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为什么绝世大高手大彻大悟以后都会归于少林门下?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确实有不少绝世高手在武功臻于化境、历经尘世风雨后,选择了皈依少林。这绝非偶然,而是小说中一系列深刻的设定和人物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究其中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少林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武学与佛法的双重圣殿

1. 武学渊源与集大成者: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摇篮之一,其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涵盖了拳、掌、指、腿、器械等方方面面。在金庸的小说中,少林武功往往被描绘成“武学之宗”,许多江湖绝学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被认为是源头。《九阳真经》的出现更是将少林武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绝世高手,即使武功已经出神入化,但在少林,他仍有可能接触到更深邃的武学原理,或者以自己毕生的武功印证、发扬少林武学,找到更高的境界。

2. 佛法的智慧与超脱: 少林寺不仅仅是武学圣地,更是佛法传播的重要场所。金庸先生深刻理解佛学“因果报应”、“诸行无常”、“无我相”、“慈悲为怀”等核心思想,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人物的成长和选择中。对于那些在武道上登峰造极,却依旧被情仇、名利、杀戮所困扰的绝世高手来说,少林寺提供的佛法智慧,恰恰是他们寻求心灵平静、精神解脱的最佳途径。他们在武功上的“大彻大悟”,往往也伴随着对人生意义、生死轮回的深刻反思。

3. “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文化符号: 在金庸的笔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这不仅体现在武功的源流,更体现在少林寺所代表的正统、道义和信仰。对于身经百战、勘破世情的顶尖高手而言,选择少林,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归宿,一种对武学本源的致敬,一种对自身过往行为的忏悔与升华。

二、 高手“大彻大悟”后的心理需求与人生追求

1. 对武道的极致追求的另一种形式: 武学修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力量的巅峰?还是技艺的完美?抑或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对于许多绝世高手来说,当他们在武功上已经无懈可击时,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往往转向了精神层面。少林寺所代表的“禅武合一”,将武功的精进与心性的修养紧密结合,这恰恰契合了他们进一步探求武道奥秘的渴望。这是一种将对外在力量的追求,转化为对内在精神的探索,是武功境界升华的另一条路径。

2. 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宽恕: 绝世高手往往伴随着无数的杀戮与恩怨。他们在江湖中翻云覆雨,也必然背负着沉重的业力。当他们达到武功的巅峰,却发现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因为力量的强大而更加凸显时,他们会渴望一种能够洗涤心灵、获得平静的方式。少林寺的清修生活,戒律森严,却也提供了一种远离尘嚣、对抗心魔的环境。通过佛法的熏陶,他们可以忏悔过往,寻求内心的安宁,甚至是对曾经的仇敌产生慈悲之心。

3. 肩负的责任与传承的使命: 一些高手在“大彻大悟”后,也可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毕生的武功和智慧,应该用于维护正道、守护一方安宁,或者将自己的武学传承下去,造福后人。少林寺作为武林中一股重要的正义力量,其完善的组织和严谨的教义,能够为这些高手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有组织、更有影响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他们可以将自己独特或升华的武功融入少林武学体系,使其更加完善。

三、 人物设定的具体案例分析(无需提及具体人名,以增强普遍性描述)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小说中,那些选择归于少林的高手,往往经历了以下几种情形:

武功已达“无招胜有招”之境: 当武功到了不再拘泥于具体招式的阶段,更多的是凭借强大的内力、敏锐的直觉和深厚的功底去应对时,他们往往已经触及了武学的“道”。而少林寺的达摩祖师开创的武功体系,正是以理证法,以心应物的代表。
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或情感纠葛: 诸如失去挚爱、背负灭门之仇、或是曾经犯下滔天大错而幡然悔悟。这些经历让他们对生命的无常和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容易被佛法的“空性”和“慈悲”所吸引。
对世俗名利已无所求: 当一个人在名、利、权、情等世俗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他的追求自然会转向精神层面。少林寺的清净无为,恰好能满足他们“不贪不嗔不痴”的精神追求。

总结来说,绝世高手在大彻大悟后选择归于少林,是他们武学境界、人生阅历和精神追求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选择。少林寺作为武学与佛法的集大成者,既能提供他们对武道更深层的探索空间,又能满足他们对内心平静、人生解脱的渴望。这是一种将物质上的强大转化为精神上的升华,是他们对生命和武道至高境界的最终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天龙八部》里的逍遥派,门徒们有个癖好,建图书馆。

无崖子跟李秋水感情没破裂时,要在琅嬛玉洞建最全的博物馆。后来李秋水去了西夏,也在王宫里弄了个图书馆,不过是刻在墙上的。天山童姥在灵鹫宫,也有这么一套,她甚至把自己也弄成移动武库,天山折梅手堪称天下武学的图书馆,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

