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是因为缺乏对文字的尊重。
表面原因更多。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底下、我朝教育中长期缺乏审美课程及相关训练等等。
说到审美,必须要说一下的是,审美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并存,如文人审美和市井审美。举最现成的例子——读古典文学的同学,应该会知道《水浒传》里就混杂了这两种审美。把孩子直接摔个脑浆迸裂、大斧头排头砍去把一干无关人等全都杀个干净的李逵故事及形象,就是典型的市井审美。而林冲故事,则是典型的文人审美。其实这种说法也是经过委婉处理的,直接的说法就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审美。
现在这种滥用粗口脏词的现象,无疑就是市井口味泛滥,不是什么值得赞赏的事。所谓接地气,不是叫人说粗口说脏话。
任何语言和文字,直接使用生殖器的词汇,几乎全是粗口脏话,能登上书面成为常用词汇的屈指可数。同时,这些词汇既不存在不可替代性,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实际上完全可以不使用的。因此如在新闻及日常叙事中使用这些词汇,在我看来,是极不合适的行为。
严格地说,这种行为有悖于文字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因为媒体的对象是全民,有孩子在内的。
(有朋友问逼格的替代词,我想这应该反过来说,是这些粗口替代了原来书面词汇,譬如品位、格调,或者上海人说的腔调。至于装逼,替代的应该是装蒜。粗口有一个普遍特征,表达程度上会感觉到要比书面语言更厉害些,这和粗口的本身属性有关,因为粗口的用途起源,就是侮辱和骂人。)
不服气的话,那么请使用这些词汇的从业人员想象一下,你读小学或初中的孩子进门一看,张嘴对准备出门参加他人宴席的你说:爸,你今天穿得很屌啊;妈,你的打扮逼格还蛮高的类——请问你会很高兴吗?还是其他什么感受?
至于在小说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譬如电影之类,使用这些词汇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情形。这种时候,这些词汇本身已改变属性。我记不清是克罗齐还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了,大意是说当一个真理出现在一部作品中,它就不再是真理,是为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已不能再把它当真理来看待。大致如此吧,懒得查书核实了。粗口文字也一样道理。
(这里是又补充了一下。因为到这我发现还应该再提一下书面语言和口语。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分?就是因为并非所有口语都适合写到书面上来阅读的。我户籍是杭州,如果看此回答的朋友中有杭州人,那么请你尝试用杭州话对你的爱人说:“我爱你。“估计你爱人不笑死,你也会被自己腻心死。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因为我使用了方言,但这样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那就是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并非完全通用。也因此北京人在生活中可以将”我操“做语气助词,说”丫一抬手对面就趴下了我操“,你在边上听着,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他说了句粗口。但是!此类词汇包括屌丝、逼格、绿茶婊等等,一旦用于非文学性的正常叙事的书面语言,尤其是你新闻媒体来使用,就显然极不适合。这本应该是文字工作者的常识,不应该是需要普及的理念。)
包括粗口过多的电影,在实行分级的国家里(就不具体举了,只以一个为例)会被分为R级片,不单是暴力和性会被分到R级去。原因很简单,孩子不适合看。
无论什么时候,把生殖器挂嘴上的行为,都是被文明社会鄙视的。我不认为有什么正规的报刊和新闻会肆无忌惮地把FUCK当口头禅用。
所以我自己在日常叙事时,绝不会使用这些词汇,如屌爆了、屌丝、逼格、这个婊那个婊之类,在我看来,这些就是很粗俗的行为——支持者你可以认为自己有使用的自由和喜好,而我也有我的坚持和看法。
我能做的是,在我这里,绝不可能允许使用这些字眼。
当然,你小说里的人物说FUCK,无妨。具体怎么区别使用场合,我想不用再解释了吧,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有这个分别能力。要是有人自承缺乏这个能力的,我只能说,抱歉,我不想和你有任何交集,请出去。
又,有朋友提到了花总的装逼指南,顺便也说一下。其实我在一看见花总的几篇内容,就马上联系了他,遗憾的是被人抢先一步。之所以我会这么做,是因为在我看来,花总这本书无论从内容到书名,都充满了反讽和调侃,他并非将这个词当成一个正常叙事的词汇在用。因此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
---------------
补充一下,想从学术角度探讨,可以去参看下朱大可先生的《流氓的盛宴》,其中有一节是专门讨论粗口问题的。朱大可先生的学术造诣,我想足够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另外说点冷门八卦,这本书的出版,历经数年,终于在新星社出版,出版后,社长去局里写了几个月检查。跟我说起的时候,他一脸苦笑。这不是一本消遣读物。
看见有不少同学不以为然,我还是摘点朱大可先生的文字吧,他说得透彻、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当然,这是删节本,原稿我看过,譬如批评某著名导演充满了纳粹式的暴力审美等不少论述段落,已然删去。以下为节选。
色语、酷语和秽语:流氓叙事的三大元素
在历史学家看来,统计学意义上的流氓永远是社会的少数者,但在我们看来,流氓社会的成
员就是流氓话语的言说者,他们永远是全社会的大多数。这个话语空间远远溢出了统计表格、
语言辞典和语文教科书的边界。流氓的秘密决不是它对于道德和权力的公开颠覆,而是对于
话语的秘密征服。丧失了身份的人们与前意识形态发生了广泛的断裂。言说的属性被悄然改
变了。
一种与秩序话语截然不同的语法开始启动,试图喊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声音。流氓话语就是这
