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方程怎么求?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求两个球面交线的正圆柱方程。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几何问题,涉及到空间曲线的表示和圆柱面的方程。我尽量用一种比较“实在”的方式,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

球面交线: 两个球面相交,它们交出来的是一个圆(或者只有一个点,或者完全不相交,但我们讨论的是相交的情况)。这个圆在空间里,就像一个圆环。
正圆柱: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圆柱,它的轴线垂直于它的底面。
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 意思就是,我们要找一个圆柱,它的轴线正好垂直于那个由两个球面相交形成的圆所在的平面,而且这个圆柱的底面(或者说它“包裹”着)那个交线圆。

为什么这个圆柱叫“正圆柱”?

我们知道,一般的圆柱,它的“轴线”可以跟底面不成直角。比如,斜着切一个圆柱,得到的截面可能不是圆。但“正圆柱”强调的就是那种“笔直”的圆柱,轴线和底面是垂直的。

核心问题:如何找到这个正圆柱的“姿态”?

要想写出一个圆柱的方程,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

1. 轴线的位置和方向(一条直线): 这决定了圆柱的“朝向”。
2. 圆柱的半径: 这决定了圆柱的“粗细”。

而我们手头的信息是“两个球面的交线”。所以,关键就是如何从这个交线圆的信息,反推出轴线和半径。

第一步:确定交线圆的性质

设我们有两个球面,它们的方程分别是:

球面1:$(xa_1)^2 + (yb_1)^2 + (zc_1)^2 = r_1^2$
球面2:$(xa_2)^2 + (yb_2)^2 + (zc_2)^2 = r_2^2$

这里 $(a_i, b_i, c_i)$ 是球心,$r_i$ 是半径。

关键点来了: 两个球面的交线,其实是一个圆。我们怎么知道它是个圆呢?

两个球面的方程相减:
$(xa_1)^2 + (yb_1)^2 + (zc_1)^2 r_1^2 = 0$
$(xa_2)^2 + (yb_2)^2 + (zc_2)^2 r_2^2 = 0$

把第二个方程从第一个方程里减去:
$[(xa_1)^2 (xa_2)^2] + [(yb_1)^2 (yb_2)^2] + [(zc_1)^2 (zc_2)^2] (r_1^2 r_2^2) = 0$

展开平方项,比如 $(xa_1)^2 (xa_2)^2 = (x^2 2a_1x + a_1^2) (x^2 2a_2x + a_2^2) = 2(a_2a_1)x + (a_1^2 a_2^2)$。
你会发现,所有的 $x^2, y^2, z^2$ 项都会被约掉。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关于 $x, y, z$ 的线性方程:

$2(a_2a_1)x + 2(b_2b_1)y + 2(c_2c_1)z + (a_1^2+b_1^2+c_1^2r_1^2) (a_2^2+b_2^2+c_2^2r_2^2) = 0$

这个方程代表的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叫做根平面。

交线的几何意义: 这个根平面包含了两个球面所有的交点。也就是说,两个球面的交线就位于这个平面上。

现在我们知道,交线是一个圆,并且这个圆位于一个特定的平面上。

第二步:确定正圆柱的轴线

我们要找的正圆柱,它的轴线要垂直于这个交线所在的平面。

根平面的法向量: 上面那个线性方程 $Ax + By + Cz + D = 0$ 的法向量就是 $(A, B, C)$。
在这里,法向量 $vec{n} = (2(a_2a_1), 2(b_2b_1), 2(c_2c_1))$。
这个法向量的方向,就是我们正圆柱轴线的方向。

轴线的方向向量: 我们可以用 $vec{v} = (a_2a_1, b_2b_1, c_2c_1)$ 作为轴线的方向向量(前面那个常数2可以省略,因为我们只关心方向)。

所以,我们找到了圆柱的轴线的方向。但轴线在哪条线上?

