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书剑里的乾隆,不是真实的乾隆;鹿鼎记里的康熙,也不是真实的康熙;书里的查继佐,更不是真实的查继佐。
鹿鼎记里的康熙推崇黄宗羲的“君主为客”,堪称神奇;
查家先祖从明史案的帮凶一下子改为明史案的受害者,还得以与黄宗羲、吕留良等平辈论道,真是好大的脸;
倘若金庸真的推崇圣清,何以讳言、洗白先祖的事迹?未免又当又立了。
所以这不过是金庸的情感寄托而已。
与其说这是金庸的情感,不如说是香港社会心态的转变。
书剑写于1955年,鹿鼎记写于1972年。
1955年,抗日余波仍在,港人亲中而反英;1972年,因某些原因,港人亲英而反中。
金庸作为小布尔乔亚,对此感受尤烈、
名曰满汉,实指中西。
书里说
“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翻译一下
“只要百姓安居乐业,香港太平,不管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来管理,又有什么关系?”
书里说
“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
其实翻译一下
“英国人来管香港,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国的那些历代政府中,有哪一个比英国人更加好的?现下香港太平,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某些人定要把香港归还中国,难道香港在中国人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
五十年代的港剧《帝女花》,明朝末代公主驸马双双自尽殉国;
零三年的新改版《帝女花》,公主驸马剃发当了顺民。
(此条感谢 @鲖阳路人 )
七八十年代,抗日精神的遗产消散,河殇基础已成,满人已经不再是“鞑子”,鹤立于费拉汉人中的佼佼者,东方蛮夷中的熟番。
河殇和狼图腾,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一对兄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