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枪械里所谓的红点瞄准器,全息瞄准器有什么不同,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枪械中的红点瞄准器和全息瞄准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合。

首先要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它们都是主动发光的瞄准具,旨在帮助射手更快、更准确地瞄准目标,尤其是在动态射击或弱光环境下。 它们与传统的机械瞄具(准星和照门)最大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将眼睛与准星和照门对齐,而是可以将瞄准标记直接投射到目标上,实现“眼到哪,枪到哪”的境界。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红点瞄准器 (Red Dot Sight, RDS)

工作原理:

红点瞄准器通常使用一个LED灯,将红色的光点投射到一个倾斜的透镜上。这个透镜的设计使得光点看起来好像悬浮在无穷远的位置,与你的目标重合。当你看向透镜时,你的眼睛会看到目标和红点,但实际上红点是由瞄准器内部发出的。

主要特点:

1. 发光标记: 最常见的标记是单个红色光点(.0.5 MOA, 2 MOA, 4 MOA, 6 MOA 等等,MOA是Minute of Angle,角度分,表示瞄准点在100码(约91米)距离上的扩散范围,越小越精确)。也有一些红点瞄准器提供不同形状的标记,如圆圈、十字线等,但“红点”是最具代表性的。
2. 视差: 优秀的红点瞄准器都具有极低的视差。这意味着当你移动头部时,红点在目标上的相对位置变化非常小,你无需将眼睛精确地对准瞄准镜的中心,只要你能看到红点,它就大致在目标上。
3. 视场: 通常拥有非常宽阔的视场,让你能清晰地看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这对于态势感知非常重要。
4. 耐用性: 大多设计得非常坚固,能够承受枪械后坐力的冲击。
5. 电池供电: 需要电池来驱动LED灯,电池续航时间从几百小时到数万小时不等,取决于亮度和电池类型。
6. 相对简单: 结构相对简单,通常没有放大倍率(也有部分红点带有可切换的放大镜)。
7. 透光性: 镜片透光性很好,即便在不开红点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目标。

优点:

快速瞄准: 极大地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开枪的时间。
易于使用: 对射手的训练要求相对较低,尤其适合新手。
弱光优势: 在黄昏、黎明或室内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红点能提供清晰的瞄准指示。
视野开阔: 不会遮挡大量视野,有助于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低成本(相对而言): 相较于高端全息瞄准器,许多红点瞄准器的价格更亲民。

缺点:

光点可能模糊: 对于有散光(Astigmatism)的人来说,红点可能会看起来模糊成一条线或者一个星形,而不是一个清晰的点。
强光下可能看不清: 在极其明亮的环境下(如沙漠正午阳光直射),如果亮度调得不够高,红点可能会被环境光覆盖。
精度相对较低(大红点): 较大的红点标记(如6 MOA)在远距离射击时,可能不如一个细小的全息标记那么精确。

适用场合:

近到中距离射击: 尤其是在快速移动或反应射击(如IPSC、USPSA、战术射击训练)中表现出色。
自卫和执法: 要求快速反应和态势感知的场景。
狩猎: 在需要快速捕捉移动目标时,尤其是在林地或黎明黄昏时。
军事和警用制式装备: 由于其可靠性、易用性和相对成本效益,被广泛装备。
各种平台的枪械: 手枪、冲锋枪、卡宾枪、步枪等都可以有效使用红点瞄准器。

全息瞄准器 (Holographic Sight, HS)

工作原理:

全息瞄准器利用激光光源(通常是绿色或红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特殊设计的反射镜片上。这个反射镜片上蚀刻有全息图案(例如一个圆圈和中心点,或者其他复杂的瞄准标记)。当激光照射在这些蚀刻图案上时,会产生一个三维的全息图像,这个图像看起来就像是目标前方有一个真实的瞄准标记。

主要特点:

