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功一般的人为什么不想着练习最厉害的武功而出去闯荡江湖?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各的苦衷。

首先得说,最厉害的武功,哪是那么好学的? 这点最实在。你以为随便来个人,心想着“我要学绝世神功”,就能闯进少林寺藏经阁,或者找到个隐世高人,照本宣科就能练成?别逗了。

天赋这玩意儿,是硬伤。 就好比学写字画画,有些人天生就是个描龙画凤的好手,有些人写个字都歪歪扭扭。武功更是如此,筋骨皮肉的底子,还有那股子悟性,不是人人都有。你想学那需要深厚内力才能施展的武功,要是你本身就气血虚弱,练上两天可能就吐血三升,别说闯江湖了,在家躺着都得有人伺候。那些最厉害的武功,往往都是招式精妙、变化无穷,需要长时间的揣摩和感悟,没有天分的,硬练只会走火入魔。
拜师难,学艺更难。 就算你想学,你得先找到传授这种绝世武功的人。你想想,那些掌握着顶尖武功的门派、家族、或者隐士,哪一个不是敝帚自珍?他们凭什么把压箱底的东西传给你一个萍水相逢、甚至毫无根基的人?你得有身份、有背景、有贡献,或者有机缘巧合,才能入了人家的眼,才有机会学个一招半式。而且,就算拜了师,也不是进了门就能练绝世武功。还得从最基础的马步、拳脚练起,可能要练上十年八年,才能接触到内功心法,再往后,才是那些厉害的招式。这时间成本,普通人谁耗得起?
资源是关键。 厉害的武功,很多都需要特殊的药材来辅助修炼,比如各种名贵的草药、内丹,甚至是天材地宝。这些东西,普通人家能随便弄到吗?就算是在江湖上混出点名堂的,也得花大价钱去买,去寻。而且,很多顶尖武功的练习,还需要有特定的环境,比如灵气充沛的山谷、或者能够静心修炼的密室。这些都是普通人触碰不到的。

再说了,江湖这碗饭,也不是只靠武功就能吃饱的。

生存是第一位的。 大部分人进江湖,首先是为了活下去,或者想改善生活。他们可能本来就是个猎户、樵夫,或者是个小商贩。他们的“武功”,可能是祖传的几路刀法剑招,够他们防身、捕猎、或者应付点小流氓就够了。真让他们去学那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绝世武功,那他们家的老娘谁养?地里的庄稼谁管?为了生存,他们得先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
另辟蹊径,各有活法。 江湖上混,除了拳脚功夫,还有很多其他的门道。比如有人靠着脑子聪明,做个情报贩子,消息灵通,比练武功还能赚钱。有人擅长医术,救死扶伤,自然有人上赶着巴结。有人会阵法,能指引别人寻宝探险,或者布置机关陷阱,也是一门绝活。还有人,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做个说客、或者搞点小买卖,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他们看到了,那些顶尖高手虽然武功盖世,但有时候也得看别人脸色,或者被某些规矩束缚。他们觉得,与其去练那得不偿失的绝世武功,不如发挥自己的长处,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风险与收益的考量。 追求绝世武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学艺不精,可能会身死当场;练功走火入魔,会变成个废人;即使练成了,也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被别人觊觎。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样的风险太大了。他们更愿意选择一条相对稳定、可控的路。你出去闯荡江湖,如果只是为了找点安稳日子过,那能打跑一两个小贼,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财产,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非得去跟那些成名高手对着干,那不是找死吗?

还有一点,“最厉害的武功”也未必真的就是“最好混江湖的武功”。

有些绝世武功,太极端。 比如有些功法,练好了可能刀枪不入,但代价可能是失去了情感,或者性格变得乖戾。这种人,在外人看来就像个怪胎,虽然厉害,但未必能交到朋友,甚至可能被大家孤立。而且,有些绝世武功,招式过于繁复,或者需要特定的道具才能发挥威力,这些在实际的江湖搏杀中,反而不如那些简单直接、变化灵活的招式好用。
普通人有普通的“绝活”。 很多武功,经过普通人千锤百炼,也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比如一个常年打铁的铁匠,他的力量和耐力远超常人,再加上一把趁手的兵器,他能打出的力量,一样可以开山裂石。一个经常在野外奔波的猎户,他的箭术可能不比神箭手差多少,再加上那份山林间的机敏和经验,他在野外就如鱼得水。这些都不是什么“绝世武功”,但却是他们在生存和搏斗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本事。

