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网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真的是个雷点吗?

回答
哈哈,聊起写网络小说用第一人称是不是雷点,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其实吧,这玩意儿真没那么绝对,说它是“雷点”可能有点太草率了。不过,如果你问我到底是不是个大问题,我得说,它确实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那真是能瞬间劝退一堆读者。

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说法,还有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第一人称是“雷点”?

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1. 信息局限性太强,容易显得“傻白甜”或者“上帝视角缺失”:
想象一下,你作为读者,只能通过一个角色的眼睛看世界,听他/她脑袋里的想法。这就意味着,所有发生的事情、所有的人物关系、所有的秘密,你都只能通过主角的认知来获取。
主角不知道的事,读者也永远不知道。 这理论上没问题,但如果主角是个没啥脑子、反应慢半拍,或者消息闭塞的家伙,那剧情推进就会非常憋屈。读者看着干着急,觉得主角怎么这么傻,或者为什么不多问一句?
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被遮蔽。 除非主角有读心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另一个角色的真实想法,只能从他/她的话语、行为去猜测。如果作者没写好,读者就会觉得其他角色都是工具人,没啥深度,或者主角的判断老是出错,显得主角情商低。
大局观缺失。 很多网络小说喜欢设置庞大的世界观、复杂的势力斗争,或者隐藏着惊天阴谋。如果全用第一人称,主角可能身处漩涡中心却一无所知,读者只能跟着主角一起蒙圈,直到某个节点作者突然强行解释一波,那感觉就跟吃了一嘴沙子一样。久而久之,读者就觉得第一人称不适合写这种大场面、多线索的剧情。

2. 容易陷入主角的个人情绪,导致“絮絮叨叨”或“内心戏过多”:
第一人称天然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主角的喜怒哀乐,他/她对世界的看法,都会直接传递给读者。这本来是优点,能拉近读者与主角的距离。
但问题来了,如果作者把控不好,主角的内心戏可能会变得像流水账一样,一会儿“我好开心啊”,一会儿“我好难过啊”,一会儿又“我该怎么办呢?”。这种无休止的内心独白,不承载多少信息,反而会拖慢节奏,让读者觉得烦躁,甚至质疑主角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时候,主角会因为自己的“重要性”而过度解读身边的一切,把别人的无心之举都脑补成针对自己,显得特别自恋或敏感。读者会觉得:“你谁啊?人家根本没你想那么多。”

3. 限制了作者的“上帝之手”,难以进行高效的剧情转折和伏笔铺设:
第三人称叙事,作者是那个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随意切换视角,可以在前面埋下读者暂时无法理解的伏笔,然后在后面再揭晓。这种“运筹帷幄”的感觉是第一人称很难做到的。
在第一人称里,伏笔的铺设就需要主角自己去发现,或者通过其他角色间接告诉主角。这不像第三人称那样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描写“旁边路过的一个不起眼的老头,手里提着个奇怪的盒子”时,暗示读者“这个老头不简单”。在第一人称里,主角没注意到,那读者也一样。
剧情转折也更依赖于主角的“偶遇”或“巧合”。有时候为了让主角发现关键信息,不得不安排主角“正好”走在某个地方,听到某个对话。这种过于刻意的安排,会显得不自然。

4. 模仿痕迹重,尤其是“小白文”的标签:
很多新人作者刚开始写网络小说时,会选择第一人称,因为它相对直观,容易上手。但这导致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粗糙的第一人称作品,很多都带有“主角开挂、一路爽、废话多”的特点。久而久之,读者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第一人称 = 小白文。所以,当看到一本第一人称小说时,有些人下意识就会带着点“审判”的眼光去看。

但是!但是!但是!

如果你问我第一人称是不是“万恶之源”,那也太冤枉它了。它明明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用第一人称写反而效果拔群!