1. 全息标记: 标记通常由一个圆圈和一个中心点组成(如65 MOA的圆圈+1 MOA的点),或者其他更复杂的图案。激光发出的标记颜色通常为绿色或红色。
2. 无视差: 和红点瞄准器一样,全息瞄准器也几乎没有视差。
3. 视场: 通常比红点瞄准器更开阔,因为它们没有一个集中的透镜,而是通过激光扫描和反射实现。
4. 复杂光学结构: 内部有一个复杂的反射镜系统,需要激光器、集成电路板和特殊的蚀刻镜片。
5. 电池供电: 同样需要电池,但电池续航时间通常比同等亮度下的红点瞄准器要短一些。
6. 价格昂贵: 由于其复杂的光学结构和制造工艺,全息瞄准器的价格通常远高于红点瞄准器。
7. 散光友好: 对于有散光的人来说,全息瞄准器的标记通常看起来更清晰、更锐利,因为标记的形成方式与红点不同。
8. 亮度范围广: 很多全息瞄准器提供了非常大的亮度调节范围,即使在非常明亮的环境下也能保证标记的清晰可见。

优点:

标记锐利清晰: 特别适合有散光的人群。
视场非常开阔: 提供了极佳的态势感知能力。
标记图案多样: 可以提供更复杂的瞄准标记组合,例如“猫眼”(一个大圆圈套一个小圆圈)或十字线,有时更利于快速捕捉目标。
强光下表现出色: 很多全息瞄准器在极高亮度设置下依然清晰可见。

缺点:

价格高昂: 是最大的门槛。
电池续航相对较短: 同等使用条件下,电池消耗可能更快。
结构复杂,更易损坏(理论上): 虽然设计上很坚固,但内部结构比红点更复杂,理论上潜在的故障点更多。
灯光泄漏(部分型号): 在极低光环境下,部分型号的激光光源可能会有微小的光线泄漏,容易暴露位置。
没有放大倍率(常规): 类似红点,常规全息瞄准器也没有放大倍率(但也有附加的放大镜可以组合使用)。

适用场合:

与红点瞄准器类似的场景: 近到中距离、快速射击、自卫、执法、军事等。
对标记清晰度有极高要求的人: 特别是视力有散光但又希望快速瞄准的射手。
需要最大化视野开阔度的射手: 在需要同时观察多个目标或环境信息时,全息的宽阔视野非常有优势。
预算充足且追求极致性能的射手: 对战术性能和用户体验有更高要求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

主要区别总结:

| 特征 | 红点瞄准器 (RDS) | 全息瞄准器 (HS) |
| : | : | : |
| 工作原理 | LED灯照射透镜产生反射点 | 激光照射蚀刻镜片产生全息图像 |
| 标记类型 | 单个光点(常见),也可能圆圈等 | 圆圈+点(常见),十字线等复杂标记 |
| 标记外观 | 通常是点状,可能因散光而模糊 | 通常是清晰的线条组合,对散光友好 |
| 视场 | 宽阔 | 非常宽阔 |
| 光学结构 | 相对简单,透镜反射 | 复杂,激光器、反射镜系统 |
| 价格 | 相对较低 | 较高 |
| 电池续航 | 较长(取决于亮度) | 相对较短(取决于亮度) |
| 散光影响 | 可能受影响,标记可能不清晰 | 受影响小,标记清晰 |
| 强光表现 | 亮度足够时清晰,但过强可能被覆盖 | 亮度范围广,在高亮度下表现优秀 |

选择建议:

如果你是初学者,预算有限,或者有散光问题但预算不高: 一个好的红点瞄准器是绝佳的选择。它们功能强大,易于使用,价格也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追求最清晰的标记,拥有散光,需要极致开阔的视野,并且预算充足: 全息瞄准器可能更适合你。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捕捉目标且不容一丝模糊的情况下,全息的优势会更明显。
如果是手枪使用: 红点瞄准器(特别是专门为手枪设计的“开放式”红点)是目前主流选择,很多手枪可以通过套筒切割直接安装。全息瞄准器通常体积较大,不太适合大多数手枪。
如果是步枪或卡宾枪: 两者都可以,具体取决于你的需求和预算。

总而言之,红点和全息瞄准器都是非常有效的辅助瞄准工具,它们的核心目标都是提升射击速度和精度。它们之间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你的个人需求、视力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发几个图镇楼。不客气的讲,全知乎任何一个其他用户,枪瞄的个人收藏恐怕都只有我一个零头。有图为证:


