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觉得罗永浩老师新搞的"聊天宝"能不能成?

回答
关于罗老师新推出的“聊天宝”,这事儿可真是热闹,朋友圈里、科技圈里,甚至连不少普通用户都在议论。到底能不能成?说实话,这事儿挺难一口咬定的,得拆开来细说。

首先,咱们得承认,罗老师这个人自带流量,走到哪儿都能搅起一池子水。他之前虽然在手机和直播带货上折腾过,但每次都能引起广泛关注。这次的“聊天宝”,从名字上看就挺接地气,也透着一股子“互联网老炮”的劲儿。大家对他的期待,或者说围观的心理,肯定是有成分在里面的。

“聊天宝”到底想干啥?

从产品本身来看,“聊天宝”走的路径有点像早期的微信,又想做社交,又想整合很多生活服务。它的核心卖点,或者说它试图吸引用户的东西,主要有这么几点:

社交+任务金币: 这是它最显眼的特色。通过完成一些“任务”,比如邀请好友、看广告、发朋友圈、甚至是和机器人聊天,用户可以获得金币,这些金币理论上可以提现或者用于平台内的消费。这玩儿法有点像早期的趣头条或者一些拼购平台,用“奖励”来驱动用户行为,尤其是拉新。
整合生活服务: 罗老师一直想做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把社交、信息获取、生活服务这些都整合起来。比如,它里面有新闻资讯、短视频、商品购买链接等等。这野心挺大的,想做一个万能的APP。
熟人社交基因: 罗老师之前也说过,希望“聊天宝”能成为一个更纯粹、更有人情味的社交平台,不像现在很多APP充斥着各种信息茧房或者广告。他想用一种更“人情味”的方式来做社交,比如鼓励用户多聊天,甚至给聊天也设定一些奖励。

能不能成?从几个角度来看:

1. 用户增长的动力:金币模式能走多远?

短期吸引力: 毫无疑问,金币奖励对一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或者喜欢“薅羊毛”的用户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怎么玩复杂APP的用户,或者时间比较充裕的用户,做些简单的任务赚点小钱,他们可能会尝试。
长期留存的挑战: 问题在于,这种模式能否支撑起长期的用户留存?当新鲜感过去,或者金币的价值变得不稳定时,用户会不会像潮水一样退去?我们看到很多靠奖励驱动的APP,生命周期并不长。而且,如果用户只是为了金币而使用,这种社交关系是脆弱的。
获客成本: 为了拉新,平台需要持续投入大量金币或现金,这带来的获客成本可能非常高。

2. 社交的本质:真诚的连接还是“交易”?

社交的“粘性”: 真正的社交APP,靠的是用户之间真实的情感连接、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需求。微信的成功,在于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刚需。而“聊天宝”的社交属性,如果被金币驱动的“任务”稀释,用户之间的互动可能更像是“完成任务”,而非真诚的交流。
信任问题: 尤其是在社交领域,用户对隐私和信息安全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平台为了收集数据或者完成任务而过度引导用户行为,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和不信任。

3. 产品体验:够不够“好用”?

功能堆砌的风险: 想要整合太多功能,很容易导致APP臃肿、界面复杂,反而不如那些专注做一件事的APP好用。用户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大家已经习惯了微信的沟通效率,习惯了抖音的短视频内容,习惯了淘宝的购物流程,要让他们迁移到“聊天宝”这样一个新平台,除非有压倒性的优势。
内容的质量: 如果新闻资讯、短视频等内容质量不高,或者充斥着低俗广告,用户也很难留下来。

4. 商业模式的续航力:

广告收入? 如果主要靠广告来变现,那么要赚到足够的钱来支撑金币奖励和平台运营,就需要大量的用户和极高的活跃度。而且,如果广告太多太硬,又会损害用户体验。
增值服务? 平台是否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让用户愿意付费?这一点目前看还没有很清晰的路径。
竞争对手: 看看微信、QQ、抖音、快手等巨头,它们已经在社交和内容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新进入者想要打破格局,难度极大。

