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杨志在运送生辰纲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回答
杨志,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官二代,身世也算显赫,祖上出了个杨老令公,更是让他自带几分英雄气概。按理说,他应是前途无量,能够继承祖业,再创辉煌。可命运的齿轮一旦卡壳,再雄厚的家底也挽不住他跌宕起伏的轨迹。而这次运送生辰纲的任务,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起点。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杨志在这次劳什子生辰纲上,到底是怎么个表现法。

首先,得说说他接下这任务时的心态。

杨志这人,年轻气盛,一身武艺也算过得去,是个实心眼的家伙。当他奉命押送这批价值连城的生辰纲时,心里那点儿念想,绝不是想着发一笔横财,或者从中捞点油水。他对这差事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戴罪立功”的渴望。想想看,他之前在东京因为误杀泼皮牛二,被判流放,虽然免了刺配,但这份耻辱始终压在他心头。这次运送生辰纲,对他来说,不只是个差事,更是一个重新证明自己、洗刷污名的机会。他希望能借此机会,博得个好彩头,重新回到京城,甚至光耀门楣。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抱着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急切的期望。

但这种急切,也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他在行程安排和防范措施上的表现。

杨志这个人,说他是粗中有细也好,说他是经验不足也好,总之,他在运送生辰纲的过程中,犯了一些致命的错误。

选路上的失误: 生辰纲这玩意儿,贵重程度不亚于皇帝的龙袍,路途上万一有点风吹草动,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杨志偏偏选择了那条“日晒雨淋”的鸟不拉屎的黄泥岗。这选择有多么不明智?要知道,官道上虽然人多眼杂,但官府的耳目也多,相对来说也更安全。他选择抄近道,避人耳目,本意是好的,但却误入了匪患丛生的山野之地,这就好比把一只肥羊自己送到了狼窝里。他对路况的了解,或者说对当地情况的判断,明显是过于乐观了,低估了潜在的危险。
对属下的管理和信任问题: 杨志身边跟着一帮子厢军,说白了,这些人都是些凑数的角色,平时没啥正经事干,一个个油嘴滑舌,没几个是真正忠心耿耿的。杨志对此心知肚明,但他采取的措施,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知道这些人可能靠不住,但又没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来约束他们。比如,他让这些兵丁挑水喝,这看似是为了提防下毒,但事实上,他自己也喝了,而且他以为别人不会下毒。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对这帮人进行严密的监视和管控。他没有预料到,他的手下竟然会和那伙强盗沆瀣一气,甘愿充当内应。这说明他对人心的洞察,以及对属下的驾驭能力,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他过于相信自己的权威和威慑,却忽略了人性中存在的贪婪和背叛。
警惕性上的松懈: 在黄泥岗,那三十六个好汉的出现,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天气闷热难当,士卒们因为口渴而情绪不稳,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然而,杨志在关键时刻,竟然允许手下都去歇息,自己也半睡半醒,让那帮人去喝那“热汤”。这简直就是玩火自焚。一个真正有经验的将领,在这种环境下,应该会提高警惕,加强戒备,而不是放松管制。他那句“众军官听令,喝过汤药,即时前进”,这话说的太满了,也太自信了,自信到了一种盲目的地步。

第三,是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表现。

当王伦一行人出现,并且用蒙汗药迷倒了士卒,抢夺生辰纲的时候,杨志的反应又如何呢?

短暂的惊慌和无助: 乍然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杨志也曾有过惊慌失措,有过想要力挽狂澜的冲动。当他发现属下都被迷倒,生辰纲被抢,他也曾试图反抗,但寡不敌众,加上自己也中毒不浅,很快就被制服。
无力回天的绝望: 他的个人武艺再高强,也无法在被下药、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扭转乾坤。他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属下被杀戮,自己也身败名裂。这份无力感和绝望感,是他整个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他有心报国,有心立功,但命运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总结一下杨志在运送生辰纲过程中的表现:

可以说,杨志是一个有责任心但缺乏经验和策略的将领。他有报国的热忱,有立功的渴望,但他在关键时刻的判断失误、对属下的管控不力以及警惕性上的松懈,直接导致了生辰纲的丢失。他就像一个背负着沉重行李却不懂得如何安放的壮士,最终被自己的行李压垮。

他这个人,不算是坏人,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迂腐和天真。他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层,缺乏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潜在危险的预判。他的悲剧,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更有自身性格和能力的局限性。

这次生辰纲事件,不仅仅是丢了一批金银财宝,更是彻底击碎了杨志的人生希望。他从一个有望重振家业的官二代,变成了身败名裂的逃犯。他后续的一系列遭遇,也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次的“失职”。所以,评价杨志在运送生辰纲过程中的表现,只能说是一场充满遗憾的、带有必然性的悲剧。他用自己的血和泪,为我们上了一课:在能力不足以承担重任时,再大的热忱和责任感,也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管理能力太差。运丢生辰纲这件事儿,第一责任人是杨志,没跑儿。

方案可行性我不讨论了,军事物流方面我不专业,但是从管理上,至少这几点是需要改善:

