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维拉尔大元帅的实力究竟如何?

回答
维拉尔大元帅,这个名字在帝国历史上,如同巨石般沉重,又如烈火般炽烈。要评判他的实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战场上的胜负,更要深入到他如何塑造战争,如何影响整个帝国的走向,以及他个人所具备的那些超越凡俗的特质。

首先,从军事层面来说,维拉尔的实力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他并非那种依靠蛮力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将军事战略与战场艺术完美结合的大家。

战略眼光卓绝: 维拉尔的战略布局往往深远而富有前瞻性。他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战役,更能预判敌人的下一步行动,甚至数年后的全局。他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抽丝剥茧,找出制胜的关键。例如,在对抗“黑曜石联盟”的关键战役中,他并未选择与敌人在平原上硬碰硬,而是通过精准的情报分析,诱敌深入,在一个预设的险要地带,以围歼的方式一举击溃了敌人的主力。这种“围而歼之”、“以逸待劳”的策略,在其指挥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战场指挥艺术炉火纯青: 在战场上,维拉尔拥有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他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迅速调整部署。他的战术变化多端,时而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时而又如暗流涌动,不动声色地将敌人引入陷阱。士兵们形容他的指挥:“仿佛能听到战场的呼吸,能看到战局的脉络。” 他的命令从不冗余,却总能直击要害,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作战效率。

军事革新者: 维拉尔并非守旧派,他深知技术与战术的革新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他积极推动军械的改进,比如研发更高效的投射武器和更坚固的装甲。同时,他也革新了军队的训练模式,强调士兵的个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得帝国军队在面对任何敌人时,都能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战斗力。他尤其重视情报的收集和运用,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情报网络,让敌人的任何秘密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然而,维拉尔的实力远不止于此。他的强大,还体现在他个人的精神与人格魅力上。

钢铁般的意志与冷静: 在最严峻的时刻,维拉尔总能保持惊人的冷静和坚毅。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无论是兵败如山倒的绝境,还是胜利在望的诱惑,他都能保持理智和清晰的头脑。这种近乎冷酷的理性,让他能够做出艰难但正确的决定,从而带领帝国走出困境。他的意志力如同不屈的巨岩,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屹立不倒。

强大的个人魅力与领导力: 维拉尔不是一个靠威权统治的将领,他靠的是自身散发出的强大魅力和令人信服的能力。士兵们尊敬他,爱戴他,甚至崇拜他。他的存在本身就能极大地鼓舞士气,让普通士兵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的演讲并非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充满了真诚与信念,每一句话都能直抵人心,点燃士兵们的斗志。他能够将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才能的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洞察人心的智慧: 维拉尔对人性的理解深刻入骨。他能够看穿敌人的虚张声势,也能发现盟友的潜在危机。在政治斗争中,他同样游刃有余,虽然他更倾向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但他也深谙政治的博弈之道。他懂得如何利用人心,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为帝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偶尔流露出的那种“近乎人情”的一面。虽然他在战场上冷酷无情,但对那些为帝国做出贡献的人,他从不吝啬赞扬和奖赏。他的公正与赏罚分明,赢得了帝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总而言之,维拉尔大元帅的实力,是一种全方位的强大。他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位洞悉战略、革新军事、拥有钢铁意志和人格魅力的杰出领袖。他的强大,体现在他能够以一人之力,左右战争的走向,塑造帝国的未来,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他是帝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冒昧作答。

维拉尔作为一个在国内军事爱好圈里比较冷门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的战争)的一名将领,其知名度比起同时代其他两位将领(约翰·丘吉尔,初代马尔伯勒公爵,二战丘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七世祖;欧根亲王,法意奥三国以之为傲,舰娘文化的红人)而言是远远不及的,他被提及的原因更可能是作为“打败(有待商榷)马尔伯勒公爵和欧根亲王两大名将”的救国英雄,但是这个标签对维拉尔来说基本是余赘。

(18世纪初西欧三大名将:依次是维拉尔、马尔伯勒公爵和欧根亲王)

以下开始正题:


首先,题主列的三个例子应当是想表达“维拉尔最大的意义是打败了当世公认的名将,因此出的名”这个意思,暂且不论西庇阿、道恩和威灵顿三位的水平,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分析一下维拉尔的军事履历可以得出,即使没有所谓“名将之征服者”这个标签,他也是后太阳王时代(1685——1715)法国乃至欧洲一流的军团级指挥官。