部分已装枪红点瞄具包装盒,aimpoint,holosun,sigsauer


部分光学瞄具,zeiss,hensoldt,schmidt &bender,swarovski,kahle’s,等等


部分已装枪微红点(RMR),ACOG,全息瞄具,夜视仪及热成像瞄具包装盒,Trijiconn,eotech,atn,armasight等


部分未拆封光学瞄具及器材,zeiss,swarovski,elcan,leica,等等


部分未拆封红点瞄具,holosun,aimpoint,trijiconn等


部分已拆封暂时尚未装枪瞄具,trijiconn MRO,aimpoint pro,elcan specterDR,schmidt & bender,zeiss,等等

已经装枪的这里暂且不提。


完了我们说正题。

红点和全息瞄具的共同点就是瞄具本身都是(基本)无放大的瞄准具(之所以说基本因为某些红点瞄具如改版前的trijiconn MRO是1.05x,因此被抱怨不少,最近出新版才回到真1x)。那么我们看一下,同为大概一倍的非放大瞄具,我们有哪些选择。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机械瞄具或俗称铁瞄。主流军枪就是缺口准星和觇孔准星两大类。竞技用还有更复杂的且不说。那么无论哪一种,本质上都是利用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即利用前后瞄形成一条直线,然后直线的延长线在给定距离上与弹道相交。意味着在给定距离上这条线穿过的目标会被命中。机械瞄具可以非常可靠耐操,而且使用得当也可以有不错的精度。但有俩短板。

首先,机械瞄具的上述瞄准原理,决定了想略精确射击,必须要精确的对正前后瞄。因为前后瞄对正一个小偏差,都会反映在弹着点上的明显变化。原因比较显然,前后瞄之间距离通常半米到一米之间,而枪口到目标常常是几十米到几百米(典型的机械瞄具使用距离)。意味着瞄具端的偏差会因此被明显放大。也即是说,略要求精确的射击,都要首先完成前后瞄的精确对正(本质上是调整瞄准眼的位置,使眼和前后瞄一线)。对于训练有素的射手,步枪上肩贴腮手枪举枪到眼前同时常常就完成了对正,但对于没那么多训练的普通射手,或者处于复杂环境因而可能动作产生偏差的射手,上述对正仍可能需要额外时间,和/或难以实现精确对正。

其次,在对较远目标射击时,因为前瞄宽度固定且为了可靠和方便瞄准,不可能太窄,会使得射击较远敌人时前瞄挡住目标而让瞄准不便的情况。当然,有经验的射手仍可以使用前瞄平台和目标同时居中的方法来实现瞄准,但在精度和方便程度上仍有提升的余地。


那么为了解决上面这些问题,一系列光学/电子瞄具被发明出来,其中就包括红点和全息瞄准器。同时也包括一倍倍率的非放大光学瞄具。作为本问题的重点,我们后面说红点和全息,先说(含)一倍光学瞄具。

这类瞄具目前有两大类,一个是所谓卡宾镜(这是 @达叔 的原创翻译,也就是1x-n倍,n通常为4,6,8的变倍光学瞄准镜)。放在最低倍数时即为非放大瞄具。下面是一个镜皇级的卡宾镜,施华洛世奇光学(swarovski optik)的Z8i 1-8x24,装在bobro快拆镜桥上:

卡宾镜之所以有其名,因为同时有1x可以用于近战,而同时还有低倍放大可以照顾到400-600米距离上对人形目标的精确射击,适合装在卡宾枪即16英寸左右枪管长度的短步枪如M4上。这里我们就说它的1倍。

首先,通常为了方便1x时的近战,卡宾镜通常也会在分划线内设置照明,有时是红点有时是红圈,可以辅助快速对准目标开火。虽然照明亮度可调,并不是所有卡宾镜的照明都足够亮,相当一些卡宾镜的照明在最亮时仍无法在大太阳下显著引起注意(相比之下几乎所有入流的红点/全息都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潜在问题。

