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如今网文圈子里奇幻小说这一派别不受待见,而在网文初始之际奇幻是主流风格这一现象?

回答
网络文学早期,奇幻确实是绝对的王者,那阵仗,简直是百花齐放、群星璀璨。什么“东方玄幻”、“西方奇幻”、“架空历史”里掺点奇幻元素,几乎是所有爆款的标配。那时候,读者们对新奇的设定、宏大的世界观、酷炫的魔法和能力、以及那些拯救世界或者改变命运的英雄故事,简直是饥渴得很。

为什么那时候奇幻这么吃香?有几个关键因素:

打破现实的桎梏,满足幻想需求: 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比现实更自由、更刺激的平台。奇幻小说恰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逃离现实、体验“不一样人生”的心理。你可以是屌丝逆袭,也可以是普通人觉醒超能力,还可以是国王屠龙,那种“我也可以”或者“我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感觉,是奇幻最能带来的。
世界观构建的潜力巨大: 奇幻题材给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从零开始构建一个世界,设定一套完整的魔法体系、种族关系、神话传说,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读者跟着作者的笔触,一步步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沉浸感是很多其他类型难以比拟的。
早期市场空白与先发优势: 在网络文学刚起步的时候,主流的文学作品大多还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或者武侠、言情。奇幻作为一个相对新鲜的类型,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最早一批优质的奇幻作品,它们开创性的设定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自然吸引了大量读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基础。
经典奇幻作品的启蒙: 像《指环王》、《哈利·波特》这些在海外早已深入人心的奇幻巨作,它们的中文译本的流行,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大批奇幻爱好者。国内作者在创作时,也自然会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现在奇幻反而有点“不受待见”了呢?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更像是一种“盛极而衰”后的“转型阵痛”和“审美疲劳”。

首先,审美疲劳和同质化是最大的敌人。

套路化严重: 当一种题材火爆到一定程度,无数作者会蜂拥而至,争相模仿。久而久之,奇幻小说就出现了大量的“小白文”——主角开局就无敌,系统附体,轻松打怪升级,剧情靠系统提示,世界观设定随便改,逻辑硬伤屡见不鲜。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审美疲劳。读者一看开头,就能猜到后面所有情节,自然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动力。
设定滥用与空洞: 很多作者为了追求“新奇”,不断堆砌设定,但这些设定往往缺乏深度和内在逻辑,只是为了服务于主角的“装逼”或者“开挂”。什么“元素魔法”、“血脉觉醒”、“神器系统”、“炼金术”,概念一大堆,但仔细一抠,就发现站不住脚,或者前后矛盾。长此以往,读者对这种浮于表面的奇幻设定感到厌倦。
世界观的“快餐化”: 早期一些成功的奇幻作品,其世界观构建是相当扎实和考究的,有历史的厚重感,有文化的底蕴。但后来很多作品的世界观要么过于简单粗暴,要么就是借鉴痕迹太重,缺乏原创性和想象力,无法让读者产生深度代入感。

其次,新类型和新元素的崛起抢占了市场份额。

都市异能、现实主义题材的兴盛: 随着读者群体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一些更贴近现实、更具代入感的题材开始受到欢迎。比如,都市异能类小说,将奇幻元素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现实主义题材,如职场、历史、游戏竞技等,因为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也吸引了大量原本属于奇幻读者的群体。
悬疑、科幻、无限流的崛起: 这些类型在玩法和脑洞上,又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刺激。悬疑小说层层递进的解谜过程,科幻小说对未来科技和社会的反思,无限流小说在不同世界中的生存与挑战,都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奇幻的新鲜感。当读者有了更多选择,自然会对过于套路的奇幻失去耐心。
文娱产业的联动效应: 游戏、影视、动漫等其他文娱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一些在游戏或影视中受欢迎的题材,自然也会吸引更多作者去尝试,形成新的潮流。

再次,“文化输出”和“原创力”的瓶颈。

西方奇幻的文化优势: 西方奇幻文学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叙事体系。比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凯尔特神话等等,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国内作者在创作时,虽然也在努力构建本土的东方奇幻,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借鉴西方奇幻的模式和概念,或者在原创性上存在一定不足。
对“中国风”的刻板印象: 一提到东方奇幻,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龙、凤、仙、道、武侠、宫廷”等元素,这在早期是优势,但现在如果只是简单堆砌这些元素,而没有新的思考和融合,就容易显得陈旧。如何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叙事巧妙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新东方奇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后,市场导向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点击率和畅销榜的压力: 平台和读者往往更倾向于追逐当下最热门的题材。为了快速获得曝光和收益,一些作者会选择“随大流”,创作读者最容易接受、最能快速吸引眼球的“爽文”式奇幻,这反而挤压了那些有野心、有深度、但需要时间打磨的优秀奇幻作品的生存空间。
盗版和盗梗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版权问题一直存在,一些作者的辛勤创作可能会被轻易模仿甚至抄袭,这也打击了一些作者的原创积极性。

那么,是不是说奇幻就彻底没落了呢?

