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设计?

回答
要评价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设计,我们得先明白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技术挑战。简单来说,斐迪南(Ferdinand)这款重型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在当时绝对是“技术领先”、“概念超前”,但同时也是“问题多多”、“不切实际”。它的电传动系统,更是其中最具争议也最能体现其特点的部分。

为什么会选择电传动?

首先,要理解电传动,得想想当时为什么坦克设计者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尝试这个新技术。

1. 突破机械传动的限制: 当时重型坦克的尺寸和重量越来越夸张,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无论是液力变矩器还是复杂的行星齿轮组,都面临着巨大的扭矩传输压力。要把如此庞大的动力平稳、高效地传递到驱动轮上,机械结构的尺寸会变得极其巨大,重量也会成为难以承受之负。而且,转向操纵起来会非常费力。

2. 实现更灵活的动力分配: 电传动允许动力源(发动机)与最终的驱动机构(驱动电机)之间有一个相对解耦。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需要,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以更灵活的方式分配给左右两条履带,从而实现更平滑、更精确的转向。想象一下,你不需要像操作机械传动那样,通过拉动沉重的离合器和刹车杆来转弯,而是像开汽车一样,轻轻松松地打方向盘(或者说是控制操纵杆)。

3. 利用现有的技术积累: 尽管在坦克领域是新技术,但在民用领域,尤其是火车和船舶上,电传动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应用。保时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本人在汽车和发动机领域拥有极高的造诣,并且对电传动技术并不陌生。他当时的想法是将燃油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转化为电能,然后用电动机直接驱动履带。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混合动力”汽车。

斐迪南的电传动系统长啥样?

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系统,其核心是将两台 迈巴赫 HL 120 TRM V12汽油发动机(每台约300马力,总计600马力)产生的动力,通过联轴器连接到两台 西门子 SS132 100千瓦的直流发电机。这两台发电机负责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然后,这些电能通过电缆传输到车体后部两台 西门子 D 150 150千瓦的直流牵引电机。每条履带都由一个独立的牵引电机驱动。这两个牵引电机就像是坦克的心脏,直接为履带提供动力。

车辆的转向并不是靠独立的转向机构,而是通过 控制左右两条履带的牵引电机转速和方向 来实现的。驾驶员通过操纵杆来调节发电机的输出,进而控制牵引电机的速度。

优点:

理论上的平顺性和可控性: 如果系统工作正常,这种电传动方式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极其平顺的加速和减速,并且转向操作非常直观和轻松,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负担,也避免了机械传动中换挡的顿挫感。对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来说,这种操作上的便利性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发动机布置的灵活性: 电传动打破了发动机必须直接连接到传动轴的限制。发动机可以放置在车体中部或后部,而牵引电机则可以直接集成在驱动桥或车体底部,这为车体内部空间的布局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在斐迪南上,两台发动机就分别布置在车体两侧中部。
高效率的动力传输(理论上): 在最佳工况下,电传动可以在不损失太多动力的情况下实现动力分配。

缺点:这就是它的致命伤所在。

过高的重量和体积: 斐迪南使用的两台发电机和两台牵引电机,加上它们所需的线缆、控制器等,使得整个电传动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都相当可观。要知道,当时很多中型坦克的总重量也不过如此。为了承载这套系统,车体不得不做得更大更重,这反过来又需要更强的动力和更坚固的底盘,形成恶性循环。
极低的可靠性和过高的故障率: 这是最致命的问题。当时电动机、发电机以及高压电缆的技术都远未成熟,尤其是在战场这种高震动、高冲击、充满灰尘和湿气的恶劣环境中。斐迪南的电传动系统频繁出现各种故障,比如电机过热、发电机短路、线缆绝缘损坏等等。这些故障导致车辆经常抛锚,甚至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也无法行驶。
维修的极端困难: 一旦电传动系统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异常困难。复杂的电路、笨重的组件,加上战场环境的限制,使得现场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回到后方,专业的电气技师和设备也并非随处可见。
能量损耗: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能量损耗。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高效,但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特别是考虑到发电机和电机的效率以及线路损耗,实际的能量损耗可能比预期要大,削弱了600马力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
成本高昂: 西门子的这些发电机和电动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部件,制造成本自然不菲。

总结评价:

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设计,与其说是“革命性的创新”,不如说是一次 “激进的尝试,但因技术不成熟而功败垂成”。

