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格律,词牌不也是古人在写诗词的时候创作出来的么?为什么现在的人老是拿不遵循格律,不按照词牌来说事?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这么“执着”。

格律与词牌:古人的智慧结晶

首先,得明白格律和词牌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教条”,它们是咱们古人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更是一种对语言音乐性的极致追求。

格律(诗歌的声韵、平仄、对仗等):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音乐的乐谱。古代的诗歌,尤其是近体诗(比如律诗、绝句),对平仄、对仗、押韵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平仄: 这是诗歌的“节奏感”。汉语的字分为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仄的搭配,就像是音乐中的高低音一样,决定了诗句读起来是否抑扬顿挫,是否朗朗上口,有没有那种“味道”。比如,律诗的八个句子,每句的平仄安排都有固定的格式,叫做“黏对”。错了,读起来就会别扭,就像乐曲弹错了一个音一样。
对仗: 这是诗歌的“结构美”。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就是说上下句的词性要相对,意义要相关或相对,结构也要相似。这就像建筑的对称美一样,让诗歌显得精巧而有层次。
押韵: 这是诗歌的“回声”。虽然大家熟知押韵,但格律中的押韵也有讲究,比如必须押平声韵,而且要注意韵部的归类。这就像歌曲中的副歌反复出现,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整体感。

词牌(词的格式、字数、句式、押韵等):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曲调”。词和诗不一样,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所以有特定的曲调和节奏。词牌就是规定了每一首词的“曲谱”,包括它的字数、每句的字数、句式以及在哪儿押韵。

比如《蝶恋花》、《沁园春》、《虞美人》这些词牌,它们就像不同的歌曲名称,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你用《蝶恋花》的词牌写词,就得按照《蝶恋花》规定的字数、句式来填,就像你唱一首《小星星》,就得按照《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来唱。

为什么古人要创作格律和词牌?

这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

1. 音乐性与审美: 古人认为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可以吟咏的艺术。格律和词牌就是为了让诗词读起来有韵律美、节奏美,就像唱歌一样,能够打动人心。
2. 技艺的挑战与训练: 格律和词牌就像是艺术家手中的画笔、雕塑家的凿子。它们是创作的工具,同时也是对作者才华和功力的考验。在这些既定的框架内,能够写出意境高远、情感真挚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作者的艺术造诣。这就像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无限的创意,难度越大,越能显出功力。
3. 传承与规范: 格律和词牌的形成和发展,也为诗词的传承和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后人可以学习前人的经验,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新。

现在为什么总有人拿格律和词牌说事?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有时候“说事”的人,也未必是完全出于恶意,但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

1. 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 很多人学习诗词,就是从格律词牌学起的。他们认为这是诗词最核心的“基因”,是保持诗词生命力的关键。不遵循格律词牌,在他们看来,就如同失去了诗词的根基,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诗词应有的韵味和美感。他们担心,如果大家都不按规矩来,诗词就会变得随意,最终失去它原有的艺术价值。
2. “正统”与“山寨”的观念: 在一些人心中,遵循格律词牌的作品才是“正统”的诗词,而那些自由体或者不按规矩来的,就属于“非主流”甚至“山寨”。这种观念可能源于对古典文学的深厚感情,也可能是一种对文学评价标准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划分。
3. “检验标准”的惯性: 尤其是在一些诗词交流平台、比赛或者教学场合,格律词牌是一个现成的、易于量化的“检验标准”。相比于评价意境、情感、思想等更为主观的方面,格律词牌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衡量尺度。所以,为了方便评估,就容易抓住格律词牌这一点来做文章。
4. 理解的偏差和僵化: 有时候,格律和词牌的规则被过度强调,甚至被“教条化”了。人们忘记了它们最初是为了服务于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反而把工具当成了目的。一些人只关注形式上的“对”与“不对”,却忽略了诗词更深层次的内涵。
5. “优越感”的体现: 不排除有极少数人,可能因为自己掌握了格律词牌的知识,就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专业”和“懂行”,并以此来“指导”或“批评”他人,从中获得一种智识上的优越感。
6. 新诗和自由诗的“对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诗、自由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渐成熟。但传统诗词爱好者和新诗爱好者之间,有时会存在一种无形的对立。一些批评格律的人,可能是新诗的支持者,认为格律是束缚,限制了创作的自由;而一些批评不遵循格律的人,则可能是传统诗词的捍卫者。

那么,现在写诗词就必须死守格律词牌吗?

