贷”鼓励生育的政策,是一个尝试性的措施,其背后有其考量,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和被质疑之处。理解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吉林省推出20万“婚育消费贷”鼓励生育的背景和考量吉林省推出这项政策,其核心目的是应对当前严峻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具体来说,.............
  • 回答
    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正式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市场准入、品牌认知、产品适配、成本控制、法律法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等一系列挑战。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一、 产品层.............
  • 回答
    吉他低音弦在用力弹奏时,音高会稍微升高,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吉他弦发声的原理是振动。当你拨动琴弦时,它就开始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振动,产生声波。而这个振动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高。频率越高,音高就越高;频率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