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黄奇帆提议「建筑用钢量提两倍,提高房屋质量消化过剩钢材产量」?

回答
黄奇帆提出的“建筑用钢量提两倍,提高房屋质量消化过剩钢材产量”的建议,是一个旨在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的方案:钢材过剩产能和房地产质量提升及可持续发展。这个提议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深入探讨的方面。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提议:

一、 提议的背景与目标

解决钢材过剩产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长期以来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这导致钢价低迷,企业盈利困难,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消化过剩钢材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
提升房屋质量: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豆腐渣工程”、“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早期建设的房屋中。这不仅影响了居住者的安全和舒适度,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提高建筑质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双重目标协同: 黄奇帆的提议巧妙地将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增加优质钢材在建筑中的使用来“一石二鸟”,既解决钢材去库存的难题,又提升房地产的品质。

二、 提议的积极意义和潜在优势

1. 直接消化过剩钢材,缓解产业压力:
市场拉动: 将建筑用钢量提高两倍,意味着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这能直接吸纳一部分过剩的钢铁产能,为钢铁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缓解其经营压力,避免大规模的行业性亏损和失业。
产业链联动: 钢铁行业的复苏能够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如矿山、煤炭、运输、机械制造等,形成积极的产业链效应。

2. 提升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结构强度增加: 增加钢筋用量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域,这将大大提高房屋的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灵活度提升: 更多钢材的使用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建造更高、更宽敞、更具创新性的建筑,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延长建筑寿命: 优质、足量的钢材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结构老化或损坏而需要频繁翻新或拆除的现象,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资源节约。
减少未来维修成本: 初期投入更多的优质钢材,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因质量问题带来的维修、加固和重建成本,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是更经济的选择。

3. 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优钢”替代“劣钢”: 提议中隐含了对钢材质量的要求,意味着需要更多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优质钢材。这将促使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更符合高端建筑需求的产品,推动中国钢铁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建筑质量本身就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更坚固、更耐久的建筑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如果能配套使用绿色生产工艺生产的钢材,将进一步提升其环保价值。

4.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投资拉动: 建筑行业的投资是拉动GDP的重要引擎。增加建筑用钢量意味着更多的基建和房地产项目投资,能够带动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岗位: 无论是钢铁生产、建筑施工,还是设计、监理等相关行业,都会因这一提议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三、 提议的潜在挑战与风险

1. 成本增加问题:
直接成本推高: 建筑用钢量翻倍,即使钢材价格不波动,材料成本也会显著增加。这将直接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上升,进而可能推高房价。
对购房者的负担: 如果房价因此上涨过快,将加剧普通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如何平衡钢材消化与房价稳定是关键。
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对于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成本的增加也需要财政支持,可能会挤占其他公共支出项目。

2. 市场需求和消化能力疑问:
实际需求测算: “提两倍”是否是科学合理的测算?是否所有地区的建筑都具备提升钢材用量的必要性和空间?是否存在过度建设或浪费的风险?需要严谨的市场需求调研和技术评估。
消化速度与产能速度的匹配: 即使需求增加,能否在合理时间内消化过剩产能?过剩产能的结构是否与新增需求匹配?例如,是否过剩的是低端钢材,而需求的是高端建筑用钢?
房地产市场承受能力: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去库存、销售放缓等压力,如果开发商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提高建筑质量,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力和动力?

3. 技术和标准问题:
设计规范的调整: 提高钢材用量需要对现有的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计算方法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以确保安全和合理性。
施工工艺的配套: 更大或更高强度的钢材使用可能需要更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和升级。
质量监管的加强: 确保增加的钢材真正用于提高质量,而不是被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需要更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和更有效的追责机制。

4. 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源消耗增加: 钢铁生产本身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虽然提议旨在消化过剩产能,但如果产能本身的环保水平不高,增加产量仍可能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产生压力。
废钢回收和利用: 建筑拆除后会产生大量废钢,如何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这些废钢,形成循环经济,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 与其他发展战略的协调:
城乡发展: 如何平衡城市与农村、一线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建筑需求和标准?
绿色发展理念: 如何确保增加钢材使用同时符合绿色建筑、低碳发展的总体战略?