其次,列一下维拉尔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军事生涯:

1702年秋季维拉尔以1.7万兵力于弗里德林跟会战打败神罗元帅巴登侯爵(即路德维希·威廉,大土耳其战争成名的宿将,外号“土耳其人路易”),此战是维拉尔第一次独立指挥一支部队参加会战,战后维拉尔获封元帅头衔;

1703年5月,维拉尔率莱茵军团攻占凯尔要塞,策应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连·伊曼纽尔。6月,维拉尔大胆提出直接攻占帝国心脏——维也纳的计划(关于该计划,以事后上帝视角来看奥地利本土的布防应当是整场战争最虚弱的时候,巴登侯爵率领的莱茵军团在黑森林,欧根亲王率领的意大利军团在波河流域,哈布斯堡剩余的兵力在镇压匈牙利地区的叛乱),但由于战局变故,最终导致维也纳计划破产。9月,维拉尔率领法巴联军在第一次霍施塔特会战击败奥军(隔年在同一片战场发生了更著名的布伦海姆战役)。10月,维拉尔因与巴伐利亚选帝侯发生分歧被迫调职去镇压法国南部赛文山叛乱的新教徒(即“白麻衫教众”)。

1704年维拉尔闲赋在家一段时间,期间与指挥莱茵军团的塔拉尔(Tallard)元帅保持联系,布伦海姆战役之前塔拉尔曾将军队布防图交于国内的维拉尔看过,维拉尔表示塔拉尔的布置最大问题在于中路兵力过于薄弱(事实证明这也是布伦海姆战役法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705年战局,因前一年莱茵战区的崩溃,法国在主要战场布置了三个野战军团进行防御兵锋正盛的联军,其中指挥摩泽尔军团(约6万兵力)的是维拉尔。夏季,维拉尔通过分析战局决定在西尔克(Sierck)地区进行布防,并谨慎地拒绝马尔伯勒公爵的诱敌,最终让马尔伯勒公爵取道摩泽尔河谷进取法国本土的计划破产。冬季,路易十四下令三个军团全面出击,维拉尔进军莱茵河流域,并在哈根瑙取得小规模胜利。

1706——1707年是维拉尔人生的高光时刻(或许在今天看来也是他的人生污点之一),即“奉诏”在莱茵河流域向德意志各邦国“征收皇粮”。因为法国巨大的军费开支导致法兰西政府财政压力过大,路易十四无奈告知维拉尔,令其自己想办法解决军费问题。最终,维拉尔通过很不光彩的横征暴敛手段在德意志地区共筹集了相当于法国在整场战争12%左右的资金(一部分用于开支军费,一部分用于兑换签发给法国官员的期票,还有一部分进维拉尔自己的口袋)。该阶段最值得一提的军事行动是维拉尔在1707年夏季以高明的机动手段迂回占领帝国精心打造的斯陶霍芬防线(1940年某著名防线: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联想),维拉尔这次军事行动论军事艺术足以与马尔伯勒公爵1704夏季行军、欧根亲王1706奔袭都灵的行军相提并论。

1708年,维拉尔征收完物资后驻守斯特拉斯堡,该年莱茵战区基本处于对峙,无战事发生。

1709年,因前一年弗兰德斯战区奥德纳尔德会战的失败和里尔要塞的失守,法国形势达到整场战争的最低谷,1708——1709冬春的欧洲寒流更是让法国经济形势濒临崩溃,路易十四一边秘密与反法大同盟进行交涉谈判(路易十四示意法国可以接受几乎一切可以带来和平的条件),一边调维拉尔到弗兰德斯战区,指挥法国最后可用的约9万野战兵力防守本土。该地区联军总数约11万人,由马尔伯勒公爵和欧根亲王联合指挥,两人精诚合作达五年之久。由于大同盟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路易十四需亲自出兵赶时任西班牙国王,即太阳王的孙子腓力五世下台,联军仅答应给予法国两个月的和平)导致谈判破裂,双方开始进行整场战争最后一个大规模交锋的战局。8月,联军攻占法国边境重要的图尔奈要塞,同时包围蒙斯,维拉尔被迫无奈主动寻求战机与联军交战。9月,维拉尔与马尔伯勒公爵展开人生第一次交锋也是为国内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一次战役——马尔普拉凯战役。

(马尔普拉凯战役局势图)