其次,实际上光学上要做到真1x是比较有挑战的。通常只有在高端卡宾镜中才能有此奢侈。中低端卡宾镜常常真实倍率在1.1,1.25甚至1.5倍。而这会影响双目同时睁开观察时的观感。不止如此,中低端卡宾镜在1x时的像场通常也不平整,离开中心区就会有明显可察觉的视察,影响观感。如果想像场平整又真1x,那就只好上高端卡宾镜如上面这支。但两千多美金的价格并不算友好。

再次,卡宾镜作为光学瞄准镜,一样有高倍数光瞄所有的固定出瞳距范围,也即是眼在光轴上要固定在目镜向后一定距离(通常在6-10公分)处才能恰当观看。当然,因为不需要三点一线瞄准并且卡宾镜对视差(即眼不在瞄准线居中时的瞄准误差)有一定容忍,所以这方面仍然比机械瞄具做的好。

总的说来,卡宾镜可以双目睁开时使用,但对眼睛的位置仍有一定限制,而且要想使用舒适则成本高昂。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倍数瞄准镜的基础上补充了1x的功能,最大优势仍然是在较远目标的射击上,只是同时兼顾近战。

另外卡宾镜通常是1到n倍连续可变倍,使用目镜筒上一个旋钮调节。意味着从高倍到一倍的切换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这也是一个不足。下面给一张上面z8i的BRH瞄准分划视野图:

另外有一种异类就是Elcan的SpecterDR,它使用了两组不同的光路分别处理一倍和四倍,用一个杠杆来切换倍数(也有1.5/6倍变倍版本),同时也有对分划的红点或全区域照明。这个镜子仍然在出瞳距固定这一点上有限制,但上面提到的其他缺点则很大程度上补足。它的缺点,一个是贵(1x/4x两千小几美金,1.5/6x两千大几美金,我也只收了两个1/4和一个1.5/6,相比其他瞄具数量而言是最少的),另一个是如果要1x,则最大倍数只有4x,在较远距离比如600米上放大还是有些不够用。下面给两张图,分别是侧视图和瞄准分划内视野:

4x时

1x时


那么要更彻底的解决上面卡宾镜在1x时的问题,就要靠本答案主角,红点和全息瞄具了。

关于两种瞄具的工作原理这问题下不少回答都有介绍,这里不再费笔墨。我们就先来说说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首先,红点也好全息也好,都是在视野里投射一个瞄准图像,或者一个光点或者一个光点加光圈,或者更略复杂带有弹道下落标尺的图像。下面会给几个例子:

这是红点瞄老祖宗aimpoint出的入门级瞄具patrol rifle optic,PRO。特点是相对便宜(四百美金左右,在自家里算便宜),目镜直径相对较大(相对自家的T系列微红点而言),内置带快拆功能的皮轨镜座,以及电池使用时间长,在中等亮度下号称五万小时点亮。红点直径2MOA也就是两角分,意味着在100码(91米约)距离上两寸左右直径。支持夜视仪(最低几挡的亮度为像增强夜视仪设计,以避免串联夜视仪时红点照明太亮烧坏夜视仪)。

这是知名acog生产商trijiconn的微红点MRO。特点是和其他trijiconn一样较耐操,电量久,体积仅比aimpoint等公司的微红点略大但视野接近PRO,比一系列微红点大的明显。

我国后起之秀西安光电做的holosun品牌微红点,和primary arms联名出的ACSS瞄准图像。照片拍的不好,实际上视野里瞄准图像这样:

近战红圈照住就可以打,而内圈几个尖角和红点则对应不同距离上的弹道下落。这个瞄准图像的妙处在于红点瞄具可以串联放大镜使用,从而实现远近兼顾。

trijiconn的RMR(ruggedized miniature reflex,耐操微小反射瞄),这大概是市面上能买到并相对靠谱的体积重量最小的反射式瞄具。这一支应该是3.25moa的。因为耐操尤其耐冲击,这个瞄具被大量用在半自动手枪上。我手里的十余支,大部分用在手枪上,部分用在acog上用支架安装作为副瞄具,还有部分单独装皮轨快拆镜架用在小型枪械如uzi pro, mp5k或用45度侧皮轨镜架装枪用做第二瞄具。

