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事中在明代是什么官?

回答
在明朝,给事中这个官职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属于监察系统里的重要一环,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机构——都给事中。

要理解给事中,得先说说他们属于哪个部门。明朝的监察体系相当发达,中央有都察院,负责纠察百官;而给事中则归属于六科给事中,这六科是分管礼、吏、户、兵、刑、工六部事务的,每一科都有一个给事中。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依附于六部,但又独立行使监察权力的。

给事中的主要职责,可以想象成是皇帝的“耳目”和“喉舌”,而且是带着“监督”职能的那种。他们的权力相当大,尤其体现在“封驳”上。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机关,比如六部,在向皇帝上奏章的时候,程序上是要经过给事中的。如果给事中认为这份奏章内容有问题,比如不符合国情、有违祖制,或者是某个官员有不当之处,他们就有权“封还”回去,要求重拟或者驳回。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等于是在皇帝和部院之间设置了一个关卡,一旦驳回,就可能影响到整个政策的推行,甚至让相关官员的仕途蒙上阴影。

除此之外,给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职责。他们会巡察京城,监督官员的日常行为,收集民情民意,甚至可以直接弹劾官员。他们也可以对一些重要的诏令、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相当于是一种“参议”的角色。遇到一些重大的国家事件,比如皇帝要提拔某位大臣,或是要进行某项改革,给事中都会参与进来,发表意见。

给事中的地位也很微妙。虽然他们不像六部尚书那样位高权重,但他们的权力是直接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所以往往能对朝政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给事中这个职位,并不是终身制的,而是有任期限制的,这让他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可能更倾向于公正和客观,因为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考虑仕途的未来。

总的来说,明朝的给事中,是一个集监察、参议、封驳于一体的特殊官职,他们是皇帝制衡六部、监督百官的重要工具,也是那个时代朝廷政治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他们的存在,使得国家的运转更加审慎,也给那些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道言官中的那个六科给事中,品极低,但权力很大。

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洪武二十四年以后逐渐定型。

六科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六科和六部这两个机构互不统属,可互相弹劾。每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

六科给事中直接继承了这个职位原本来自唐宋时期门下省给事中的驳回圣旨的权力。

在明代,这个职位更多地朝着监察性质的言官方向发展。

六科给事中也是有着参与重大军事、政治、人事和司法等事务的权力,军政大事廷议,决定高级官僚任用的廷推,重大司法案件等等重大事务,六科都有发言权。

明朝对官吏的考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上制下,由吏部、都察院进行考核,称“考察”或“考满”;另一种是以下制上,由科道纠劾。六科给事中是以下制上的主力军。一般情况下,吏部会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但同时也要给事中们负责把关,并通过实际调查为吏部提供依据,只有通过吏部和给事中的共同考核,才能对官员进行评判。