轴线必须穿过交线圆的圆心。

交线圆的圆心: 交线圆的圆心,是根平面与连接两个球心连线(这条线段在根平面上的垂足)的交点。
设球心为 $O_1(a_1, b_1, c_1)$ 和 $O_2(a_2, b_2, c_2)$。连接 $O_1O_2$ 的向量是 $vec{O_1O_2} = (a_2a_1, b_2b_1, c_2c_1)$。
根平面 $2(a_2a_1)x + 2(b_2b_1)y + 2(c_2c_1)z + K = 0$ (其中 K 是常数部分) 的法向量就是 $vec{n} = (a_2a_1, b_2b_1, c_2c_1)$。
你会发现,连接两个球心 $O_1O_2$ 的直线,正好垂直于根平面!

所以,交线圆的圆心,就是直线 $O_1O_2$ 与根平面的交点。
直线 $O_1O_2$ 的参数方程可以写成:
$x = a_1 + t(a_2a_1)$
$y = b_1 + t(b_2b_1)$
$z = c_1 + t(c_2c_1)$

把这个代入根平面方程,就可以解出 $t$ 值,从而找到圆心 $C(x_0, y_0, z_0)$。

$2(a_2a_1)[a_1 + t(a_2a_1)] + 2(b_2b_1)[b_1 + t(b_2b_1)] + 2(c_2c_1)[c_1 + t(c_2c_1)] + K = 0$
$2(a_2a_1)a_1 + 2t(a_2a_1)^2 + 2(b_2b_1)b_1 + 2t(b_2b_1)^2 + 2(c_2c_1)c_1 + 2t(c_2c_1)^2 + K = 0$

$2[t((a_2a_1)^2 + (b_2b_1)^2 + (c_2c_1)^2)] + 2(a_1(a_2a_1) + b_1(b_2b_1) + c_1(c_2c_1)) + K = 0$

解出 $t$。这个 $t$ 对应的点就是交线圆的圆心 $C$。

现在我们知道圆柱的轴线: 它是一条过点 $C(x_0, y_0, z_0)$,方向向量为 $vec{v} = (a_2a_1, b_2b_1, c_2c_1)$ 的直线。

第三步:确定圆柱的半径

圆柱的半径就是交线圆的半径。

交线圆的半径 $r_{交线}$:
我们已经得到了交线圆所在的平面方程 $Ax + By + Cz + D = 0$(比如根平面)。
我们还知道交线圆的圆心 $C(x_0, y_0, z_0)$。
交线圆上的任意一个点,都既在球面1上,也在球面2上。我们取一个点 $P(x, y, z)$ 作为交线圆上的点。
那么,这个点 $P$ 到圆心 $C$ 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r_{交线}^2 = (xx_0)^2 + (yy_0)^2 + (zz_0)^2$

但我们通常直接用球面的信息来计算这个半径。
交线圆的半径 $r_{交线}$ 是球面1(或球面2)的半径 $r_1$ 和球心 $O_1$ 到根平面的距离 $d_1$ 的关系。
想象一下,从球心 $O_1$ 向根平面做垂线,垂足就是交线圆的圆心 $C$。$O_1C$ 的长度就是 $d_1$。
$O_1C$ 加上交线圆半径的平方,等于球半径的平方 ($O_1C^2 + r_{交线}^2 = r_1^2$)。
所以,$r_{交线}^2 = r_1^2 d_1^2$。

$d_1$ 是球心 $O_1(a_1, b_1, c_1)$ 到根平面 $2(a_2a_1)x + 2(b_2b_1)y + 2(c_2c_1)z + K = 0$ 的距离。
$d_1 = frac{|2(a_2a_1)a_1 + 2(b_2b_1)b_1 + 2(c_2c_1)c_1 + K|}{sqrt{(2(a_2a_1))^2 + (2(b_2b_1))^2 + (2(c_2c_1))^2}}$
$d_1 = frac{|2(a_2a_1)a_1 + 2(b_2b_1)b_1 + 2(c_2c_1)c_1 + (a_1^2+b_1^2+c_1^2r_1^2) (a_2^2+b_2^2+c_2^2r_2^2)|}{2sqrt{(a_2a_1)^2 + (b_2b_1)^2 + (c_2c_1)^2}}$

