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藩王遇到紧急事态,能拿出几十万两银子,要是逼急了,豁出去日子不过了,也就能拿出上百万。
一百万两银子固然很多,够刘姥姥全家活五千年,但用来打仗,还真不多。
根据孙传庭崇祯十五年的报价,一百万两银子够两万军队一年的开销。要让一个兵正常出操训练,每个月起码得给他二两银子,两万人一年就接近五十万两了。拉出去打仗,翻倍是很正常的,孙传庭一点都没多要。
多给洪承畴两万兵,就能打赢皇太极吗?多给丁启睿或者孙传庭两万兵,就能打赢李自成吗?显然都不行。
当然,如果全国藩王都全力捐款,说不定能捐出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可问题是,这种割肉的事怎么可能齐心协力。崇祯要是让每个藩捐三万两,咱们凑个一百来万银子,调两万人就把沈阳收复了,这事还能商量。可现在的情况是,藩王捐到倾家荡产,问题也不见得能解决。这样一来,藩王们就得嘀咕了。
还要考虑到,藩王们对于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局势缺乏了解,到了崇祯十七年时,包括崇祯本人在内,认为大明兴许不会亡的都大有人在。
明末的藩王们是不太相信大明没救的,在他们看来,捐款也就是让大明的危局解决得快一些而已。假设大明会亡,那肯定应该捐款,但如果假设大明不会亡,别人都不捐而我捐了,那不是就我一家吃亏吗?
而且根据宋朝的经验,大明亡了,藩王的日子也不见得很差。荣王赵与芮在元大都做平原郡公,活到八十一岁才寿终正寝。
从藩王的角度来看,捐款,肯定破财,不捐款,大明亡了也就是破财,要是大明不亡,钱就守住了,所以当然不能捐款。
就算是李自成,搞农民起义的时候对明朝的藩王赶尽杀绝,当了皇帝之后,也优待明朝的秦王和晋王,要钱不要命。后来虽然有陈永福在太原屠戮宗室的事件,但那是由于清军大兵压境,又发生了大同、德州两起宗室与降将、士绅勾结一起背叛大顺的事,如果是正常的改朝换代,是不至于做得这么绝的。
大清那种把所有投降藩王一起拉到菜市口杀头的操作,这会儿哪有人想得到。
题主穿越到明末成了一个富有的藩王。
这一日你给崇祯写信,要捐款五百万白银充当军费。
某月某日,官员一号负责押送白银到京城,他大笔一挥,写奏折说路上遭遇乱民劫匪,幸好押送将士奋勇杀敌,各个以一当十,但在战乱中,有五十万两被乱民抢夺,因追回不便,只能作罢。
四百五十万两白银送到户部,同时又BCD三个将军发动人脉争取这笔款项,其中B和首辅是亲戚,并以一百万两上下打点,最终拿到款项三百五十万两。
到手之后B私吞一百万两,并再花五十万上下打点替自己保密,然后将两百万两分给手下将领EFG,EFG分别贪污二十两。
剩余一百四十万两白银,四十万两拿出来修缮城墙,其中又被贪污六成。
剩余一百万两,只够还清去年的士兵欠响……
假的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鲁王捐禄佐军,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初五
郧阳抚治梁应泽报:惠王捐賚入援将士,帝以其谊切同休,嘉奖之
崇祯三年四月初十
沈王捐禄犒师,优旨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二十六
惠王捐赀犒师,复率诸宗及府属员役并行输助,优旨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二十八
肃王报助兵饷,优旨照数覆收
崇祯三年五月十九
唐世孙聿键捐银助饷,帝以其体承先志,输助军兴,纯孝急公,深可嘉尚,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六月十二
瑞王进节搜银助饷,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七月十五
荣王输资助军,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十二月十一
瑞王捐资助饷,优旨覆收
崇祯四年十月十九
以韩王助饷捐银,严约诸宗,优旨嘉其贤明,赐敕奖励
崇祯七年八月初七
旌唐王聿键助饷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
瑞王捐禄助饷,帝以急公嘉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