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荡寇志》,真的是所谓的「反动小说」吗?

回答
《荡寇志》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评价它是不是“反动小说”得掰开了揉碎了看。说实话,这个标签有点太简单粗暴了,也忽略了它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首先,咱们得明白《荡寇志》讲了个啥。 简单来说,它是明末清初罗贯中(一般认为是,但也有争议)写的一部续书,续的是《水浒传》。《水浒传》大家熟,讲的是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替天行道,绿林好汉最后被招安,然后征辽、征田虎、征王庆,最后征方腊。而《荡寇志》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描写宋江他们最后如何被奸臣李林甫利用,镇压了方腊的起义,然后又被高俅等人陷害,最终全军覆没的悲剧。

那么,为什么会被贴上“反动小说”的标签呢? 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 对《水浒传》精神的“背叛”: 《水浒传》在很多读者心中,代表的是一种反抗精神,是对腐朽官场的控诉,是底层人民的反抗。梁山好汉们的江湖义气、替天行道,虽然有其局限性,但确实 resonated(引起共鸣)了许多人。而《荡寇志》呢?它把梁山好汉们描绘成了一群被利用的工具,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甚至还被描绘成“盗贼”,最终被“官军”剿灭。这在很多崇尚《水浒传》反抗精神的人看来,简直是“篡改历史”,“丑化英雄”。

2. “招安”路线的“肯定”: 《水浒传》虽然写了招安,但结局是悲剧的,这本身就带有对招安路线的质疑和批判。《荡寇志》则进一步强化了招安后的“积极意义”,它强调了“忠君报国”的重要性,通过梁山好汉们最后的“贡献”(虽然最终也失败了),似乎是在说,即便你曾经是“草寇”,只要你能“归正”,为朝廷效力,那也是可以的。这与《水浒传》那种“逼上梁山”的逻辑是不同的。

3. 历史背景下的解读: 《荡寇志》成书于明末清初,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和一些士大夫更倾向于强调“安定”、“忠君”,反对“造反”。《荡寇志》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把农民起义(如方腊起义)描绘成“叛乱”,而把镇压起义描绘成“平叛”,这种立场就与后世某些革命叙事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但是,说它是“反动小说”,是不是就全错,或者说就一无是处了呢? 我觉得这太片面了。

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荡寇志》在写作技巧上,在人物塑造上,在情节的安排上,都有其可取之处。它延续了《水浒传》那种白话小说生动形象的风格,尤其是在描写战争场面、人物心理等方面,有不少精彩的段落。比如,它对李林甫这个奸臣的刻画,对宋江集团从得意到绝望的心理转变,都有着细腻的笔触。

历史的反思: 《荡寇志》虽然站在了“忠君”的立场,但它并非完全没有反思。它写出了梁山好汉们招安后的遭遇,写出了他们被奸臣利用,最终悲惨收场的命运。这本身就是对“招安”路线的一种深刻揭示,它暗示了在那个黑暗的政治环境下,即使是最有能力的“好汉”,一旦脱离了群众基础,一旦依附于腐朽的权力,最终也难逃被吞噬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它也提供了一种对历史和人性的审视。

“反动”标签的时代性: 所谓“反动小说”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20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审判。在那个时期,强调革命、反抗、阶级斗争是主流,对一切可能被解读为“维护旧秩序”、“歌颂统治者”的作品,都会被打上“反动”的标签。《荡寇志》不幸就成为了这样一个牺牲品。

我的个人看法是:

《荡寇志》不能简单地用“反动小说”来概括。它确实在某些方面与《水浒传》的“反抗精神”相悖,也确实有迎合当时官方意识形态的倾向。但同时,它也是一部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历史反思意义的作品。

我们可以说它是 “保守派视角下的《水浒传》续书”,或者 “带有传统政治伦理色彩的悲剧故事”。它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水浒传》故事的可能性,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君”与“侠义”之间,常常存在着张力。

将《荡寇志》简单地打入“反动”的冷宫,不仅是对这部作品的矮化,也是对中国文学史复杂性的忽视。理解《荡寇志》,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去体会它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创作意图,以及它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独特的思想和社会风貌。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水浒传》故事后续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让我们思考,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与政治的走向,是如何交织在一起,谱写出悲喜交加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动小说」这个称呼,只是存在于我国把阶级斗争当做主要政策和任务的时期,现在的文学界评价过去的文学作品,仍可以使用进步作品的头衔,但对于反动作品这一头衔基本已不会采用。

建国后到文革后这段时间,文学史评论还是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因为我国是依靠底层人民起义获得政权的,所以对于历史上以底层人民为主体的起义事件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从最早春秋时期的盗拓起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一直到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当然我们知道,这些王朝末期的起义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战争,因此这些评价也都不是完全肯定的,会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混入起义军的地主阶级(如刘秀等)等作为补充说明。相对的,关于对农民起义军持肯定态度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说唐》等,不会说这是什么“进步作品”,只会说在描写底层人民起义方面该作品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同时也会指出这些作品出于作者认识的局限性和本身行为立场的缘故,有若干不足云云……虽然现在很多学者已经不再对农民起义持肯定态度,但不得不说这种用阶级分析法分析作品的方法还是非常实用的。