$r_{交线}^2 = r_1^2 d_1^2$。

现在我们知道了圆柱的半径 $R = r_{交线}$。

第四步:写出正圆柱的方程

一个以点 $C(x_0, y_0, z_0)$ 为中心,方向向量为 $vec{v} = (a, b, c)$ (这里 $(a, b, c) = (a_2a_1, b_2b_1, c_2c_1)$),半径为 $R$ 的正圆柱方程,可以用距离来表示。

圆柱上的任意一点 $P(x, y, z)$ 到圆柱轴线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半径 $R$。

点 $P(x, y, z)$ 到轴线(过 $C$,方向为 $vec{v}$)的垂直距离的平方:
向量 $CP = (xx_0, yy_0, zz_0)$。
这个向量在方向向量 $vec{v}$ 上的投影是 $ ext{proj}_{vec{v}} CP = frac{CP cdot vec{v}}{|vec{v}|^2} vec{v}$。
垂直于 $vec{v}$ 的分量是 $CP ext{proj}_{vec{v}} CP$。
垂直距离的平方就是 $|CP ext{proj}_{vec{v}} CP|^2$。

另一种更直观的计算垂直距离平方的方法是:
距离平方 $= |CP|^2 ( ex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中的投影长度})^2$
点 $P(x, y, z)$ 到过点 $C(x_0, y_0, z_0)$ 且方向向量为 $vec{v}=(a,b,c)$ 的直线的距离 $d$ 为:
$d = frac{| vec{CP} imes vec{v} |}{|vec{v}|}$
所以,距离的平方 $d^2 = frac{| vec{CP} imes vec{v} |^2}{|vec{v}|^2}$。

我们要求的就是 $d^2 = R^2$。
$vec{CP} = (xx_0, yy_0, zz_0)$
$vec{v} = (a, b, c)$

$vec{CP} imes vec{v} = egin{vmatrix} mathbf{i} & mathbf{j} & mathbf{k} \ xx_0 & yy_0 & zz_0 \ a & b & c end{vmatrix} = ( (yy_0)c (zz_0)b ) mathbf{i} ( (xx_0)c (zz_0)a ) mathbf{j} + ( (xx_0)b (yy_0)a ) mathbf{k}$

$| vec{CP} imes vec{v} |^2 = ((yy_0)c (zz_0)b)^2 + ((xx_0)c (zz_0)a)^2 + ((xx_0)b (yy_0)a)^2$
$|vec{v}|^2 = a^2 + b^2 + c^2$

所以,圆柱的方程是:
$frac{((yy_0)c (zz_0)b)^2 + ((xx_0)c (zz_0)a)^2 + ((xx_0)b (yy_0)a)^2}{a^2 + b^2 + c^2} = R^2$

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正圆柱方程。

总结一下步骤:

1. 写出两个球面的方程。
2. 通过相减得到根平面方程 $Ax + By + Cz + D = 0$。
3. 确定轴线方向向量: $vec{v} = (A, B, C)$ (或者更简单的 $(a_2a_1, b_2b_1, c_2c_1)$)。
4. 计算交线圆的圆心 $C(x_0, y_0, z_0)$: 找到直线 $O_1O_2$ 与根平面的交点。
5. 计算交线圆的半径 $R$: $R^2 = r_1^2 d(O_1, ext{根平面})^2$。
6.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构造圆柱方程:
$frac{| vec{CP} imes vec{v} |^2}{|vec{v}|^2} = R^2$
其中 $P=(x, y, z)$ 是圆柱上的任意一点,$C$ 是圆心,$vec{v}$ 是轴线方向向量。

一个简化思想:坐标变换

如果觉得上面的公式推导有点繁琐,还可以换个思路:

1. 找到轴线: 确定圆心 $C$ 和方向向量 $vec{v}$。
2. 进行坐标变换:
将坐标系平移,使新的原点与 $C$ 重合。
再进行旋转,使新的 $z'$ 轴(例如)与 $vec{v}$ 方向重合。
在新的坐标系 $(x', y', z')$ 下,圆柱的方程就非常简单了:$x'^2 + y'^2 = R^2$。
3. 将新坐标反变换回旧坐标。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更优雅,但实际操作中,进行准确的旋转矩阵计算也需要细心。

