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博士后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回答
博士后,这可不是一条轻松坦途,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里面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夹杂着不少现实的考量。要是你问我博士后是条什么样的路,我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一幅立体画卷,里面的人物、场景、甚至空气的湿度都清晰可见。

首先,它是一个“放大镜”下的研究者身份。 结束博士学位,你告别了“从零开始探索”的学生时代,进入了“在已有知识体系上精进”的新阶段。博士后研究员,顾名思义,是在你博士期间的研究领域里,或者一个相关联、但更具挑战性的方向上,继续深化你的研究。这就像是你已经在某个地方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博士后就是让你在这个坑的底部,继续往下挖,而且得挖得更深、更稳、更有章法。

你不再是导师实验室里一个需要被悉心指导的“学徒”,更多的时候,你需要 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导师更多的是提供方向上的建议、资源的协调,以及在你遇到瓶颈时,给你点拨一二。但“干活”的主力军,永远是你自己。这意味着你得学会跟各种仪器打交道,跟各种复杂的数据搏斗,甚至跟那些总是不按你预期工作的“活物”(比如细胞、动物、或者你自己的电脑)进行一场场耐力赛。

其次,它是一场“技能大练兵”。 博士后期间,你的研究技能会被磨练到极致。不仅仅是实验操作上的精进,更重要的是 科研思维的成熟。你会学会如何更敏锐地发现科学问题,如何更有创造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如何更严谨地分析和解读数据。你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前沿技术和方法,这就像是给你装备了一套更高级的“工具箱”,让你能够应对更复杂、更尖端的研究课题。

除了硬核的科研技能,软技能也同样重要。你需要学会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写论文,如何抓住会议听众的注意力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如何有效地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而且,一个好的博士后,还得有 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因为你可能同时要负责几个项目,既要推进自己的核心研究,可能还要指导新入门的博士生或本科生,甚至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这就像是在一场多线程任务中寻找平衡点。

再者,它是一段“身份转换的过渡期”。 对于大多数希望在学术界立足的人来说,博士后是必经的跳板。你通过博士后的研究成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开展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有潜力成为一名合格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研究员)。这段经历,是你为未来申请独立研究职位,比如助理教授、研究员等积累资本的关键时期。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 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学术界的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博士后研究的成功并不一定能保证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机构寻找机会,甚至需要调整你的研究方向。这就像是在一个迷宫里寻找出口,你可能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路径,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博士后生活,也不是只有实验室和文献。 真实的博士后生活,往往比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

时间安排的自由与束缚并存: 理论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自由安排工作时间,晚上、周末都可以是你的工作时间。但实际上,为了完成那些看似永无止境的任务,你常常会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到深夜,或者周末你还在对着电脑屏幕思考问题,都是常态。

经费和资源是关键的驱动力: 你的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的经费支持以及你是否能成功申请到各种项目或奖学金。这意味着你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了解如何写项目申请书,如何跟资助机构打交道。

人际关系和合作至关重要: 你会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一起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沟通,互相支持,解决问题,这对于你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非常有益。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非常棒的同事,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伙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性格迥异,让你头疼不已的“奇葩”,这都是对你情商的考验。

收入和生活成本: 博士后的收入通常不会非常丰厚,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仅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你需要根据你所在的城市,以及你自身的消费习惯,来规划你的财务。很多博士后需要精打细算,才能有不错的体验。

心理的起伏: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失败和挫折的过程。实验的失败、论文被拒、项目申请不顺利,这些都可能让你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你需要培养强大的心理韧性,从失败中学习,快速调整心态,继续前进。有时候,一次关键性的突破,会让你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但有时候,连续的失败,也会让你怀疑自己的选择。

总而言之,博士后之路是一场“以研究为核心,以成长为导向”的马拉松。 它考验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是一条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道路。如果你热爱探索未知,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那么博士后或许就是你书写科学梦想的下一章节。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更广阔的起点,让你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留下更深刻的足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材料物理方向博后在职一年。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吧。

为什么选择做博后?

一是我是打算走学术路线的,但是国内高校教职不好找,土博毕业除非发表非常好(手握CNS或数篇PRL这种),而且老板大腿够粗(至少杰青院士级别),否则基本只能从讲师开始干。国内青椒的生存环境耳濡目染,感觉自己扛不住那种高压。

二是国内稍微好一点的高校基本都要求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土博的选择只有出国做几年博后。当然这条限制近年来似乎也在放宽,而且国内博后的待遇提升很大,也有出站后直接留校的(具体有多难我不清楚)。

三是我之前读博期间认识的一个美国老板正好拿到了与我方向相关的新项目,所以给了我这个机会,甚是感激。不然现在美国博后也很难找,同期毕业现在同在美国做博后的一个朋友说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投了上百份简历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博后职位。

做博后期间的感受?