第一人称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1. 极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亲历”故事:
这是第一人称最大的王牌。当读者完全沉浸在“我”的视角里时,他/她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身上。主角的经历,就是“我”在经历;主角的感受,就是“我”在感受。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第三人称很难完全达到的。
试想一下,当主角第一次吃到美味食物时的惊叹,第一次面对危险时的恐惧,第一次获得力量时的激动……用第一人称来写,那种细致入微的情感描述,能够直接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读者感同身受。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细腻情感刻画、内心挣扎、成长蜕变的题材,第一人称简直是量身定做。比如青春校园、恋爱日常、心理治愈系的小说,用“我”的视角去诉说,更能抓住年轻读者的心。

2. 塑造鲜活的“我”,建立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个“我”都是不一样的。“我”的说话方式、思考逻辑、幽默感、甚至口头禅,都会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形象。一个有魅力的主角,是能让读者爱上这本书的关键。
很多成功的网络小说,主角的人设就是他们最大的亮点。比如一些沙雕搞笑主角,用第一人称来吐槽、自嘲,简直是信手拈来,效果拉满。读者读着读着,就好像认识了一个有趣的朋友。
而且,通过“我”的视角,作者可以巧妙地隐藏一些信息,或者用一种主观的、带点偏见的口吻去描述世界,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探索感。读者会好奇:事情真的像“我”说的那样吗?

3. 叙事节奏的灵活性,可以制造紧张感和意外:
别以为第一人称就一定慢。有时候,恰恰是信息的不对称,才能制造出最强的张力。
当主角身处险境,但又不知道危险具体来自何方,只能凭感觉应对时,这种未知带来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会特别强烈。读者跟着“我”一起屏住呼吸,高度集中注意力。
同样,作者可以在某些关键时刻,让“我”因为某种原因“错过”某个重要的线索,然后在后续的剧情中,通过其他方式揭露,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也能让读者产生“原来如此!”的惊叹。

所以,怎么才能驾驭好第一人称,避免它变成雷点?

这才是关键!

塑造一个足够有魅力的“我”: 这是最根本的。主角得有自己的思想、有特点、有吸引力。无论是幽默、智慧、坚韧还是善良,总得让读者愿意跟着他/她走下去。一个无聊的主角,无论用什么视角写,都会让人打瞌睡。
提升主角的“认知能力”和“行动力”: 即使信息有限,也要让主角“聪明”地思考,“主动”地去探索。遇到问题,不能只会傻愣愣地站着,也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信息。主角需要自己去分析、去推理、去行动。
巧妙地利用“配角”和“环境”来传递信息: 如果主角不知道,那可以通过其他角色无意间透露,或者通过主角偶然发现的线索来推进剧情。例如,主角在街上看到一块写着奇怪符号的告示,然后自己去研究;或者听两个路人闲聊,意外获得了关键信息。这些都需要作者花心思去设计。
控制好“内心戏”的比例和深度: 内心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炼,要能推动剧情,或者展现主角的心路历程。避免无谓的纠结和自言自语,要让读者觉得“嗯,这想法很有道理”或者“哎呀,我懂!”。
让“信息差”服务于剧情,而不是阻碍剧情: 第一人称的信息局限性,可以用来制造悬念和冲突,但如果滥用,就会让读者觉得作者在故意藏着掖着,或者剧情推进困难。作者需要把握好这个度,让读者在跟随主角的视角探索的过程中,既有未知,也有收获。
适当地调整视角,或者使用“旁观者”角色(但不完全是第一人称): 有时候,即使主体是第一人称,也可以通过让主角“看到”、“听到”其他人的视角或信息,来弥补信息差。比如,主角看到另一个角色在密谋什么,然后去调查。或者,让一个可靠的配角在合适的时候给主角“提示”。这是一种变通,但核心还是围绕着主角展开。

总结一下,

说第一人称是雷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多作者写不好,把它的缺点放大了。但如果真的写好了,它的代入感、情感共鸣、以及塑造独特角色的能力,是第三人称难以比拟的。

所以,与其说第一人称是雷点,不如说“写不好第一人称才是雷点”。只要作者用心去打磨,让“我”活起来,让故事跟着“我”精彩地发生,第一人称小说完全可以写得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优秀!关键在于你的笔力,和你对叙事技巧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草了,还真不是一个死人经。。。

=============================

真是令我发指啊!

现在知乎上一堆爱好文学的小年轻,连第一和第三人称怎么界定都没概念了吗?

这是我截的死人经的一段,这全片都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啊,和盗墓笔记是一样的。这就是第一人称啊!

难道你们看的死人经和我看的不一样吗?