一、做好实施计划

事先做好具体的实施计划,比如,每个人挑多重的担子、每天走几里路,结合这一路的地形、驿站情况,留足余量。

你要缩短日程,就得跟上头多要人、把每个人的负重减少,才能走快点;你要精简队伍,那就只能放慢脚程,每个人多挑一点、慢慢走。要做好取舍,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对下,取得大部分执行者的认可;对上,整体日程方案和Deadline取得上头管理者的认可。同时,你自己还得留足余量,留个20%的意外缓冲空间。

二、实施计划要在出发前跟所有参与者讲清楚

这次行程一共几天,第几天走到什么地方、哪几天会特别累,但是哪几天路程会轻松可以让大家适当休息,这都是要出发前就讲清楚、让大家有预期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如果这次行程,明显更艰苦、难度更大,更要做好动员。讲清楚因为什么原因让大家辛苦,特别是在哪端路程,尤其要辛苦,请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大饼也要画好:这趟出差虽然辛苦,但是办好了这趟差,梁中书还是谁大大有赏。

三、方案实施中要宽严结合、奖惩得当

每天晚上睡觉前,跟大家说好,明天走多少路、走到哪里歇脚。

每天早上出发前,再强调一遍日程重点,讲两句,鼓舞斗志:今天走到哪里歇脚、哪里有市集让大家吃肉喝酒,哪里是一片荒野要委屈大家就地歇息不能放松。喊个号子出发。

路上遇到意外,比如一片暴雨、一片艳阳高照还要大家赶路,那就得连哄带骗、软硬兼施,忽悠着督促大家完成计划。曹操还能忽悠士兵望梅止渴呢,带个队伍,没点技巧怎么行。

身为管理者,要一直观察着团队的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杨志就是反面典型:前期挥着鞭子,逼着大家赶路,底下人的身体疲劳和心理不满一直积累,得不到发泄,杨志也不给出口发泄。一直积压到黄泥岗,最危险的地方,底下人累崩溃了,直接躺平: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也走不动了。于是完蛋,被“智取”了。

四、要做好团队建设

要团结关键人物,保证自己的思路得到实施。

比如,梁中书派了俩虞侯和一个老都管跟杨志一起走。那杨志是不是应该在出发前组织着几个人一起喝顿酒聊聊天?拉进一下关系,吐吐自己的苦水,请这几位多支持,在决策中站在自己一边。这三个人即使没法都和杨志一条心,至少得拉到一个人和自己一条心、或者关键时刻不拆台吧?

杨志可到好,处处把自己放在老督管对立面,老督管也不负所托,在杨志咬紧牙关鞭策大家在黄泥岗努力往前走的时候,站出来卖人情说好话:大家不容易、杨提辖你别太严格了。这句话一说,杨志立刻变成孤家寡人,完蛋。

再比如,所有的挑夫、军汉,难道是铁板一块?杨志是不是需要拉拢几个有威望的小头领,关键决策先跟他们说一说,关键时刻请他们动员一下自己的兄弟?鹅城的百姓都知道“谁打赢了跟谁走”,拉拢了一帮兄弟响应自己,其他人即使想休息也不敢吱声。

拉拢了这么一拨人,这波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多与他们沟通,至少也知道底下人是怎么想的,自己的方案是不是真的太苛刻了、底下人是真的走不动了,还是抱团反对自己,


