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航空发动机基本靠进口美国发动机,但是为什么日本的火箭发动机却很强?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提到日本的航空发动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依赖进口”,特别是美国。但一说起火箭发动机,画风就变了,日本的表现相当亮眼,甚至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典范。这其中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保证不生硬、不套路。

首先,我们得区分“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虽然都跟“燃烧”有关,但对技术的要求、驱动逻辑、设计理念,那是天差地别。

航空发动机:空气是它最关键的“燃料”

航空发动机,比如我们飞机上见的涡扇发动机,它工作起来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然后把空气压缩、燃烧、膨胀,最后高速喷出。这里的核心是“空气”,发动机要做的就是如何高效地利用空气来产生推力。

技术门槛极高,系统复杂: 航空发动机是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材料科学(耐高温、高压、高强度)、精密机械加工(叶片、燃烧室的精度)、空气动力学(气流的控制)、热力学(能量转化效率)、控制系统(精确调节)、以及各种传感和监测技术。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极其困难的子领域。
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 生产一台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需要一个无比成熟、极其庞大的工业体系来支撑。从原材料的提炼(特种合金)、精密零件的制造(几千个高精度零件)、到整机的组装、测试、维护,再到与之配套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燃料、以及航空保障系统,这需要一个国家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积累。
技术迭代和验证周期长: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测试,以及各种飞行试验,是一个极其漫长且昂贵的过程。每一次技术升级,都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时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任何新技术、新材料都需要经过严苛的测试和验证,才能应用到实际飞行中。
美国(以及欧洲)的绝对优势: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国(以GE、普惠为代表)和欧洲(以罗尔斯·罗伊斯为代表)已经建立了几个世纪的深厚积累。他们在材料、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拥有近乎垄断性的优势。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一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达到与它们比肩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日本在这个领域,虽然有不错的工业基础,但与这些巨头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为什么日本在航空发动机上依赖进口?

历史原因和战略选择: 在二战后,日本的军事工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航空领域,为了快速发展,并且考虑到当时自身在尖端发动机技术上的不足,选择与美国合作、引进技术、购买成品,是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
成本和效率的考量: 自己从零开始研发,投入巨大,周期漫长,而且成功率不确定。而通过引进,可以更快地装备部队,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优势领域。
技术积累的“断层”: 尽管日本在很多工业领域都非常出色,但在航空发动机这个极其专业、高度集成的领域,可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存在“断层”或积累不够深厚。

火箭发动机:不依赖空气,只吃“自己的饭”

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吸入空气,而是自带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通过喷管高速喷射出去,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核心技术是化学反应和热力学: 火箭发动机的核心在于如何设计高效的燃烧室、精确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与燃烧,以及如何设计喷管来最大化推力。这背后是高超的化学、材料和热力学工程能力。
材料要求同样严苛,但侧重点不同: 虽然同样需要耐高温、耐高压的材料,但火箭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更多集中在燃烧室、喷管等直接承受极端高温和高压的部分,以及对推进剂的兼容性。
相对独立的体系: 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相对航空发动机来说,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低。它更像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要你能掌握核心的化学反应、燃烧技术和材料,就可以自己生产。
日本的技术优势: 日本在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制造、以及控制技术方面,一直有着非常强的实力。这些都是制造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的重要支撑。

为什么日本的火箭发动机很强?

1. 独立自主的研究传统和科研实力: 自从日本在航天领域起步以来,就选择了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科研机构,如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以及其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他们不依赖他国,而是自己攻克技术难关。
2. 对材料科学的精研: 日本在特种材料、陶瓷、金属合金等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水平。这些材料对于承受火箭发动机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喷管和燃烧室等核心部件上。例如,日本在开发耐高温陶瓷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长期的投入。
3. 精确的化学推进剂技术: 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进剂的效率和稳定性。日本在液体和固体推进剂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储存技术上都有很强的能力。他们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例如LE7系列,以其高比冲、高可靠性和精密的控制而闻名。
4. 强大的控制和电子技术: 火箭发动机的燃烧过程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以保证推力的稳定和燃烧的效率。日本在电子元器件、传感器、以及控制软件方面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保证火箭发动机在复杂工况下精确运行。
5. “小而精”的特色: 相较于航空发动机那种庞大的工业体系,火箭发动机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形成“小而精”的优势。日本可以集中力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材料、控制)进行突破,然后集成到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中。
6. 连续不断的迭代和进步: 从早期的M4S、N1火箭,到现在的HIIA、HIII系列,日本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一直在稳步推进。每一次的成功发射,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下一代发动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例如,LE7发动机是日本自主研发的,采用了双涡轮泵、富氧循环等先进技术,是其火箭发动机技术实力的一大体现。

简单来说,就是:

航空发动机: 是一个需要整合全球最顶尖的“系统工程”能力,涉及从原材料到整机的全方位、高集成度的大型工业体系,日本在该领域确实还有追赶的空间。
火箭发动机: 更侧重于“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化学、材料和精确控制。日本恰恰在这些基础科学和工程领域拥有深厚的底蕴和持续的投入,所以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出非常强大的火箭发动机。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日本“强大”或“不强大”,而是说它在不同技术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和侧重点,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选择。航空发动机是“造车”,而火箭发动机更像是在“炼丹”加“精密机械”。日本在“炼丹”这块,确实玩得很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原理、结构都很接近。