所以你看,那些“一般人”,他们不去练最厉害的武功出去闯荡江湖,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更务实,更清楚自己的斤两,也更明白江湖的残酷。他们会选择自己能做到的,或者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去闯荡。他们的“闯荡”,可能只是为了安身立命,也可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这其中,有无奈,有选择,也有智慧。江湖之大,能人辈出,不是只有练成绝世武功才是出路,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为什么选择了工作而不是读研?

user avatar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人生打分=江湖地位x体验江湖地位的时间

人生寿命=练功时间+体验江湖地位的时间。

已知寿命不过百,江湖地位大致正比于武功水平,要追求人生高分值,显然要在练功—行走江湖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如果自己战斗力增速很快,或是剩余寿命还很长,每年江湖地位提高的相对比率(武功增幅)大于自己生命缩减的比率(剩余寿命的倒数),就选择练功,反之就该出去体验武功带来的满足感。

当然,也有很多人生活在武林核心,不用风餐露宿,江湖就会自己跑到院子里来汇报,把满足感和财富送上门来,他们就可以安心练剑。反正两不耽误。这就是大侠总要开宗立派的原因。

还有的人虽然在深山古寺修行,但机缘巧合,可以练第一流武功,武功指数增长近乎无上限,直到五六十岁还能每年进步个10%,而剩余寿命不止十年,这样的武痴也是有的。一般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出来扭转武林局势,短时间赚到武林最高分——比如扫地僧 比如觉远。