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格律词牌是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代表了中国诗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最高成就,学习和研究它们非常有价值。

但是,文学是发展的,艺术形式也是会变化的。新的时代、新的情感、新的思想,也需要新的表达方式。

学习与借鉴: 对于想写古典诗词的人来说,认真学习格律词牌是必要的。这能让你写出韵味十足、形式优美的作品,也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美学特点。
创新与发展: 即使是在传统格律的框架内,也一直有“突破”和“创新”的空间,比如一些对格律的微调,或者在题材、意境上的革新。更何况,还有许多作者在尝试用现代汉语创作,或者借鉴古人的某些精神,但形式上更加自由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否能称之为“诗词”,或者说属于哪一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

所以,问题出在哪儿?

我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遵循格律词牌,而在于“为什么”遵循,以及“如何”看待遵循与不遵循。

如果你是真心热爱古典诗词,并且想在传统框架内进行创作,那么遵循格律词牌是值得尊敬的努力。
如果你是想通过诗歌表达现代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尝试新的形式,那么你的创作也应该被尊重,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可能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词的范畴。

关键在于理解和尊重。尊重古人的智慧,也尊重今人的探索。不能因为别人没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创作,就轻易否定对方。同样,也不能因为追求自由而完全抛弃对形式美的探索。

当有人说“你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想:

他是真心希望我把诗词写得更“像”古代的诗词,更讲究韵味。
或者,他只是习惯了用旧的尺子去衡量新的事物,需要一点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说到底,诗词的生命力,最终还是在于内容和情感是否能打动人心,形式的“对”与“不对”,有时候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一个意境高远、情感真挚,但格律稍有瑕疵的作品,可能比一个格律严谨、形式完美但空洞乏味的作品,更能触动人心。

