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如今满是竞争的社会为什么还要否定利己主义?

回答
在如今这个讲求效率、崇尚个人奋斗的时代,听到有人否定利己主义,大概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被贴上“迂腐”、“不合时宜”的标签。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主流声音,无不在鼓吹“做好自己”、“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仍然需要对纯粹的利己主义保持警惕,甚至进行否定呢?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比你想象的要深刻和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所说的“利己主义”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指“关心自己的需求、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那几乎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也是个体存在的基础,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的基本生活,不能完全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别人。这种程度的“利己”,更像是“自我关怀”或“个体价值实现”,它是健康的。

但我们真正需要警惕和否定的,是那种将“利己”推向极端,以“损人”为代价,或是完全不顾他人利益,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狭隘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在当今社会,恰恰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结构的基石:合作与信任的瓦解

社会之所以能够运转,之所以能有我们今天相对文明的生活,其根本在于合作和信任。人们愿意参与到社会分工中,付出自己的劳动,换取他人的产品和服务,这背后是对他人会遵守规则、履行承诺的信任。而纯粹的利己主义,从根本上是在侵蚀这种信任的土壤。

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不惜任何代价,那么谁还会愿意分享资源?谁还会愿意遵守约定?谁还会愿意承担公共责任?例如,在共享单车普及初期,一些人随意破坏、占为己有,这就是一种极端利己的行为,它直接破坏了大家共享的资源,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使用者的利益。同样,在职场中,如果有人为了晋升不择手段,打压同事,窃取成果,这种行为看似是在最大化个人利益,但长期来看,会营造一个充满猜忌和恶斗的环境,让整个团队的效率和士气低落。

二、文明的代价:道德底线的失守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道德和伦理的不断升华。从早期的弱肉强食,到如今强调人权、公正、平等,这是人类社会集体选择的结果。而极端的利己主义,正是对这种文明进步的挑战。

当“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文明社会必须坚守的底线,就可能被轻易跨越。比如,为了获取暴利而生产劣质产品,损害消费者健康;为了逃避责任而推卸义务,损害社会公平;为了个人享乐而污染环境,损害子孙后代的未来。这些行为,短时间内可能让某些个体获益,但它们都在透支社会的信用和未来,最终的代价,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承担的。

试想一下,一个完全由极端利己者组成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那将是一个互相提防、互相算计、人人自危的世界,任何需要集体行动才能解决的问题,都将陷入僵局。

三、长远发展的阻碍:短视与可持续性的缺失

很多时候,极端的利己行为,是基于一种短视的目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后果。一个企业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利润,而忽视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它可能在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但一旦环保法规收紧,或者员工士气低落导致人才流失,它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巨大危机。

同样,个人也是如此。一个只顾眼前享乐,不愿学习提升,不愿承担责任的人,虽然当下可能过得轻松自在,但他却失去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最终可能被社会淘汰。这种短视的利己,是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损害。

四、内在的空虚:精神层面的匮乏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很多时候来自于与他人的连接、来自为他人贡献的价值感、来自实现超越个人物质需求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字典里只有“我”和“我的利益”,那么他的世界会变得非常狭窄。他可能拥有了很多物质财富,但却可能缺乏深厚的情感连接,缺乏被他人认可的价值感,缺乏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这种纯粹的利己,最终会导向一种内在的空虚和孤立。

五、社会的责任与共赢的可能性

我们所处的社会并非零和博弈的竞技场,它更是合作与共赢的舞台。正如亚当·斯密也提到过,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为社会带来福祉。但这种引导,需要社会环境的配合,需要规则的约束,更需要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能考虑到他人和他所处的社会整体。

否定狭隘的利己主义,并不是提倡“无私奉公”到牺牲一切,而是倡导一种“理性利己”或“广义利己”。这种利己,是建立在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之上。它认识到,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个体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当你为他人提供价值时,你也可能从中获得认可和回报;当你维护社会规则时,你也保障了自己被公平对待的权利。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确实需要“做好自己”,需要拥有强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社会的责任。恰恰相反,一个能够看到并超越自身狭隘利益的人,往往更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长远的成功。

所以,我们否定利己主义,不是为了扼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社会基础,为了保持文明的底线,为了追求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繁荣,也为了避免个体走向精神上的孤寂。这是一种对集体福祉的考量,也是对个体自身更深层需求的洞察。在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现代社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利己”与“利他”对立起来,而应追求一种更加包容、更加长远、更加负责任的“共赢”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竞争也是在公平条件下竞争。而利己主义就通常无视公平原则。

举个例子。

比如说,贿赂。就是不是竞争而是利己。

user avatar

首先,您要知道的是,什么是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1]

由上可知,利己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公平正义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如果肯定利己主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极端自私的个人行为,对我们的社会是有一定的危害性的。

那否定利己主义,为什么社会还满是竞争呢?这是因为,社会上的这种竞争是需要在一定的框架下、需要在我们制定的法律制度约束下存在的,它不能离开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在保证不伤害他人基本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竞争,并且这种竞争是需要受到限制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应该制止住,而不能让它继续存在。