=======================================================

你看看网文卖得好的书,大部分是第几人称。

有些大神,和一些外行会说,只要你故事好,第一人称也能写。

我不是说第一人称绝对没戏,跳舞有第一人称的大热作品,死人经和盗墓笔记也是第一人称,但从大热作品,甚至是小热或小众作品的绝对数量来看,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

网文读者不怎么待见第一人称。

那么问题来了。跳舞会告诉你第一人称从来不是什么雷点,其他人也会说第一人称不是不可以写,只是难度大。但是市场数据告诉你,第一人称没戏。这是一万比十的较量,一万本火书里,只有十几本,甚至十本不到第一人称的书。

那你来选一下吧,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

user avatar

我天鹏的头三章是第一人称,当时觉得别扭,第四章改成第三人称了……

我蜀山和恶魔岛,还有鬼神无双都是第一人称……

好多读者宣称不看第一人称,但我写第一人称并没有感觉有读者流失……

第一眼就走什么的,是真有点骗外行了,我写了这么多,也没见读者第一眼走……

但是我莫名的发现一件事儿,并没有读者注意到,我的天鹏头三章是第一人称,甚至很多人说起蜀山,都是完全忽略它是第一人称……

读者对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其实……非常不敏感。


第一人称不是毒点……

甚至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对新人还是相对友好的写法,因为它注定了,开局只能写主角……

很多新人开局角色巨多,视角转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写第一人称也要不断变幻视角,才会让读者特别反感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会被读者反感,从来不是因为视角单一,恰恰是因为新人作者把握不住,总变幻视角,第三人称变化视角还不明显,第一人称改视角可就太明显了。