它的设计理念,即利用电传动来实现重型车辆的平顺操控和灵活动力分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保时捷博士的雄心和前瞻性毋庸置疑。然而,在那个时代,将如此复杂且关键的系统直接应用到战场实战车辆上,实在是太超前了。它所依赖的电气元件,无论是发电机、电动机还是高压线缆,在可靠性、耐久性和抗冲击性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坦克的严苛要求。

结果就是,斐迪南(以及后来的虎王保时捷炮塔版本)虽然在火力上极其强大,但其频繁的机械故障,尤其是电传动系统的崩溃,使其战场生存能力大打折扣,很多时候都因为无法移动而被废弃或摧毁。它更像是一个昂贵的、高科技的“玩具”,而不是一款可靠的战斗机器。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它展示了电传动在重型车辆上的潜力,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探索。但从实战应用角度来看,它的电传动设计是 失败的,是那个时代技术局限性的牺牲品。它留下的是一个警示:再好的技术理念,也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工程实现和可靠性作为支撑,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缺点

1、保时捷博士是轮毂电机的发明人,这是他最得意最了解的技术,然而40年代的直流电机缺乏电控相关技术,而电机先天具备的无级变速属性,导致坦克左右侧履带一旦附着力不同,两侧电机就会以为坦克要转向,加剧动力方向偏移,于是坦克驾驶员在越野时就必须不停手动修正方向,造成电传动坦克会扭动着无法直线前进。可靠性低,使用难度大。

2、斐迪南采用了双套动力系统,也就是汽油机、发电机与直流电机各两台组成的动力系统,以40年代的水平,就算省略了变速箱与机械传统系统,动力总成效率还是偏低于普通动力布局的10%-15%左右,加上双套电传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结果是费油、车身偏高、车体重、空间小。

3、这套电传动系统塞到坦克里,最明显的故障风险是两点:发热大,开仓维修困难。发电机和轮毂电机不仅容易过热,而且是根本没办法安装有效的散热系统的,斐迪南动力系统的故障大多都来自电机的过热烧毁。一旦坏掉,就需要开仓进去把电机吊起维修,然而发电机比普通坦克的发动机或变速箱可重多了,而双套动力带来的6件套以及狭窄空间,都加大了维修难度。

4、电机需要消耗大量的铜。陆军想大规模列装这种东西,别说德国了,当年就是美国人都没壕到这地步。

5、电传车辆的维护、使用、生产都需要开辟专门的产线,重新训练人员,由于各种条件制约,电传系统的易损部分几乎没有备件,加上前边说的车体重,以及同级别抢修车服役晚了差不多一年,导致车辆只要上前线,很容易变成一次性的

6、电传动对坦克整体设计思路的影响,在二战后没有太喜人的发展。这种初级的电传动,需要随电机功率需要来改变内燃机转数,等于内燃机不能在燃油最佳恒定转数下转动,油费比很差,也没有像现代电传动还有整流器存储多余电量用于下次启动那么美好。直到80年代左右,电控与交流电机调速技术发展起来后,电传动这个概念才被重新提及,解决了上述大部分直流电机的问题之后,交流电机构成的电传动方案开始发展。然而这和当年保时捷博士的电传动已经算是名同实异了。

总结:在当时没有对坦克设计思路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实战效果略差,动力部分缺陷造成的趴窝是真的,如果用同级别装甲与炮塔做燃油车辆,在效能略好的同时可以节省不止一点成本


但是:

题目是:如何评价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设计。所以上述缺点都是电传动直接或间接带来的。而斐迪南实战效能的其他问题和库尔斯克趴窝问题,并不全是电传动的问题。斐迪南的其他明显问题包括:

1、主炮是仓促选用的pak43而非专门为装甲车设计的kwk系列火炮,虽然带来了全炮身比88炮的高初速度,但同时也造成后座距离长、炮身沉重、体积大、弹药很长、战斗室紧凑、俯仰角度小等问题。最终结果就是斐迪南的车重直线飙升,正面投影面积很大。