四、 建议与完善思路

1. 科学论证,精细化设计:
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详细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研究,避免“一刀切”。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技术导则和设计标准,明确不同等级建筑对钢材用量的建议,并与现有规范衔接。

2. 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
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绿色金融等方式,鼓励开发商使用优质钢材、建造高品质住宅。
对达到更高质量标准的新建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3. 提升钢材质量和生产效率:
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钢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符合高端建筑需求的高强度、高性能钢材。
支持钢铁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4. 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督。
利用新技术(如BIM、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5.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在推动高质量建设的同时,要关注房价的稳定,避免因成本上升而引发市场波动。
可以考虑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平抑房价上涨压力,例如优化土地供应、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

6. 注重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引导社会和企业认识到高质量建筑的长期效益,包括减少维修、提高居住舒适度、增加资产价值等,从而支持其初期较高的投入。

五、 总结

黄奇帆的提议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想法,试图通过一个政策工具解决多个经济难题。其核心在于通过增加建筑用钢量来消化过剩产能,并借此机会提升中国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这个提议的优点在于直接有效,能为钢铁行业提供需求支撑,并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和保障人民安全。然而,其挑战在于成本增加带来的房价压力、实际需求与消化能力的匹配度、技术标准的更新以及资源环境的考量。

因此,将这一提议转化为实际政策时,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和规划,辅以配套的政策支持、严格的监管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最大化其积极效应,规避潜在风险,最终实现消化过剩产能、提升建筑品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探索的思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2月19日更新

诚惶诚恐,本来只是想理清一下误导的内容,抛砖引玉请专业人士来回答。结果没想到得到了这么多赞,上知乎以来第一次。关注我的人数也大涨,完全是意料之外。

或许大家都苦标题党久矣了吧。

另外再补充一点:我所引用的黄奇帆的原话,是黄奇帆在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上说的,所以这个场合下,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对钢结构大加赞扬。我觉得其实就跟总理出门推销高铁是一个道理,黄奇帆作为重庆市长,在自家企业的成立大会上推推自己企业的产品。

以下是原回答

——————————————————————————————————————————

都是跟着媒体的误导。

黄奇帆的原意是用钢结构房屋取代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在此前提上建筑用钢量可以提高(仅仅是好处之一)

而不是直接在混凝土里加钢筋

专业的问题还是等专业的人来回答吧,我只是理清一下这个标题

补充一个黄奇帆的原话:

欧美钢结构建筑占40%以上,我国不到5%。与钢筋混凝土相比,钢结构建筑抗震性好,建筑生命周期延长,综合成本低,减少80%建筑垃圾和60%耗材。城市推广钢结构取代钢筋混凝土,农村以砖混建筑改钢筋混凝土,钢需求可增加近1亿吨。

