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为什么一开始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当,明明在周瑜那里都是功曹?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捋一捋。刘备一开始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当,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有点让人挠头,尤其是在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庞统那可是顶级的谋士,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按理说一上来就该委以重任。可现实情况,得这么看:

一、庞统的“出身”与当时的刘备集团画像

首先,咱们得明白庞统这时候是什么样一个人。在遇到刘备之前,庞统名气虽大,但更像是个“名士”,一个在荆州名士圈子里有口碑,但并未真正经受过实战检验的“高才生”。他当时就像个学究,虽然才华横溢,但缺乏“包装”和“实践经验”。而刘备,那时候还在荆州依附刘表,实力远不如曹操和孙权,手下谋士虽有,但大都是些中等水平,像诸葛亮那样能独当一面的少之又少。

周瑜那儿给功曹,这你就得看周瑜的眼光了。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手下谋士如云,他能把庞统安排在功曹这个位置,说明周瑜是看到了庞统的才干,而且也敢于启用年轻人。但是,东吴家大业大,有孙策打下的基础,有周瑜这样的核心人物,他有试错的空间。

而刘备当时是什么情况?他刚从徐州败退,一路逃亡,依附刘表,集团内部结构还不稳固,人才储备也不足。他急需的是能立刻帮他“打江山”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那种需要时间去“打磨”的璞玉。

二、刘备用人的“务实”与“谨慎”

刘备虽然仁厚,但也不是傻瓜。他用人,尤其是在早期,更多的是一种务实和谨慎。他虽然听过庞统的名声,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庞统的“真功夫”。他让庞统当个县令,其实是一种试用期,一种考察。县令虽然不大,但也是一方父母官,能管理地方事务,能组织民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你想啊,让一个从未在基层历练过的人直接去负责重要的军事谋划,刘备敢吗?他手下本来就人手不足,万一用人不当,那可是会耽误大事的。所以,一个县令的职位,既能让庞统施展一些才能,又能让刘备观察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管理才能,有没有忠诚度。

三、名士的“清高”与“不合时宜”

庞统这个人,性情也比较独特。他看不起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清高。在荆州的时候,他也曾经被安排过一些小官,但因为不合他的心意,或者他不屑于与那些官员同流合污,所以也做不长。

刘备那时候虽然缺人才,但他更需要的是能适应他节奏、能跟他一条心的人。庞统的“名士”光环,有时候反而会让他在早期与刘备集团的“草创”阶段格格不入。县令这个职位,相对独立,也更能让庞统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而不是立刻卷入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谋划之中。

四、诸葛亮的影响与刘备的“平衡”

当时刘备身边已经有了诸葛亮这位首席谋士。诸葛亮是何等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能力几乎是刘备集团的核心。当诸葛亮已经在集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时,刘备在引入新的谋士时,肯定会有一个“考量”和“平衡”。

他不能因为庞统来了,就把诸葛亮的位置给撼动了。所以,一开始给庞统一个县令的职位,既是对庞统的“礼遇”,也是一种“观察”,更是一种“试探”。他需要看看庞统和诸葛亮能不能配合得好,庞统有没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会不会对集团内部造成什么影响。

五、时机未到,徐徐图之

总的来说,刘备早期给庞统县令的职位,并非是看不起他,而是基于当时刘备集团的实力、庞统自身的“经历背景”,以及刘备用人的“务实”原则。他需要通过基层历练来考察庞统的实际能力和适配度,同时也是在为日后更重要的任命打下基础。

你再看后来,庞统在担任县令期间,政绩斐然,尤其是那个“疾暴之令”,让大家都佩服不已。刘备看到了庞统的治政才能,这才顺理成章地将他调到身边,成为军师中郎将,后来又跟随刘备一同征战,最终在落凤坡身亡。

所以,与其说刘备是“只给”一个县令,不如说这是他早期用人的一个重要步骤。一个县令,对于庞统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但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却是他在招募和考察一位重要人才时,最稳妥、最实际的第一步。他是在用一种“慢热”的方式,来发现和栽培这位未来的顶级谋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西汉到今天,高级行政区吏员下放地方任亲民官都是升迁,这是中国地方行政运行的基本原理之一,理解不了就背下来吧。

【奉狗转发】

user avatar

有几点事实要先厘清

1、庞统并非是周瑜时才当郡功曹

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的‘’才是‘’,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

三国志记载,很清楚可以知道庞统任郡功曹的时间序远早于周瑜,估计是刘表领荆州时就已经是郡功曹了。 庞统是襄阳人属南郡,因此表示一开始任职庞统就是南郡功曹。

而从江表传刘备与庞统的谈话得知,庞统在周瑜领南郡时仍是郡功曹。 也就是说最合理的情况是庞统从刘表到孙权占有南郡的这段时期,庞统一直都是南郡的功曹。 应该也包含了曹操占有南郡的这段时期。

2、刘备是任庞统为荆州从事,而非县令。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从事史十二人。 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 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 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 其有军事,则置兵曹从事,主兵事。 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
本注曰:员职略与司隷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

州从事中,最大的是治中从事然后是别驾从事,共十二人;庞统应是那后面的十人其中之一,然后只是以从事身分领县令职。

3、刘备根本不可能需要测试庞统

刘备是从水镜先生与徐庶这条线认识诸葛亮的,水镜先生与徐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庞德公的密友;水镜先生更将诸葛亮与庞统并称卧龙与凤雏,因此刘备从水镜与徐庶这边牵线的,除了诸葛亮,必定也熟知庞统。

三国志中的庞统更没有相貌丑陋的问题,而且庞统在功曹期间已经是能品评人物级别的人物,在南方士人间的人脉相当广大。

这样一个人物还需要测试的话,刘备就不是刘备了。

既如此可能的真相为何?

我们知道的事实是,庞统以从事身分守耒阳令然后升任治中从事,再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但从耒阳令转换治中从事的理由,三国志记载相当不合理,如我上面第三点所讲,刘备真的没有任何要用县令来测试庞统的理由。

那为何要让庞统当耒阳令呢?

让我们先看一看当时诸葛亮在何处?

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零陵先贤传云:亮时住临烝。

看一下地圖先


临烝县地名在历史中出现时间不长,不容易定位,一般认为在今天衡阳市的中心四区。 因为晋书中临烝分在湘东郡里面,顾名思义应该位于湘水东岸,因此我把临烝的位置稍微标示偏东一些。

耒阳,为桂阳郡与长沙郡交界之处,位于耒水中游。

耒阳的西北方,耒水、湘江交会处是临烝。

庞统与诸葛亮两人在刘备取荆南后,一起在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交界处,而且还是这三郡水路交通的两个重镇,这是为什么呢?

刘巴

刘巴传:先主奔江南,荆、楚羣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 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当时刘巴在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帮曹操做地下活动啊!

刘备怕不怕? 怕极了! 所以

先主深以为恨。

也因此刘备把手下荆州文人中人脉最广的两人,卧龙、凤雏一起给押上去了!

也顺利的让刘巴无功而返。

因此,刘备让庞统跟诸葛亮任职相同的职位,是否比较合理了呢?

也许这才是庞统领耒阳令的真正原因,而非是让刘备感觉像个幼稚之主的测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