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虚数是负数的平方根,为什么是在三次方程中才出现的呢?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困扰了数学家们相当一段时间的疑惑!你说“虚数是负数的平方根”,这本身没错,但它为何会在三次方程里“登堂入室”,甚至显得尤为重要,这背后有着更深邃的故事。

咱们得从头说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数字就像不同类型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最初,我们只有自然数(1, 2, 3...),用来数东西,数羊,数日子。后来发现,有些时候光数数不够,比如“我借了你3块钱”,这就需要负数(3)来表示“欠”。有了负数,减法就更方便了,任何一个数减去比它大的数,都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往后,我们又遇到了“乘法”和“除法”。比如,“2乘以2等于4”,但“4除以2等于2”,那么“2除以3”呢?这引出了分数,也叫有理数。我们现在能用笔写出来的绝大多数数字,比如1.5,2/7,都是有理数。它们完美地解决了数的“分割”问题。

再然后,我们遇到了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那它的边长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我们找不到一个有理数来精确表示这个边长。比如1.41.4=1.96,1.411.41=1.9881,总也达不到2。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引入“无理数”,比如√2,π。它们是那些无法表示成两个整数比的数,但它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数轴上的点,是描述连续世界的必要工具。

所以,你看,每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方程时,发现现有的数字系统“不够用”了,我们就会被迫、或者说主动地去创造新的数字类型来填补空白。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三次方程。

我们都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比如 $ax^2 + bx + c = 0$。我们有著名的求根公式:

$x = frac{b pm sqrt{b^2 4ac}}{2a}$

这里的关键是根号下的 $b^2 4ac$。当 $b^2 4ac ge 0$ 时,我们得到的是实数根,也就是我们在数轴上能找到的点。当 $b^2 4ac < 0$ 时,也就是被开方数是负数时,我们发现实数系统“不够用了”。这时候,为了让这个公式还能“工作”,数学家们创造了虚数单位 $i$,定义为 $i^2 = 1$,或者说 $i = sqrt{1}$。

于是,当根号下是负数时,比如 $sqrt{4}$,我们就可以写成 $sqrt{4 imes 1} = sqrt{4} imes sqrt{1} = 2i$。这样,即使是负数在二次方程中被开方,我们也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也就是复数 $a+bi$ 的形式。

但是,这里有个关键的误解:并非所有的三次方程都会出现虚数解。

我们来举个例子。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3 + bx^2 + cx + d = 0$。

你知道吗,对于三次方程,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质:任何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总会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这和二次方程不一样,比如 $x^2 + 1 = 0$,它的两个根都是虚数。但三次方程,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个脚踩在实数大地上。你可以想象一下函数图像 $y = ax^3 + bx^2 + cx + d$。当 $x$ 趋向于正无穷时,它会趋向于正无穷(如果 $a>0$)或负无穷(如果 $a<0$)。当 $x$ 趋向于负无穷时,它也会趋向于相反方向的无穷。因为图像是连续的,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穿过 $y=0$ 的横轴,也就是实数轴。这就保证了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那虚数为什么会在三次方程中显得“特别”或者说“引人注目”呢?

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叫做卡尔达诺(Cardano) 的意大利数学家在16世纪对三次方程求解的研究。他发现了一个求解一般三次方程的通用公式,这个公式非常漂亮,但也非常奇怪。

卡尔达诺的公式非常复杂,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代换,可以将三次方程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然后利用一些技巧来求解。结果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求出一个纯实数解,卡尔达诺的公式竟然会涉及到计算负数的立方根!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匪夷所思?为了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字,你居然要用到那些你认为是“虚幻”的数字的立方根。当时的人们对虚数还不像现在这样习以为常,他们觉得这是非常诡异的现象,甚至一度认为这是公式的缺陷。这个现象被称为“不可约情况”(casus irreducibilis)。

举个例子(虽然严格来说这个例子可能不如卡尔达诺本人处理的例子那样直接展示问题,但可以帮助理解思路):

考虑方程 $x^3 6x 4 = 0$。
这个方程的实数解是 $x = 2$ 和 $x = 1 pm sqrt{3}$。
但是,如果你尝试用卡尔达诺的方法来求解,会发现公式会引导你计算 $sqrt[3]{2 + sqrt{121/27}}$ 和 $sqrt[3]{2 sqrt{121/27}}$ 这样的项。这些项里面就包含了负数的平方根($sqrt{121/27}$)。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你把这两个虚数形式的立方根(经过一番复杂的运算)加起来时,里面的虚数部分竟然神奇地抵消了,最终得到了一个纯粹的实数解!