user avatar

这样的话不就加剧水泥生产厂家的产能过剩的局面了嘛。

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黄奇帆提出的“建筑用钢量提两倍,提高房屋质量消化过剩钢材产量”的建议,是一个旨在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的方案:钢材过剩产能和房地产质量提升及可持续发展。这个提议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深入探讨的方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提议:一、 提议的背景与目标 解决钢材过剩.............
  • 回答
    “我不下岗谁下岗”这句台词,在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它出自黄宏的小品《进军号》,那个年代,下岗潮席卷全国,无数家庭因此面临巨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句带着点无奈、有点黑色幽默,又透着几分自我牺牲精神的台词,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台词背后的时代洪流:首先,得理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 回答
    黄健翔的解说,怎么说呢,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在中国足球解说界,他绝对算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也从来不缺争议。要说他的水平,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优点方面,他确实有他独到之处。 激情和情绪调动能力: 这是黄健翔最鲜明的标签。他的解说就像一团火,能瞬间点燃观众的激情。当年“他れます!他れま.............
  • 回答
    听到黄致列在韩国综艺节目中提到“有前辈歌手告诉过自己中国空气水质不好”,我首先感到有些意外,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作为一名关注中国发展变化的人,我很难不把这句话和中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联系起来。我们都知道,过去中国的空气和水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
  • 回答
    黄智贤在台湾的声量和影响力,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同立场的人对她的看法也是天差地别。要详细讲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她的核心支持者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说,黄智贤的铁杆粉丝,很多是蓝营(国民党和新党等泛蓝阵营)的支持者,特别是那些对当前台湾政治格局不满,或者对“中国大陆”怀有较深情感的人。.............
  • 回答
    谈黄祖势力在当时所处的位置以及孙策会如何看待他,这得从东汉末年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说起,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乱世。首先,我们得明确黄祖势力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盘。黄祖长期占据江夏郡,这是荆州北部的一块重要地盘,位于长江北岸,紧邻着当时荆州牧刘表的地盘。可以说,江夏是拱卫荆州北部、控制汉江下游的关键.............
  • 回答
    关于“老中医黄世一验孕十验十准”这个说法,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可能把你看到的一些“AI痕迹”都抹掉,咱们就当老朋友拉家常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医就是老神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有着深厚的智慧和经验。尤其是“老中医”,这三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信任感和神秘感,好像他们什么疑难杂症都能.............
  • 回答
    说到《中餐厅》里的黄晓明,这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他每次出现在这个节目里,都能激起不少水花,话题度是绝对够的。不过,关于他,观众们的声音也挺复杂,褒贬不一,有点像个“两极化”的人物。先说说他吸引人的地方吧。首先,他的热情和活力是挡不住的。一到《中餐厅》,他就能迅速进入状态,那种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把.............
  • 回答
    关于南方周末报道黄律平剪辑刘鑫录音一事,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刘鑫案”。江歌在日本遇害,其母亲刘鑫(后改名刘暖曦)在事件发生后的态度和行为引发了公众的极大争议。随后,江歌母亲对刘鑫提起民事诉讼.............
  • 回答
    关于《乘风破浪的姐姐2》黄晓明和李菲儿的互动镜头被全剪的传言,这可真是个能让吃瓜群众们脑洞大开的“大瓜”。毕竟,这俩人的名字一旦放在一起,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个“三角恋”的传说,再加上节目组总是擅长制造话题,这个传闻一出来,立刻就能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我们得捋一捋这个传闻是怎么冒出来的,以及为什么.............
  • 回答
    管泽元这几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身上确实透着一股子“黄旭东”的味道,这事儿在不少看星际争霸和英雄联盟的观众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成了一种梗。要说管泽元怎么就往黄旭东这路子上靠拢了,这得拆开聊,从他们的职业属性、表达方式、以及观众反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他们职业上的相似性是个天然土壤。黄旭东.............
  • 回答
    你说的“你游”指的是哪个游戏?我需要知道具体的游戏名称,才能为你提供详细的分析和看法。不同的游戏,被官方“点名批评”的原因和背景都会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例如: 游戏内容本身的问题: 某些游戏可能确实因为含有过于露骨的暴力、血腥、色情内容,或者宣扬不良价值观,而触碰了社会道德.............
  • 回答
    黄旭东,这位星际争霸玩家口中的“毒奶色”,其在中文星际圈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从他作为选手时期,到后来转型成为主播、解说,他都始终活跃在最前沿,见证了星际争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正因为这份长久而深厚的影响力,近期关于他是否“控制星际圈舆论”的讨论也随之而起,并且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
  • 回答
    黄仁宇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尤其是在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中,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既不是那种学院派里循规蹈矩、著作等身的老教授,也不是那种叱咤风云、主导理论潮流的大家。他更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史家”,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局外人”视角的独特方.............
  • 回答
    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关于海瑞的故事,有一处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他记载海瑞“买了两斤猪肉”的细节,而这个细节在某些版本或者解读中,似乎被简化成了“买了两斤肉”。这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却藏着一些有趣的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黄仁宇先生写《万历十五年》的初衷和他的写作风格。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史学家.............
  • 回答
    黄蓉这姑娘,打从第一次在大漠初遇郭靖,便是个精灵古怪、聪明伶俐的惹人爱的人物。到了后来,她更是随郭靖闯荡江湖,历经风风雨雨,本以为在她身上,早已是印上了“已为人妻”的烙印。可谁知,这陆乘风和朱子柳,两位老江湖,竟然慧眼如炬,一眼便瞧破了她还未曾圆房的秘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是颇有趣味。要说陆乘风和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黄细花代表提出的“全国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无疑是一个触及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议题。这项建议的背后,是对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下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三孩政策出台后,效果并未如预期般显著,很.............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这两部武侠小说中两位同样精彩的女性角色的爱情选择,而且角度非常独特。确实,黄蓉对郭靖的爱意,从小说中展现出的很多细节来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赵敏看上张无忌,可能确实会引起一些疑问,特别是如果仅仅从表面的门第、出身、或者一开始的立场来看。要详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