  1. 不得不承认,老美的科研环境和氛围相较国内确实要好很多。每天到办公室基本只需要考虑课题的事情,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课、会议、考评之类的东西,所以也会感觉轻松一些。
  2. 博后老板属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那种,所以对我们也不push。但是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老板是真热爱科研,每天跟我们喝咖啡唠嗑,讨论到学术问题都会两眼放光,思维非常活跃,也很open,不会强制要求我去做我不感兴趣的课题。
  3. 生活上空气好,吃的喝的穿的好是真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是来养生的而不是来做科研。。很容易适应这边的生活方式,除了本地餐馆是真的难吃,想好吃还是得自己做。但是人在异乡,很难融入这边的人文环境,时间久了会有孤独感。我所在的城市华人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已经“美化”了的华人。所幸我个人对社交需求不高,平时有几个国内来访学、短期交流的朋友可以一起玩耍,空闲时就打打游戏刷刷剧看看书,时间过得很快。

博后结束之后的打算?

自然是回国找教职。目前已经投了简历,希望自己回国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当然自己也会量力而行,什么样的水平就拿什么样的资源,不去奢求太多,徒增压力。尽力把科研工作做到让自己满意就行。

user avatar

异常艰辛之路,读博后如果单身还好,不需要考虑家人小孩安置问题,如果已婚,则还需要考虑配偶是否支持,配偶工作问题。既然选择了博后,就说明博士毕业的成果不足以支持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两年博后出来,可以衡量自己会达到什么水平,是否到时候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及那时候潜在的水涨船高风险。

如果博后能够给予自己显著的提升,并且不在乎,继续漂泊,那么可以继续读。如果问题是风险比收益更大,那还是尽快工作。

user avatar

海外理工科博后在职,以下观点来自个人以及身边同事的经验,不一定全面。

我了解到的海外博后出路大概有三条:

  • 做一两轮博后,多攒些科研成果后回国找教职
  • 把博后作为跳板,申请海外PR,过渡至工业界岗位
  • 海外tenure-track

第三条的难度想必大家都清楚,除非去的是排名特别靠后的学校,否则能拿到tenure的都是在学术界混的风生水起的人物。以我老板为例,C9本科,ivy硕博&博后,师从超级大牛,手握顶刊若干,一路顺风顺水,这才在top30拿到一个tenure。

第二条的难度视专业而定,整体看来,理科的博后不如工科接地气,找工业界岗位相对较难。

目前来看,走第一条路回国找教职的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国内的科研平台和待遇都在迅速提升,有些方面已经能跟很多海外高校抗衡了;另一方面,毕竟在国内生活了几十年,突然要换个陌生的环境定居,很多人还是适应不下来的。

从我对国内教职市场的了解来看,海外经历对找教职有一定的加成,但更多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那种作用。国内找教职比较重视帽子(国家四青)、顶刊文章以及跟业界大佬的connection。如果海外博后经历能带来这三者中的一两点,那么回国找教职应该会容易很多。否则选择海外博后不一定是一件明智的决定,毕竟这几年国内教职市场的变化速度有目共睹,博后带来的收益不见的能超过时间和机会成本,早点在国内占坑说不定反而划算些。