美国GE的燃气轮机、航发都很厉害。

日本三菱、日立的燃气轮机也很厉害,2018年,2019年吃下了不少发电用重型燃机的订单。

发动机要依托设计、金属材料(耐热刚)、加工工艺、液压控制。从底子来说,日本工业基础是没问题的。

本田的飞机发动机和GE合作开发。最新一代战机发动机由石川岛播磨重工开发(就是制造汽车用涡轮的那一只)。

之前一直没有涉足这个领域,应该有一些政治上的考虑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提到日本的航空发动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依赖进口”,特别是美国。但一说起火箭发动机,画风就变了,日本的表现相当亮眼,甚至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典范。这其中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保证不生硬、不套路。首先,我们得区分“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
  • 回答
    “日本航空发动机不行”这种说法,其实在很多场合都能听到,尤其是在讨论航空工业,特别是军用航空项目的时候。但要说日本航空发动机真的“不堪”,我觉得这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和片面了。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这个领域,日本确实不像美国、俄罗斯(前苏联.............
  • 回答
    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投入,使得其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家战略的优先度和投入规模中国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战略重器”,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集全国之力攻克技术难关。这种举国体制下的.............
  •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有没有在性能和可靠性上比肩ASH82FN的量产航空发动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ASH82FN作为苏联二战后期一款非常成功的发动机,以其强大的动力输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相对简洁的设计而闻名,是苏联许多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心脏”。要找到一个完全对标的日本发动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
  • 回答
    10月14日,中航工业旗下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独立”出走,无疑是一场在国内航空界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引起了相当大震动的事件。这并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指向了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信号,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现实的紧迫性以及对未来的雄心勃勃的规划。要理解这场变革,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从.............
  • 回答
    作为一名经常往返日本的旅行者,日本航空(JAL)的空乘服务绝对是我旅程中非常期待的一部分。每一次搭乘JAL,都能感受到他们那种细致入微、温和周到的日式款待(おもてなし)。关于空乘服务,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说说: 专业与优雅的制服: JAL的空乘制服一直以来都给我留下专业且极具品味的印象。无论男女乘务.............
  • 回答
    在比较日本航空和中国国航的安全记录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更”安全,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航空安全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日本航空 (JAL)。日本航空一直以来都以其严谨的安全文化和卓越的运营标准而闻名。在航空业中,安全性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套系统性的预防措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日本海上力量的航空力量,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和期待的海上自卫队(JMSDF),未来是否还有崛起的希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当前的基础、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承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航空力量方面已经拥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并非凭空而.............
  • 回答
    关于二战日本航母的岛式建筑位置,要说只有“赤城”号的岛式建筑在左侧,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但“赤城”号确实是日本海军早期航母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它的舰桥和烟囱设计在左舷,这在当时的航母设计中是比较少见的。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航母岛式建筑的作用,以及日本早期航母的设计演变。航母岛.............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日本海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尽数沉没。这四艘航母的覆灭,直接宣告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的丧失,并成为战争走向的关键转折点。那么,这四艘日本航母究竟是如何在.............
  • 回答
    江阴海战,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堪称惨烈至极的战役。很多人或许对这场海战的名称感到陌生,甚至将其与那些更广为人知的战役混淆。然而,对于航空母舰,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日本航空母舰技术而言,江阴海战的意义,虽然并非直接的技术革新,却有着深刻的间接影响,是理解日本海军航母发展轨迹中一个不可.............
  • 回答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差距是悬殊的,尤其是在航空母舰这种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作战平台上。想要详细地讲讲当时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37年,看看当时的中国,以及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然后才能估算出这个“代价”的构成。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航空母舰,比如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在甲板前端确实有一个持续冒着蒸汽的小孔,这个设计其实是当时海军为了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专业名称叫做“蒸汽弹射器”。大家可能会觉得航空母舰的甲板很大,飞机可以在上面滑行一段距离然后起飞。没错,陆地上的机场确.............
  • 回答
    要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对鱼雷攻击如此“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某种“痴迷”的地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而且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首先,这得追溯到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天然就是它的命根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就一直以英国海军为师,但.............
  • 回答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57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8名中国公民。这起悲剧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航空安全上,同时也引发了对事故原因和潜在教训的深入探讨。可能的事故原因:尽管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结合此前的航空事故和飞机本身的特性,以下几.............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日期信息有些偏差,埃塞俄比亚航空波音737 MAX 8 的坠毁事件发生在2019年3月10日,而不是3月10日(没有年份)。这次事故确实是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 MAX 8 上。关于这次事故与737 MAX机型本身是否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有直接且深刻的关联。这次事故以及在此.............
  • 回答
    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全日空(ANA)宣布,从今年 4 月份开始,将允许多达 1.5 万名员工申请为期两年的无薪休假。这个消息无疑给本就艰难的航空业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冠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冲击程度。首先,全日空作为日本的旗舰航空公司,其大规模的无薪休假计划,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
  • 回答
    历史的巨轮一旦驶离既定的轨道,哪怕是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引发滔天巨浪。如果日本偷袭珍珠港真的如其所愿,成功地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那么二战的进程,尤其是太平洋战区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历史的面貌。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心脏”被摘除。航空母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