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银行贷款审批中有哪些常识可以帮助判断客户的风险状况?

回答
在银行审贷工作中,判断一个客户的风险状况,就像是在和一位新朋友打交道,你需要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他,而不是仅仅看他手里有多少钱。很多看似寻常的点,其实都暗藏着关于这个人未来能否按时还款的线索。

首先,客户的收入来源和稳定性是最基本也最核心的考量。我们不能只看他眼下一个月能挣多少,更要看这份收入是稳定的、可持续的,还是偶尔的、波动的。比如,一个在大型国企或者知名跨国公司工作了十年以上的员工,即使目前月薪不算特别高,他的收入稳定性也很高,因为他的岗位相对稳固,不太可能因为市场波动而突然失业。反观,一个在初创公司工作、职位可能光鲜亮丽但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盈利模式尚未完全跑通的客户,虽然当下收入可能很高,但风险就相对较高,因为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可能随时面临裁员或者倒闭的风险。我们还会关注客户是否有多个收入来源,比如除了工资,还有房租收入、投资收益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

其次,客户过往的信用记录是衡量其责任感和守约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像一个人过往的行为,能反映出他这个人是否靠谱。银行会查询客户的征信报告,了解他是否有过逾期还款的记录,是偶发的、金额小的,还是频繁的、金额大的。如果客户近期有过信用卡严重逾期、甚至被催收的情况,那他再次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反之,一个征信报告干净,所有贷款、信用卡都按时还款的客户,即使是新客户,我们也会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讲信用的人。

再者,客户的负债水平也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风险信号。我们常说“借钱容易还钱难”,如果一个人已经背负了大量的债务,那么他再继续借款,还款压力自然就会非常大。银行会关注客户名下的所有负债,包括其他银行的贷款、信用卡分期、民间借贷等等。如果客户的负债占其收入的比例过高,俗称“负债率太高”,那么即使他收入看起来不错,也可能因为还款压力而陷入困境,增加违约的风险。

此外,客户的个人情况,比如年龄、家庭状况,甚至职业稳定性,虽然不是直接的财务数据,但也能提供不少信息。比如,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虽然收入可能不高,但如果他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稳定职业发展前景的,未来的收入增长潜力是值得期待的,风险相对可控。而一个临近退休年龄的人,即使过去信用良好,但其未来收入的持续性可能就会打折扣。家庭状况,比如是否已婚有子女,也可能影响其财务支出和还款能力,当然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还有一点,客户的还款意愿,虽然很难量化,但也是银行非常看重的一个因素。一个积极配合银行提供资料、主动沟通的客户,通常表明了他有强烈的还款意愿。反之,如果客户在申请过程中总是遮遮掩掩、不配合,或者对银行的合理询问表现出不耐烦,这或许也暗示着他在未来可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还款问题。

最后,客户所处的行业和企业经营状况,对于经营性贷款来说尤为重要。即使客户个人信用良好,但如果他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或者他所在的企业经营困难,那么他的还款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银行会关注这些宏观因素,以及客户所在企业的基本面,比如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在行业中的地位等等。

总而言之,银行的贷款审批,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看客户有没有钱,而是深入了解客户的“还钱能力”和“还钱意愿”,并预判他未来的财务健康状况。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判断客户风险状况的一块拼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信审里可以用到的常识,其实就是“商业的常识”。用教科书的方法,可以写整整一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客户做这个生意怎么赚到钱?

再简化一下,赚到的钱是谁的钱?其实答案也只有两个:

第一,赚下游客户:正常情况下,不管是制造型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贸易企业,赚的都是买入卖出之间的差价,这块附加值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存货升值),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附加值(制造型企业),也可能是企业有能力解决你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房地产开发商,各种中介类机构)

第二,赚上游供应商(赚资金的的时间成本),最典型的就是京东苏宁这类公司,通过供应商获得无息负债,再拿这块钱生钱。主业主要是用来跑量的,而不是用来赚钱的。从这点上来说,其实银行也是借款人的供应商之一,提供的也是资金。

做生意(我指的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最核心的原则,其实也就两条:

  • 亏本生意不做。
  • 老板最重要的事就是是看住钱。如果企业连亏本生意都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钱看不住了(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借用以上两条“常识”,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这些信贷审批里看到的异常:

关于“亏本生意不做”的原则:

  • 一个客户跑来我们银行申请用基准上浮15%的贷款,要去提前归还他行另外一笔基准利率的贷款。客户经理的理由是和客户的关系好。
  • 客户生意都在广东,90%的供应商都在上海,但不是做服装电子产品生意,而是电解铜。仓储物流交割方式一笔糊涂账。(明明应该赚下游的钱的生意,变成了向银行融资的工具)
  • 客户说和上游都是现金交易, 下游都要六个月应收帐款,但过来向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
  • 客户提供的采购合同产品明显和主业不相干。
  • 客户做几十亿几百亿一年大宗商品,只有预付账款,没有应收账款和存货。有意无意的回避上下游是不是关联方的问题。
  • 借款人说生意很好,但从来不偷税漏税,每年交很多的所得税。但税务局的税单上没有记录;
  • 客户给的发票复印件,拿回银行过几天再联网核查一下,有可能对不上。
  • 客户说在其他银行有几个亿的授信没提,人家银行给的条件多好,保证金利率都比我行好。
  • 借款人的老板每天很晚到公司,下午就找不到人,晚上都在娱乐场所应酬。
  • 股东不一定是老板,特别是股东愿意提供担保,名下却没啥值钱的房产。


关于“老板最重要的任务是看住钱”

  • 一个据说是老板朋友的人愿意提供第三方房产抵押,给老板从银行借钱。
  • 一个全部是本地人的公司,却有一个外地人财务总监 / 财务经理,这个人对银行融资还特别精通。
  • 抵押物上有第三方个人的抵押,特别是二押;
  • 法院裁判文书上的“买卖合同纠纷”不一定真的是买卖,也可能是以买卖为名举借或者发放高利贷;一定要点开判决文书看。
  • 中小企业财务办公室特别干净,没有堆的到处都是的账本。
  • 银行流水都是整数,没有角分。
  • 借款人老板个人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经常性发生逾期,但每次的解释都是出差公务繁忙。

最后,还有一些操作层面的“常识”,我想说的原则是,把贷款签合同办抵押和你家自己买房卖房办手续一样重视对待,就能避免很多操作风险:

签合同的时候,千万千万对好身份证和本人的脸,以前做客户经理,被我抓出来过好多次冒名顶替的。能有条件做公证尽量做公证。请记得“墨菲定律”,操作越是有侥幸心理,坑一定会把你埋了。

办抵押手续千万不能交给客户去办。一定要双方一起。把给客户办抵押做手续,和给自己家买房一样慎重对待。最哪怕,熟悉了交易中心的流程,自己以后买房不会被骗。

和客户聊的时候尽量做笔录,一个问题不妨前后反复问,看看两次有没有不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