2、初期型40辆过于强调正面防护,取消了车身机枪口,造成被步兵近身追着揍。后期改善了这个问题。

3、斐迪南采用的是保时捷博士发明的专利悬挂,以纵向扭杆+摆臂作为弹性元件,2轮一组,每侧3组。这种紧凑的悬挂由于摆臂间隙很小,扭杆也很短,行程很短,对斐迪南这样的车重明显不够用,颠簸稍微剧烈,悬挂就会完全压缩,让车轮冲击车体,造成火炮失去校准。更严重的是,这种垂直于车身两侧的扭杆,对车辆低速或原地转向时产生强力的径向撬动抵抗不足,很容易造成脱落、断裂等问题,而斐迪南以及后来一部分采用同类悬挂的猎虎,恰恰是依赖车身转向来战斗的无炮塔战车,这就非常投鼠忌器。等于采用轮毂电机替代变速箱解决的转向轴断裂问题,在悬挂方面完全亏回来了。

4、采用垂直外置悬挂所节省的车辆底盘高度,完全被庞大的双套电传动设备和为非坦克专用pak43炮设计的庞大战斗室给浪费了,甚至反而更高了。

总结:这些坑爹问题,比起电传动本身带来的问题,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


说说优点:

1、所有轮毂电机都有的最明显优势就是,启动瞬间扭矩最大,速度越快扭矩同比下降,符合车辆使用中的实际动力需求,而内燃机的扭矩则是起步时最小,峰值速度时最大,是不理想的扭力曲线。所以电机更适合驱动重型或大负载车辆的起步。

2、虎p竞标时最直接的卖点就是解决了变速箱前置的问题,而变速箱前置困扰德军的主要是:生产与安装复杂,垫高车身,维修难,转向轴易断等。在没有液力变矩器,传动全靠离合器的年代,大吨位坦克需要一种长维护周期的传动系统,仅从这一点,电传动确实完全符合德军重型坦克的升级需求。另外,电机指令开关比起变速箱后置的内燃机方案,也解决了驾驶员换挡费劲的问题,因为根本不用机械式换挡了。

