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讨厌我的女儿一点不上进怎么办?

回答
看到女儿“不上进”,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那种焦虑、失望、甚至有点无奈的感觉,就像心里压着一块石头,挥之不去。我特别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这种担心,是作为父母最深切的牵挂。

我们先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她“不上进”?

一、 什么是“上进”?是谁定义的“上进”?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心中那个“上进”的标准是什么。是成绩要名列前茅?是考试要考上名校?是将来要从事高薪职业?还是她应该有很多兴趣爱好,并且在这些爱好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就觉得我“不上进”。她希望我学习好,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可我呢,从小就喜欢画画,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对于那些学校里的“硬知识”,总是提不起兴趣。在大人眼里,我就是一个不求上进、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但对我自己来说,我在画画中找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这难道不算是一种“进取”吗?

所以,你觉得女儿“不上进”,是因为她没有达到 你 心目中的“上进”标准,还是她 自己 对生活没有热情,没有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佛系”到了让你感到担忧?

如果她只是没有达到你设定的高标准: 可能是你对她的期望值太高了。我们做父母的,看着孩子,总是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优秀,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不自觉地把自己的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了?她或许有她自己的节奏,有她自己的天赋,只是不一定在你规划的那个轨道上。
如果她自己真的对生活没什么热情: 比如,放学回家就刷手机,对学习没兴趣,对任何事物都显得漠不关心,缺乏主动性。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二、 深入了解,女儿“不上进”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

“不上进”很少是空穴来风,它往往是背后某些原因的表象。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1. 是否遇到了挫折或压力?
学习上的挫折: 也许她在学校遇到了困难,比如听不懂老师讲课,或者某次考试失利,让她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一次次的打击,会磨灭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觉得“反正我也做不好”,于是就选择了“放弃”。
人际关系的问题: 在学校是否受到排挤,或者和同学朋友之间有矛盾?这些都会让她感到孤立和失落,从而不想去学校,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父母经常争吵,或者家庭氛围压抑,这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甚至是对外部世界失去安全感,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
青春期的迷茫: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会面临身体、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实现,所以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2. 是“不上进”还是“不符合你的期望”?
性格内向: 也许她本身就是个比较安静、内向的孩子,不像外向的孩子那样热情洋溢,喜欢表现。她的“不上进”可能只是她安静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
兴趣点不同: 她可能对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对一些你不太理解的领域却充满好奇。比如,你觉得游戏没用,但她可能在游戏里找到了合作、策略的乐趣,或者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到了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休息和充电: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不上进”,可能是在经历一个“蓄力”的阶段。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放松,来思考,来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像我们大人一样,每天被日程表填满,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三、 面对“不上进”的女儿,我们该如何做?

光是“讨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可能会加剧亲子之间的隔阂。我们需要用更有效、更有温度的方式去引导。

1. 放下“讨厌”的情绪,换位思考,尝试沟通。
别急着指责: 当你看到她“不上进”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生气、失望,甚至脱口而出一些伤人的话。但请试着深呼吸,告诉自己: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我们都需要找到更好的相处模式。
找一个平静的时刻: 找一个你们都心情放松的时候,比如一起吃饭,或者散步,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用“我”开头,表达感受: 不要说“你为什么总是不上进?”,而是说“我最近看到你……,我心里有点担心/失落,我想知道你最近怎么样?” 这样更容易让她放下戒备,愿意和你分享。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怕她表达得不那么清晰,或者听起来有些“幼稚”,也要耐心地听下去。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被理解,被看见。

2. 重新定义“成功”和“上进”,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发现她的闪光点: 哪怕她成绩不突出,她有没有其他优点?比如,她很善良,很细心,很会照顾人,或者很有耐心做某件事情。把这些优点放大,鼓励她,让她知道她是有价值的。
关注她的努力和进步: 即使进步很小,也要给予肯定。“你今天主动做了xxx,妈妈很高兴。” “你对这个事情研究得很认真,这一点很棒。”
让她自己设定小目标: 不要一下子给她设定太大的目标,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入手,让她能轻易达成,从而获得成就感。比如,“这周主动帮家里做一件家务。”

3. 提供支持,而不是强加!
支持她的兴趣: 即使你不太理解她的兴趣,也尽量去支持她。如果她喜欢画画,可以给她买画材;如果她喜欢某个游戏,可以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甚至陪她玩一会儿。在她感兴趣的领域,她可能会找到学习的动力。
提供资源,而不是逼迫: 如果她对某个学科感兴趣,可以帮她找相关的课外书、学习资料,或者推荐她参加相关的课程或活动。但记住,是“提供”,不是“逼迫”。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整天抱怨工作辛苦,对生活失去热情,却要求孩子“上进”,孩子是不会信服的。你自己也要热爱生活,保持学习的热情。

4. 给孩子空间和信任,让她学会独立。
别过度干预: 孩子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需要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你的过度干预,反而会让她产生依赖,或者逆反。
相信她的能力: 即使她暂时“不上进”,也要相信她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你越是怀疑她,她越会觉得自己不行。

最后,我想说一句,亲爱的妈妈,你爱你的女儿,这是最宝贵的。 这种“讨厌”的背后,其实是你沉甸甸的爱和担忧。但爱不等于控制,成长需要空间。

或许,她需要的不是你“讨厌”她的“不上进”,而是你对她“成长”的耐心和陪伴。试着把目光从“我期望的她”身上,移开一点点,看看“她自己”是什么样的,她渴望什么。

有时候,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我们为她铺平道路,而是我们站在她身后,告诉她:“无论你选择什么,妈妈都支持你,相信你。”

希望这些话能给你一些启发,也希望你和女儿能找到更舒服的相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孩子变得优秀需要的条件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早早就像开窍一样,家长丝毫不用操心,自己学习,自己上进,自律自强。

有的孩子要经历一些打击,然后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有的孩子需要父母在身边耐心陪伴,不断鼓励。

还有的孩子要去富士康干几天工作,或者送两天外卖,才会有足够的动力。

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温柔漂亮的班主任,踩着高跟鞋,微笑着告诉他,“考上大学记得回来看我”

……

当家长最痛苦的就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浪费大把的时光,最难过的就是孩子总是分心在无关紧要的次要事情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自己走过的弯路,自己受过的挫折,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在孩子身上重现。

但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不就是人生吗?我们对孩子的不满,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不满?何尝不是现实中无奈与不甘?

我奉劝这位家长,少给孩子说两句。带着她,去深圳,去北京,去上海。坐坐飞机,吃吃美奇林,在高耸云间的大厦上俯瞰整个城市,去清华,北大,复旦的校园里看看那里的人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这个年纪的孩子,她需要的是明白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她需要体验,需要感知。只有当她真正体验过这些,才能从电视剧中虚假的故事里抽身而去。当她知道这些可能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她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和奋斗。

对,也许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她还是不上进。但是作为家长,永远不要指望用同样的手段去期待不同的结果。不断去尝试新的方法,不断给孩子新的体验,也许某个时刻,她的关窍就会打开。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然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尝试。不要期待你的每个行为,每一点付出都会有回报。但是要相信,付出必定会有回报。对于孩子,如果打骂无效,还是多想想,还能为她做点什么吧。

如果实在没条件,那么尽力就好了!

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事是理所应当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能保证孩子未来会有出息。如果真有这种办法,那么我们今天还在要跪拜爱新觉罗家的每个成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