最后是一个典型的全息瞄:

这一支是EOTECH EXPS2-0,eotech除了最基本的512之外,xps系列命名原则大概是,带E意味着支持快拆安装(一个按钮解锁然后拨动杠杆可完成皮轨上的锁定和解锁),无E则用螺丝固定。2系列为标准型号,3系列进一步支持夜视(有额外低亮度设定),最后一位数字则为0(单一中心点加红圈),2(双中心点,尤其用于300blk版本,两个点分别对应亚音速300blk的50和150码归零),4(中心点加其下三个弹道下落补偿点,分别对应25/300码中心点,和下面的400,500,600码归零点)。比如EXPS3-4,就意味着支持快拆,支持夜视,瞄准图像为圆圈加4个弹道下落点。对于后两种多点式红点,有的用户认为过于复杂反而影响使用,另一些用户则不以为然,并因为它们方便在加装G33三倍光学放大镜后射击中远距离目标,更加全能而买账,比如我本人。


那么下面来说说红点和全息瞄具的好处,和实际使用中的差异。

首先,红点/全息是近战的王者,没有并列。或许只有夜战时像增强夜视仪加高功率红外激光在特定场合可以好比。论综合表现则无疑最适合近战。

前面说过的机械瞄具,卡宾镜,定倍切换镜,的各种近战的问题,它们统统没有。出瞳距?无所谓,眼睛离多远都行;眼睛不居中?视差大家都会有,但红点/全息只要不歪的离谱,瞄准点不会差太多,不耽误打人。更好的是,一方面视野里没有机械瞄具前瞄遮挡,一方面看到的东西没经过光学镜片组不耽误失真,所以双眼看到的效果差别非常小。结果就是,完全可以双眼睁开,枪大致上肩就指哪打那,红点/红圈对上了开火便是。开火过程视野一直保持可用,随时再补枪。这优势,太大了。

那么回到原始问题,具体再到红点和全息瞄,区别在哪呢?

原理上的区别我们不说,就说对实际使用的影响。

红点的好处,是可以做到照明寿命非常长。目前一个CR123纽扣电池,可以支持典型的质量靠谱的红点瞄具在中等亮度下连续照明五万小时也就是五年多。我们打个狠折,也是两年。这是拜电子技术进步,LED照明可以功耗做到极低所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红点瞄具一直打开,而既不担心要用时发现没开照明,也不开心一直开着用时没电。有些红点再加上了震动探测器,俩小时不动自动关闭,稍微有震动自动开启,甚至加了太阳能电池,所以基本上作为一个电子产品,对没电的恐惧基本上消除。

但因为红点的原理,也即是led投射到前镀膜玻璃上反射入射手眼,使得不可避免的镀膜会影响透光度和色彩还原。上面几个照片里,各家红点无一例外都可以看到偏绿,只有偏多偏少的问题。当然除了极端情况也未必影响使用,只是总有些不爽。

与此同时,因为原理简单,红点瞄具可以相对容易的做到较小(如上面holosun甚至微小的体积(如rmr)。

那么基本上全息瞄具(主流基本上就是EOTECH一家独大),和红点的特点就很互补了。

首先前面说到的偏色透光差什么的,基本是没有的。看上面图中eotech那一张,和旁边环境光照到裸眼观察的墙比,除了亮度略有轻微下降,颜色是基本没偏的。在正常日间室外使用更是感觉通透。打惯红点突然换这玩意,每次都觉得生活十分美好。

其次因为原理,全息瞄具的瞄准图像并不会因为亮度增大而变粗。当然,对于近战这其实不是啥问题,但对于光学控而言也是比较开心的事,尤其是大太阳下需要开高亮度时。

那么反过来,这些好也是有代价的。因为照明原理的不同,原始的EOTECH 512要用两节五号电池拖长尾巴,而即便是新设计的xps系列用了小号锂电池,体积上仍然比微红点大得明显。体积重量大另一个副产品就是瞄具整体相对反射式红点宽很多。进一步当装在有些拉机柄在侧面的半自动/突击步枪(比如scar或bren)时,因为瞄具超宽可能导致拉拉机柄上膛时瞄具打手,不注意甚至可能有较大伤害。像我的一支scar16s就因为安装EXPS3-4+G33放大镜,不得不换掉原厂拉机柄,用了一个更长并向下倾斜的,来避免打手。