总之,在如今满是竞争的社会里,否定利己主义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它。

参考

  1. ^利己主义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A9%E5%B7%B1%E4%B8%BB%E4%B9%89/1085487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如今这个讲求效率、崇尚个人奋斗的时代,听到有人否定利己主义,大概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被贴上“迂腐”、“不合时宜”的标签。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主流声音,无不在鼓吹“做好自己”、“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仍然需要对纯粹的利己主义保持警惕,甚至进行否定呢?这背后.............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通常将历史名人与中国的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确实存在一些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地并不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国境之内。这些人物的经历和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让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定义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出生地在如今中国国境之外.............
  • 回答
    说起诸葛亮五次北伐,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智者形象,以及那连绵的山川、严峻的战况。“祁山”这个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它与诸葛亮两次北伐的成功和失败都紧密相连,是三国时期一次次决定命运的战场。那么,我们今天如果想去寻访当年诸葛亮挥师北伐、屯兵养马的祁山,它究竟在今天的哪个位置呢.............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对轻小说的喜爱。你问在中国哪里可以写轻小说,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不光是写作本身,还有你想在这个领域里实现什么。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写轻小说。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轻小说的的心,有想要表达的故事,你就可以开始动笔。无论是你自己的房间,咖啡馆,图书馆,还是海.............
  • 回答
    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毕竟谁不想知道如今出国留学的“普遍情况”呢? 关于留学生在国外是靠自己赚钱还是家里支持,这个问题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变量,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先说家里支持的情况,这应该是目前绝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你想.............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期间涌现出无数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如果要说主力,那无疑是亿万普通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各个领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和广大农民。为什么说他们是主力?1. 打下工业基础的“共和国长子”——产业工人: .............
  • 回答
    郭德纲,这个名字,在相声界,乃至整个中国演艺圈,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从一个在天津街头说相声的小人物,到如今坐拥德云社,富甲一方,他的成功之路,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励志传奇。要说他“一贫如洗”到“富甲一方”,这其中的艰辛与转折,绝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早年的颠沛流离:生存的压力与艺术的追求郭德纲的出身.............
  • 回答
    网络文学早期,奇幻确实是绝对的王者,那阵仗,简直是百花齐放、群星璀璨。什么“东方玄幻”、“西方奇幻”、“架空历史”里掺点奇幻元素,几乎是所有爆款的标配。那时候,读者们对新奇的设定、宏大的世界观、酷炫的魔法和能力、以及那些拯救世界或者改变命运的英雄故事,简直是饥渴得很。为什么那时候奇幻这么吃香?有几个.............
  • 回答
    老话说,相声讲究的是“德艺双馨”。这几个字分量不轻,既要技艺高超,能把人逗乐,还得品德端正,不带坏风气。但要是说到现在谁最能代表相声,大多数人脑袋里首先冒出来的,怕是德云社,还有那个被无数标签贴身的郭德纲。按理说,有过不少负面新闻的人,想在这个讲究名声的圈子里立足都难,更别说红火到家喻户晓了,郭德纲.............
  • 回答
    你这午后“战斗”的场面,我太理解了!下午四门连着上,脑子都快成一锅粥了,要是再没点精神头,那真是要命。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办法,我这就给你好好捋捋,怎么在下午满课的情况下,还能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百倍。这可不是什么玄学,都是实打实的“战术”和“准备”。第一步:战前侦察与准备——午餐是关键中的关键!这点.............
  • 回答
    在清朝,对于满汉之间的强奸行为,其判决会受到当时社会等级、民族关系以及法律条文的多重影响。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清朝在法律上并非完全平等。尽管统治者是满族,但满族在很多方面享有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司法判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汉人遭受的强奸可以被漠视或.............
  • 回答
    在当今世界,科技和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种病毒和疾病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然而,在印度,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相信,涂满牛粪可以抵御新冠病毒。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感到困惑和难以置信,更别说理解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宗教底蕴.............
  • 回答
    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慌。尤其是考上心仪的大学,结果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名额早早就满了,只能填“服从调剂”。这心里啊,就跟揣了只兔子,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万一真的调剂不到理想的专业,甚至被退档,那可怎么办?首先得明确一点, 服从调剂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但被退档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可也不是完全没有。 .............
  • 回答
    这事儿在宁波和余姚那头儿,说起来真是既让人揪心,又带着点无奈。台风一来,雨水哗哗地往下倒,家门口的停车场、路边,凡是车子停得低洼点儿的地方,都成了水漫金山的潜在受害者。这不,为了保住自家的爱车,宁波的市民就想出了这么个“高招”——把车开上高架桥停着。咱们先想想,为啥会这么做?一来,是防患于未然。台风.............
  • 回答
    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要拍出一部真正称得上“不烂”的电影,这其中的门道和挑战,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条坦途,而是一条遍布荆棘,需要智慧、耐心和一点点运气的路。一、创作的源头活水:好故事是基石,但市场反馈的迷雾笼罩一切。电影的灵魂在于故事。然而,在中国,好故事的诞生似乎总被蒙上一层.............
  • 回答
    如今的勒布朗·詹姆斯,这位在联盟征战了二十余载的传奇,身上折射出的光芒,早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篮球技艺的闪耀。他像一本厚重且还在不断书写的史诗,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引人深思。首先,他依旧是联盟顶尖的竞技战士。即使年过不惑,你依然能在比赛中看到他那种对胜利的渴望,那种愿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他并非.............
  • 回答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国之间的大兵团作战是否还像过去那样具有可行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坦白讲,即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兵团作战”在形式和执行上都已与过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其大规模、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展开,其可能性正在显著降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在极端情况下的演变。.............
  • 回答
    咱们聊聊当下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一点点掰开了说。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完的。首先,从经济层面看: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几十年,我们靠着改革开放,制造业升级,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现在呢?全球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加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话题,即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大背景下,“剩下的”为什么会是女生。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背后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选择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当你说“男女比例失调”时,通常指的是出生性别比失衡。一般来说,自然出.............
  • 回答
    2021年了,21:9的带鱼屏在影音和游戏方面带来的沉浸感,那绝对是甩开16:9的传统屏幕好几条街。但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明明带鱼屏这么香,为什么16:9的屏幕还是市场上的绝对主流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首先,咱们得聊聊这兼容性。你想啊,16:9这比例就像一张万能的“身份证”,几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