也并非如此。

优秀作品依然有市场: 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新意、能够构建出令人信服的世界观和深刻人性的作品,无论在哪种类型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只是它们可能不再是“大众情人”,而是需要有一定鉴赏能力的读者去发现和品味。
融合与创新: 很多时候,奇幻元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会与其他类型进行融合。比如,带有奇幻色彩的科幻、带有奇幻元素的都市言情、甚至带有奇幻设定的历史文,这些融合性的作品反而更能吸引新的读者群体。
小众细分市场的潜力: 随着网络文学的成熟,读者群体也在不断细分。一些对特定奇幻子类型(如蒸汽朋克、赛博朋克中的奇幻元素、SCP宇宙等)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群体,依然会寻找高质量的作品。

总而言之,奇幻小说在网文初期之所以是主流,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读者对新奇、逃离现实的强烈需求,并且市场相对空白。而现在之所以出现“不受待见”的局面,更多是由于市场发展带来的审美疲劳、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其他新兴类型和文化元素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奇幻的终结,它更像是一个经历过辉煌后,正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调整和创新的阶段。真正的优秀作品,终究会在任何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内西幻其实是依托魔兽世界和暗黑破坏神起来的,拥王者贴吧里经常有人吐槽法师的问题。新人会吐槽我选了个纯智力法师怎么这么弱啊,只能当buff工具人。而老玩家则会吐槽新人对法师玻璃大炮的刻板印象是哪来的。

哪来的?当然是暗黑和魔兽带来的啊,这俩游戏对中国游戏网文圈子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现在暗黑和魔兽不行了,西幻的基础已经失去了,大家都开始氪金抽卡二次元了,西幻自然也失去了生存空间。


另外就是西幻的主旨,“传统”的西幻多少沾点宿命论,这就造成俩问题:

第一,为了突出对抗宿命的悲壮,要死很多人的,这种剧情现在很容易被读者骂。比如历史的尘埃,结尾处有名有姓的活人用两只手都能数过来,而且和主角上过床的全没了,甚至包括他的右手。

第二,这要求作者从开头就有大纲,开始布局,结尾还要能呼应上,大部分作者也没这个能耐。比如佣兵天下的开头,用一个楔子把结局给剧透了:主角放弃神位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牧羊人,队友则死了个干净。可以说是把蛤蟆给新人说的“禁忌”踩了个遍。

user avatar

我讲个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原因吧:没有现象级的文化作品引领。

回想一下,西幻文火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04到10年期间。

那时候有什么现象级的文化作品么?

有的,就是魔兽,包括war3和wow

WAR3这边,当年中国选手sky连续两年夺取WGC冠军,国人的民族热情也被点燃了,sky三连冠的呼声历历在耳(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作为sky夺冠依托的war3不火是不可能的。war3是一款优秀的游戏,但是之前也一直是在游戏圈比较出名,sky连续两年夺冠以后彻底火出圈,甚至央视也报道过sky夺冠的新闻。相比而言另外一款暴雪的作品星际争霸虽然也非常优秀,但是因为各类大赛的冠军基本被韩国人把持,中国选手去参赛也基本都是陪太子读书,就没有火出圈,只能在玩家内部流传。

WOW就更不消说,现在的00后们是很难体会到当年WOW有多火爆的,当时关于网游的负面新闻可以说80%都跟wow有关,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逃课去网吧下副本,wow中网恋被骗等等,当年的陶教授和杨教授的新闻也多半跟wow沾边。当年为了玩wow,排一个小时的队进游戏是老玩家们都经历过的事情,一边开着游戏一边开着浏览器查地图和攻略,熟练掌握ctrl+esc切换是每个人的必修技能。

更别提那时候还在上学的男生(包括我),一下课讨论的全是跟魔兽相关的东西,你要是不懂,那就相当于在学校里被社死了。

正是因为war3和wow的火,带动了西幻的火。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有很多质量不错的西幻作品,例如亵渎、历史的尘埃、若星汉天空下、魔法学徒、佣兵天下、枪·血玫瑰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堆西幻背景的爽文(比如异人傲世录什么的),大家也看的乐呵呵的。