例子(简单示意):

假设有两个球面:
球面1:$x^2 + y^2 + z^2 = 4$ (球心 $O_1=(0,0,0)$, 半径 $r_1=2$)
球面2:$(x1)^2 + y^2 + z^2 = 4$ (球心 $O_2=(1,0,0)$, 半径 $r_2=2$)

1. 相减:
$x^2+y^2+z^2 4 = 0$
$(x1)^2+y^2+z^2 4 = 0$
相减得:$x^2 (x1)^2 = 0 implies x^2 (x^2 2x + 1) = 0 implies 2x 1 = 0$。
根平面是 $x = 1/2$。

2. 轴线方向: 根平面是 $1x + 0y + 0z 1/2 = 0$,所以法向量是 $(1, 0, 0)$。轴线方向向量 $vec{v} = (1, 0, 0)$。
这也和 $O_1O_2$ 向量 $(1,0,0)$ 一致。

3. 圆心: 根平面 $x=1/2$ 与直线 $O_1O_2$ (也就是 $x$ 轴,$y=0, z=0$) 的交点是 $(1/2, 0, 0)$。所以圆心 $C=(1/2, 0, 0)$。

4. 半径:
球心 $O_1=(0,0,0)$ 到根平面 $x1/2=0$ 的距离 $d_1 = frac{|01/2|}{sqrt{1^2}} = 1/2$。
交线圆半径 $R$ 满足 $R^2 = r_1^2 d_1^2 = 2^2 (1/2)^2 = 4 1/4 = 15/4$。
所以 $R = sqrt{15}/2$。

5. 圆柱方程:
圆心 $C=(1/2, 0, 0)$,方向向量 $vec{v}=(1, 0, 0)$,半径 $R=sqrt{15}/2$。
设 $P=(x, y, z)$ 是圆柱上的点。
$vec{CP} = (x1/2, y, z)$。
$vec{v} = (1, 0, 0)$。
$|vec{v}|^2 = 1^2 + 0^2 + 0^2 = 1$。
$vec{CP} imes vec{v} = egin{vmatrix} mathbf{i} & mathbf{j} & mathbf{k} \ x1/2 & y & z \ 1 & 0 & 0 end{vmatrix} = (0 0)mathbf{i} (0 (x1/2))mathbf{j} + (0 y)mathbf{k} = (x1/2)mathbf{j} ymathbf{k}$
$| vec{CP} imes vec{v} |^2 = (x1/2)^2 + (y)^2 = (x1/2)^2 + y^2$

所以圆柱方程是:
$frac{(x1/2)^2 + y^2}{1} = (sqrt{15}/2)^2 = 15/4$
$(x1/2)^2 + y^2 = 15/4$

这个结果有点意外,它看起来像个圆柱,但轴线却是 $x$ 轴。仔细想想,我们的交线是在平面 $x=1/2$ 上的一个圆,圆心是 $(1/2, 0, 0)$。如果圆柱轴线是 $x$ 轴,它和交线圆所在的平面 ($x=1/2$) 并不垂直。

问题出在哪里?
这里要区分“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和“以两球面交线圆为底面的正圆柱”。
我上面的推导,是找到了交线圆,然后找了一个“跟交线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且“包含交线圆”的正圆柱。
但原文更可能的理解是:这个圆柱的轴线,就是连接两个球心的直线。

如果轴线就是连接球心 $O_1O_2$ 的直线,并且这个圆柱“恰好”能包住交线圆,那么半径怎么确定?
这种情况下,轴线的方向就是 $vec{v} = O_2 O_1$。
半径 $R$ 应该是什么?
如果圆柱“包裹”住交线,那么它的半径 $R$ 应该大于等于交线圆的半径。
但“正圆柱方程”这个说法,通常意味着它有一个确定的半径,并且这个圆柱是由交线圆“确定”的。