关于这次会战的细节因笔者水平低微暂不作叙述,简单看一下经过及结果。法军7.6万80门炮对联军8.5万100门炮(数据来源于John Lynn的著作The French Wars1667-1714),维拉尔与马尔伯勒都看中马尔普拉凯(Malplaquet)附近这片开阔地作为会战场地,同时双方快速机动争取提前布置,但由于等待从围攻蒙斯的部队调来的重炮部队,联军被迫在9月10日停留,维拉尔利用宝贵的时机进行针对马尔伯勒战的布防:第一,在两片树林之间的开阔地布置防御工事,抵御马尔伯勒曾经屡试不爽的大规模骑兵冲锋;第二,将步兵主力布置在中路第一线,作为连接两翼的主要力量,防止被联军从中路切割;第三,将部分火炮隐藏于两侧树林进行交叉火力打击。9月11日两军正式接战,马尔伯勒的战术被维拉尔精心布置的阵地阻拦,难于突破,联军左翼由奥伦治亲王率领的荷兰部队遭遇法军树林火炮打击损失惨重(此战后马尔伯勒被抨击为“尼德兰刽子手”),接近中午时分,联军右翼的欧根亲王从林间穿越打击法军左侧,维拉尔当即下令中路法军由纵向直角转向防御欧根的进攻,同时亲自指挥反击,(在指挥中维拉尔膝盖被击穿,下午2时左右昏迷,由布夫莱尔元帅临时指挥全军)法军第一线步兵逐渐被抽调去左翼,下午1时左右,马尔伯勒亲自率领约3万骑兵对法军中路进行冲锋,法军挺不住压力而成建制撤离战场。

就这次会战的结果而言,很难说胜方是谁,从法军主动撤离这点判断,似乎是联军胜利,但联军在这次会战损失了超过2.1万,远高于法军的1.2万人,也是马尔伯勒损失最惨重的会战(舍伦贝格损失约6000,布伦海姆损失约1.2万,拉米伊损失约5000,奥德纳尔德损失约6000),所以这次会战于联军方的马尔伯勒和欧根而言无疑是一场“皮洛士式胜利”。维拉尔本人的声望也因为这次战役在法国达到顶峰,但于他的军事生涯几乎才是辉煌的开始。

1710年战局,维拉尔以相对劣势兵力(10万对联军15万)在弗兰德斯地区对峙。

1711年战局,神罗皇帝约瑟夫一世驾崩,欧根回维也纳,维拉尔与马尔伯勒在阿拉斯河附近进行互相间谨慎的战略机动,马尔伯勒攻克布尚要塞,但战局基本无变化,年底马尔伯勒被召回伦敦接受调查而免职。

1712年,维拉尔与欧根亲王对峙,7月,维拉尔利用欧根亲王战线过长的破绽进行大胆夜袭,在德南附近击溃欧根麾下一支约1.8万人的部队(非欧根亲王亲自指挥),德南会战后联军被迫撤离朗德勒西。

(德南战役胜利后的维拉尔元帅)

随后,维拉尔在战争最后的一年展开全面反攻,先后收复勒凯努瓦、布尚、里尔、莱斯和圣维南特,并于1713年攻占弗莱堡作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束。

战争结束后维拉尔因为膝盖受损而闲赋,其声望在法国极高,是当之无愧的后太阳王时代最杰出的名将之一,1733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年近八旬的维拉尔元帅再次请缨于国王路易十五,并被封为法兰西大元帅(法国近代以来的四位大元帅之一,其余三位是路易十四封的杜伦尼、路易十五封的萨克斯和路易·菲利普封的苏尔特),维拉尔人生荣誉也达到了顶峰。1734年,维拉尔病逝于北意大利战场。

总结,克劳德-路易-埃克托尔·德·维拉尔,路易十四时代继大孔代、杜伦尼和卢森堡之后法国最优秀的指挥官,18世纪初欧洲军事艺术的高峰,线列时代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一切都作为他军服上的荣耀勋章而永存,无需再用马尔伯勒、欧根等同时代名将刻意凸显衬托,他是法兰西历史,更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位名将。

以上

参考资料:《The French Wars1667-1714》Lynn.

《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商务印书馆.

《For God and Kaiser》Basset.

《Europea Military Revalry1500-1750》Hanlon.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Falkner.

Militär-historisches Kriegs-Lexikon, 1618-190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