这就好像是一个迷宫,你进入的时候带着一些奇怪的道具(虚数),但走出迷宫的最终结果却是你需要的普通宝藏(实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涉及到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数的“完备性”。复数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它们可以看作是二维平面上的点,或者说带有方向和大小的向量。负数的立方根,虽然在我们直观的实数概念里难以理解,但在复数世界里是有意义的。

当我们计算负数的立方根时,我们会得到三个复数解(想想看,就像负数开平方有两个解一样,开立方会有三个解)。卡尔达诺的公式在“不可约情况”下,恰好会选择那特定的一对负数立方根,它们的和最终能消去虚部,得到实数解。

所以,三次方程并非是“创造”了虚数,而是它将已有的(但当时尚未被充分理解和接受的)虚数概念,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现”了出来,并且证明了虚数在求解某些实数问题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你可以这样理解:

1. 虚数不是三次方程“生”出来的,而是三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引”出了虚数。 就像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你发现需要用复数来描述某些物理量,而这个物理量本身是实数。
2. “不可约情况”是关键。 并非所有三次方程都需要虚数。但当三次方程出现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这是三次方程比二次方程更复杂的地方之一),卡尔达诺的公式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因为包含负数开方而显得“复杂”,需要虚数来桥接。
3. 虚数让数学更“完备”。 正如负数让减法更完备,分数让除法更完备,虚数(以及复数)让代数方程的求解更加完备。根据代数基本定理,任何一个 $n$ 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恰好有 $n$ 个根(允许重根)。这使得数学家们能够安心地研究多项式,因为他们知道总能找到一个“家”来安置所有的根。

所以,三次方程之所以在虚数“出场”这件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因为它将虚数从一个理论上的可能,变成了一个解决实际(看起来是实数)问题的必要步骤。这促使数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虚数和复数,最终理解了它们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看,虚数就像是数学世界的“隐形货币”,它们虽然不在流通中直接出现(比如我们日常买东西不用 $2i$ 元),但在某些交易(比如求解三次方程)的底层计算中却是必不可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真的很不错!
老实说,看到有人问这个问题,我都有点小激动!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0. 在解二次方程时对虚数的忽视

回顾我们的二次方程:

就是通过配方将问题转为一个简单二次方程和一个一般一次方程:

即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要凑出一个完全平方的目的,因为这样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但是在实数范围内,我们找不到一个数的平方是负数的情况。

因此当 时,我们直接就说方程无解,然后就不会去想太多了

1. 虚数在三次方程求解中的关键作用

(实系数)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

其实在三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也是通过将问题转化为

一个简单三次方程和一个一般二次方程:

来求解的。


我们简单回顾下文艺复兴时期卡尔达诺在其著作《大术》(Arsmagna)中发表的内容,加上一点点复数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整个思路框架,不至于迷失在繁杂的计算中而忘了自己的目标。

卡尔达诺是在与尼科洛.塔尔塔利亚的通信中,从一首尼科洛的藏头诗中学会的。

两人恩怨极深!



Step1-归结为缺二次项的三次方程

首先方程两边同时除以首次项系数,便得到:

令 ,便可消去二次项,得到:

Step2-归结为解二次方程

这一步就比较巧妙了。

通过多元来降低次数。

令 代入上述方程:

展开上述左边,化为如下:

观察上述式子,我们想,要是 那问题就简单了。

因为此时我们将 看成两个数的话,我们就有机会得到两数之和,两数之积了。

于是我们联想起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很快就看到希望的曙光了

将上述想法实现,便有如下式子。

由于 ,

令 ,则U,V是如下方程的两个根:

于是得到二次方程的解, .

由于v由 等式所确立,因此只要解出u即可。

令 ,当它大于等于0时,大家相对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在文艺复兴时期,尼科洛只能解系数p大于0的情况。

但是当delta小于0时,由于u没有实数解,我们容易臆想原三次方程没有实数解

这是错误的。

Step3-归结为解三次方程

为了解释清楚delta小于0的情况,我们不得不采用复数的指数形式。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对于上述不管delta是否小于0的所有情况,我们都能找到统一的答案

对任何一个非0复数,我们都能找到统一的唯一表达:三角形式或者说指数形式

上式中的r,theta分别称为复数z的模长和幅角

回到正题,由于u,v的对称性,于是我们将关于u的三次方的二次方程重新写成如下形式:

于是u的三个根分别为

由于v由 ,所以z的三个根分别为:

1). delta小于0时

在二次方程

的 小于0时,由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得到 .

