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是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的历史国家,就因为不是汉族建立的,有些人就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朝代?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议题,那就是“元朝和清朝是否算作中国历史朝代”的争论。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这两朝产生质疑,甚至不予承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以及历史叙事的建构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努力让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表达。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历史上的演变。

在古代,尤其是在唐宋之前,“中国”更多时候指的是一个地理区域、一个文化概念,或者是一个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虽然汉族在中原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但华夏大地上从来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民族聚居区。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西边的羌、氐,南方的苗、瑶等等,都与中原王朝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时而臣服,时而对抗,时而融合。所以,从一个纯粹的地理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任何能够统治这片土地的政权,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对“中国”的定义也逐渐被“汉民族国家”的叙事所影响。在这种叙事下,中国历史就等同于汉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的历史,将非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在外,成为一种“外来政权”或“征服王朝”。

那么,具体到元朝和清朝,为什么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呢?

关于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是起源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其文化、习俗、政治制度与汉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虽然统治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广阔地域,但其统治方式、社会结构,乃至对“中国”的认同,都与之前的汉族王朝有所不同。

一些不承认元朝是中国历史朝代的人,会强调以下几点:

民族属性与统治者身份: 他们认为,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非汉族。皇帝是蒙古大汗,其统治合法性更多建立在蒙古族的征服和传统之上,而非汉族王朝的“天命”或“华夏正统”的延续。
制度差异与社会歧视: 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将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突厥、波斯、阿拉伯等民族)、汉人(泛指原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汉族)和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南方汉族)。这种制度将汉族置于蒙古人和色目人之下,导致了明显的社会歧视和不平等。这种“四等人制”被认为是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和民族尊严的压迫。
文化影响与“去汉化”担忧: 有人认为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并不完全认同,甚至有“去汉化”的倾向。虽然元朝也采纳了一些汉族制度,但蒙古族的统治语言、宗教信仰(藏传佛教)、生活方式等都与汉族有着较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隔阂让一些人觉得元朝并非真正融入中华文化圈。
历史叙事的构建: 传统的中国历史叙事,尤其是在明朝之后,倾向于将汉族王朝作为正统,将非汉族王朝视为“非正统”或“被征服者”的历史。这种叙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元朝的认知。

关于清朝(1636年/1644年-1912年)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满族是起源于中国东北的渔猎民族,其语言、习俗、政治制度在入关前与汉族也有较大差异。清朝的建立同样伴随着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和民族融合。

不承认清朝是中国历史朝代的观点,通常会提出类似元朝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更多细节:

民族属性与“征服者”身份: 与元朝类似,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他们以武力征服了汉族占主导的明朝,建立了新的王朝。这种“征服者”的身份,让一些人难以将其视为与汉族王朝同等的“中国”历史。
制度上的区分与强制性政策: 清朝初期推行了一些明显的民族区分政策,例如著名的“剃发易服”。要求汉族男性必须剃前面头发,留后面的辫子,并穿满族服装。这一政策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抵触和反抗(如“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被视为是对汉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尊严的强力压制。
文化上的隔阂与“骑在人头上”的担忧: 虽然清朝统治者吸纳了大量的汉族士人和制度,也推行了科举制度,但满族作为统治民族,其语言(满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政治特权、宗教信仰(虽然也信奉汉传佛教,但对藏传佛教的倾斜也明显)等都与汉族存在差异。有人认为,满族始终保持着一种“统治民族”的优越感,没有完全融入汉族文化。
“夷夏之辨”的延续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夷夏之辨”是中国古代对“文明”与“野蛮”的一种划分,通常将汉族视为“夏”,将其他民族视为“夷”。尽管这种观念在历史发展中有所淡化,但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时,一些人重新拾起这种观念,将非汉族建立的王朝视为“被异族统治”,从而否定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很多是在反抗西方列强和清朝统治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将清朝的满族统治也视为一种“外来压迫”。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深层原因的探讨