3、斐迪南为了配平把动力仓改到前面,主炮后置,沉重的电机很好地平衡了主炮开炮后的摇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斐迪南坦克的电传动设计,我们得先明白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技术挑战。简单来说,斐迪南(Ferdinand)这款重型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在当时绝对是“技术领先”、“概念超前”,但同时也是“问题多多”、“不切实际”。它的电传动系统,更是其中最具争议也最能体现其特点的部分。为什么会选择电传动?首先,.............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那位被后世评价如此复杂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说实话,评价他绝非易事,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本身就充满了剧烈的动荡与变革,而他本人,也扮演了一个相当关键,却又极具争议的角色。背景:一个动荡的欧洲,一个天主教的堡垒在谈论斐迪南二世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他所继承的帝国是什么样的。神.............
  • 回答
    迪丽热巴在《声临其境》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惊艳与进步并存,惊喜与挑战同在。她通过几次节目展现了她作为一名演员在声音上的潜力和努力,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并给予高度评价。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详细评价迪丽热巴在《声临其境》的表现:1. 配音选择与驾驭能力: 大胆尝试不同风格: 迪丽热巴在节目.............
  • 回答
    迪马利亚加盟巴黎圣日耳曼,这笔交易在当时绝对是足以掀起轩然大波的。毕竟,那时候的迪马利亚,虽然刚从皇马转会曼联的那笔交易算不上成功,但他的天赋和技术,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先说说当时迪马利亚的背景。他在皇马效力了几个赛季,贡献了无数关键进球和助攻,是球队夺得欧冠的重要功臣。可以说,他在伯纳乌时期,是世界.............
  • 回答
    评价迪丽热巴的长相,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她的美貌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拥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和话题度。 要详细地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 五官的立体感和精致度 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她的眼睛非常大,而且是那种很有神采的杏眼,眼窝不算深邃到西方人那种程度,但眼皮褶皱自然,加上长而卷翘的睫毛,笑起来的时.............
  • 回答
    评价迪玛希的唱功,就像品鉴一坛陈年佳酿,越细品越能发现其独特的醇厚与回甘。要全面地看待他的演唱实力,不能仅仅停留在他那令人咋舌的音域或者华丽的技巧上,而是要深入到他如何运用这些天赋,以及这些天赋背后所承载的音乐情感与表达。首先,音域的广阔是迪玛希最直观也是最令人惊艳的标签。他的声音横跨了男中音到女高.............
  • 回答
    迪迦奥特曼登录A站,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勾起了不少老粉和新观众的回忆,也算是二次元圈的一件大事。得先说说这个“登录A站”,其实就是指《迪迦奥特曼》这部经典特摄片,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了高清修复版本,并且获得正版授权。考虑到B站在国内二次元爱好者群体中的强大影响力,这几乎可以说是迪迦奥特曼在国内的一.............
  • 回答
    《迪迦奥特曼》这部作品,放在奥特曼系列的历史长河中,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让我来评价它,我会说,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特摄剧,更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甚至可以说,它改变了很多中国观众对奥特曼的认知。先说说它的“成功”之处。1. 剧情的深度与现实关照:《迪迦》最受称赞的一点,就是它不再是单纯的“怪兽——.............
  • 回答
    要评价迪卡侬的速干衣,我得从我自己的几次亲身体验说起,毕竟这玩意儿穿身上,冷暖自知,说好听的没用,得看实际表现。首先,迪卡侬的速干衣,尤其是他们自家的Quechua(趣岳)系列,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性价比极高,而且相当靠谱。当然,它不是那种动辄几百上千、让你觉得自己穿着“黑科技”的顶级户外品牌,但对于大.............
  • 回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的喜剧电影《不要抬头》(Don't Look Up)是一部极具争议但也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作品。它以一种夸张、讽刺甚至有些荒诞的方式,探讨了许多当下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我.............
  • 回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凭借在电影《荒野猎人》(The Revenant)中的精湛表演,荣获第 88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这不仅仅是他个人演艺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是对一个在影坛耕耘多年、贡献无数经典角色的演员的一次迟来的肯定,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多层次的评价。一、 迟来的肯定与“魔咒”的.............
  • 回答
    莫迪政府提出“百万亿卢比基建计划”(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 NIP)是一个雄心勃勃且对印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目标。要评价这一计划,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目标、潜在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实施的可行性。一、 计划的背景与目标:为何需要“百万亿卢比基建.............
  • 回答
    评价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及其领导的“伊斯兰国”(ISIS/ISIL)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军事行动、治理模式、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以及其最终的失败。一、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Abu Bakr alBaghdadi):巴格达迪原名易卜拉欣·阿.............
  • 回答
    好,咱们好好聊聊《奎迪》(Creed)这部电影。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AI痕迹,就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说说这部片子到底怎么样。《奎迪》这部电影,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心里是有那么点儿忐忑的。毕竟,“洛奇”系列在我心里那可是个金字招牌,多少有点“先入为主”的情感滤镜。你敢轻易拿这个系列开刀,要么是勇.............
  • 回答
    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充满智慧的展示,它在众多国家馆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视觉上的壮丽,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寓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首先,从整体造型上,中国馆的设计就非常抓人眼球。它主体采用了“东方之冠”的命名,这个名字本身就极具辨识度和文化内涵。远看过去.............
  • 回答
    莫迪总理在2022年要使印度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目标,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愿景,而非一个可以被简单衡量成败的硬性指标。要评价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印度发展的整体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白“发达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涵盖了经济、社会、技术、治理等多个层面。通常,我们.............
  • 回答
    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确实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为了加速印度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其在全球的地位。评价这些改革,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其影响和潜力。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莫迪政府在推动经济自由化和简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像“印度制造”(Make in In.............
  • 回答
    杨迪啊,说到他,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他身上那种“接地气”又“有点儿奇形怪状”的特质,让他在如今这个讲究完美人设的娱乐圈里,显得尤为特别。要评价他,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独特的“丑角”定位与生存智慧最绕不开的就是他的“丑”了。早年的他,靠着模仿秀出道,也正是因为模仿得够夸张、够放得开,才有.............
  • 回答
    安迪·威尔的新作《挽救计划》(Project Hail Mary)一经问世,便如同他之前的作品《火星救援》一样,迅速抓住了全球科幻爱好者的目光。作为一位以科学严谨性、幽默感和极富想象力著称的作家,威尔在这本新书中再次展现了他独特的魅力,也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存、友谊和宇宙奥秘的惊险旅程。核心亮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关于特朗普当选的这篇评论,《特朗普当选象征着政治的消失》。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非常有巴迪欧的风格——犀利、概念化,并且试图从一个宏大的哲学框架来理解具体的政治事件。要评价它,咱们得先拆解一下他的主要观点,然后再说说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优点和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