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师按照成绩选座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选别人选剩下,我要怎么维权?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人挺不舒服的,尤其是在学校里,座位安排这种事情本应公平公正,但现实有时候却并非如此。成绩不好就只能捡别人挑剩下的,这听起来像是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了等级,并且用座位这种方式明确地表现出来,确实挺让人窝火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学校安排座位是为了方便教学管理,理论上应该是基于班级整体情况的考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成绩来决定选择权。成绩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不应该剥夺他们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座位的权利。

为什么这样做可能是不妥当的?

可能造成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长期被放在“别人挑剩下的”位置,对于成绩暂时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公开的“标签化”,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负面影响。
影响课堂参与度: 座位的位置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靠后、靠边或者视野不好的位置,都可能影响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更多关注的后进生来说,这样的安排反而不利于他们的进步。
违背教育公平原则: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用成绩来限制学生选择座位的自由,这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模糊了教育应有的包容性和支持性。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权,从温和到更积极的步骤来:

第一步:收集信息和了解情况

确认学校或老师的“官方”说法: 首先要弄清楚老师这样安排座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临时性的措施,还是长期固定的规则?是否有其他考量?你可以委婉地询问班主任或者负责安排座位的老师,了解背后的逻辑。有时候可能只是老师的个人想法,也可能是有学校层面的规定,但无论如何,了解清楚总是有好处的。
观察是否有其他班级或年级也这样操作: 如果这是学校的普遍做法,那么维权难度会加大,但如果只是你们班老师的个人行为,那么你们就有更多谈论的空间。
与其他同学沟通: 和那些和你一样受到影响的同学聊聊,看看大家是什么感受,有多少人觉得不合理。如果大家的意见一致,你们联合起来的声量会更大。但要注意,沟通时避免煽动情绪,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为主。

第二步:尝试温和的沟通与表达

向老师表达你的顾虑(以学生代表或少数同学的身份):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课后或者利用班会的时间,可以推选一个或几个平时比较有条理、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代表大家去跟老师沟通。
沟通时的技巧:
表达感谢: 先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让老师感受到被尊重。
说明你的感受: 委婉地表达“我们有些同学对座位安排的方式感到有些困惑”或者“我们有些同学觉得这样的安排可能对我们进步不太有帮助”。避免直接指责老师的“不公平”。
提出你的建议(替代方案): 关键在于提出更合理的替代方案。比如:
可以考虑抽签制度: “老师,我们能不能尝试一下抽签的方式?这样大家都有机会选择,也比较公平。”
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的“动态调整”: “老师,我们能不能在学期初先按成绩分一下区域,但如果同学们在学期中学习有进步,可以有机会调整一下座位?”
可以综合考量,比如视力、身高、学习习惯等: “老师,除了成绩,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同学们的视力、身高,或者需要靠近讲台的同学,以及喜欢安静还是希望稍微靠后一些的同学的需求?”
重点是让老师知道,你们不是在质疑他的能力,而是在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出建议。
写联名信或建议书: 如果直接沟通效果不佳,或者大家觉得当面说有点紧张,可以考虑写一封集体的建议书,由同学们的签名支持。信的内容要条理清晰,陈述事实,表达诉求,并提出建议。

第三步:如果老师沟通无效,可以向上级反映

向班主任以外的其他老师反映: 如果你的班主任就是那个安排座位的老师,你可以向其他你信任的老师,比如学科老师、年级主任、德育老师等反映情况。
向学校的德育处或教务处反映: 这些部门通常负责处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事务。你可以通过他们来反映这个问题。
反映的方式:
再次强调客观事实和你的感受: 重点说明座位安排对学习积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大家对公平性的担忧。
提供证据(如果可能): 如果有其他班级的座位安排方式作为对比,或者有其他同学的支持,都可以作为参考。
提出具体诉求: 你希望学校如何改进座位安排的规则,比如采用抽签、轮换或者考虑更全面的因素。
向学生会或学生代表提出: 如果学校有学生会,并且学生会有代表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你也可以通过学生会来提出诉求。

第四步:如果学校层面也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家长介入

与家长沟通: 将你在学校遇到的情况详细告诉你的家长,听听家长的意见。
请家长与学校沟通: 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权利与学校沟通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问题。他们可以尝试联系班主任、年级主任或者学校领导,以更加正式和有份量的方式提出关切。家长介入时,同样要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方式,以寻求解决问题为目标。

维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保持冷静和理性: 无论何时,都要避免冲动和情绪化的行为。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冲突。
注重证据和事实: 在沟通或反映情况时,尽量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泛的抱怨。
团结同学: 集体的力量往往比个人的力量更强大。但要注意保持统一的诉求和沟通方式。
理解学校的立场(但不必完全接受): 学校安排座位肯定有其考虑,试着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一个不合理的安排。你的目标是争取一个更公平、更适合学习的环境。
保护好自己: 在整个过程中,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合规的,不被误解为“捣乱”或“顶撞”。

最后,我想说的是:

