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的脉络非常清楚,不太懂为啥要瞎猜。
典略曰: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
沙汰即选精汰秽之意,这份诏书的内容,是对有军功为长吏者进行拣选淘汰,并不是所有以军功为长吏者都要淘汰。若是后者,刘备还疑个啥劲,莫不是连自己凭啥功劳得官都不知道。
行政指令到达州府,然后传达给各郡,郡府对辖内符合要求的各县长吏进行分析考察,谁被留任,谁被淘汰,初始意见是由督邮来决定的:
因为督邮本来就负责督察所部各县长吏,这是督邮的职能之一,所以郡守必然要参考各部督邮的建议。换而言之,类似刘备这种军功为长吏者的仕途和命运,就拿捏在督邮手中。督邮的意见名单拿到郡府,再转呈州府或中央,待中央正式批准,下达州郡,由郡府传递到诸县,这时便尴尬了,传递王命也是督邮的职能之一。
即督邮砸了被淘汰长吏的饭碗,还要亲自去通知人家。
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
等督邮抵达时,刘备早就从最初的怀疑自己要中招(备疑在遣中)变成知道自己被淘汰(备素知之),你说他都知道自己被淘汰免官了,去找督邮还能是为了问名单上有无自己么。
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
这位督邮本就是来宣达刘备免官这指令的,刘备以礼求见,他为啥不见要拒之门外?是心虚也好,懒得和刘备废话也罢,这种行为属于激化矛盾。刘备恨的显然不是闭门不见这一件事,而是督邮把自己放上淘汰名单后,又是这番态度。
单以刘备后来在平原表现的治才看,此时的刘备并不至于菜得令人发指。况且刘备在此不过县尉,职掌较专。刘备、关羽、张飞这种组合做个主盗贼的县尉能被淘汰,甭说当事人,谁觉得刘备干不好这点工作?
大小征战拿命拼回来的饭碗,工作不说优秀起码不差没有过失,然后被督邮打进淘汰免官的名单,登门拜访又吃闭门羹,连个解释都没有,换你就能坦然接受,无动于衷么?讲道理,别说砸你饭碗,就是工资少发你都要找人事理论不是。
刘备此举的确是走极端,于法不合,情有可原。
但和道德问题乃至于道德污点能有多少关系,刘备与督邮即非父子,也不是君臣,只有仇怨没有恩情,打了督邮怎么就是道德污点呢?举锅乱扣并不能上纲上线,你可以说刘备此举违背法律,扯道德污点太尬了。
在讨论刘备和督邮之前,我认为要先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汉灵帝要发布裁员诏书?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朝廷的开支(甚至还可以通过卖官再赚一笔),因为当时东汉的财政已经濒临崩溃了。
特别是在黄巾军被东汉朝廷平定后,汉灵帝为了搞更多钱,甚至还继续加税。
【中常侍张让、赵忠说帝敛天下田,畮十钱,以修宫室、铸铜人。】
并且后来汉灵帝卖官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又接着卖爵。
【是岁,卖关内侯,假金印紫绶,传世,入钱五百万。】
另外汉灵帝卖官业务广泛,包括茂才的升迁,也可以通过买卖达成协议,而茂才是能升任为县令的。
【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又令西园驺分道督趣,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所以说,这前人不去,哪有后人交钱呢?
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发布的对基层官吏的裁员诏书,我们适当思考一下,要是你是州郡长官,你觉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是希望你多裁吏呢,还是希望你少裁吏呢?
皇帝的真正意思,是希望你秉公办事呢,还是想让你帮他“开源节流”呢?