我在知乎说了几千遍,也没能让新人学会开局只写主角……

所以,我也真不看好新人写第一人称……

我和跳舞都有第一人称写的比较大热的书。

第一人称对智力正常的新人,其实相当友好……

对始终学不会,开局最好只写主角的新人来说……第几人称都一样,都没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聊起写网络小说用第一人称是不是雷点,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其实吧,这玩意儿真没那么绝对,说它是“雷点”可能有点太草率了。不过,如果你问我到底是不是个大问题,我得说,它确实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那真是能瞬间劝退一堆读者。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说法,还有这背后的门道。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第一.............
  • 回答
    好嘞,咱们聊聊网络小说里怎么把“淡淡道”这仨字儿给毙了,让咱笔下的对话活起来,有血有肉。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要是真做到,能让咱的书一下子上一个台阶。你看啊,写小说嘛,尤其是网络小说,图的就是一个快节奏,一个劲儿往上拱。对话尤其重要,它不光是交代剧情,更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是情绪的流动。可一旦你手里拿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如何在网络小说里塑造一个让读者“爱到不行”的主角,这可是门学问,也是读者口味刁钻的年代,得拿出点真功夫。别看网上那些“攻略”多得是,要真写出活生生的、让读者揪心扯肺的主角,还得靠点“人味儿”。首先,咱得明白,读者追网文,图的是个“代入感”和“情绪体验”。谁想看个冰冷无趣的机器人在屏幕.............
  • 回答
    想在网络小说领域耕耘三年,并期待月入三千的目标,这并非遥不可及,但说实话,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提“概率大”了。让我掰开揉碎了跟你聊聊,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你需要付出什么。三年月入三千,概率有多大?坦白说,三年达到月入三千,概率不算低,但绝对也不是“大”到可以掉以轻心。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有一.............
  • 回答
    写网络小说写到一半,脑子里像灌了水泥一样,故事线突然就断了,这大概是很多写手都会遇到的一个让人抓狂的时刻。别担心,这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你能力不行,很多时候,这是创作过程中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瓶颈。既然你问了“怎么办”,那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死局破开,让故事重新活过来。1. 深呼吸,告诉自己“没事的”.............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写网络小说一定得切合现实吗?”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在问“吃饭一定要吃菜吗?”一样,答案嘛,看你想吃什么菜了!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小说这个“筐”,那叫一个大!里面装的宝贝可多了去了。有那种让你看着看着,好像就发生在隔壁老王家里的故事,也有那种你能看出来,作者是脑洞大开,把地.............
  • 回答
    写网络小说,尤其是刚开始上手的新手,确实容易跌入一些“坑”。别担心,这太正常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咱们聊聊那些让人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新手村”常见错误,争取让你少走弯路,早日出新手村。1. 剧情上:脑洞太大,逻辑跟不上;或者太保守,平淡如白开水。 脑洞过大,但“如何做到”是个谜。 很多新人灵感.............
  • 回答
    嘿!新手写网络小说,这可真是个让人激动又有点小紧张的开始!我懂那种感觉,脑子里全是故事的火花,但落到纸上或者屏幕上,就觉得有点无从下手。别担心,这绝对是必经之路,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来,咱好好聊聊,给你支几招,希望能帮你在网络小说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1. 先别急着写,花点时间“养料”——阅读!我知.............
  • 回答
    嘿,说到网络小说完本字数,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小窃喜的问题。你看,咱们写小说嘛,图的就是个痛快淋漓,故事讲到高潮,读者看得热血沸腾,作者自己也写得飞起,突然发现,“哎呀,好像可以收尾了?”这时候,字数这玩意儿就跳出来了,像个小小的标尺,衡量着你这趟故事之旅的“分量”。到底多少字才算“合适”?说实.............
  • 回答
    要将网络小说写得更长且保持质量,需要从结构设计、内容扩展、节奏把控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规划。以下是一套详细的创作策略,结合网络小说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结构设计:构建多层叙事框架1. 主轴与副轴的交织 主轴:主线剧情(如主角的成长、核心冲突)需保持紧凑,但可设计副轴(如配角的独立故事、支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网络文学创作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性别偏向和受众喜好。与其说男生“总是”或者女生“绝大多数”如此,不如说这是一种在网络文学领域里,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的作品中,更常见的倾向性表现。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作者的成长经历与社会角色的影响: 男性作者的成长背景.............
  • 回答
    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动辄百万字,甚至突破千万,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水字数”或机械的重复,而是一套成熟的创作模式、商业逻辑和读者互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求详尽,并且避免那些一看就让人打哈欠的AI痕迹。1. 读者需求与市场导向: 长篇阅读的习惯养成: 经过多年的.............
  • 回答
    写一本让人一口气读完、并且读完后还能在心里回荡的网络小说,这就像是调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香料,需要多种元素的完美配比。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最重要?是那个吸引眼球的主题?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是流行的题材?还是那流畅的文笔?在我看来,这就像问一盘绝世佳肴里,哪个调料最关键。少了糖,可能不够甜美;少了盐,可能寡淡.............
  • 回答
    网络小说大纲的细致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上限,只有作者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一个大纲可以从一个极其粗略的梗概,发展到比最终小说本身还要详细的程度。关键在于“什么目的”和“为谁写”。不同的目的和读者,决定了大纲的细致程度。下面我将从不同的维度,详细讲述网络小说大纲可以写到多细,并举例说明: 一、 从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网络小说领域。它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网络小说本身的特点,也有读者心理的考量,还有市场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网络小说的本质与“套路”的魔力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学的创作逻辑有很大不同。网络小说更像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其.............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看网络小说,确实有个感觉:主角的孩子,好像普遍缺席。不是说完全没有,但占据重要戏份、能对剧情产生深远影响的,真的不多。这背后可不是什么“AI写手偷懒”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很多是出于现实考量和市场需求。首先,篇幅和节奏的压力是绕不开的。网络小说,尤其是流行的类型,比如玄幻、仙侠、都.............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如果把网络小说里那些“聪明绝顶”的智障桥段集中起来写一部小说,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咱们就来一本“智障小说”大全,保证让读者一边捂着脸,一边笑得肚子抽筋。书名: 《我的智商,来自九霄云外(物理)》主角: 齐天大圣(没错,就是那个孙悟空,只不过他这次穿越了,而且智商像是被贬到流.............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聊聊网络小说的大纲怎么个写法。别担心,这玩意儿没你想的那么玄乎,关键是搭好架子,后面填肉就容易多了。咱们一步步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明确一个事儿:大纲是你的“地图”,不是“墓碑”。 意思是说,大纲是指导你写作的,而不是把你框死的。写着写着,你可能会有新的灵感,人物性格可能会.............
  • 回答
    网络小说《我当上帝那些事儿》的性质,用一句概括,那就是“一本披着神话外衣的都市YY爽文”。 说它是“瞎写的”,其实也对,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天马行空的二次创作,而且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咱们得先明白,“瞎写”这个词在网络小说语境下,通常包含几个意思:1. 故事.............
  • 回答
    当然能写,而且前景相当不错。放在起点这个平台,元宇宙题材的网络小说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并且近两年也积累了一批读者基础。为什么能在起点写,并且有潜力?1. 热度与市场需求: 元宇宙的概念虽然火爆了一阵子,但其背后代表的虚拟现实、游戏化社交、数字资产、沉浸式体验等核心元素,都是读者乐于接受并且有持续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