样诞生的,它们在大地上滚动,像雪球一样无限地增长着。经过漫长的角逐,终于坚硬地屹
立在世纪末的中国大地上。它是一个庞大的话语织体,它包含着色语、酷语、秽语以及各种
形式的文本。所有的流氓社会及其流氓主义都是在话语的温床中诞生和发育的,并且还要在
各种话语喧嚣中发出自己的犀利声音。
……
3、秽语(脏词):父权对母权的政变
秽语(脏词)是色语和酷语的混合物,它拥有一个色语的外貌,同时又具备了酷语的暴力性。它是肮脏和粗鄙的,同时又散发出亲切而恶毒的气息,代表着民间社会的美学立场,并且常常渗透进了国家上层份子的话语词典。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特有的脏词系统。北京建政的初级阶段,公共话语经过严厉清洗,长期保持了洁净的状态,直到毛泽东亲手将其“弄脏”了为止。
1974年,毛泽东发表了他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其中出现了“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的句子。这是粗鄙的脏词首次以国家主义话语的面目亮相。这枚小小的毛式脏词犹如一个细小而勇猛的战士,经过数十年的埋伏,突然闪现在了国家意识形态革命的前线。像一次出乎意料的宣告,引发了来自新官僚集团和全体人民的惊叹。这是粗俗美学正在走向其顶峰的标志。如果不是毛的逝世和文革的终结,这种美学无疑演变为国家主义话语中最惊心动魄的部分。
在所有的秽语中,被誉为“国骂”的“他妈的”和“操(你妈) ”,是简单有力的短语,它们直指着血缘关联的深部,也就是血缘身份的本质。这种“国骂”显然拥有令人吃惊的漫长历史。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我认为,这种充满性暴力的口号,必定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男系社会转型的时代。它要借助一种强大的咒语来瓦解母亲的威权,把她下降到性受虐的卑微地位,并为父权的确立开辟道路。寻根,就是要在话语的层面上展开父权对母权的战争。“国骂”是曾经发生过强烈话语政变的证据,记录了当年母权败落的杳远踪迹。
“骂的寻根学”至今仍然扮演着古怪的角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忠实伴音,却在21世纪零年代里被逐渐雅化为近音词“靠”。在省略了宾词“你妈”之后,它萎缩成了一个简洁的叹词,并且逐渐远离原有的色情意味,在“小资”手中变得日益纯净起来。与此同时,“傻逼”却在平民阶层中古怪地盛行起来,变成了第二代“国骂”的代表。
在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各地的足球俱乐部的球赛上,人们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上万观众一起冲着输球的队员高喊――“傻逼 !”声势惊天动地,仿佛是平地一声春雷。“傻逼”是一个集体魔法中的文化咒语,解构着那些令人痛心的景象,为它们盖上话语的羞辱标记。“傻”和女性生殖器“逼”的组合产生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语效。它是高度男权化的,粗鄙而有力,和赞美性脏词“牛逼”彼此呼应,成为革命修辞的最新范例。
这是流氓话语渗入日常话语的一个证据。声势浩大的脏词运动修改了平铺直叙的世界秩序。
……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我比较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第一句。
“根本上,是因为缺乏对文字的尊重。”
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本谈不上尊重,文字是人类的工具,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存在的目的就是表达,表达的基本功能是含义清晰,比如“工人”,“青年”,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
正是基于文字的这个基本功能“表达”才出现那么多词汇,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全世界无论黑人白人黄种人无论英语德语法语中文任何一种语言表达极其愤怒惊奇的时候全都是“操!”?为什么超级生气的时候骂人都会涉及到家属和生殖器?!这方面是不分国界和语言的,这正是因为基于表达,我承认有人会说我教养好,从来不骂人,但是我想说你一定在心里说了。
文字组成的第一个基本组合就是词汇,词汇同样是为了表达,所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新词汇,例如有电脑之前是没有电脑这个词的,有了电脑这样的设备才会出现电脑这个词,并且可以清晰简短的表达,当人们看到这个词一下便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重要的是普及度,如果一个词没有普及度那就很可能需要其他更多的词汇来表达解释,例如专业词汇,生僻词汇。
正是由于上面几点,那么现在请问如果觉得“屌丝”很不雅,用什么优雅的词汇能表达这个意思呢?我想很难找出一个既显得优雅又准确又简短的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吧,因为屌丝已经被群众所认知,表达的意思被认知,之所以被认知正是因为这个词清晰简短的表达了一个意思而这个意思大家都懂,简单来说“屌丝”这种词汇的出现原因就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那么一个群体但是现有的词汇你无法找到一个简短且能清晰表达这个意思。难道你要因为觉得说出“屌丝”这个词的时候“屌”字可能会感到自卑而每次想说这个词的时候不是说“屌丝”而是引用一段百度百科?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出现的这些例如“屌丝”“逼格”之类的词汇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就是你很难能找到更合适的现有词汇来更准确的表达社会出现的新事物,这跟对文字的尊重毫无关系。
说到底,文字和语言只是工具,为了表达而存在,每个人想想都会发现有一些自己家乡话(方言)能够准确表达某一内容的词汇你用普通话完全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准确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