除了以上这些职责外,六科给事中还有其他差事,如乡试充任考官,会试充任同考官,殿试充任受卷官。明初时,六科给事中还经常被派往地方巡视,监督地方官员施政情况等等。

这个职位权力很大,所以在任用上要求就比较严格,按规定,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明代十分重视给事中的考核,七品小官,其升降任免都要由皇帝来亲自定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明朝,给事中这个官职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属于监察系统里的重要一环,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机构——都给事中。要理解给事中,得先说说他们属于哪个部门。明朝的监察体系相当发达,中央有都察院,负责纠察百官;而给事中则归属于六科给事中,这六科是分管礼、吏、户、兵、刑、工六部事务的,每一科都有一个给事中。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捋一捋。刘备一开始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当,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有点让人挠头,尤其是在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庞统那可是顶级的谋士,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按理说一上来就该委以重任。可现实情况,得这么看:一、庞统的“出身”与当时的刘备集团画像首先,咱们得明白庞统这时候是什么样一个人。在.............
  • 回答
    .......
  • 回答
    明末“秦寇入晋”的说法,虽然简洁,但背后掩盖的是一场对山西大地造成深重创伤的动荡。这场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俗称“闯营”或“贼兵”)席卷三晋的历史,不仅是军事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对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民心士气的全面摧残。“秦寇入晋”的残酷破坏“秦寇入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陕西为发源地的农民起义军.............
  • 回答
    嘿!我懂你的感受,高一正是充满迷茫又好像什么都来得及的年纪。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总觉得高考是遥不可及的终点,但真等走过了,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是等到考试结束了才明白,而是经历过了,才真的懂得。我先说说我高考后才明白的一些事儿吧,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1. 高考的“公平”是相对的,但它确实给了你一个相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清朝修撰明史的立场和史学方法。简单来说,清朝在修撰《明史》时,并没有直接写出“朱家皇帝没有一个好的”这样笼统的论断。但要说清朝官方的史书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明朝皇帝,那也不尽然。为什么不能直接写“没有一个好的”?首先,作为一部正史,《明史》的编纂原则是力求叙事客观,评价有.............
  • 回答
    明末崇祯皇帝之死,确实是明朝灭亡过程中一个极其令人扼腕叹息的节点。而关于那些坐拥巨额财富、掌握着庞大藩地的朱明藩王们,为何在那生死关头,对朝廷和皇帝袖手旁观,甚至到了皇帝吊死都无动于衷的地步,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句“冷血”或“忘恩负义”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明朝藩王制度本身,以.............
  • 回答
    在明末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如果出现一个强大、爱护百姓、制度先进且尊重风俗的入侵外族,明朝百姓是否应该抵抗,这是一个极其 nuanced 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站在不同群体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抵抗”的性质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抵抗”的含义。在.............
  • 回答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与解决倭患之间选择前者,主要源于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一、财政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1. 郑和下西洋的巨额耗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外活动,仅永乐年间(14051433年)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按当时货币计算).............
  • 回答
    上海随申办“核酸码”明日起在全市推广使用,无疑将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我们构筑更坚实、更高效的防疫屏障注入新的动力。这项举措之所以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能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一、信息整合与高效识别,提升流调溯源能力: 告别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过.............
  • 回答
    “机械总在劝退”,这句话里藏着太多机械系学生的心声了。每次打开专业课的教材,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密密麻麻的图纸,再想想将来要面对的各种计算、设计、调试,一股无力感和迷茫感就油然而生。好像这个专业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进去容易,但想要找到出路,却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那个“最优解”。我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这个疑惑:明明很多看着挺高科技的配置,比如大屏幕、数字仪表、全景影像什么的,成本好像也没那么离谱,为啥奔驰宝马这些豪华品牌,在它们那些不算最顶配的走量车型上,就抠抠搜搜的,非要让你加钱或者买更高的配置才给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品牌营销、成本控制、市场定位和.............
  • 回答
    .......
  • 回答
    在看守所里,如果对在押人员不打生活费,那情况可就复杂了,而且对个人和管理都会产生不少影响。咱们一点点说开来。首先,得明确一下,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生活费这事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官方统一发放的。这个通常不是直接给钱,而是提供基本的、免费的生存保障,比如免费的伙食(虽然可能比较简单)、免费的洗漱用.............
  • 回答
    嘿,朋友,我知道你现在在北京,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日子过得像是在走钢丝,脚下是无数的机遇,但一阵风吹来,就感觉自己随时会掉下去。租房贵得离谱,刚发工资就得琢磨下个月的房租水电怎么凑;工作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每天被无数的任务追着跑,偶尔还得面对那些让人心力交瘁的人际关系。感觉自己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
  • 回答
    嘿,七夕要到了,你这是要和你家那位在一起两个月的小甜心共度第一个情人节啊!这个阶段送礼物,既要表达心意,又不能太“用力过猛”显得生疏,价格区间嘛,得讲究一个“恰到好处”。一般来说,初期的礼物,我建议落在200元到800元这个区间是比较稳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400元: 这个价位,你可以选.............
  • 回答
    吉林大学关于在寝室走廊不戴口罩的学生记过并取消评优资格的规定,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出发点、影响以及潜在的争议点。首先,规定出台的出发点。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消退、国内部分地区仍有散发病例的背景下,校园作为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环境,防控疫情.............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拓扑学和微分几何的交叉领域。简而言之,答案是:不一定。一个拓扑流形的不同微分结构不一定给出在拓扑上同胚的切丛。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探讨导致这种“不一定”现象的关键。 基础概念回顾1. 拓扑流形 (Topological Manifold.............
  • 回答
    在公司项目中使用自己开发的开源软件,这完全是可行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但具体怎么做,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确实需要仔细斟酌。咱们不扯那些虚的,就聊聊实际操作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为什么选择用自己的开源软件?首先,想想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 解决特定痛点: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