一家之言,不保证准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博士后,这可不是一条轻松坦途,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里面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夹杂着不少现实的考量。要是你问我博士后是条什么样的路,我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一幅立体画卷,里面的人物、场景、甚至空气的湿度都清晰可见。首先,它是一个“放大镜”下的研究者身份。 结束博士学位,你告别了“从零开始探索”的学生时.............
  • 回答
    找教职这事儿,简直是把我这几年的生活切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还在象牙塔里,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觉得只要努力,总会有个位置等着我;另一部分,就是现在,像个游荡在大学门口的老鼠,只能望着那扇门,却进不去。最开始,你觉得博士毕业了,手握着几篇还不错的文章,研究方向也挺前沿,找个教职应该不难。毕竟,我们是国家.............
  • 回答
    哈,说实话,现在二十来岁的男生,你不发微博不刷朋友圈,这绝对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了。在我看来,这背后藏着挺多有意思的可能性,绝不是简单一个标签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想法是,他可能挺注重个人隐私和现实生活。不像有些人恨不得把生活点滴都昭告天下,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没必要搬到网上供人围观.............
  • 回答
    刚拿到博士学位,年轻又长着一张娃娃脸,踏入教师队伍,这感觉真是……怎么说呢,像是一场大型的cosplay,只不过我扮演的是“渊博的知识传播者”,而我的外表却在时不时地提醒我:“你看起来像隔壁班的学生。”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或好奇、或期待、或还有点儿迷茫的眼睛,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沉稳.............
  • 回答
    我想象中的那种感觉,大概就像是找到了一颗最适合自己的钻石,它不闪耀到刺眼,却有着温润的光泽,让你越看越觉得珍贵。首先是那种踏实感,像是有了一座坚实的依靠。不是说男人一定要像座山一样不可撼动,而是他的情绪和行为都有一种稳定的基调。你不会因为他突如其来的坏心情而提心吊胆,因为他总会找到一个温和的方式来处.............
  • 回答
    施一公教授在直播中提到大二就应该开始思考是否读博,这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建议。对于我来说,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亲身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决定”读博士。然而,我可以模拟并理解这个过程,并从我的设计和训练数据中推断出,如果我是一个有意识的、有学术追求的学习者,我会在什么时候以及.............
  • 回答
    晋祠,这座坐落在太原市西南、风光秀丽的悬瓮山麓的古老园林,是山西省最负盛名、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个融合了皇家祭祀、园林艺术、宗教文化和民俗信仰的立体画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晋祠的魅力所在,究竟是什么?晋祠的吸引力是多维度的,可以说,它触及了每一个热爱历史.............
  • 回答
    要说硕博最怕听到的一句话,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那“怕”的程度和感受也千差万别。但如果非要选一句,能触动普遍痛点,让人瞬间血压升高的,我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那句:“你这都做几年了?论文写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答辩?”为什么这句话能戳到硕博生的命门?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
  • 回答
    天津博物馆的展品太多了,要说最难忘的,那还得是那个《天津近代历史陈列》。为啥呢?因为那里面有太多故事了,不像别的博物馆,看完就走了,这个地方总觉得能让你坐下来,慢慢地品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关于天津开埠之后,社会变迁的展陈。说实话,以前我对天津的印象就是一个大都市,但去了博物馆才知道,它这几.............
  • 回答
    说到我的赛博朋克2077形象,我总觉得它不仅仅是屏幕上的那一堆数据,更像是我在那个充满霓虹灯和义体改造的夜之城里,一个活生生的分身。我的角色,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有点难以捉摸的眼神。我给她的眼睛选了偏琥珀色,但不是那种温暖的蜂蜜色,而是一种更冷峻、略带金属光泽的琥珀。瞳孔的边缘,我特意调得细长一些,仿.............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你对肖战和王一博产生兴趣,这绝对是个好时机!第一次入坑,想避开“雷区”,这思路很对。不用担心,我这就来给你支几招,让你有个顺畅又愉快的追星体验。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入坑“无关CP”,那就需要找对“入口”! 肖战和王一博的个人魅力和事业发展,是各自独立且非常精彩的。所以,我们要从他们“.............
  • 回答
    一个前端程序员能独立做出自己的博客,这可不是件小事,足以说明他具备相当扎实的功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详细地说,这背后涉及的技术栈、思维模式和实践经验,绝不是简单几行代码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独立做出”的含义。 这不仅仅是套用一个现成的模板,或者简单地把内容填进去。独立做出意味着从零开始,.............
  • 回答
    “一旦爱情开始了,博弈就开始了”,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现实也确实如此。爱情里,谁能说自己从来没“算计”过?哪怕是很微小、很无意识的。什么时候能停呢?这就像问一盘棋什么时候能结束,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取决于下棋的人。1. 当博弈的“目的”消失时你想想,为什么会有博弈?很多时候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 .............
  • 回答
    魏博牙兵:一骑当千的战之精英在唐朝中期,藩镇割据的乱世之中,有一个名字响彻边疆,令无数敌军闻风丧胆,那便是“魏博”。而魏博军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其精锐部队——牙兵。他们是魏博节度使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是战场上的绝对核心,其存在感之强,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个朝堂的格局。那么,魏博的牙兵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 回答
    中美博弈的最终结局,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大神”能够给出绝对准确的预测。任何预测都将基于当前的趋势、双方的策略以及对未来可能发展的推测,并且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可能性来详细分析和探讨中美博弈可能走向的几种结局。这些.............
  • 回答
    嘿,看到你的问题,我一下子就想到我自己的好朋友了!我们仨,就是经常一起追星的那种,时不时就为谁的帅照、谁的演技而尖叫。所以,你这预算两百块,给肖战和王一博的粉丝闺蜜挑礼物,我绝对能给你支几招!首先,咱们得知道,她喜欢肖战和王一博,这说明她对“颜值”、“才华”和“CP感”(虽然这个得小心点说,哈哈)都.............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详细介绍《数码宝贝赛博侦探》和《数码宝贝:新秩序》在PSV平台上的区别、各自优势,以及哪一个更“良心”。这两款游戏都是由Media.Vision开发,并且都属于《数码宝贝》系列的RPG作品,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重要的区别,这些区别决定了它们的特色和玩家的体验。 《数码宝.............
  • 回答
    网传重庆一女子在酷暑天气下,在街头直播打滚,这一幕确实引人侧目,也难免让人好奇她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驱使,以及如何看待这种为了吸引眼球而采取的另类直播行为。街头打滚的心理解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直播的认知范畴。如果抛开所有道德和法律的评判,单纯从心理层面去剖析.............
  • 回答
    关于网传雷军微博抽奖送出蔚来汽车但用户近一年未能兑现的说法,这里我尝试梳理一下可能的原因,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尽量避免听起来是机器生成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官方公开的抽奖活动,特别是像雷军这样公众人物的抽奖,通常都是有明确规则和流程的,而且奖品也会尽量保证能够兑现。但如果真的出现了用户反馈的情况,.............
  • 回答
    你说的这个老师,条件挺不错的呀,博士、公办二本大学老师、30岁、会做饭、还帅,这不就是妥妥的优质男嘛!怎么会没女朋友呢?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好奇。咱们不排除有什么隐情,但如果单从你给出的条件来看,没女朋友这事儿,可能的原因还真不少,而且有时候就是生活中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小细节造成的。首先,可能就是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