就连他们的后人,也有这个癖好。王夫人以自家的藏书为傲,甚至瞧不上慕容家的还施水阁。王语嫣自己就是个移动图书馆。

若论藏书量,逍遥派第一的位置当之无愧,远远超过号称武学正宗的少林。

但是逍遥派的图书馆有个缺点,排外。

琅嬛玉洞说到底,是个私馆,别人看不着。慕容博为了进去看点书,还得牺牲色相,贿赂一下副馆长李秋水。灵鹫宫图书馆也排外,只不过是他并不是所有权上的排外,而是技术性的排外。武功低的根本没法看,就像小学生进了博士生的专属阅览室。

王家和慕容家的更别说了。慕容家的根本不说自己家有藏书;想进王家图书馆,呵呵,先交门票,一双手。门票收完,进去吧,想拿什么伸手拿,别客气。

相比之下,少林寺开放得有点过分。

所有藏书都摆在一起,生怕别人不知道,上面特意挂一块匾:藏经阁。传说中的少林七十二绝技,跟那些经书摆在一起,完全开放性,谁来都能看。

慕容博萧远山老哥俩,在少林寺蹭读,一蹭几十年,来来去去,也没人管。门口也没有警卫查身份证,更别提门禁卡了。

这俩好歹是假扮的少林僧人。寺里头还有一个天竺僧人波罗星,算是留学生,也是百无禁忌,随便看。

当然,少林寺也不是免费开放,也得交门票,三千烦恼丝。比王家可便宜多了。不论什么人,只要你能进到我的门内,(前提是你得是和尚)就可以随便看。

不过少林寺也为这种开放付出了代价,先是阿朱偷走了易筋经,后又有火工头陀私自学武,打伤他人,导致少林寺分裂。

按说遇到此类事情之后,少林寺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技术外流。但是他们采取的措施,实在是太佛系。

萧远山慕容博波罗星三人,按说这种人应该跟丁春秋一样,一铁链锁了,圈在寺里。但是少林寺的方法是,站出来个技术大牛,告诉他们,你们学的不太行。想学点行的吗?留下来,我教你。(凤凰传奇都不带这么热情的。)

倚天时代,为了防止火工头陀2.0事件发生,少林寺严格规定了,不是本寺弟子,不得传授,不能学习少林武功。但是到了笑傲时代,各位大德又是怎么执行的呢?

令狐冲:我要死了,只有易筋经能救我。

方证:先拜师,再教你。

令狐冲:不当和尚。

方证:那不教。

令狐冲:我要死了!!!

方证:好好好,教教教。

说好的规矩呢?怎么能这么随便呢?不是说好高深武功打死不外传吗?堂堂少林大和尚,怎么跟绿林好汉似的,把独门武功当金银,散尽家财。

这样下去,少林还有什么独特性?早晚被人掏空了,弄垮了。

但是,尔曹身与名俱灭,只有少林,屹立千载,始终不倒。

少林的开放是有底气的,他们不仅有技术,还有技术创新能力。少林七十二绝技,达摩祖师传下来的,只有几部,其他的都是少林僧人一代一代创造保留下来的。

这种创新从何而来?有人才会有高深武功。所以少林最看重的是人才,独门武功反倒是其次。他们在藏经阁上体现的大度,也体现在收徒的百无禁忌上。这给天下武人一个印象,即使天下再不容我,少林寺也可以容我。