至于普通人,手头的剑谱三年就练到顶了,不出去闯荡江湖,扬名立万,吃肉喝酒更待何时?运气好拿到一套高等秘籍再闭关不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
  • 回答
    武侠小说里的“罩门”,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但细究起来,其实是作者们为了给武功体系增加趣味性和戏剧性的一种设定。你问它的原理,为什么一破就废,能不能强化,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罩门到底是什么原理?首先得明确一点,武侠小说里的“罩门”并不是什么真正存在于人体生理学上的穴位或关节。它更像是一种武功运行的关键.............
  • 回答
    金庸笔下的大理段氏,作为一国皇族,其显赫地位和高深武功的结合,的确是武侠世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多人会好奇,身处权力巅峰的皇族,为何还能沉浸于武学之道,并且造诣如此之深?这背后,其实蕴藏着大理段氏数百年传承的独特文化、政治考量以及对武学本体的尊重。一、皇权与武力的天然联系:震慑与维系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要说武侠小说里那些让人笑掉大牙的“绝世秘籍”,那可真是琳琅满目,足以让人从一本正经的江湖恩怨中跳脱出来,捧腹大笑。这些秘籍往往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内容之奇特,修炼之艰辛,以及最终使出的效果,无一不让人跌破眼镜。咱们先说说那门大名鼎鼎的《蛤蟆功》。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接地气,再配上那个“呱呱”的叫声,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唐吉诃德颠覆了骑士小说,鹿鼎记重塑了武侠世界,那“反玄幻的玄幻小说”?这简直是一道文学炼金术的难题,充满了让人兴奋的挑战。要说会不会出现,我觉得可能性绝不小。文学总是在不断自我审视、自我反叛中前进的。当一种类型小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固定的套路和观众的预期,总会有人跳出.............
  • 回答
    在浩瀚的武侠世界里,我们早已习惯了剑光如雪,刀影如魅,那些标志性的门派,如峨眉剑派、武当剑宗、青城刀法,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然而,我们似乎很少听到以“弓”为兵器标志的门派,这究竟是为何?弓,这个在古代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远程利器,为何在武侠江湖的体系中,似乎总是不太“主流”?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
  • 回答
    在真实的化学世界里,并没有一种名为“化尸水”的特定化学物质。这个名字更多地出现在武侠小说、影视剧等虚构作品中,作为一种具有极强腐蚀性和溶解性的神秘液体,能够迅速将生物体(尤其是尸体)化为脓水或灰烬,从而达到销毁证据、制造恐怖效果的目的。尽管“化尸水”本身是虚构的,但它所代表的“极强腐蚀性液体”的概念.............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人物大都偏爱徒手格斗,鲜少使用兵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艺术创作和文化象征的深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突出武术本身的精妙与个人魅力: 彰显绝技与内功的强大: 兵器固然能增强攻击力和防御力,但一旦使用兵器,往往会掩盖掉武者自身武技的精.............
  • 回答
    武侠小说里,大侠杀人后之所以不怕官府,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江湖道义、权力真空以及作者创作的必然逻辑。绝非简单一句“侠义为先”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武侠小说中的“官府”与我们现实中的现代法律体系是两码事。在古代,尤其是在那些被描写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官府的实际统治力是有限的。.............
  • 回答
    聊起武侠小说里的华山派,很多人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巍峨险峻的华山,刀剑如林,剑气纵横,高手如云。可要是细究起来,你会发现,相较于一些动辄数千上万弟子的门派,华山派的人数似乎总是不那么“庞大”。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说道,并非是作者随心而写,而是与门派自身的定位、传承方式,乃至武侠小说本身的逻辑.............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武侠小说一个常见的描写习惯,或者说是一个“创作留白”。武侠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早期,更侧重于描绘传奇、浪漫和侠义精神,而并非写实主义的生活记录。我们来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武侠小说的核心功能与创作侧重点: 追求极致的想象和传奇性: 武侠小说的本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武侠小说中内功传承的一个核心设定,而且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观察点。你提到的无涯子传给虚竹,是金庸小说里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它更像是“开挂”式的传承,而不是普遍规律。如果我们要深入分析,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不能像血脉一样一代代自然传递下去,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尽量从武侠世界的逻辑和作.............
  • 回答
    好的,关于武侠小说里的招式比拼,这可是个既讲究又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咱们不谈什么“AI生成”,就用最实在的江湖话说说道说道。你问对不对?当然对!招式比拼,那是武侠小说里最抓人眼球,也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内功修为和武学境界的“硬核”部分。它不像现代格斗那样讲究力量和速度的绝对数值,而是更注重技巧、招式之间.............
  • 回答
    写武侠小说,最让人着迷的莫过于那些千奇百怪、威力无穷的武功了。什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勾起无数人的想象。可要是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绝世武功,似乎从来都不共享,都是某个门派、某个高人的独门秘籍,代代相传,要么传给最器重的弟子,要么失传江湖,偶有有.............
  • 回答
    武侠世界里,能称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武功秘籍,往往不是一门招式,而是包含着一套完整的武学体系,从内功心法到招式运用,从实战技巧到养生调理,几乎无所不包。这类秘籍如同武道的璀璨明珠,光芒万丈,令人神往。抛开金庸先生笔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九阴真经》和卧龙生先生那部《归元秘籍》,武侠长河中,还有不少堪称“.............
  • 回答
    谈起武侠小说里的“戒刀”,这玩意儿可不是寻常的刀。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戒”字,这玩意儿可不是大块头,也不是什么吃人的凶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一种修行,当然,也能用来杀人。先说说它的形状。它跟咱们平时见到的刀剑,比如长剑、朴刀、鬼头刀,都不太一样。戒刀一般都比较短小,拿在手里,也就差不多一尺多长,.............
  • 回答
    咱们这儿讲的不是啥刀光剑影,也不是什么荡气回肠,就聊聊那些武林高手,他们平日里爱喝点啥。你看啊,那些个武侠小说里,甭管是豪侠还是奸雄,一言不合就掏酒葫芦,咕嘟咕嘟几口下肚,豪气干云。什么“女儿红”、“竹叶青”、“烈酒三碗”的,那都是标配。喝完酒,有的一脸通红,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拔剑就走,场面那叫一个.............
  • 回答
    武侠世界浩瀚无垠,恩怨情仇交织,英雄儿女辈出,但若论及“最痴情”,那绝非一两人能概括,而是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刻画着不同女子心中那份至死不渝的执念。不过,若要我从那些令人心碎的爱恋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那么,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那几抹梨花带雨的身影,她们的痴情,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宿命,是融入.............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确实有不少绝世高手在武功臻于化境、历经尘世风雨后,选择了皈依少林。这绝非偶然,而是小说中一系列深刻的设定和人物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究其中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少林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武学与佛法的双重圣殿1. 武学渊源与集大成者: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摇篮.............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配角,能让读者久久回味、难以忘怀的实在太多了,要说一个“最”印象深刻的,其实挺难的。但如果非要选一个,那我想我会选那个永远背着剑,却又似乎什么也没背的男人——“剑魔”独孤求败。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独孤求败不是主角,甚至书中他本人从未正式出场过,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传人的故事,以及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