我们再来看看督邮和刘备之间的事情。
刘备为国家出生入死,这不重要,他任职期间表现如何,其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缺钱,所以要拿刘备这些以军功为长吏者开刀。
所以典略记载“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督邮到了安喜县,刘备就“素知”自己要被罢免的事情。
按常规流程,那应该是督邮在安喜县花一定时间寻访调查之后,再做决定。
但这次的情况却是人家刚到安喜县,刘备就已经早知道自己要被罢免了。
而且从刘备求见这点来看,也可以看出督邮之前也没有主动来见过刘备。
真可谓既不走访调查,又不当面质询。
督邮因公事到县,又和刘备没有私仇,那又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督邮也知道,这都是已经注定的事情,没必要白费功夫,而他自己也不打算为了一个陌生人就违逆上意。
最后难道刘备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吗?他当然知道,如果刘备认为督邮就是罪魁祸首,那最后还会饶了督邮?但问题是洛阳的罪魁祸首,刘备打不了,而他心里的气,只好撒在督邮身上。
至于督邮,他做了一个寻常人会做的事情,但就算谈不上助纣为虐,也难说是清白无辜吧。
这是刘备的枭雄本性使然。
刘备善于“食母”,刘备的成功,有一条经验,那就是:不择手段地“食母反噬”。
一旦发现“食”之无物,刘备就会恼羞成怒,甚至怒鞭之!怪就怪督邮没法给刘备带来好处,还想铁面无私“沙汰”刘备。你不让刘备啃你一口,刘备就不会对你有好脸色;你反而还想秉公执法,沙汰刘备,刘备这只靠食母自肥的枭鸟,岂能不鞭你?
历史上: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刘锜,然后刘锜不明不白就死了,万计的兵马及钱粮全被刘备拿走。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首先,用资本家、工人、人事经理来对比东汉、刘备和督邮就是错的。把东汉看成一个boss,刘备看成“工人”,那这个“公司”是干嘛的?专门镇压rm反抗的??镇压完了继续剥削和压迫rm??
跟美国雇佣兵公司、武器公司在海外出兵侵略别国一样吗?那这样的公司被全员端掉也没什么好惋惜的。
所以,不如东汉是公司,老百姓是工人,而且还是个永远也跑不了的奴隶公司;那姓刘的是干嘛的呢?那就是,worker要加工资了,要反对自己被boss毒打了,这个公司没办法继续剥削worker了,于是找了管理层来毒打⑧工的worker;姓刘的就是一个worker里面的小混混(刘备本来没有官职),因为帮助boss毒打了worker们,本来不是管理层,给他提拔进低级管理层了。
后来公司发现养不起这么多管理层了,要裁撤掉这些狗腿子,于是把这些低级管理层的职位都取消让他们滚回去当低级worker继续被公司压榨。然后找了一个传话的过来传话,低级狗腿子刘备把传话的打了一顿。却不敢学最初的worker反boss夺权。然后后来还屡次打这面boss的旗号。
这就是刘备打督邮,本质最多也只是狗咬狗。
是不是道德污点?如果用东汉王朝的封建语境来评价,那绝对是。因为封建语境认为你不能反上级官,你也不能打同僚,你更不能打你的顶头上司的属吏。如果某些人要伪装成“左翼”来吹他这种“草根精神”(这个时候就要打“左翼”旗号来吹了),就比如一些鼠虏要吹“鼠胃癌”,那我只能说,真左翼语境下的评价就是如上。
谢邀 @用兵如神何腾蛟
要是一般的人那么做,当然免不了要被口诛笔伐一番。但是,如果发生在刘大哥身上,还真的不算什么。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有言:刘备天下枭雄。枭雄,意思是骁悍雄杰、有雄才谋略之人,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
单拿出来,“枭”指的是一种恶鸟。《唐韵》古尧切《集韵》《韵会》坚尧切, 音骁。《说文》不孝鸟也。《诗·大雅》为枭为鸱。《陆玑疏》自关而西,为枭为流离。其子适长大,还食其母。故张奂云:鶹鷅食母。(《康熙字典》)
刘备以四海为家,凭借“客将”的身份游走于各支势力之间,不为某一家所用,人设却从未崩塌,还能得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评价。
在营造人设方面,刘备的本事确实要比刘邦大出太多。刘邦尽管功成名就,却一直摆脱不掉诛杀功臣、刻薄寡恩的坏名声,而刘备无论如何行事都能有着很好的人设,被视为仁义大哥。
客观地说,我们还真的不能用评价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刘备这样的大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