重新理解“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
一种常见的理解是,这个正圆柱的轴线是连接两个球心的直线,而圆柱的半径等于交线圆的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轴线方向是 $vec{v} = (a_2a_1, b_2b_1, c_2c_1)$。
圆心 $C$ 仍然是 $O_1O_2$ 与根平面的交点。
半径 $R$ 仍然是交线圆的半径。
那么,圆柱方程就是:
$frac{| vec{CP} imes vec{v} |^2}{|vec{v}|^2} = R^2$

回到上面的例子:
$O_1=(0,0,0), O_2=(1,0,0), C=(1/2,0,0), vec{v}=(1,0,0), R^2=15/4$。
$vec{CP} = (x1/2, y, z)$。
$vec{v} = (1, 0, 0)$。
$|vec{v}|^2 = 1$。
$vec{CP} imes vec{v} = (x1/2)mathbf{j} ymathbf{k}$
$| vec{CP} imes vec{v} |^2 = (x1/2)^2 + y^2$
方程是 $(x1/2)^2 + y^2 = 15/4$。

这个方程描述的是一个轴线是 $x$ 轴,圆心在 $(1/2, 0, 0)$ 处的圆柱。
但问题是,轴线 $x$ 轴和交线圆所在的平面 $x=1/2$ 并不垂直!

难道“正圆柱”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轴线垂直于根平面”?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的第一种推导是正确的:
轴线方向是根平面的法向量。
轴线过交线圆的圆心。
半径是交线圆的半径。

再看我第一个例子:
根平面 $x = 1/2$。轴线方向 $vec{v}=(1,0,0)$。
圆心 $C=(1/2, 0, 0)$。
半径 $R=sqrt{15}/2$。

如果圆柱的轴线就是根平面的法向量方向,并且过圆心。
那么,轴线应该是一个过 $(1/2, 0, 0)$ 并且方向是 $(1, 0, 0)$ 的直线,也就是 $x$ 轴本身。
这个轴线($x$ 轴)确实和根平面 $x=1/2$ 是垂直的!
所以,我的那个推导是符合“轴线垂直于根平面”的理解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的定义。
通常,当说到“某曲线”的正圆柱时,是指圆柱的轴线垂直于该曲线所在的平面,并且圆柱包含该曲线。

如果定义为:轴线是 $O_1O_2$ 连线,半径是交线半径。
那么,这种圆柱不一定是“正圆柱”(轴线不一定垂直于交线所在的平面)。

如果定义为:轴线垂直于交线所在的平面,且过交线圆心,半径等于交线半径。
那么,轴线方向就是根平面的法向量。
这就是我前面推导的那个,最终得到了 $(x1/2)^2 + y^2 = 15/4$ 的结果。
这个圆柱的轴线是 $x$ 轴,它确实垂直于交线所在的平面 $x=1/2$。

所以,根据“轴线垂直于交线所在的平面”这个更标准的几何定义,我的第一个推导是正确的。

让我们再检查一下。
球面1:$x^2+y^2+z^2 = 4$
球面2:$(x1)^2+y^2+z^2 = 4$
交线在平面 $x=1/2$ 上。
圆心在 $(1/2, 0, 0)$。
半径 $R=sqrt{15}/2$。
轴线是过 $(1/2, 0, 0)$ 且垂直于 $x=1/2$ 平面的直线,即 $x$ 轴。
方程是 $(x1/2)^2 + y^2 = R^2$ 吗?
不,轴线是 $x$ 轴,其方向向量是 $(1,0,0)$。
从一个点 $(x,y,z)$ 到 $x$ 轴的距离平方是 $y^2+z^2$。
所以,如果轴线是 $x$ 轴,方程应该是 $y^2+z^2 = R^2$。
但这个圆柱的“圆心”在哪里?轴线是 $x$ 轴,它穿越了整个 $x$ 轴。
如果圆柱的“轴线”要过交线圆的圆心 $(1/2,0,0)$,并且是 $x$ 轴,那这个描述就有点重叠了。

澄清定义:
一个圆柱,由一条轴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半径 $R$ 确定。圆柱上的任意点到轴线的垂直距离等于 $R$。
“过两球面交线的正圆柱”:
1. 轴线: 垂直于包含交线的平面(根平面)的直线。
2. 轴线位置: 穿过交线圆的圆心。
3. 半径: 交线圆的半径。