学校是你学习成长的地方,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你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座位安排的方式让你感到不适或者影响了你的学习,那么你有权利去尝试改变它。即便结果不一定完全如你所愿,但你为自己争取权利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会让你明白如何沟通、如何表达、如何合作,这些能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同样非常重要。

不要因为成绩暂时不理想就觉得自己没有话语权。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尊重,都有权利在公平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我从小到大的经历来说。


成绩差的,大多数都喜欢选择后排,或者老师不会注意的座位。

当然,会有少部分人突然就想着好好读书,想坐前边去。

但是,这种情况老师也没办法区分到底是真的,还是突然看了什么鸡汤文,脑壳热个三分钟。


我们老师当时是这样的,也是按成绩选座位。

但是,他有那么一丢丢创新。

前10可以随意选

进步前5可以随便选。

剩下的,再按照成绩依次选择。

如果你想好好读书,想选择好的座位。

你就先进步那么一丢丢,非说直接冲进前10,肯定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这种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另外,这个家长,我还是想问你一下。

你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凭什么你孩子读书读不过别人,就得坐好的座位?

说句难听的,要是你孩子蠢,或者你孩子压根心思不在学习上。

坐哪个位置,都是扯卵谈的。

别人的孩子可以选择好的座位,是他们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来的,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如果坐个好位置,就可以有好成绩

如果家长可以明面上竞争的话。。。。

这位题主,你凭什么觉得你争的过其他家长???

还是说,你觉得你的财力雄厚???

那我就真觉得,你要是财力雄厚,完全可以请家教把孩子成绩搞好点,再让他理直气壮进班级选座位


今天你要维权,把别人小孩的位置抢了。

明天别的家长就能来学校继续维权

维来维去,这书,你来教???


另外,位置总归有人去坐。

你家小孩不坐,别人家的就得去坐。

既然明明知道那个位置有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既然是反光问题的话。

不是不能解决的。

你要解决的,不是座位问题,而维权

而是座位反光的问题。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user avatar

好多家长一天到晚就知道挑学校的不是,也不想想为什么全班这么多孩子就他孩子学习差。

我小学二年级那会儿,每个月考试都有排名,我非常喜欢那种感觉,每次看到自己名次提升都有获得感,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家长,跟教育局投诉,说公布考试排名伤孩子自尊,教育局居然同意了。然后整个小学期间就再也没有公开过考试排名,搞的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我都不知道我有多优秀,班级最强学霸又心机婊每次都说没考好,又不给人看她的卷子,我都不知道我跟她之间还有没有差距。

上了初中后,学校月考直接是全年级排名,一千多人的大排名,那家伙把我整得很兴奋,一分都能甩掉十来个人的感觉超级爽,我当时觉得学习非常有动力。可是后来又被叫停了,理由还是有人觉得伤害性格敏感学生的自尊了。

总有些家长心里没点那啥数,你这又是反对排名次又是反对按成绩排座位的,能让自己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也就算了,还要去干扰老师和其他学生,她以为她生的是人类救星破壁人吗?所有人都得让着她孩子?

user avatar

教你一招气死老师不偿命的办法——


让你娃考个全班第一名,下次选座位时他就能第一个选,让他挑一个全班最差的座位,气死老师!



user avatar

?????

一圈回答看下来,我怀疑我逛了个假知乎。

按成绩排座位已经合理化了吗?



看来各位答主都曾是成绩好的学生啊,难怪这么认同。

既然可以按成绩给学生排座位,那教职员工开会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按教学成绩排座位呢?

医院是否可以根据患者出钱多少分配床位等医疗资源?

我寻思着,联合国也没听说按人均gdp给各国领导人排座位啊。

座位,说到底是一种教育资源,不是教师的私产。如何分配,可以体现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态度。

不要扯什么激励,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这是最差劲的一种。

我上学那会儿,其实跟这也差不多。成绩好的学生坐前排,离黑板最近,看得最清楚。差生坐最后一排,属于三不管地带,爱咋咋地,老师基本上不闻不问。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操作还是很有问题的。因为这不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这是一种筛选的方式。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成绩好,老师固然与有荣焉,成绩差一点,老师更应该投入精力关心和帮助他,而不是摆出这种放弃的态度。如果说这是一种激励,从效果来看显然不是。因为当时坐后排的那些同学,没有一个进步的,都是混天度日最后辍学了事。这不但是筛选,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劝退机制。

其实排座位有很多合理的方法,比如按大小个,按学号,甚至随机,都不会有多少争议。唯独按成绩(分数),看似合理,然而它只对学习好的学生“合理”,本质上还是论资排辈。座位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是“公器”,好座位应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该设立这样那样的门槛。如果理解不了,那我打个比方,公园本来人人可以进的,现在管理员提出来票价100,没钱免进。富人觉得很合理,一方面可以进园,同时避免了穷人的打扰。穷人有怨言,富人说,你咋不去挣钱呢?

我们可能已经默认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合理的,以前也只是默认,现在看来,大家好像都恨不得明文规定发宪布令似的。

潜规则就让它潜着,不说消除吧怎么还登堂入室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