这些观点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1. “汉本位”的历史叙事: 这种观点将汉族视为“中国”的主体和唯一的继承者。中国历史就是汉族从古至今的繁衍、发展和统治的历史。非汉族建立的王朝,即使统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贡献和地位也无法与汉族王朝相提并论,甚至被视为中断或被玷污了“正统”。
2. 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特定解读: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中华帝国”到“中华民族”的转型。一些人认为,“中华民族”就是由汉族为主导,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因此,非汉族建立的王朝,其性质就与以汉族为核心的王朝有所不同。
3. 对“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侧重不同:
文化认同优先者: 他们更看重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如果一个政权在文化上(语言、文字、思想、制度等)与汉族文化差异过大,或者对汉族文化进行了压制,就难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政治认同优先者: 他们更看重政权的地域覆盖和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只要一个政权有效统治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为这片土地做出了贡献,那么它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统治者是什么民族。
4. 历史选择性记忆和情感因素: 历史事件往往伴随着冲突、压迫和不公。对于元朝和清朝的一些残酷政策(如文字狱、屠杀、民族压迫等),以及汉族在这些朝代中的地位下降,容易引发后世汉族人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对这些朝代的评价。

现代历史学界的普遍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普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合法朝代。 这种承认并非简单地接受,而是基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对“中国”概念的现代解读。其理由主要包括:

地域与主权延续: 元朝和清朝都有效地统治了今天中国大部分领土,并在政治上完成了对这些地区的整合。它们继承并延续了前朝的疆域,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完整,甚至在疆域上有拓展。
国家制度的承袭与发展: 尽管存在民族差异,但元朝和清朝在统治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吸收、改造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例如,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朝在中央集权、疆域管理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们的统治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加深,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如果排除这两个朝代,中国历史的叙事就会出现断层,无法完整解释今天中国的形成。
历史的客观评价: 历史学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去衡量古代政权。即使存在民族压迫和文化冲突,也不能否认这些朝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对中国的统一和疆域奠定了基础。