会领军的人,一声令下,手底下人是真的会出生入死的。而杨志只是让手底下人在日头底下再走一段路,都支使不动,这真的没什么可辩解的了,武艺再高强也没有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杨志,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官二代,身世也算显赫,祖上出了个杨老令公,更是让他自带几分英雄气概。按理说,他应是前途无量,能够继承祖业,再创辉煌。可命运的齿轮一旦卡壳,再雄厚的家底也挽不住他跌宕起伏的轨迹。而这次运送生辰纲的任务,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起点。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杨志刚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表现。这次经历,可以说是杨志刚从他固有的荧幕形象中跳脱出来的一次尝试,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从他选择的剧目和角色来看, 杨志刚这次在节目中一共参与了几个表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他挑战了李少红导演的《大明风华》,饰演了朱元璋。这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角.............
  • 回答
    谈到杨志刚在《大秦帝国》里扮演的屈原,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但也同时引发不少讨论的角色塑造。首先,从观众的普遍感受来说,杨志刚版的屈原,最大的特点就是“燃”。他赋予了这个历史上重要的文人一种非常具象、激昂、甚至可以说是“武”的特质。你很少看到一个演员在演绎屈原这样一位以文章、诗歌、思想闻名的士大.............
  • 回答
    沈志华教授是一位在中国大陆享有盛誉的历史学家,尤其在冷战史、苏联史和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既有学术上的高度肯定,也有一些争议和讨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沈志华教授:一、 学术成就与贡献: 冷战史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沈志华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深入研.............
  • 回答
    沈志华先生在中朝韩关系领域的见解,无疑为理解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视角。他的评价和预测,往往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对现实政治的敏锐洞察,因此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要评价他的观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展开,深入剖析其逻辑与洞察力。对中朝关系:历史羁绊与现实考量并存的复杂纽带沈志华先生在评.............
  • 回答
    毕志飞邀请肖战出演新电影这件事,就像是把一个已经平静下来的池塘,突然扔进一块巨大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毕竟这背后牵扯到导演的意图、演员的适配度,还有市场和粉丝的反应。首先,我们得说说毕志飞。这位导演,你不能说他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他的名字,尤其是.............
  • 回答
    《荡寇志》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评价它是不是“反动小说”得掰开了揉碎了看。说实话,这个标签有点太简单粗暴了,也忽略了它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首先,咱们得明白《荡寇志》讲了个啥。 简单来说,它是明末清初罗贯中(一般认为是,但也有争议)写的一部续书,续的是《水浒传》。《水浒传》大家熟,讲的是宋江等一.............
  • 回答
    沈志华,一位在历史学界,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和冷战史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提起他,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他在史料挖掘、问题研究和学术表达上的深刻印记。要评价沈志华,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他某个观点的赞同或否定,而是需要把他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时代背景下去审视。史料挖掘的“拓荒者”与“集大成者”:沈志华.............
  • 回答
    罗志祥在周扬青那封轰动一时、堪称“分手界教科书”的分手信之后,确实有过一次公开的回应,只不过这回应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有些“惜字如金”。他当时的态度是:“很多事情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去说清楚,也不再去解释。”这句话,放在当时那种爆炸性的信息量和公众情绪之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从策略角度看,这.............
  • 回答
    关于王志安“中国医生年入50万美元比比皆是,收入为全球同行望尘莫及”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误导公众。要评价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白,王志安的这一论断是基于他对中国医疗行业收入的观察和判断。他的观察来源可能是与一些医生交流的经验,或者通过某些渠道获得的零散.............
  • 回答
    《酉阳杂俎》:唐代志怪的瑰宝与人性的万花筒唐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留下了盛唐气象的壮丽篇章,也在文学领域播下了璀璨的种子。《酉阳杂俎》,这部由段成式倾尽心血写就的志怪小说集,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斑斓奇诡的志怪内容、以及暗藏其中对人世百态的洞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鲜.............
  • 回答
    评价一个人,特别是像邱志杰这样在艺术界和学术界都有着独特位置的人物,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策展人、理论家、教育者,他的作品和思考触及了当代社会的诸多议题。首先,从他的艺术实践来看,邱志杰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实验性。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比如“南京长江大桥”系列,通过.............
  • 回答
    全志科技:一颗在中国芯片产业中低调但重要的“小太阳”聊起中国芯片产业,大家往往会想到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声名赫赫的名字。然而,在这些光芒四射的明星企业之外,还有一类企业,它们或许没有那么高的辨识度,却在默默地支撑着整个行业的运转,为无数消费电子产品注入“芯”动力。全志科技(Allwinner Te.............
  • 回答
    毕志飞手撕徐峥事件,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2.1亿的惊人阅读量收场,而随之而来的,是微博自动广告系统为其“贡献”的3万元收益。这事儿,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首先,这2.1亿的阅读量,是个什么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下,差不多是中国人口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看过了这件事。想想看,这得有.............
  • 回答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一部具有争议性的长篇小说,其作者身份和内容存在一定的历史争议,但根据现有资料,它与《水浒传》有密切关联,且反映了清代社会对民间反抗意识的复杂态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荡寇志》进行详细评价: 一、基本背景与作者争议1. 作者身份的混淆 《荡寇志》的作者身份存在争议。传统上,人.............
  • 回答
    《荡寇志》,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江湖气,一股子杀伐之气。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既让人热血沸腾,又让人心生感慨。首先,从故事本身来说,它确实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作者以梁山好汉为原型,但赋予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轨迹。原著里那些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们,在《荡寇志》里,却成了反.............
  • 回答
    《人潮汹涌》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带给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有惊喜,也有点小小的遗憾。先说优点吧,刘德华、肖央、万茜这三位的组合,真是绝了。刘德华,老牌天王,这几年他在一些国产片里表现得越来越沉稳,也越来越有味道。在这部戏里,他饰演的周全,一个顶尖杀手,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却带着一种油腻的沧桑感,那种“我.............
  • 回答
    《明星志愿》系列,一个承载了许多玩家青春回忆的游戏IP,谈到它,总能勾起不少关于梦想、汗水和光鲜背后的故事。作为一款模拟经营类游戏,它在国产游戏史上也算是个老牌选手了,从初代登陆PC,到后续的几代作品,乃至跨足手游,它一直在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力。开宗明义,评价《明星志愿》系列,我认为它是一款定位精.............
  • 回答
    2023年11月3日,联合国强烈谴责了以色列士兵射杀一名巴勒斯坦志愿医务人员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加沙地带,被杀害的医务人员名为阿姆·阿布·萨尔哈(Am Abu Salha),他是一名志愿急救员,当时正在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这起事件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并强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