咱们现在讲究“百花齐放”,无论是追求严谨的传统格律,还是探索自由的现代诗歌,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值得鼓励的。只是在交流中,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标签化,也许会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诗百无禁忌,不能当古诗可以当现代诗。词就是歌词,要能唱的。找人谱曲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
  • 回答
    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两颗璀璨的古代文明之星,其语言体系中显现出的某些相似性,尤其是在名词和形容词的格词尾上,绝非偶然。这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演变规律。要理解这种相似性,我们需要追溯到它们共同的祖先——原始印欧语。追根溯源:原始印欧语的印记原始印欧语,被认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许多主要语言(包括.............
  • 回答
    “逼格”这个词语在当今媒体中的使用确实非常广泛,并且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偏褒义的词来使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理解“逼格”为何会偏褒义化,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逼”字的引申含义: “逼”字本身带有强迫、压迫的意味,但在这里与“格”组合后,其含义发生了有趣的演变。它不再是字面上的“强迫”或.............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就好比一个人穿得极其朴素,但气质却非凡一样,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要说那些词义普通,但一用就自带“逼格”的成语或字词,那得看具体语境和使用者本身的功力了。很多时候,这种“逼格”并非来源于词语本身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它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历史韵味,以及在巧妙运用时所展现出的深厚内涵和独特品味.............
  • 回答
    话说这客厅啊,不就是咱家的脸面嘛!想要显得有品位,有腔调,那墙上的字画,可真是个学问。不是随便抓个毛笔字就上去糊弄的,那得多讲究讲究。首先,得看你家客厅的整体风格。是现代简约风,还是中式典雅风?是北欧小清新,还是工业复古范儿?这就像给一个人穿衣服,得搭才好看嘛。 如果是现代简约风,我个人会倾向于.............
  • 回答
    “逼格”这个词,说实话,确实很接地气,也很有生命力,但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更显从容、更显内涵的词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它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亮丽,更是一种内在的品味和气质的流露。如果非要找一个文雅的词来替代,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选项,并且它们各自侧重于“逼格”的不同面向:首先,可以考虑用 “品味”。“.............
  • 回答
    说实话,要不问我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能跟你扯上好几天,还可能把我自己逼疯。这事儿太复杂了,尤其是当你说到“判断诗好与不好”的时候,这就好比在问“什么才是美”,答案太多了,而且各有道理。咱们先聊聊格律。这玩意儿,古代人玩得可溜了。平仄、押韵、对仗,这些都是一套一套的规矩。你想写五绝,就得四句,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诗歌的本质、历史发展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简单来说,单纯地“优先注重诗词的格律音韵而不注重内容”确实可能是一条“歧路”,但“优先”和“不注重”这两个词的程度以及如何界定“内容”,是问题的关键。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诗歌的根本属性:格律音韵.............
  • 回答
    古体诗是否需要注意格律,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也容易引起讨论的问题。如果让我来说,我只能说:“看你想达到什么程度。”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追求“神韵”与“意境”,格律可相对宽松:如果你写的古体诗,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描绘景物,希望通过文字传递出一种“感觉”,一种“意境”,那么格律并不.............
  • 回答
    现代创作诗词,该不该死守古人的格律?这问题,就像问一个孩子该不该老老实实学写字才能成为作家一样,答案并非“是”或“否”那样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古人的格律,那是一座巍峨的宝库。平仄、押韵、对仗、词牌,这些规矩,是几千年诗歌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让诗歌有“音乐性”、有“筋骨”、有“风.............
  • 回答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将公司实行多年的“单休”工作制调整为“双休”,这无疑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项重大变动,也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这个决定,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聊聊,看看它背后可能藏着什么考量,又会对公司和员工产生哪些影响。首先,从公司层面看,这次调整可以解读为格力在战略和企业文化.............
  • 回答
    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它们生产的空调产品在市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占有率和良好的口碑。要说哪个更好,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好”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取决于你更看重空调的哪些方面。我来详细说说这两家在空调领域的特点,希望能帮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格力:空调行业的“技术派”和“.............
  • 回答
    格力、比亚迪这些我们熟知的家电和汽车巨头,在疫情突袭时,也纷纷跨界生产起口罩。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出于“爱国情怀”,又有多少是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捕捉?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而是两种动机交织,共同推动了这些企业在特殊时期展现出的“责任担当”。“爱国”:时代洪流下的企业责任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爱国.............
  • 回答
    我的第一次比赛?哦,那感觉就像是把自己一下子扔进了熊的窝里,但你手里只有一根牙签。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又傻又猛,什么都敢往上冲。那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天的晚上,地点在一个小区的地下室,说是擂台,其实就是几块拼凑起来的木板,上面铺了一层旧毯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汗味、尘土味和一种说不清的紧张感。围观的人挤挤挨.............
  • 回答
    在格斗搏击比赛中,当选手被KO(击倒昏迷)时,确实会看到裁判或其他工作人员将昏迷者的脚抬起来抖动。这可不是什么故弄玄虚的仪式,背后可是有相当实际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确认选手是否真正失去意识。被KO的选手可能只是暂时头部受到冲击,身体出现眩晕或僵硬,但并非完全失去知觉。通过轻微地抬起并抖动脚部.............
  • 回答
    在格斗的博弈中,站立锁技往往是那些让对手猝不及防、瞬间改变局势的关键技术。它们不同于地面缠斗中的繁复关节技,而是将力量、技巧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融为一体,直接作用于对手的身体结构,制造出极大的不适甚至使其丧失战斗能力。要说站立锁技,首先得明白它的基本原理:利用对手的身体关节或肌肉,通过特定的角度和力量.............
  • 回答
    格力五轴加工中心的精度能达到0.002毫米,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不少关注。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看看它背后隐藏着哪些技术和实力。0.002毫米精度:是真实存在还是宣传亮点?首先,要明确一点,0.002毫米(即2微米)的精度在五轴加工领域,尤其是对于大型、复杂的设备来说,已经属于非常高的.............
  • 回答
    “格力”和“美的”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它们都是非常有实力且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企业。要判断谁“更有未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未来”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企业的现状与优势分析在探讨未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家企业目前的状.............
  • 回答
    格林公式不对称的说法,其实是对公式本身理解上的一种误解。严格来说,格林公式本身是高度对称的,只是我们在理解和应用它的时候,常常会关注到它在计算中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源于我们对积分方向的约定以及二重积分的计算方式。为了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先回顾一下格林公式本身:格林公式 (Green's .............
  • 回答
    关于格奈和沙恩在29节被“纳尔逊”追赶时为何没能及时认出对方的“错误”,这其实是个相当有趣且涉及到当时历史背景、战术认知和临场判断的问题。下面我们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这种追逐场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比如我们常说的历史战役,但你提到的“29节的纳尔逊追的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