此时,方程的三个根都有统一的表达式:

因此当delta小于0时,原三次方程不是没有实数根,反而是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因为上述括号里面的两个复数是共轭的,共轭复数相加就成了实数。

正是在这个三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发现虚数对其实数根的帮助之大,而且还很关键。

这才真正重视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不考虑虚数,我们的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不会受影响,该是几个就是几个,该是什么值就是什么值。

但是在一个有三个不同实数根的三次方程中,如果不考虑虚数,

你极有可能一个实数根都找不到,而考虑虚数你却能找到全部实数根

不要说有三个实根的情况了,就算只有一个实根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你也很难找出这个实根。

比如直接从方程 出发,你是很难通过运气来凑出其实数解的。
因为 就是其唯一的实数解,这显然是无理数。
即便是今天,多项式方程手工能凑出来的解依然只有有理数解。
事实上,它的另外两个根是虚数.


这点就可以看出复数的威力了

即使是为实数服务,有了复数也能让事情更加高效,圆满!


多谢关注和点赞,支持原创高质量文章!

有关三次方程的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专栏文章:

user avatar

初中数学课上,我们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分为三种情况:有两个不同的解、有两个相同的解、无解。

具体来说,我们推导出了求根公式:

求根公式中根号的存在正是出现『无解』情况的原因:当时,根号下是负数,(在实数域内)无法计算,所以方程无解。

十六世纪的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对于这样的方程,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就是方程无解的标识,因为对负数开根号没有数学意义。

那三次方程是什么情况呢?

十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Tartaglia给出了形如的三次方程的公式(然而人们却称之为Cardano公式,他俩也因此结怨):

(推导过程以及一般形式的解见Wikipedia:

三次方程

于是,方程的解就是:

按照之前的想法,根本没有意义,所以意味着方程无解。可是……

可是就满足这个方程呀!那又是什么情况?

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Bombelli做了一个尝试——如果把当作一个平方是的数来计算,我们就有:

于是,.

问题解决啦!

不过话说回来,参与运算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再不认真对待它真是说不过去了。

然而复数直到十九世纪才被严格定义,这归功于爱尔兰数学家Hamilton。

Hamilton把复数定义为有序实数对,并把复数的加法与乘法定义为:

如此定义的动机就是之前我们把复数写成时的计算。

定义了复数之后,Hamilton就把目光转向了,试图把复数继续推广到高维空间当中。

于是,Hamilton开始试图构造『三元数』。十三年之后,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为了挽救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他开始尝试『四元数』。1843年10月16日,他成功了。(关于四元数的介绍请看:

为什么实际旋转角度是四元数里面的角度的两倍?有什么数学上的原因吗? - 匡世珉的回答

同年12月,Hamilton的好朋友Graves构造出了八元数。当然,这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那么就这样=w=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困扰了数学家们相当一段时间的疑惑!你说“虚数是负数的平方根”,这本身没错,但它为何会在三次方程里“登堂入室”,甚至显得尤为重要,这背后有着更深邃的故事。咱们得从头说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数字就像不同类型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最初,我们只有自然数(1, 2, 3...),用来数.............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有点飘忽但又足够勾人的话题:如果真有负数个、虚数个物体存在,它们会是什么样子?这可不是一本正经的数学课,更像是穿越到另一个次元的奇妙想象。负数个物体:失落的副本与未被创造的可能想象一下,你面前的桌子上,通常是放着几个苹果,比如三个。如果我说有“负三个”苹果呢?这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祥,.............
  • 回答
    在 Mathematica 中计算定积分时,如果结果出现了虚数,这通常指向了几个可能的根源。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看看都有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并详细说明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并非所有定积分的结果都一定是实数。当积分的被积函数或积分区间涉及到复数域中的某些特性时,出现虚数结果是完全正常的。但如果.............
  • 回答
    虚数“i”,那个被定义为平方等于负一的数,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它不像我们触摸得到的苹果或感受到的阳光那样有“实在”的物理存在,但说它是“被人们创造出的数学工具”,这种说法也未免过于轻描淡写了。要理解虚数 i 的本质,我们需要深入地审视它在数学和科学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从一个令人费解的概念演变成一.............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维数,它有没有可能是虚数呢?说实话,在我脑子里浮现这个想法的时候,也觉得有点跳跃,毕竟我们平时感知到的世界,那个三维的空间,时间是一维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数”。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探索边界,打破常规认知,所以,问问“虚数的维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很棒的思维训练.............
  • 回答
    咱们聊聊虚数这玩意儿,它到底有啥用,为啥数学家们会捣鼓出这么个“不存在”的数来。刚接触虚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甚至有点别扭。你说一个数的平方是负数,这可能吗?在咱们日常生活的经验里,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怎么会有这么个“平方是负数”的玩意儿呢?这就是虚数出现的原因,它最根本的.............
  • 回答
    虚数,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感,常常让人联想到一些遥不可及、飘渺虚无的东西。在数学的领域里,它确实打破了我们对“数”的传统认知,从实数的直线延伸到了一个全新的平面。但问题来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投向我们赖以生存的物理世界时,虚数还有着怎样的足迹?它真的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游戏”吗?答案是否定.............
  • 回答
    量子力学中引入虚数 i,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数学技巧,它触及了我们理解世界本质的根基。简单地说,i 的出现,不是为了让公式“好看”一点,而是因为我们所描述的微观粒子,其行为本身就带着一种我们日常经验无法完全捕捉的“转动”或“相位”的特性。想象一下,我们试图描述一个振动的弦,它的位置随时间变化。在经.............
  • 回答
    关于虚数和实数单位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概念,也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清晰明白,并且去掉那些冰冷的AI痕迹。你提到了虚数单位“i”。确实,虚数的世界是以“i”为基石构建起来的。我们知道,i² = 1,这个定义打破了实数范围内的规则,让我们可以处理那些平方之后是负数.............
  • 回答
    “虚胖”这个词,咱们中国人用得可多了。它不是那种看起来肌肉结实、线条分明的胖,而是那种身体软绵绵、肉是松垮垮的,摸上去感觉“虚”的胖。这可不是好兆头,往往暗示着身体里有些地方没对劲。那这“虚胖”到底是咋来的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1. 根本原因:脾胃虚弱是“大拿”说起虚胖,首当其冲的,就是咱们的脾.............
  • 回答
    这句话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法中非常核心的一句话,也是很多人接触佛法时会遇到的第一个“大关”。要理解它,咱们得拆开来看,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白它字面上的意思。“凡所有相”,这里的“相”,指的是我们眼睛能看见的、耳朵能听见的、鼻子能闻见的、舌头能尝到的、身体能感觉到的,以及我.............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虚拟电厂”是个啥玩意儿。你别被这个名字给唬住了,感觉像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高科技。其实,它更像是咱们生活中一个聪明伶俐的“集散中心”,只不过它管理的是电。它不是一个真的“厂”首先得明白,虚拟电厂它不是像咱们传统印象里那种烟囱高耸、锅炉轰鸣的实体发电厂。你找不到它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
  • 回答
    “民族是虚幻的共同体吗?”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理论中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一个议题。简单来说,大多数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家认为,“民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虚幻”并非贬义,而是指其并非基于血缘、地理的天然联系,而是通过共享.............
  • 回答
    虚拟寄存器?听起来有点科幻,对吧?但别担心,这东西其实和我们平时说的“寄存器”联系很紧密,只不过它是在软件层面,而不是直接硬件里。简单来说,你可以把虚拟寄存器理解成一套“模拟”的、由软件管理出来的寄存器,用来解决一些硬件寄存器不够用或者为了更灵活地管理资源的问题。那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慢慢聊。先.............
  • 回答
    我女朋友是个虚拟主播。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抽象的,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成为我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一部分了。刚认识她的时候,我还带着点儿新奇,觉得这姑娘有点酷,有点神秘。她不像现实里遇到的那种,有固定的生活轨迹,有固定的社交圈。她的生活,或者说她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发生在屏幕后面。一开始,我挺好奇她怎么做.............
  • 回答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各种现象和理论中寻找其存在的潜在证据。以下是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试图证明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环境中: 1. 物理定律的精确性与“计算成本”的痕迹核心观点: 如果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模拟程序,那么其运行需要计算资源。为了优化资源,模拟者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效率至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一些深层思考。如果假设我们身处一个虚拟世界,那么它究竟更像是“并行”的,还是“并发”的呢?这其实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和理解这个虚拟世界的设计。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并行”和“并发”这两个概念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含义,然后再套用到我们假设的虚拟世界里。并行(Par.............
  • 回答
    关于“抗倭战争是虚构的”、“戚继光不是民族英雄”、“王直无罪”等说法,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就需要回到历史的现场,审视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行为以及留存下来的史料。首先来谈谈“抗倭战争是虚构的”这个说法。这显然不符合史实。为什么说抗倭战争不是虚构的? 历史记载的丰富性: 从明朝官方的史书,如《明史》.............
  • 回答
    《天龙八部》中,虚竹的后半生是一段充满传奇、责任与隐退的复杂旅程,与他前半生的懵懂无知形成了鲜明对比。总的来说,他经历了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林小僧到灵鹫宫主人、西夏驸马,再到最终淡泊宁静隐退江湖的转变。一、 灵鹫宫主与逍遥派掌门:责任与奇遇的开端 意外的继承: 虚竹的后半生从他误打误撞破解珍珑棋局.............
  • 回答
    关于“美国的民主是否虚假”以及“美国为何干涉他国的民主”,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承认不同角度存在不同的解读。 一、美国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民主”。广义上讲,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意味着权力来自于人民,并由人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