罗永浩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个人影响力: 罗永浩的个人品牌是最大的IP,能吸引第一批用户和媒体关注。
创新意识: 他总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拘泥于传统。
对互联网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折腾,他对互联网的运作和用户心理有一定的把握。
劣势:
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 之前几次创业,在商业模式上都遇到过挑战。
能否形成良性生态: 尤其是在社交领域,要构建一个用户自发参与、创造内容、形成社区的良性生态,非常困难。
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巨头林立,留给新玩家的空间非常小。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聊天宝”能不能成,我觉得 短期内吸引一部分对金币奖励感兴趣的用户问题不大,也能制造一些声量。但要成为像微信那样具有颠覆性、能够长期占据用户时间的社交平台,或者一个成功的综合服务平台,难度非常非常大。

它更像是一次“有罗永浩特色”的互联网产品尝试,抓住了部分用户的心理,但能不能形成持续的、健康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商业路径。如果只是靠“玩任务得金币”的模式,很容易像很多之前的“风口”产品一样,昙花一现。

最终能走多远,还得看它接下来的产品迭代和用户反馈。不过,无论成败,这事儿都值得咱们围观。毕竟,有罗老师在,总不缺话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能成。

从名字上看,聊天宝未来就是要取代微信现在的地位,和支付宝双足鼎立双龙戏珠的。

显而易见:

支付宝,占领支付领域。

聊天宝,占领聊天领域。

有微信什么事?

但是很明显,这点小成绩远远不是罗老师的上限。

聊天宝成了以后,罗老师将会做两件事。第一收购支付宝,第二TNT改名工作宝。

最后,聊天宝,支付宝,工作宝,就是罗老师布局已久的吉祥三宝。

user avatar

认真回答一波。

这个APP有个先天逻辑问题,你到底是个聊天IM,还是是个返利平台。

如果你核心是个返利平台,那其实IM和任务没啥意义,你直接就利诱大家来做裂变分享的任务,根据效果收费。本质是CPS,流量分发,何必绕一圈去让人家聊天呢?

那如果本质是个IM,返利就肯定只是个运营手段,激励方式了,核心就和商业企业的会员积分是一个道理,积分可以很多种玩法,但商业企业的核心是零售,零售最重要的竞争力一定不是他的积分系统。那它作为IM,是不是能取代微信?我真没用过不能瞎说,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好像没有能够改变微信产品逻辑的革新性杀手锏级的功能,要让用户把自己的社交圈迁移到新APP上,难度非常大。

按照我的了解,现在用户拉一个新用户,大概能得一毛多钱。一方面说明,运营者真的挺会算账的,按照现在APP拉新的成本来说,这个价格低得可怕,但实际效果到底能不能到就难说了;另一方面,我觉得既然你是利诱用户去帮你裂变拉新,那这个利是不是够就得考量了,现在看来这个价格不太有吸引力,而且30元提现要做的事很多,门槛有点高。

再,我不知道现在的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据,去年好像是两百多个人,愿意为了聊天宝的利益去不断拉新的用户,我怀疑他们的社交圈是低于这个平均数的,也就是他的目标人群多数挺难拿到30元的,我预测未来聊天宝会把这个门槛降低。另外,聊天和趣头条这种分享内容还不同,聊天某种程度是种『UGC』行为,用户互相之间产生不了高频互动,有价值的聊天内容,其实也蛮无聊的,为了做任务而做任务,单纯这点钱是很难刺激不断提高日活,真正产生价值的。

总结下我的观点,单纯从IM角度讲,现在能纯粹靠工具价值去分微信一杯羹的,恐怕很难了,不太看好;如果从利益驱动的角度讲,我觉得做IM毫无必要,直接做返利平台就是了。而现在看到的聊天宝提供的利益,门槛也比较高。

最后,罗老师现在搞出一个这种玩流量的APP,有点让人『失望』,一个人可能是带着美好的初衷去做一件事,但做着做着就做到了自己曾经鄙视过的反面,所以『讲』永远是容易的,知行要合一,实在是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