说完了古代肯定农民起义的作品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小说”、而不是”进步小说“后。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时期‘反动小说’是如何定义的,既然肯定是属于进步,那么对农民起义持否定态度的小说一定就是属于“带有反动性质”的作品,如《荡寇志》、《三遂平妖传》等。

按照“反动”的标准,说《荡寇志》属于反动性质,主要体现在:

一,污蔑底层人民的起义为盗贼、贼寇,全盘否定他们的起义是属于逼上梁山(这点可称为反人民);

二,为被原著中被起义人民击毙的恶霸人物翻案和反攻倒算,比如压迫柴进的殷天锡,《荡寇志》中搞出一个他的儿子盖天锡,曾家市教头史文恭弟弟史谷恭等,这些人后来报了仇(这点可称为维护地主阶级立场);

三,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到不知廉耻的地步,北宋宋徽宗是个什么人物想必不用我多说,《荡寇志》结尾花了好大篇章,又是写将士凯旋,又是写他们四处考察贼窝,安定当地百姓,又是写他们如何写出历史著作云云,把个北宋末代王朝简直写得可以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了(这点可称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立场);

因为《荡寇志》诞生于清朝开始走向衰败的后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社会开始走向解体,那么作为封建社会主体的地主阶级,自然已成为落后阶级,苟延残喘的统治阶级清王朝也自然成为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绊脚石,为这两个主体唱赞歌,“反动性质的小说“这顶帽子,《荡寇志》是戴定了。虽然目前除了官方的,文学界主流已经不再采用这种分析方式,但我觉得,这还是有些实际意义的。

那么,解决了”反动小说“这个问题,《荡寇志》这部作品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它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文中的一些描写都可以,作者对情节设置也是破费一番功夫的,有的地方也在很努力得试图揣摩《水浒传》(比如陈希真三打兖州城等),鲁迅在《中国文学史纲要》中也提过:”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

其次,从战争小说的角度出发,这应当是一部不错的古典战争文学作品,毕竟作者参加过围剿农民起义,有过军事经验。因此在描写排兵布阵,指挥作战上就显得比《说岳》等二流子作品强得多。作者把小小的山东演化作一个小全国战场,梁山军和朝廷军分别各有四五个集团军在几条战线同时厮杀,一个城一个城的攻破,看得很带感。作者还颇有想象力的造出了奔雷车、沉螺舟、火绳枪(张清就是被一枪打死的ORZ)等宋代根本不可能有的兵器;

人物塑造方面,可以说作者是非常失败,弄巧成拙的。他塑造的36雷将、18辅助等,除了大力怪娘陈丽卿有点个性外,其他都很脸谱化,除了打仗和显示本领没啥突出的性格描写使人印象深刻。他写云天彪让傅云飞锤偷袭关胜,还假惺惺得让关胜回去,写李成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背后偷袭斩首杨志,反而显得这些”正面人物“假仁假义。而被他痛斥的梁山贼寇,在他笔下却反而显得有情有义,真是讽刺;

最后,这部书歌功颂德的目的,还是很显见的。除了之前提到的结尾令人作呕的改编历史外,文中一些人物的取名还”颇具匠心“,比如主角之一祝万年、祝永清兄弟,什么意思呢?祝大清王朝万年。

因此,总的评价说,这是一部文笔结构尚可、思想上毫无建树和可取之处的纯技巧类作品。考虑到中外名著的评价标准向来看重的是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这部对统治政权的献礼之作被排除在大雅之堂外,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PS:看看无妨,我家里也有一本,哈哈~~)

user avatar

仔细读过书的人都会发现:《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对《水浒传》是真爱,铁杆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荡寇志》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评价它是不是“反动小说”得掰开了揉碎了看。说实话,这个标签有点太简单粗暴了,也忽略了它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首先,咱们得明白《荡寇志》讲了个啥。 简单来说,它是明末清初罗贯中(一般认为是,但也有争议)写的一部续书,续的是《水浒传》。《水浒传》大家熟,讲的是宋江等一.............
  • 回答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一部具有争议性的长篇小说,其作者身份和内容存在一定的历史争议,但根据现有资料,它与《水浒传》有密切关联,且反映了清代社会对民间反抗意识的复杂态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荡寇志》进行详细评价: 一、基本背景与作者争议1. 作者身份的混淆 《荡寇志》的作者身份存在争议。传统上,人.............
  • 回答
    《荡寇志》,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江湖气,一股子杀伐之气。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既让人热血沸腾,又让人心生感慨。首先,从故事本身来说,它确实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作者以梁山好汉为原型,但赋予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轨迹。原著里那些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们,在《荡寇志》里,却成了反.............
  • 回答
    微博上的“支荡石”超话,这是一个让很多网民感到好奇又有些迷惑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话题本身来看,“支荡石”这个词组的含义,可以说是相当模糊和具有争议的。它不是一个大众熟知的概念,也并非来自某个官方定义或者约定俗成的用法。在互联网语境下,这种词汇的出现往往带有某种“隐喻”或.............
  • 回答
    如果崇祯皇帝真能做到这一切,历史的长河定会流淌出截然不同的赞歌。那些关于他“多疑”、“刚愎自用”的标签,怕是早已被“英明神武”、“力挽狂澜”的光辉所取代。想象一下,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最终被彻底扑灭,漫山遍野的烽火熄灭,那原本摇摇欲坠的江山,便如同涅槃重生一般,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崇祯皇帝,这位曾经背负.............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