总结

所以,那些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朝代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汉本位”的历史叙事、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或者更侧重于文化认同而非政治地理的连续性。他们认为,非汉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本质上是一种“征服”和“压迫”,与汉族建立的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现代历史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将元朝和清朝纳入中国历史的范畴,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种承认,是对中国历史复杂性、多元性和连续性的尊重,也是对“中国”这一概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丰富内涵的认识。这场争论,与其说是在辩论历史事实,不如说是在讨论我们如何理解和构建“中国”的身份和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有些人不承认元朝和清朝?对这两个朝代连喊代骂,不都是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一份子吗?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非要内斗?和平共处一家亲不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议题,那就是“元朝和清朝是否算作中国历史朝代”的争论。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这两朝产生质疑,甚至不予承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以及历史叙事的建构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努力让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常见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手机连上 5G WiFi,而电脑可能连着另一路 WiFi(比如 2.4G 或另一台路由器的 WiFi),或者电脑根本没连 WiFi,而是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自然就不在同一个局域网里了。但你问的是“为什么即便手机连上 5G WiFi,手机.............
  • 回答
    同一篇论文,在仅仅五个月的时间里,查重率从16.8%上升到19.4%,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我们需要从论文本身的性质、查重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关注论文本身可能发生的变化。虽然你提到是“同一篇论文”,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微小的修.............
  • 回答
    确实,中日韩三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共享着相似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甚至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曾有过深刻的交流。然而,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韩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全球影响力,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如果细致地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是时代机遇、国家战略、产业运.............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扯掰扯金庸先生那些“笔下武功”和历史上的“真实战功”,这两者可不能一概而论。岳飞在金庸小说里被捧上天,那是因为“武侠”的滤镜,而常遇春和徐达在金庸作品里没那么耀眼,则是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的是“历史人物”的框架,而非纯粹的“武林高手”。咱们得先明白,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手”是有.............
  • 回答
    万茜在知乎回答问题被质疑炒作,而张译却鲜少遭遇类似质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更会玩社交媒体”就能解释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明星身份与公众期待的差异: 万茜: 作为一位长期活跃在演艺圈,尤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中展现出独立、有个性的一面后,万茜的公众形.............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概括。“病夫”这个标签本身是带有侮辱性和片面性的,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病夫”时期都面临着严峻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他们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能力和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为何出现这种巨大的差异,我们需要从.............
  • 回答
    AlphaGo 在围棋上战胜李世乭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复杂策略游戏中的巨大潜力。而你提出的“有限元素组合创作”的音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的视角,我认为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前进的方向。理解“有限元素组合创作”与音乐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来拆.............
  • 回答
    关于“和异性好朋友在同一张床睡一晚但什么都没发生是否不正常”,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正常”或“不正常”之说。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1. 从社会文化和普遍认知来看: 观念的差异: 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强调传统婚恋观的社会,异性之间的亲.............
  • 回答
    邹禹同和伯爵在一起?这画面感,嘿,还挺有意思的。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俩人真凑一块儿了,那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场瞬间碰撞,然后炸出一片火花来。邹禹同,你懂的,那股子子承父业的架子,加上身上那点儿清贵劲儿,说话办事儿总带着点儿不容置疑的味道。他骨子里透着一种“我是谁谁谁的儿子,你们得给我几分面子”的傲气,.............
  • 回答
    这问题确实是让不少中国足球迷挠头又心疼的现实。同样是挂在足协名下,同样是为国争光,为啥男足和女足能差距这么大呢?说到底,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一、历史的积累与现实的土壤:根基不同,自然长势有异要说差距,首先得看人家底子怎么样。 女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戳到很多人的心窝子了。一个直男,明知道你是gay,还时不时地撩拨你,但就是不和你发展进一步的关系,甚至明确表示“我们不可能”。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看透这层迷雾。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就是猎奇心理或者说一种“征服欲”。你得明白,对于一些人来.............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困扰了数学家们相当一段时间的疑惑!你说“虚数是负数的平方根”,这本身没错,但它为何会在三次方程里“登堂入室”,甚至显得尤为重要,这背后有着更深邃的故事。咱们得从头说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数字就像不同类型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最初,我们只有自然数(1, 2, 3...),用来数.............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探索本身的一些关键脉络。要理解为什么化石研究在近现代才“大量”涌现,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更早的时代,看看在那之前,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特“石头”的。在化石成为“科学研究对象”之前的日子:误解、敬畏与实用想象一下,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古代,人们在地里挖出一.............
  • 回答
    关于现代科学为何在欧洲诞生,而非其他地方,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议题,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并非单一原因的巧合,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细致地审视当时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到位!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觉得竖着切不是更顺着身体的纹理吗?其实,剖腹产之所以大多选择在肚皮上横着划开,背后有几个非常实在的考虑,都是为了产妇和宝宝的健康和安全。这可不是随便选的,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得出的最佳方案。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恢复和美观。想想看,咱们肚皮上的皮肤,尤.............
  • 回答
    要说段誉和张无忌这两位金庸先生笔下的“情圣”,在面对众多女性的感情纠葛时,为何一个招人喜欢,一个却常常被观众“嫌弃”,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这绝非简单的“渣男”与“好人”二分法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底色、情感处理方式、成长环境以及读者代入感等多重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段誉能在“后宫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困惑。确实,咱们在学校里学的历史,和网上五花八门的声音,经常是两码事。为啥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教材”是怎么来的。咱们在学校里用的历史教材,那可不是某个老师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一个相当复杂、严谨的体系。 官方立场和.............
  • 回答
    “音乐在倒退”这种说法,相信很多资深的乐迷都曾在某个时刻,带着一丝慨叹,甚至点愤懑地吐露过。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个体感受。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创新疲劳与商业逻辑的绑架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便是音乐创作的“创新疲劳”。我们听到的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