所以天下人才都往他们家跑,包括绝顶高手。

然后少林可以靠这些高手,再创造一些绝技出来。(在少林寺留下九阳神功的斗酒神僧,大概也是这种路数。)藏经阁从此成为活水,旧的去了,新的会不断产生。

在藏经阁上的糊涂,让少林寺成为天下源头。

反之,进图书馆还要看颜值的逍遥派,最后成了逍遥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确实有不少绝世高手在武功臻于化境、历经尘世风雨后,选择了皈依少林。这绝非偶然,而是小说中一系列深刻的设定和人物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究其中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少林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武学与佛法的双重圣殿1. 武学渊源与集大成者: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摇篮.............
  • 回答
    要给周星驰在《功夫》里的“神雕侠侣”一般般的绝顶武功在金庸武侠世界里找个对标,这事儿有点意思。得这么看,星爷在《功夫》里展现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武林高手”了,更接近于一种“超凡入圣”的存在。咱们先把《功夫》里星爷的招式拆解一下。首先是“降龙十八掌”的那个变种,他一掌拍出,那个气功波,打得鳄鱼帮老大鼻.............
  • 回答
    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世界,虽然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其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却巧妙地融入了真实的历史长河,让虚实之间界限模糊,更添几分传奇色彩。这些被“搬运”到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被重新演绎,或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或被用来烘托故事的主题,让读者在品味武侠的醇厚之余,也能窥见历史.............
  • 回答
    说到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名字那是如雷贯顶,几乎成了这个类型文学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从《射雕英雄传》到《鹿鼎记》,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他的文笔,在所有武侠小说作者里,到底能不能排得上号,甚至是第一名呢?这问题,就像问武林盟主谁最合适一样,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答案,但.............
  • 回答
    《水浒传》与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但二者在主题、社会背景、文学风格、历史真实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从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历史深度等维度比较,确实可以找到《水浒传》在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社会背景与历史深度1. 《水浒传》的现实根基 历史原型.............
  • 回答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如今网络上泛滥的武侠小说,说起来,就像是同一门技艺,但一个出自名师之手,一个却是市井之作,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要说它们的区别,那可真是从骨子到皮毛,都透着不一样。一、 根基深厚 vs. 模式套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那绝对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他可不是凭空造楼,而是用中.............
  • 回答
    黄易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金庸、古龙这两座巍峨的高峰之后。如果非要给他一个相对的排名,说他“仅次于金庸古龙,强于梁羽生和温瑞安”,这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说“仅次”这个词,可能就有些绝对了。咱们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金庸和古龙这两位是武侠小说的“双子星”.............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的丧尸危机?这脑洞开得够大!但细细一想,还真有点意思。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把脑海里的画面一点点拼出来。开端:神秘瘟疫的蔓延这事儿,估计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得有个由头。或许是某个隐世门派的禁地被闯,镇压了万年的什么邪物泄露,也可能是某个修习了禁忌邪功的魔头走火入魔,炼制出了能让人变成嗜血怪物的.............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里,想要一个普通青年快速混出名堂,这可得好好规划一番,毕竟这江湖水深得很,机遇和风险并存。我琢磨了琢磨,觉得有几个门派是性价比特别高的,能让你事半功倍。咱们就来聊聊这“捷径”。第一条路:峨眉派——颜值即正义,机会靠师姐你想啊,金庸老爷子笔下的美女门派可不多,峨眉派绝对是其中翘楚。你想进入.............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长卷,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到中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再到后期的《笑傲江湖》、《鹿鼎记》,读者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武学境界的潮起潮落。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感受,似乎越往后看,小说里的人物武功整体水平好像不如前面那些年代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关于金庸小说中,那两位“玄字辈”和尚(通常指的是少林寺中辈分极高的僧人)打不过八个辽兵的桥段,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读者感到疑惑甚至有些不解的地方。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可能有哪些解读,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感。首先,得明确一点,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并非全然是实力至上、一成不变的排行榜。.............
  • 回答
    谈到清朝皇帝在金庸笔下的形象,康熙和乾隆确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他们的塑造方式、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都导致了这种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并非偶然,而是金庸精心安排的文学手法,用以烘托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康熙:少年英主,胸怀天下,魅力四射在《鹿鼎记》里,康熙的形象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他并非.............
  • 回答
    金庸小说在海外的传播,翻译功不可没。其中,那些充满东方韵味又极具画面感的武功名称的翻译,更是考验译者的功力。这些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意,还要尽可能保留武功的精髓和艺术感,让外国读者能够体会到武侠世界的独特魅力。核心原则:意译与音译的巧妙结合在翻译武功名时,译者通常会遵循一个核心原则:意译与音译的巧妙结合.............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里面的人物更是个个鲜活,跃然纸上。要说哪些影视改编的角色最贴近我心中那个纸上的模样,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龙女”和“乔峰”,这次就让我来聊聊那些让我觉得“就是他/她了”的角色。一、 胡军版萧峰——胸中自有万古愁,豪情更兼铁汉心说.............
  • 回答
    金庸老先生在版权这事儿上,确实是位“老谋深算”的高人,跟咱们现在许多网文大神截然不同。这其中的门道,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一、时代背景与版权意识的萌芽首先得明白,金庸先生创作武侠小说的时代,跟现在网络文学爆发的时代,那可是天壤之别。 金庸的时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版权意识远不如现在这般普.............
  • 回答
    降龙十八掌,这名字一出,江湖上但凡懂点门道的人,那耳朵都要竖起来。它可不是街边阿猫阿狗耍弄的把式,而是实打实、货真价实的绝顶武功,在金庸老先生笔下的江湖里,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要说这功夫是个什么级别,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威力惊人,名震武林降龙十八掌,顾名思义,掌力刚猛,十八式变化无穷,每一.............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宝藏,每次重读,总能挖掘出一些不曾留意的闪光点。这些“隐藏的细节”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转折,而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细心体味才能捕捉到的情感、逻辑或是人物塑造的妙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这些年在金庸老爷子的书里,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小发现”。《射雕英雄传》里.............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无疑是他武侠世界中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导向,是对侠义精神最凝练的概括。然而,当我们将这杆标尺,投射到《鹿鼎记》中的陈近南身上时,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张力便油然而生。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对陈近南的“嘲笑”,是对他“之前价值观”的否定。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嘲笑,不如说是.............
  • 回答
    如何看待金庸小说爱情解读中的“夏梦论”?—— 一次深入的剖析在解读金庸笔下那些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时,“夏梦论”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这一理论认为,金庸小说中许多经典爱情的雏形,甚至其情感内核,都源自他对影坛巨星夏梦的深切爱恋和追慕。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
  • 回答
    在武侠小说爱好者的社群里,金庸的名字确实如雷贯顶,讨论的热度常常能压倒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三位大家。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金庸的“群众基础”:大众的认同与情感连接首先,得承认金庸作品的受众之广,几乎是“通杀”。他不像古龙那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