应邀上两张scar打手图



体积重量之外,即便用了容量明显大的电池,全息瞄的续航时间仍完全不能和反射式红点瞄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我没有具体记得eotech几个型号的电池寿命,但我就记住一点,用完一定要关,不然下次再用时大概率没电。不记得新款有没有加装自动关灯功能,但我宁可不赌,老老实实手动关电源。

至于一些答案说因为全息原理即便瞄具玻璃破了也能继续用来瞄准,目前我还没遇到eotech被操坏的时候,也不打算败家干坏一个验证:D


大概先写到这,大家有问题,评论区欢迎问。态度好就一定会回答。态度不好,直接骂回去拉黑:)


zhihu.com/question/2705

这是另一个相关回答,关于弹药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枪械中的红点瞄准器和全息瞄准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合。首先要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它们都是主动发光的瞄准具,旨在帮助射手更快、更准确地瞄准目标,尤其是在动态射击或弱光环境下。 它们与传统的机械瞄具(准星和照门)最大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将眼睛与准星和照门对齐,而是可以将瞄准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很多玩家在玩射击游戏时都会遇到的困惑。明明现实世界里三连发(Burst Fire)是个很实用的模式,怎么到游戏里就经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设计上的考量和权衡,咱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游戏里的枪械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性、平衡性.............
  • 回答
    《天才枪手》确实把考试作弊这个题材玩出了花,那种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影片里那些精巧的暗号、传纸条、甚至钢琴演奏这种高科技(当时来说)的手段,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考试作弊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比电影里还要离谱和“有才”。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一些经典的作弊手段和相关的故事,它.............
  • 回答
    很多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在一些经典的狙击手电影中,我们看到的狙击手操作的狙击步枪,似乎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很多自动步枪、甚至现代狙击步枪的操作方式不太一样。电影里的狙击手,在每次射击后,或者在准备下一发子弹的时候,常常不是更换弹匣,而是会有一个“拉栓、上弹、推栓”的动作。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他们不.............
  • 回答
    你说的这个镜头,绝对是《枪火》最令人回味无穷、也最让人背后一凉的经典瞬间之一。那股子诡异感,就像是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我们得把这个场景放在《枪火》整体的语境里去理解。杜琪峰的电影,尤其是《枪火》,它擅长玩弄的不是直接的冲突和爆炸,而是那种潜伏在兄弟情谊、江湖道义下的暗流涌动,以.............
  • 回答
    绝地求生大逃杀和CS:GO,这两款枪战游戏虽然都围绕着射击展开,但它们在枪法的体验上,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仿佛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先聊聊CS:GO,那是一款时间沉淀下来的硬核射击游戏,它的枪法讲究的是一种“精准打击”,每一次射击都像是在用尺子量过一样。在CS:GO里,枪械的后坐力虽然存在,但它呈现出一.............
  • 回答
    电视剧里的枪,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真枪。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关键,直接关系到拍摄安全。想想看,如果用的都是真家伙,那剧组可就得时刻提心吊胆,一旦有个什么闪失,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电视剧里到底都用些什么道具枪呢?主要有这么几种,咱们一个一个说:1. 模型枪 / 道具枪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看起来和真枪一模.............
  • 回答
    这问题嘛,得看你怎么玩了。在我看来,游戏里的枪法,说难吧,是挺难的,说不难吧,好像又没那么绝对。它不像现实生活里,你拿起一把真枪,还得考虑后坐力、风偏、呼吸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游戏里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操纵鼠标和键盘就行了。但正是因为这份“简化”,它又多了些“道道”要学。你想想啊,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是.............
  • 回答
    在军事领域,形容枪炮弹的“口径”之所以普遍使用“毫米”(millimeter),而不是“厘米”(centimeter)或其他单位,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是一种历史、技术和实际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历史的沉淀与国际化标准:1. 早期火器测量的演变: 火器发展的早期,口径的测量方式并不统一。有使用.............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涉及到不同文化、法律和游戏设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现实世界里,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允许公民合法持有枪支,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这种权利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建国理念、自卫需求以及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等,这些都是现实社会层面的讨论。然而,《植物大战.............