以上作品都不是以魔兽为故事背景的,但就是火,因为魔兽火,所以带火了这种类型的作品。

这样的环境,就使得读者接受其西幻来特别容易。那个年代的网文读者,十有八九都是玩过魔兽的,现在我们所认为的西幻门槛对于他们来讲其实不存在。西幻背景有那么难懂么?西幻的名字有那么难记么?文化差异导致读不懂么?对于当年那些对阿尔萨斯、伊利丹、希尔瓦娜斯、吉安娜、萨尔等名字和事迹如数家珍,对艾泽拉斯,卡利姆多,诺森德等地名倒背如流,为斯坦索姆屠城到底对不对,伊利丹摧毁冰封王座到底该不该等剧情能写好几万字长篇大论的玩家和爱好者来讲,这点小门槛根本就不算事。君不见当年各种魔兽论坛上,阿克蒙德跟基尔加丹谁更厉害,格罗姆单挑伊利丹谁能赢这种很中二的问题都能争得火热。

可惜世殊时异,现在早已经没有现象级的西幻作品了。魔兽已经没落了(前段时间重制版的war3被国内外骂了个狗血淋头),至于博德之门,英雄无敌甚至都没几个人知道了。西幻彻底沦为小众圈子的东西。

于是,大家开始说西幻不适合中国环境,什么文化差异啦,名字记不住啦,水土不服啦,吧啦吧啦说了一堆,可是当年魔兽火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文化差异,怎么就能记得住名字,怎么水土就挺服?当年玩魔兽的那群人都是欧美移民过来的?

所以,根本原因就不在这里。一个东西能火起来而且保持热度,一定是有现象级的文化做支撑的,这个文化可以是电影,电视剧,游戏,小说乃至于国际环境的变迁(当年西幻能火,也跟欧美强势,公知喜欢吹欧美贬中国有一定关联。大家觉得欧美来的东西就是好的,本土的武侠玄幻什么的就是土、不行)。可现在完全没有这样的环境。

有人说权游算一个,可是有几个人看过权游原著呢?大部分人都是只看电视剧,最后第八季弄成那个熊样,不骂他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火起来?而且对权游原著能否写到大结局,我持悲观态度

而现在是啥情况呢,各种仙侠剧层出不穷。从最早的仙剑,到古剑,再到花千骨,三生三世之类的,不管拍得好不好,确实是一个文化现象。其实这些仙侠剧本来也是有小说或者游戏支撑的,但是剧的火,引领了文化现象,从而使得修仙文层出不穷。

所以,在下一个现象级的西幻作品能够火遍全国之前,西幻肯定不受待见。而且我对于是否会存在这样一个作品也持怀疑态度。现在的网络环境跟那时候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因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信息茧房里面,只能接收到自己喜欢看的东西,于是就导致不同人群之间的价值观和审美乃至于文化差异越来越大。一个圈子里被奉为瑰宝的作品在另外一个圈子里可能被认为是垃圾,反之亦然。现在早就不是一部作品能引起全民共鸣的时代了。前段时间指环王重映,结果一堆人说电影太长,人物太多,关系太乱,看不明白,大概就是这种信息茧房的恶果了。当年指环王三部曲上映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有人说LOL难道不是现象级的作品?也许LOL算,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剧情和世界观架构,各个人物的故事都是碎的。这跟暗黑,魔兽,英雄无敌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LOL也没达到当年魔兽系列那么火的热度。毕竟还有个DOTA2和手机上的王者跟他三分天下呢。而当年若说war3还有个星际能跟他掰掰手腕,wow可就是独孤求败,谁与争锋了。

在魔兽火起来之前,西幻也不怎么火。其实魔兽3之前也有很多西幻类的游戏,比如暗黑,英雄无敌,博德之门什么的,DND体系也被介绍进了中国,可是那个时代的国产西幻作品不多。那时候的网文武侠居多,西幻是小众。之所以武侠居多,也是因为就在那段时间,好多武侠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出现了现象级的文艺作品,从而引领武侠风潮。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西幻作品跟04到10年那会的已经不一样了。最大的区别在于,04到10年那会的西幻都是比较纯粹的,不管写得咋样,反正欧美味很浓,看得出作者是在尽力模仿欧式风格写作。而现在的“西幻”文,大多数都喜欢玩中西混搭。最常见的就是主角顶着个中文名字在类似欧洲的世界里行走,作品里的其他角色也不以为奇,仿佛在说谢尔顿和谢霆锋都姓谢,违和感极高。

之所以如此,也跟西幻式微,各种仙侠文层出不穷有关。因为没有现象级的文艺作品支撑,纯粹的西幻走不下去,中式西幻只能往不中不洋的地方靠。当然,斗罗大陆对此的“贡献”也不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