所以,对于示例:
根平面 $x = 1/2$。
交线圆圆心 $C = (1/2, 0, 0)$。
轴线方向 $vec{v} = (1, 0, 0)$。
轴线是一条过 $C=(1/2, 0, 0)$ 且方向为 $vec{v}=(1, 0, 0)$ 的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 $x$ 轴。
半径 $R = sqrt{15}/2$。

那么,一个过点 $C(1/2, 0, 0)$,方向为 $vec{v}=(1, 0, 0)$,半径为 $R$ 的圆柱方程是:
$P=(x, y, z)$
$vec{CP} = (x1/2, y, z)$
$vec{v} = (1, 0, 0)$
$|vec{v}|^2 = 1$
$vec{CP} imes vec{v} = (y cdot 0 z cdot 0)mathbf{i} ((x1/2)cdot 0 zcdot 1)mathbf{j} + ((x1/2)cdot 0 ycdot 1)mathbf{k}$
$vec{CP} imes vec{v} = zmathbf{j} ymathbf{k}$
$| vec{CP} imes vec{v} |^2 = z^2 + (y)^2 = z^2 + y^2$

方程是 $frac{z^2 + y^2}{1} = R^2 = 15/4$。
所以,$y^2 + z^2 = 15/4$。

这个方程 $y^2+z^2=15/4$ 描述的是一个以 $x$ 轴为轴线,半径为 $sqrt{15}/2$ 的圆柱。
它确实通过了交线圆的圆心 $(1/2, 0, 0)$ (因为代入 $y=0, z=0$ 成立)。
它的轴线 ($x$ 轴) 确实垂直于交线所在的平面 ($x=1/2$)。

嗯,这个理解是通的。
我的第一个推导,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frac{((yy_0)c (zz_0)b)^2 + ((xx_0)c (zz_0)a)^2 + ((xx_0)b (yy_0)a)^2}{a^2 + b^2 + c^2} = R^2$
代入 $C=(1/2, 0, 0)$,$vec{v}=(a,b,c)=(1,0,0)$,$R^2=15/4$:
$x_0=1/2, y_0=0, z_0=0, a=1, b=0, c=0$
$frac{((y0)cdot 0 (z0)cdot 0)^2 + ((x1/2)cdot 0 (z0)cdot 1)^2 + ((x1/2)cdot 0 (y0)cdot 1)^2}{1^2 + 0^2 + 0^2} = 15/4$
$frac{0 + (z)^2 + (y)^2}{1} = 15/4$
$z^2 + y^2 = 15/4$

一致了! 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总结再一遍,并且稍微精炼:

1. 根平面:由两个球面方程相减得到一个线性方程 $Ax+By+Cz+D=0$。这就是包含交线的平面。
2. 圆柱轴线:
方向: 根平面的法向量 $vec{v}=(A, B, C)$。
位置: 交线圆的圆心 $C$。圆心是直线 $O_1O_2$ (由两个球心 $O_1, O_2$ 确定的直线) 与根平面的交点。
3. 圆柱半径:交线圆的半径 $R$。可以通过 $R^2 = r_1^2 d(O_1, ext{根平面})^2$ 计算。
4. 圆柱方程:利用点 $P(x, y, z)$ 到过点 $C$ 方向为 $vec{v}$ 的直线的距离平方等于 $R^2$ 来构造:
$frac{| vec{CP} imes vec{v} |^2}{|vec{v}|^2} = R^2$
展开后就是最终的代数方程。

这个过程确实是需要耐心去计算。希望能讲得足够细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球方程做差

这个是两球交线圆 所在平面 ,此平面的单位法向量

与所求圆柱面母线平行. 而圆柱对称轴通过原点,只需知道圆柱半径 即可列出圆柱方程:

而圆柱半径,通过简单的平面几何计算可得. 先计算原点(球心)到平面 的距离

其中 .

由勾股定理可知

代入 即可得圆柱方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