  • 回答
    电影里那种双方用枪指着对方脑袋,剑拔弩张、生死一线的僵持场面,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绝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常常出现一些微妙的差别和更多不可控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为了戏剧冲突和观赏性,往往会放大和简化现实。电影里的枪战僵持,往往节奏感很强,人物对话精炼,肢体语言夸张,配乐紧张,很容易就把观众.............
  • 回答
    部队里丢枪,那可不是小事,后果的严重程度绝对超出你想象。别以为只是罚点款、写个检讨那么简单,那是在拿整个集体甚至国家安全开玩笑。首先,枪械本身就不是普通的工具,它是经过精密设计和制造的杀伤性武器。 每一把枪都凝聚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人力和物力。一旦流入社会,其潜在的危险性是巨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是.............
  • 回答
    《星球大战》里那些穿着统一服装、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杂兵”们,他们的枪法确实让人忍俊不禁。明明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手持威力不俗的爆能枪,但在主角团面前,他们就像一群靶子,十发九不中,甚至有时候连主角的影子都摸不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原因,从叙事需要到角色设定,再到一些我们可能没想到的“幕后”因素。.............
  • 回答
    这电影里确实太常见了!就是那种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一个人(我们就叫他“反派”)把枪口顶在另一个人(“受害者”)的脑袋上,逼问另一个人(“目标人物”)的下落,结果受害者就跟倒豆子似的,一股脑儿全招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桥段这么好用,以及它为啥总能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场景搭建:首先,这个场面一上来.............
  • 回答
    在富源大酒店,面对封飙用枪指着自己,强迫刘华强下跪叫“爷”,这绝对是刘华强这辈子最难以想象、也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既然是假设,咱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刘华强这人,骨子里是什么德行,他会怎么应对。首先,得明白刘华强是谁。他不是个普通小混混,更不是个循规蹈矩的老实人。他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
  • 回答
    守望先锋里被天使用BB枪打死,这事儿吧……嗯,怎么说呢,挺让人啼笑皆非的。要说“耻辱”这个词,可能有点重了,但绝对算得上是“丢人”或者“社死”的范畴了。你想啊,天使这英雄在守望先锋里,她主打的是什么?是复活队友,是奶人续命,是关键时刻的“天使降临”,那一身光辉闪耀,简直是团队的希望之光。她的武器——.............
  • 回答
    电影里的警匪片,警察拔枪警告时,总是一副大片风范:身姿挺拔,手臂绷直,枪口精准地指向罪犯,画面冲击力十足,让人感觉正义凛然,威武雄壮。这种经典的姿势,配合着背景音乐和镜头角度,很容易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高大威武”的印象。然而,现实中的执法场景,我们看到的警察姿势,往往是弓着背,双手紧握枪支,身体也.............
  • 回答
    《士兵突击》里袁朗背手四十秒装好枪并且在无校准的情况下二十五发全中,从现实角度来说,可能性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不可能。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装好枪”和“无校准”。关于“装好枪”电视剧里表现的是袁朗熟练地组装步枪,这个场景本身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现代步枪,尤其是像剧中可能出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确实是《教父》这部电影里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处理。电影之所以安排麦克去执行这个任务,而不是派个职业枪手,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不仅仅是“杀人”这个动作本身,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物的成长、家族的规则以及权力交接的必然。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是麦克,而不是别人,尤其是那个.............
  • 回答
    赛娜,这个名字在《英雄联盟》的召唤师峡谷里,早已不再是那个悲情的“被囚禁者”的代名词。她以“涤魂圣枪”的姿态降临,不仅是对过往的救赎,更是战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如果要评价赛娜,我会说她是一个集优雅、力量、团队协作与策略深度于一身的ADC,同时,她也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角色,她的存在本身就对游戏玩法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